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 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

国学综合

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 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

将明围观:℉更新时间:04-12 15:50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 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的文章,本文对文章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 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 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

2017九年级下册化学课后题答案

1 D 解析:溶液必须是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纯水就不能看作是一种溶液,A错误;将蔗糖和食盐同时溶于水中形成的溶液就会同时存在两种溶质,B错误;气体也可以作溶质,如盐酸就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 溶液,C错误。

2 A 解析:碘酒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3 C 解析:水和冰块是同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而悬浊液是混合物;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纯净物,比如水;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是混合物;泥水不是溶液,属于悬浊液,没有溶质和溶剂之说。

4 A

5 A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降低;小苏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钠溶于水后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6 D 解析:分子的大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隙。

7 C 解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所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两种物质,可能含有多种物质。

8 D解析: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大多数固体,升高温度可使溶质继续溶解,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9 B 解析:把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增加硝酸钾至不能继续溶解,或恒温蒸发水至饱和(因是一定温度下,所以不能采取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添加硝酸钾固体时,溶质和溶液质量都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恒温蒸发溶剂时,溶液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10 D解析:相同温度时,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故A不正确, D正确;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浓溶液是指浓度比较大的溶液,这种溶液还可能继续溶解溶质,故B不正确;对于大多数固体,升高温度可使溶质继续溶解,但也有少数固体,比如氢氧化钙溶液,降低温度才使溶质继续溶解,故C不正确。

11 D 解析:由于溶液是均一的,所以瓶内各部分溶液的颜色都相同;溶液又是稳定的,所以不会 有固体析出。

12 A 解析: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通过改变溶液的温度的方法,有些溶液需要升温,有些溶液需要降温,A说法不正确。

13 A 解析:生石灰 溶于水后能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且熟石灰微溶于水;浓盐酸的密度和质量分数都不知道,无法确定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碳酸钙不溶于水,形成的是悬浊液。

14 A 解析: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溶液无论分成几份,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平均分成两份,溶液中溶质相同,在稀释的过程中,乙烧杯变成不饱和溶液,溶剂的质量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甲、乙两烧杯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15 A 解析:设用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50 g×10%=(50 g+x)×5%,解得x=50 g。

16 C 解析: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托盘天平是称量或称取固体药品质量的。水是液体,一般用量筒量取,48 g水的体积约为48 mL,与50 mL的量筒量程最接近,在选择量程时,要求只量一次,且量程与需求值最接近,100 mL的量筒量程太大。

17 C 解 析:托盘天平用于称量氯化钠固体,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溶剂, 烧杯用于溶解固体。

18 B 解析:设需要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x,则1.84 g/cm3×x×98%=500 g×20%,解得x≈55.5 mL,需要用100 mL的量筒量取。

19 B

20 A 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和装瓶存放。

21(1)15 135 (2)烧杯 砝码 (3)搅拌 (4)贴上标签

解析:(1)配制1 50 g 质量分数为10 % 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需要水的质量为 。又知水的密度,可求得所需水的体积: =135 cm3=135 mL。(2)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左物右码”,即左盘放所称量物品,右盘放砝码。(3)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

(4)标签上要写明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方便以后查用。

22 80 偏高 解析:配 制500 g 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0 g ×16%=80 g;俯视读数使得量取液体的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

23 (1)甲

(2)相等(或甲=乙 )

(3)N 30 ℃时,甲、乙两 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解析:(1)充分搅拌后甲物质仍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因此为饱和溶液。(2)图2中水都是100 g,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且均全部溶解,因此甲、乙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3)根据图1可知,在2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结合图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N;在溶解度曲线中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P点表示:30 ℃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4 (1)①广口瓶塞放反了(或瓶塞放反了) ②砝码和药品放反了 ③温度计用来搅拌(任选两点 ) (2)①水算多了 ②氯化钠算少了 ③天平读数有误 ④氯化钠和砝码放反了 ⑤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未放纸片 ⑥水量多了(或量取水读数时仰视) ⑦氯 化钠中混有杂质 ⑧烧杯中有水等(任选三点)

25 (1)Na+ (2)4.5 玻璃棒 解析:(1)由成分为5%的葡萄糖与 0.9%的氯化钠,辅料为注射用水,可知溶液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钠离子的符号为Na+。(2)注射液的密度为1.0 g/cm3,配制500 mL氯化 钠质量分数为0.9%的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0 mL×1.0 g/cm3×0.9%=4.5 g,在配制溶液时要在烧杯中溶解,利用玻璃棒搅拌,利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来量取 液体的体积。

26 (1)氯化氢 (2)10 解析:(2)设配制3%的稀盐酸120 g,需要这种浓盐酸的质量为x,3%×120 g=x×36%,解得x=10 g。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学练优第九单元实验活动5答案

【答案】: 课前自主预习

一、1、托盘天平 量筒 玻璃棒

2、计算 称量 量取

二、1、量筒 玻璃棒

2、计算 量取 混匀

3、(1)托盘天平 量筒

(2)水分 变大 药品名称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课堂达标训练

1、B 2、C 3、D

4、D 5、B

6、(1)量取

(2)24

(3)偏小

课后巩固提升

1、A 2、C

3、B

4、(1)烧杯 量筒

(2)氯化钠和砝码位置放反,使称量的氯化钠偏少(或量筒中的水没有沿烧杯内壁倒入,造成液滴飞溅,量取的水偏少)

(3)称量 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4)③

5、(1)① 5 ② 4

(2)291

(3)烧杯、玻璃棒

(4)硼酸溶液 3 %

(5)小于

1.B解析:在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金属的硬度、金属的耐腐蚀性、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不需要考虑金属导热性。

2.B解析:有些铁合金,如不锈钢,不易被腐蚀;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不能在铁桶中配制波尔多液;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3.C解析:Z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Z的活动性最弱;如果把Y加入X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说明金属活动性:Y>X,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X、Z。

4.A

5.B解析: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酸性溶液、盐溶液能加快铁钉锈蚀的速度。铁钉浸泡在植物油中,不能与氧气、水分接触,不易生锈。

6.C解析:虽然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但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不被腐蚀,所以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的强。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 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 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九年级下册化学新编基础训练答案2021

标题: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 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化学答案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897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