6月7号牛蛙价格走势如何 2021年牛蛙7月最新市场价格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7号牛蛙价格走势如何 2021年牛蛙7月最新市场价格的文章,本文对文章6月7号牛蛙价格走势如何 2021年牛蛙7月最新市场价格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蔬菜走跌,鸡蛋跌破6元,鱼价跌2元,大闸蟹跌10元,咋还吃不起?
01、蔬菜开始走跌
10月份,受北方天气恶劣的影响,蔬菜供应明显减少,使得不少蔬菜迎来了大涨。如菠菜零售12-15元一斤,茼蒿10-12元一斤,青菜8元一斤,苦瓜、丝瓜7-8元左右,西兰花10元一斤,杏鲍菇9元一斤。
可以说,这次菜价的上涨,使得很多叶菜类蔬菜涨至6元以上,目前还算便宜的要数土豆、洋葱、大白菜了。不过一棵白菜动辄10-15元,很多人也抱怨太贵了,而像黄瓜更是涨至6元以上。
难道菜价将一直高涨?其实并不然,商务部及时给出了调控政策,要求各地政府投放储备蔬菜,而随着储备菜进入市场,再加上11月份开始,南方蔬菜迎来了上市,因此近日菜价开始了一波下滑。
在北京多个市场中,前期涨幅较大的叶菜类,其价格相比一周前跌了50%,如菠菜回落到8元一斤,油麦菜6元一斤,黄瓜4元一斤,苦瓜6元一斤。随着菜价走跌,大家的购买需求多了起来,预计11月份开始,蔬菜将会回归正常水平。
在笔者的家乡,蔬菜也明显下滑,如菠菜7.5元一斤,青菜4元一斤,番茄3.5元一斤,土豆1.5元一斤,洋葱1.6元一斤。可见,高价蔬菜已开始远离,今后人们饮食压力也会减轻。
02、猪肉、蛋价走跌
10月下旬,受菜价走高的带动,市场上的猪肉、鸡蛋价格均有所上涨,这也造成不少人连肉都舍不得买了。不过从近日来看,猪肉、蛋价行情均有所下滑。
先说猪肉,10月初时,多地猪肉跌至7-8元一斤,记得当时许昌猪肉3.98元引来网友热议,而东北猪肉也普遍跌至5-6元一斤。不过10月下旬开始,猪肉价格涨幅明显,北方普遍涨至12-13元一斤,南方涨至15-17元。
但肉价的走高,也抑制了消费需求,大家的购买意愿走跌,白条猪交易量不高,其价格下滑,零售价也因此跌了1-2元。相信接下来肉价还会继续走跌,早日跌到10元左右。
鸡蛋也是如此,10月初时鸡蛋批发价跌至3.9元一斤,这个价格蛋农只能刚保本,市场零售也不过4.3-4.5元一斤。但自从菜价上涨后,鸡蛋成为了主要替代品,其市场需求增多,但今年的库存供应不多,鸡蛋价格也一路上扬。
到了10月末时,鸡蛋批发均价就已涨至5.2元一斤,零售价也因此而涨至5.7-6.3元一斤,不少大城市的蛋价涨破6元,很多人为此抱怨。
不过随着调控的进行,蛋价明显走跌,笔者今天去购买鸡蛋,发现蛋价已回落到5.5-5.8元一斤,也有网友反馈,超市促销,鸡蛋一斤只要5.2元。
03、鱼价普跌2元
受菜价上涨的原因,10月中下旬开始,鱼价也迎来了走高,特别是生鱼均价已涨至13元,市场零售也涨至18元左右;牛蛙行情也从5元一斤涨至7.5-8元一斤,不少人感慨鱼价终于涨了。
然而,近期不少人发现,鱼价普跌了2元左右。如鳜鱼就是如此,1.7斤规格的塘口价为30-30.5元/斤;1.5规格的29-30元/斤;1.3规格的为28-29元/斤;1.2规格的为26-27元/斤。
鳜鱼之所以下滑,一方面是珠三角市场已“烂市”,消费需求不足;一方面是北方交通受阻,鳜鱼难以买卖。
加州鲈也明显走跌,如8两规格的为11.5元/斤,周环比跌了2元;7两的11元一斤,周环比跌了1元;6两规格的为10-10.5元,周环比跌了0.5元。鱼价的下滑,主因是新一轮防控开始,各地交通受限,鱼价明显走跌。
生鱼价格也是如此,2斤上规格的9.8-10.4元/斤,周环比跌了5毛;2斤下的6.7-7元一斤;2斤上8成的10.5-11元一斤,周环比跌了3毛。
鱼价的走跌,除了销量下滑外,和近期多省交通管制有关,鱼的走货量减少,其价格自然无法持续走高。
04、大闸蟹也走跌
今年的大闸蟹整体行情不是太好,从“双节”上市之初就没有上涨多少。而如今已是11月初,按理说大闸蟹已真正进入成熟期,其食用口感美味可口,但其销量、价格均走跌。
宁波一零售商老张表示,今年大闸蟹的价格便宜了30%,其销量也比往年少了40%。老张表示,自己实在是弄不清为什么。
从产地价来看,兴化产区的3.5两母蟹,“双节”期间能卖出90元/斤,但节后行情就回落到70元/斤,而如今价格又跌至60元/斤,也就是说跌了10元左右;4两公蟹也从40元跌至28元一斤。
其实大闸蟹走跌,首先是今年的产量明显偏高,市场供应量多,但很多人的腰包不是太鼓,消费需求不大,以至于河蟹持续走跌。
对消费者而言,随着“菜篮子”的下滑,大家的购买成本有所下滑,今后的日常开支也会因此而减少。相信在官方的调控下,要不了多久物价就会恢复正常状态。
福建收购牛蛙多少价格
牛蛙因肉味鲜美,一直得到市民的喜爱。今年以来,福建漳州市牛蛙市场价格一路看涨,从年初的每斤4.6元涨到7月份的每斤21元,着实让一些爱好牛蛙的市民望而却步。不过,进入8月,漳州市场上的牛蛙价格总算停止了向上“跳跃”的脚步。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和上月相比,8月牛蛙收购价格开始回落。目前牛蛙收购价格为11元/斤,基本与6月份持平,远低于7月份的21元/斤。同时,市场上的牛蛙零售价格也随着下行,在市区沃尔玛超市,牛蛙的价格为16元/斤,瑞京市场为12元/斤,均比上月初下降两三成。 为何近三个月来的牛蛙收购价格出现倒“V”型反转?有关人士介绍,今年上半年的反常天气“功不可没”。上半年由于新牛蛙还没有长大,老牛蛙已经基本卖完,市场供应不上导致价格飞涨。价格高了,牛蛙养殖户更是待价而沽,不愿出售,造成市场货源不足,价格一再上扬。 进入8月后,由于天气炎热,牛蛙的斤两越重,死亡率越大,养殖户开始大量出货,市场供应明显增加,因此牛蛙价格有所回落。此外,由于此前牛蛙价格涨势迅猛,许多饭店餐馆开始选择口味和它差不多的虎纹蛙(俗称田鸡),这种蛙的肉质、外形和牛蛙相差不大,只是个头要比牛蛙来得小,其价格要比牛蛙低5元/斤以上,替代品的出现进一步导致牛蛙价格下降。
牛蛙怎么养殖
养殖牛蛙等水产出来要管理好以外,还要注意平时的维护,尽量减少药物给牛蛙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使用一些无副作用的水产生物菌种进行调节使用,益加益水产em菌种具有净化水质,改善环境,延长换水间隔;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功能,预防病害,增进健康,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作用。以下是养殖牛蛙的细节。
牛蛙的饲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分段进行:
一、蝌蚪的管理
1.定期巡池、及时记录
每天早晨与傍晚必须巡视养殖池,及时记录气温、水温、水质、蝌蚪生活状况(如有无浮头现象,上次饵料吃剩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刚孵出的蝌蚪以及变态高峰期的蝌蚪,尤要注意观察及管理。
2.控制水温与水位
最适宜的水温为23~30℃,若水温高于35℃,则要及时换水。将原池水排出1/4~1/2,引进水温较低的清洁水。如水质污染,也需采取类似的换水措施。
水位一般宜保持水深40~60厘米左右。养小蝌蚪或水温较低时,水位宜低些,相反则应高些。
3.控制水质
蝌蚪池的水质应清洁,水中溶氧量应大于3毫克/升,盐度小于2‰,pH值6.6~8.2之间。水质的好坏一般可用肉眼看水色来估测:
瘦水:水较透明,水中浮游生物较少。
较肥水:草绿带黄--较混浊。水中绿球藻、隐藻类很多,还有部分黄绿藻。
肥水:淡黄褐带绿--混浊度较小。水中蛙藻、金藻、黄藻较多,还有部分绿藻。黄褐色--混浊度较小。水中主要含蛙藻。油绿色--混浊度较小。水中主要为隐藻和绿球灌。一般用发酵后的粪肥施于池水中多呈此水色。
病水:红色带棕--混浊。水中含有大量繁殖的红色甲藻。蝌蚪吃后不消化,且污染水质,使蝌蚪中毒。抢救办法是及时移走蝌蚪,然后清理池塘。
水质的恶化(病水),除因某些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引起外,还可能由于腐殖质发酵、食物残渣腐烂、水中缺氧,水源被工业及生活用水污染,蝌蚪因病虫为害致死而尸体腐烂、病菌蔓延等原因引起。
水质污染变质现象一经发现,则要采取换水的办法解决,换水时不要猛然使水温等生态因子差异太大,一般换水量为1/4~1/2,并注意掌握换水时间。养殖蝌蚪最好处在肥水及较肥水中,在人工投饵的情况下,处在瘦水中也可以。
4.经常保持池水清洁卫生
(1)发现水面有悬浮杂物、浮膜、死去的蝌蚪等动物,要及时捞出处理。
(2)饵料台要经常取出洗刷、用漂白粉液消毒或日光曝晒杀菌。蝌蚪吃残后留在饵料台上的食物,要及时清除,以免在池水中腐烂。
(3)经几个月饲养后,池底如积有污泥及洒施后沉水的食物残渣,要及时清除。
5.及时处理蝌蚪严重浮头现象
水温较高时,黎明前后蝌蚪一般在水面上浮头,此外天气异常闷热也会浮头,此时必须立即换水或开增氧机。
6.做好扩池工作,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
一
般情况下,刚孵出至10日龄的蝌蚪养殖密度以每平方米1000~2000尾为宜;11~30日龄以500~1000尾为宜;30日龄至变态为幼蛙之前以
100~130尾为宜。密度的确定与蝌蚪生育期、体型大小、供饵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可因时、因地及具体条件不同而改变。
7.做好蝌蚪越冬管理工作
(1)使池水保持1米深。使底层水温可保持在5℃左右,即使表层水冻结、积雪,蝌蚪也能安全越冬。
(2)准备好补水、补氧设备及措施。如发生水位下降或水温低;底层污泥发酵而缺氧情况时,可及时灌水、充气。最好在越冬前做好池底污泥清理工作,以减少耗氧量。
有条件的池塘,可以控制水温在15℃以上,如能达到20~30℃,则蝌蚪仍能正常生长变态。
二、幼蛙的管理
幼蛙指刚变态完成未达性成熟的小蛙。
刚
变态的幼蛙,只吃活动物,故必须投入活饵料,并逐渐训练吃死饵。1月龄的幼蛙投喂的活饵与死饵之比为2∶1;1.5月龄幼蛙为1∶1;3月龄可全部投喂死
饵。死饵的大小以幼蛙一口能吞下为宜,如太大,幼蛙一口难以吞咽,则可能相互争夺,耗费吃饵时间和能量,对幼蛙生长发育不利。
投饵量以上次投入的饵量吃完为宜,要酌情掌握。一般来说,随着幼蛙的生长,水温的提高,投饵量要逐渐增加,通常日投饵量为幼蛙体重的5%~10%。
投
喂活饵与死饵的种类,要根据各地养殖饵料的状况、饵料资源情况及季节而定,应做到既能满足幼蛙生长发育所需,力求饵料多样化、营养丰富而又价格低廉。从目
前来看,要供应大批量的幼蛙饵料,其比较可靠的途径是大力开展蚯蚓与蜗牛、蝇蛆的人工养殖;就近购买屠宰场、食品厂的下脚料;生产或购买人工配合饵料;使
用黑光灯诱集昆虫等。
幼蛙的日常管理工作有很多与蝌蚪的管理类似。
1.控制水温
最适宜的水温为23~30℃,如水温高于35℃,则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如部分换水,加盖凉棚等。
2.控制水质
最适宜的pH值为6~8。要经常清除剩余饵料,捞出死蛙及腐烂的植物、浮膜等异物。如水质污染则要换水或消毒,以保持清洁。幼蛙因主要以肺呼吸,故对水质,尤其是水中氧气含量的要求不如蝌蚪严格,但仍不可忽视。
3.要经常保持陆地潮湿,种植作物或建棚以避强光强射
4.及时分类、分池管理:幼蛙生长发育快,而个体差异大
为更科学地饲养管理,避免大幼蛙吃小幼蛙,每养殖一段时间后要依个体大小用分蛙器分类,分池管理。养殖密度要适宜,一般40日龄以内的幼蛙(指变态完成后开始计算的日龄),每平方米约100只,40日龄以后的幼蛙,约70只左右。
5.经常做好病虫害和天敌的防治工作
例如,老鼠是幼蛙的一大天敌。有的幼蛙养殖池(30平方米),1周内平均每天被老鼠咬死吃掉40多只,最多的1夜咬死110多只。
6.做好幼蛙的越冬管理工作
在水温降至6℃、气温10℃左右时,幼蛙进入冬眠状态。在冬眠前后要做好幼蛙的冬季管理工作。
(1)地下冬眠的准备与管理:幼蛙常潜伏于离冻层30~40厘米处潮湿的池边洞穴、树根空隙处越冬。根据这一习性,入冬前人为地给幼蛙提供越冬条件,创造一些越冬方法:
①洞穴越冬:在幼蛙四周挖掘松土,并在向阳避风、离水面20厘米的地方挖几个直径13厘米、深1米的洞穴,洞穴要保持湿润,但能不让池水淹没洞穴。幼蛙在入冬前会自动钻入洞穴越冬。
②
塑料棚越冬:在原幼蛙池离水面30厘米高处,悬盖塑料薄膜保护牛蛙越冬。也可在池上用竹木或钢筋搭成拱形或人形的棚,棚顶距地面约2米,上盖二层塑料薄
膜,与池边连接成一密封的温罩,周围用泥将薄膜密封,薄膜上最好再盖一层疏网,以防大风把薄膜吹坏。如外界气温降至0℃以下时,薄膜上可再盖一层稻草帘。
晴天则掀开草帘以使阳光射入增温,使越冬池保持在10℃以上,开春气温上升,则逐渐揭开塑膜,使空气流通,不致过热。
③草棚越冬:在幼蛙池的东北面堆一土丘挡北风,离水面30厘米处架一大草棚,草棚四周与池边紧相贴,在池的东北深处放置几个瓦筒,供牛蛙群集于其中越冬。在整个越冬期间,水温可保持10℃左右,经4个月的越冬,牛蛙生长良好。
④草堆越冬:在养殖池向阳背风方向,堆一草堆,或先铺松土50厘米厚,上盖草堆,保持湿润,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当气温下降时,牛蛙均能自行钻入草堆中越冬。如遇特殊寒冷天气,则可加盖更厚的草堆,再加盖一层塑料薄膜保温。
⑤
缸桶越冬:当少量养殖牛蛙时,也可将牛蛙置于缸、桶内越冬。具体做法是:先在缸内或桶内装些泥土,中间高、四周低,形似馒头形。在低凹的四周适当放水,使
高处土湿润,四周存有少量积水。牛蛙放入缸、桶中后,上盖水草或草皮,缸口盖以草帘或麻袋、棉絮,以防蛙外逃。缸、桶四周堆草保温。如缸、桶内气温过低,
则可在缸、桶内安1灯加温,或用塑料桶灌热水置于其内适当加温。
(2)加深水层越冬:入冬前,将幼蛙池的水位加深至1米,由于蛙池底下原有30~50厘米厚的污泥,牛蛙会自行钻入污泥。污泥一则具保温性能,二则因发酵放热,可使水温升高2℃。这样,牛蛙也能在深水污泥内安全越冬。
(3)其他越冬法:只要在冬季提供6~12℃(水温或气温)、潮湿、有一定氧气(包含于空气或水中)无敌害的环境,幼蛙就能安全越冬。其他方法很多,如在室内砖池内、温泉水中、循环温流水中越冬等。
在
越冬过程中,幼蛙不吃不动、闭目缓慢进行肺呼吸,甚至在低温的水中仅以皮肤进行低水平的气体交换。如环境温度升高至10℃以上,幼蛙又能苏醒,呼吸加强,
开始活动,甚至摄食,此时宜供应一些饵料或设法降温,使之再度进入休眠状态。休眠状态的幼蛙,其环境宜保持安静,尤其要防止敌害,如老鼠的为害,因此时的
幼蛙完全无抵御敌害的自卫能力。越冬期间要常检查越冬情况;如有死蛙要及时清除;如发现红腿病等疾病,要及时治疗,以防止传染蔓延。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经1年养殖后达性成熟即为成蛙。成蛙最小体长11厘米左右,体重为200克左右。
成蛙的管理与幼蛙基本相同,但成蛙的活动能力强,善跳跃,故应注意围墙的维修、防止外逃。成蛙摄食多,排遗、排汇的废物多,要经常保持水质清洁不被污染。夏天最好每天换水,换水量为1/2,温差不得超过2℃。成蛙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40只。
四、亲蛙的饲养管理
亲蛙是选留作为繁殖、育种、已生长2~3年的成蛙。一般体重在500克左右。
亲蛙摄食最大,营养更充分满足生长繁殖所需,一般每只每日投饵量为其体重的10%,饵料种类宜多,营养全面,其中动物性饵料不应少于60%。亲蛙在发情时摄食量减少,抱对、产卵、排精时基本停食,之后摄食量大增,要根据以上情况酌情增减投饵量。
一般每天傍晚投饵1次,也要定点、定时,要经常清理投饵台,以保持清洁卫生。
亲蛙池不仅是亲蛙摄食、生活的场所,更重要的还是产卵、排清的场所,在不搞人工孵化的情况下,还是卵孵化的场所。因此,管理工作要求水平高,周围环境条件既要适合于亲蛙,还要适合于卵的受精及卵的孵化。
1.最适水温宜控制在25~27℃,适宜水温为23~30℃。否则,将不利于亲蛙生长发育与繁殖。
2.环境当保持安静,切忌人声嘈杂。
3.池水水位保持在15~40厘米,其深度与保持适宜的水温有关。要经常换水以确保水质优良,其溶氧量、盐度、pH值、生物组成等要适于卵受精及卵的孵化(具体内容见第二章生态部分)。因池水浅,水温易变,要特别提防酷暑水温过高对卵的危害。
4.亲蛙的养殖密度必须大大减小,一般每平方米为1~2只。否则,对生殖极为不利。
5.亲蛙产卵后,一般都应及时(几小时内)将卵细心用盆托出(不要颠倒卵的上下位置,不应搅动卵块)。轻轻放入孵化池(箱)内单独孵化,以加强管理和保护,提高孵化率。
6.要谨防各种天敌捕食抱对的亲蛙及产下的卵。因抱对中的亲蛙处于生殖兴奋状态,对天敌入侵反应不灵敏,行动也不方便,御敌能力大为降低;而蛙卵更易为鱼类、其他蛙类等动物吞食。
7.特别要重视做好亲蛙的越冬工作(方法类似成蛙),如疏忽大意,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同等数量的幼蛙和成蛙。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6月7号牛蛙价格走势如何 2021年牛蛙7月最新市场价格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6月7号牛蛙价格走势如何 2021年牛蛙7月最新市场价格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