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的选择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选择题有哪些

国学综合

中考古诗词的选择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选择题有哪些

都市修罗围观:℉更新时间:04-10 15:32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中考古诗词的选择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选择题有哪些的文章,本文对文章中考古诗词的选择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选择题有哪些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中考古诗词的选择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选择题有哪些

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初中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课外古诗词鉴赏的选择题,给多一点古词的选择题,至少10首词,配答案 10分

古诗鉴赏水平测试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

A.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D.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 选出对《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B."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3.选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上阕怀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B.这首词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亲自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 C.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运用典故来托古喻今,抒情言志。每个典故的运用都有明确的目的。上半阕提供成功的范例,赞孙权重在创业,颂刘裕重在北伐。

D.这首词又从登临角度写望中所见所想的景物,使词的意境高远。

写景结合用典,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

4.选出对李清照《声声慢》鉴赏错误一项:

A.从“寻寻觅觅”开始,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B.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菊花凋零满地,早已无花可摘了。以哀景来写哀情,何等荒败,何等凄凉。

C.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 D.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

古诗词题目大全,加赏析

小学“古诗词”汇总

【一年级上册】

画 (唐)王维 静夜思 (唐)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孟浩然 村居 (清)高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袁枚 小池 (宋)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山行 (唐)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赠汪伦 (唐)李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草 (唐)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绝句 (唐)杜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李白 ......>>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

2007年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西卷)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2)对第“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江苏卷)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6.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湖南卷)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1]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雷锋格言的感想 雷锋的格言及感想 下一篇:梁启超最有名的诗句 梁启超的最著名诗词

关于冬日的诗句的选择题(有哪些关于古诗的选择题,要答案)

1.有哪些关于古诗的选择题,要答案

请用你的细心,给下面的题目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0分,每小题2分).

1、《山行》是描绘了( C)的景色.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 B)的名句.

A、李白 B、王维 C、王昌龄 D、杜牧

3、把“春风”比作“剪刀”的是哪首诗?(C )

A、《忆江南》 B、《滁州西涧》 C、《咏柳》 D、《游园不值》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中写的名胜是( D).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庐山

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写的是(B ).

A、花 B、风 C、竹 D、水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 (2)伤悲 (3)忧伤

1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3) 似曾相识燕归来

13.《七步诗》的作者是(1).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 (2)边关 (3)燕山

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2).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2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2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2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2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2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2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2)的词句.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2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 (2)花 (3)树叶

2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天涯

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

3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3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

仅供参考

2.关于春夏秋冬的诗(整首诗)和初一的数学题

关于春夏秋冬的诗(整首诗)

春天: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夏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天: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数学题:

1 当X=-1/2_时.2X+1分之1有意义.

2 (该题为选择题)

已知ab是互为相反数 cd是互为负倒数,x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2倍,则x的平方+abcdx+a-bcd的值是(a ) a.0 b.1 c.-1 d.无法确定

a+b=0

cd=-1

|x|=-2x====>x=0

x^2+abcdx+a-bcd

=0+0+a+b

=0

3.【关于春夏秋冬的诗(整首诗)和初一的数学题关于春夏秋冬的诗(整

关于春夏秋冬的诗(整首诗)春天: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数学题:1 当X=-1/2_时.2X+1分之1有意义.2 (该题为选择题) 已知ab是互为相反数 cd是互为负倒数,x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2倍,则x的平方+abcdx+a-bcd的值是(a ) a.0 b.1 c.-1 d.无法确定a+b=0cd=-1|x|=-2x====>x=0x^2+abcdx+a-bcd=0+0+a+b=0。

4.古诗词试卷答案

一、填写古诗名句。

粉身碎骨全不怕, 。九曲黄河万里沙, 。

沾衣欲湿杏花雨,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欲饮琵琶马上催。 ,五千仞岳上摩天。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天下三分明月夜, 。

毕竟西湖六月中, 。 路人借问遥招手, 。

,路上行人欲断魂。 等闲识得东风面, 。

始知锁向金笼听, 。 ,将谓田中谷自生。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春风送暖入屠苏。

纸上得来终觉浅, 。 黄沙百战穿金甲,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谁言寸草心, 。 问渠那得清如许, 。

二、按照要求填写诗句。1、描写山水的诗句有2、歌颂友谊的诗句有:3、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有:4反映边塞生活的诗句有:5、表现爱国主义的诗句有:6、写友人送别的诗句有:7、反映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有:春: 夏: 秋: 冬: 8、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9、描写竹、柳等植物的诗句10、描写鸟类等动物的诗句11、描写梅花的诗三、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

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6分(1)柳树: (2)小草: (3)春雨: (4)梅花: (5)黄鹂: (6)庐山: 四、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写上序号)7分⒈《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 )。〔①孟郊 ②高适 ③白居易 ④杜甫〕⒉《塞下曲》的作者是( ) 〔 ①刘禹锡 ②卢纶 ③张志和 ④柳宗元 〕⒊“姑苏城外寒山寺”中“姑苏”是指( )。

〔 ①杭州 ②苏州 ③扬州 〕⒋《山行》描绘了( )的景色。 〔 ①春季 ②夏季 ③秋季 ④冬季 〕5.于谦是( )诗人。

〔 ①唐朝 ②宋朝 ③清朝 ④明代 〕6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 )。〔 ①李白的《静夜思》 ②李白的《望庐瀑布》 ③李白的《赠汪伦》〕7“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的意思是( )。

〔 ①乘、搭 ②同“座”③因为 〕五、按古诗内容填空。6分⒈在《登鹳鹤楼》《江上渔者》《望庐山瀑布》《绝句》《塞下曲》这五首诗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 , 。

常用来说明“站得高,看得远”的诗句是 ,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 , 。

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 , 。2、“时值清明,客居外地的人难免生出思乡之情,绵绵的春雨,更惹起行旅之人的愁绪”相对应的诗句是 , 。

它出自 代诗人 的《 》。答案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7、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或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8、不会9、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柳》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1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1)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3)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5)黄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六、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写上序号)7分 ⒈《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 4)。

〔①孟郊 ②高适 ③白居易 ④杜甫〕 ⒉《塞下曲》的作者是( 1) 〔 ①刘禹锡 ②卢纶 ③张志和 ④柳宗元 〕 ⒊“姑苏城外寒山寺”中“姑苏”是指( 2)。 〔 ①杭州 ②苏州 ③扬州 〕 ⒋《山行》描绘了( 3)的景色。

〔 ①春季 ②夏季 ③秋季 ④冬季 〕 5.于谦是( 4)诗人。 〔 ①唐朝 ②宋朝 ③清朝 ④明代 〕 6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 3)。

〔 ①李白的《静夜思》 ②李白的《望庐瀑布》 ③李白的《赠汪伦》〕 7“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的意思是(1 )。 〔 ①乘、搭 ②同“座”③因为 〕 七、按古诗内容填空。

6分 ⒈在《登鹳。

5.请你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每个季节写上一两句诗(若写出试题,

春季的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代 叶绍翁 《游园不值》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代 杜甫《春夜喜雨》

夏季的诗句: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唐代 白居易《观刈麦》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南朝宋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秋季的诗句: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东汉 曹操《观沧海》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代 刘禹锡《秋词.其一》

冬季的诗句: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唐代 杜甫《兵车行》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唐代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6.古诗竞赛题

小学古诗词积累竞赛试题 一.名句联句。

1、儿童相见不相识,( )。 2、白发三千丈,( )。

3、( ),早有蜻蜓立上头。 4、( ),二月春风似剪刀。

5、接天莲叶无穷碧,( )。 6、( ),欲饮琵琶马上催。

7、柴门闻犬吠,( )。 8、( ),天下谁人不识君? 9、( ),孤帆一片日边来。

10、( ),只是近黄昏。 11、昼出耘田夜绩麻,( )。

12、野旷天低树,( )。 13、( ),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日出江花红胜火,( )。 15、停车坐爱枫林晚,( )。

16、人有悲欢离合,( )。 二.按古诗内容填空。

1.在《登鹳鹤楼》、《江上渔者》、《望庐山瀑布》、《塞下曲》这五首诗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 )。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 )。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 )。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2.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等,正如(王安石 )所写的《元日 》:的爆竹身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3.西湖美景闻名天下,下阵雨时的西湖更是别有一番景色。北宋诗人苏轼就曾写下诗句 , 。

, 。 三.请把左右两部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野旷天低树 苏轼 《竹里馆》 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 明月来相照 王维 《宿建德江》 桃花潭水深千尺 刘禹锡 《赠汪伦》 报得三春晖 孟郊 《游子吟》 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泊船瓜洲》 同到牵牛织女家 王昌龄 《浪淘沙》 水光潋滟晴方好 孟浩然 《出塞》 迟日江山雨,春风花草香。 夏季 诗 仙 杜 甫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春季 诗 圣 李 白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冬季 诗 鬼 孟浩然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季 山水诗人 李 贺 边塞诗人 王昌龄 四.古往今来,咏月的诗句真是多得数不胜数,有不少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你能根据上下文,写出有关诗句吗? 1. ,江枫渔火对愁眠。 2.举头望明月, 。

3. ,人约黄昏后。 4. ,对影成三人。

5秦时明月汉时关, 。 6. ,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出其他的咏月的诗句吗?试试看。 1. 。

2. 。 五、按要求写诗句。

(各写一句)(20分) 1写春景的: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2、写夏景的: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3、写秋景的: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4、写冬景的: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写梅花的: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6、写兰花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7、写竹子的: 血染斑斑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

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唐?杜牧《斑竹简簟》 10、写爱国的: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1、写思乡的: 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12、写送别的: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3、写友情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4、写长江的: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5、写黄河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6、写泰山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写华山的: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

/名山各千秋,/惟此多神韵 18、写庐山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9、写黄山的: 柔情最是黄山梦,仙客东来自在成 20、写边塞风光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六、附加题(如果答完了上面的题,还有时间的话,就请你完成这些练习) (一) 古诗百花园:(填花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二)古诗七彩园:(填色彩)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杏出墙来。 2?山外 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 千 总是春。

4?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丝绦。 (三)古诗动物园:(填动物)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

2?江上往来人,但爱 美。 3?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

4?两岸 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先知。

6?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 欲上时。 7?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

8?牧童骑 ,歌声振林樾。 1、积累题。

请将古诗词补充完整。(10分) ①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乐府《长歌行》) ②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之涣《登鹳鹊楼》) ③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宿建德江》) ④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⑤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⑥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史弟》) ⑦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望天门山》) ⑧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⑨随。

7.著名的赞美雪的古诗句,如题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唐·高骈《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8.谁有关于描写雪的名诗名句谢了如题`越多越好要经典的句子谢了`祝看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送卢员外》【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5、《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6、《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7、《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9、《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北风行》【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1、《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3、《学刘公干体》【南北朝】鲍照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14、《村雪夜坐》【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15、《子夜四时歌》【南北朝】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16、《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唐】刘禹锡 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17、《寒梅词》【唐】李九龄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18、《长安冬日》【唐】杜荀鹤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

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19、《独酌》【唐】杜牧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

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20、《风雪中作》【唐】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

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

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

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

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

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

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21、《商州客舍》【唐】孟郊 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

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 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

泪流潇湘弦,调苦屈宋弹。 识声今所易,识意古所难。

声意今讵辨,高明鉴其端。 22、《钟陵夜阑作》【唐】韦庄 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

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 23、《大雪歌》【唐】李咸用 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玉圃花飘朵不匀,银河风急惊砂度。 谢客凭轩吟未住,望中顿失纵横路。

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 归太素,不知归得人心否? 24、《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唐】张义方 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

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 密飘粉署光同冷,静压青松势欲斜。

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

中考古诗赏析选择20道

1、阅读曹操的《龟虽寿》,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答案)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中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句子,其中的“遗篇”就是指《龟虽寿》这首诗。

B、这首诗前四句是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管寿命多长,总有终结的一天。从反面揭示出人的精神面貌之重要。

C、诗的第五、六句从正面作喻,又与七、八句意思紧密相连,揭示了这首诗的中心,形成了诗的高潮;高潮之后,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把满腔热情凝聚于一个哲理之中。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与整首诗的内容并无关系,而是在配乐时加上去的。

2、对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复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A、诗中第一、二句用典精当,对仗工整,道出了离京的原因和路程。这里的“灞涘”即“河阳”,“长安”即“京县”。

B、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中的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与谢朓诗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意思相同,不过形容过实,不如小谢的这两句诗鲜明空灵。

C、“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两句抒发了诗人延误佳期的惆怅,描摩出诗人追悔不已、泪下如霰的情态。

D、诗人以“有情知望乡,谁能 不变”收束全诗,写的仍是傍晚时登上三山回望京都的情景,与开头相呼应。

3、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A、这首诗中的“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

B.这首诗评价了“王杨卢骆”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C.这首诗否定了对“王杨卢骆“哂未休”的态度和做法。

D.这首诗就“王杨卢骆“身与名俱灭”的结局抒发了叹惋之情。

4、对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答案)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A、开头两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

B、第三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发浓重的离情。

C、末联写作者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

D、这首五律诗,从赞美诗发端,以“论文”收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自然,用语隽永。

5.读下面唐无名氏的《水调歌》(古代乐曲名),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A.一、二两句写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地面辽阔荒远,日落星出,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的静谧。

B.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幽深的静夜,突然升起几处报警的烽火。“几处”突现了军情的紧急,给人以突兀、危迫之感。

C.第四句写军营的反应。警报传来,战士们迅速将军营连成一片,擂响鼓鼙,立即出战迎敌。“鼓鼙”二字突现了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

D.全诗以纯客观的笔调写景叙事,采用层层渲染烘托的艺术手法,造成环境气氛上的有张有弛,形成起伏跌宕,读来扣人心弦。

6、对下面这首《渡桑干》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答案)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干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

A、第一句写诗人远离家乡咸阳,在并州已经住了整整10年。

B、第二句写10年来,诗人虽然日夜盼望能重返故乡,但始终仅仅盼望而已。

C、最后两句通过“渡河”、“回首”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重返故乡的绝望心情。

D、这首诗的成功在于运用形象、含蓄的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对客居地的热爱情感。

7.读下面唐朝诗僧景云《画松》诗,选出后面分析不确切的一项(答案)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忆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A.第一句写见到画松,立即为之打动,觉得完全像一棵真松树。“一似”二字表达出一种惊奇之感。

B.二、三四句写诗人沉思凝想去把握画境。当画境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得到印证时,诗人获得了一种顿悟的极大乐趣。

C.诗人用秀丽奇险的东南名山天台山上的松树与“画松”进行对比,表现画松的苍老遒劲。

D.作为题画诗,本诗独具一格,未对画松作实在的形状描摹,而纯从观者的心理感受生活体验来写,从虚处传画松之神,既写出了欣赏活动中的诗意感受,又表现了画家的艺术造诣。

8.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答案)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作用,突出了江水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念之情。

D.诗作者把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做到了言尽而意无穷。

9、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答案)

兰溪棹歌

戴叙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A、首句使人想象到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凉月”点明秋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

B、次句用“镜”喻溪水,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水的平静和清澈,诗人用“镜中看”三字直接描写夹岸青山的景色。

C、三、四两句写溪上渔人欢乐的捕鱼场面。几天雨后,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竞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怎不令人高兴?

D、这首诗前面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不见一个“人”字,不写一个“情”字,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

lO.对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分析不当的一项是(答案)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担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A.首句突写客中寒食景色,尾句遥念故园寒食景色,一起一收紧扣诗题。

B.“独”字是“空”字的延伸,又是“想”字的伏笔”,“想”由“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二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作用。

C.第三句居全诗主位,借景抒情,运笔曲折而又含蓄。

D.尾句景中见情,透露了诗人的归思,表达了对诸弟和故园的思念。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答案)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12、下面六项是对明代高启《岳王墓》一诗的分析,内中两项欠妥,它们是(答案)

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二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磋高庙自藏弓。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A.《岳王墓》是凭吊岳飞的怀古诗,表达了对英雄的景仰和对奸邪的愤慨,实质上也婉曲地抒发了对明代统治者杀戮忠良的不满。

B.“大树无枝向北风”象征着岳飞报国的精神未泯。

C.“班师诏”是指南宋高宗见岳飞大败金军而促他回京受赏与休整的圣旨。

D.“射虏书”即请战书;“二宫”即指被金掳去的徽、钦二帝。

E.“高庙自藏弓”中的“弓”是借喻被害的岳飞。

F.“不见诸陵白露中”是说没有看见宋代众多皇帝的陵墓出现在白露之中。

13.对唐寅《姑苏杂咏(四首)》之一诗意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答案)

门称阊阖与天通,台号姑苏旧帝宫。银烛金钗楼上下,燕樯蜀柁水西东。

万方珍货街充集,四牡皇华日会同。独怅要离一抔土,年年青草没城墉。

A、阊阖是传说中的天门,首联是写苏州悠久的历史。

B、“银烛”形容楼馆装饰之美,“金钗”形容歌妓服饰的华丽。颔联、颈联极写苏州繁华的景况。

C、要离是春秋时刺客。尾联写要离的坟墓湮没在城墙下的荒草之中,这是理所当然的。

D、这首诗既歌咏了当时苏州繁华景况,同时也慨叹随着经济的发达,古代淳厚真挚的人情,重然诺、轻生死的侠义精神却很难见到了。

14、对查慎行《晓发胥口》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答案)

半浮半沉树头树,乍合乍离山外山。

借取日光磨一镜,吴娘船上看烟鬟。

A、这是一首写景小诗。首二句写远眺,末二句写近观。

B、因为是在清晨,所以山在雾气的笼罩中忽隐忽现。“乍合乍离”是指山一忽儿连绵不断,一忽儿又孤立分离。

C、又因为是在水中,所以水雾中的树便似乎老是浮沉不定。“树头树”是说树高头还有树,既朦胧又富有层次。

D、第三句是说吴娘借着清晨的阳光在湖边磨镜。主语蒙后省略。

15、下面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的前四句。对之分析不当的一句是(答案)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注:①圆圆:指吴三桂爱姬陈圆圆。②鼎湖:古代传说黄帝乘龙升天的地方。后世就把“鼎湖龙去”作为皇帝去世的代名词。这里指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②敌:指李自成起义军,吴三桂以之为敌。京:指明都北京。④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指山海关。)

A、《圆圆曲》前两句的意思是:当日李自成起义军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离开人世。吴三桂从山海关引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攻取了北京。

B、恸,音tòng,恸哭即痛哭之意,“恸”和“痛”通假。

C、缟素指丧服。“六军俱缟素”即指吴三桂全军都穿上丧服 。

D、红颜即美女的代称。后两句的意思是吴三桂全军服丧志哀,像似为崇祯帝复仇,其实只是为了爱姬被俘才怒发冲冠的。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其难消。

(注: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西行伊犁途中。)

A.作者把天山拟人化,寄托丰富情怀,这里的“笑”因而含蕴深厚,意味无穷。

B.这里所写的满头银发实指满腹怨愤。作者的满腹怨愤如天山之雪积郁不融,发出这激愤的一笑!

C.作者在这里傲笑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屈膝投降。

D.这也是无可奈何的笑。

E. 这笑中包含着对个人苦难的超脱,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

F.讲“我这满头银发与山上那皑皑晴雪一样难以消融”,这使得笑中不免含有悲观成分。

忍把光阴付逝波,这般身世奈愁何?楚囚相对无聊极,樽酒悲歌涕泪多。

祖国河山频入梦,中原名士孰挥戈?雄心壮志销难尽,惹得旁人笑热魔。

A、“光阴付逝波”就是光阴付流水,暗用了孔子“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一句的内容。

B、“楚囚相对”是指处境不顺的人聚在一块,这里是指革命壮志末酬的人相聚在一起。这是借用了《晋书·王导传》故典:东晋王导斥责过江名士周顗(y?)等不知努力恢复中原,只是学楚囚对泣不可取。“楚囚”出自《左传·成王九年》:在晋楚战争中,楚将钟仪被俘,晋侯问:“南冠而系者,谁也?”专管人员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借指处境不顺的人。

C、“中原名士孰挥戈”就是说中原地区那些有名望的人哪一个站起来拿起武器进行战斗。“中原”原指河南一带,此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孰”,谁,哪一个。

D、“旁人笑热魔”,旁边人笑(我)发疯了;鲁迅《药》中夏瑜的主要原型就是秋瑾,小说中花白胡子说:“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这正好为之作为注脚。

18、对下面秋瑾这首《独对次清明韵》解说全都恰切的有 (不只一项)(答案)

独对春光抱闷思,夕阳芳草断肠时。愁城十丈坚难破,清酒三杯醉不辞。

喜散奁资夸任侠,好吟词赋作书痴。浊流纵处身原洁,合把前生拟水芝②

(注:①奁资:嫁妆费用。②水芝:荷花。)

A、一、二句融情于景。虽是“春光”、“芳草”,却含闷思伤感。

B、三、四句继续言愁。全诗把愁之深表达得淋漓尽致,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C、后四句有转折,有升华,三、四两句更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

D、这首诗倾诉了诗人不满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情愫。但由于作者过于言愁,对诗中出现的这种亮色有所削弱。

E、诗人直抒胸臆,表现出既多愁善感又豪爽尚侠的特有性格。

19、阅读《诗经》中的《无衣》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①对这首诗的词语理解及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袍:长衣,即战袍。于:语气助词,不译。兴师:出兵。同仇: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引申为共同对敌。

B.泽:同襗,即内衣。偕作:一起行动。裳:下身的衣服,即战裙。偕行:一同出发。

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D、“同仇”、偕作”、“偕行”,正好显示出战前动员,整理行装,一同出发这一过程。表现了战士们不断高涨的斗志。

②对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第一、二节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第三节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慷慨从军一同出发这一中心。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20.阅读杜甫《咏怀古迹》(之五),完成两道题(答案)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诸葛亮“万世不朽”的英名和作者面对遗像的感受。

B、三四句概括诸葛亮的功业,赞扬他如鸾风高翔,独步云霄。

C、五六句认为诸葛亮的才能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相比,也不相上下。

D、七八句慨叹诸葛亮难以改变汉朝灭亡的命运,赞扬他 “鞠躬尽瘁”的精神。

②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宗臣”即世所尊祟、敬仰的名臣;“宗臣”二字有总领全篇的作用。

B.全诗由进武侯祠,观遗迹(遗像等)起笔,自然地引入对人物业绩的评述。

C.全诗既有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赞扬,又有对其壮志未遂的叹惋。

D.全诗描写生动,形象鲜明,使人如见诸葛亮“羽扇纶巾”、“指挥若定”的形象。

2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两道题(答案)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升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①对这首唐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诗题《寄左省杜拾遗》中的“杜拾遗”,即任“左拾遗”(谏官)的杜甫。“左拾遗”属门下省,故称“左省”。作者在中书省任“右补阙”(谏官),岑、杜既为同僚,也是诗友,因而“寄”诗以相慰。

B.首联中的“丹陛”与“紫微”都借指国君的宫殿,“曹”是古代的官署。

C.领联中的“天仗”,是指国君的仪仗队,“御香”是宫殿里燃烧的香。

D.尾联中“阙事”的“阙”通“缺”,即缺点或错误。“谏书”的“谏”,是进宫献策的意思。

②对这首唐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表面炫耀每天朝见国君的盛况,实际上表露出无聊的生活与苦闷的心情。

B、“白发悲花落”,为虚度年华而叹息;“青云羡鸟飞”,还想展翅高飞,大有作为。

C、“圣朝无阙事”是反语,意含讽刺。

D、这首诗写得曲折隐晦,寓贬于褒,表面颂扬朝政,实际抒发内心的忧愤。

22.阅读陆游《夜吟》一诗,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六十余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

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①对这首诗的词句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妄学诗”是指广泛地学习诗歌的写作。

B、“独心知”是说创作的深入要靠自己的追求。

C、“一笑寒灯下”是“寒灯下一笑”的倒装,指创作成功的喜悦。

D、“金丹换骨”即“脱胎换骨”,超脱尘世,犹文天祥悟大光明法蝉蜕。

②对这首诗整体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中,陆游总结了诗歌创作的经验。

B、这首诗中,陆游概述了学诗走过的曲折道路。

C、这首诗中,陆游描述了创作诗歌的艰辛情状。

D、这首诗中,陆游抒发了顿悟诗歌创作规律后的欣喜之情。

23.对陆游《书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答案)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首联写作者早年因为不知世事艰难,所以当时壮怀激烈,雄心勃勃。

B、颔联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业迹,颈联则写壮志未酬的感叹,情调由昂扬转入忧愤。

C、尾联极力赞美诸葛亮,惭愧自己才德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惭愧自己未能在诸葛亮麾下建功立业。

D、全诗表现了诗人虽历经艰难而矢志不渝,悲愤却并不消极的爱国激情。

24、阅读下面袁枚的《马嵬》诗,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是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

①对这首诗的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B、人间的“银河”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里运用的是借喻。

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民间的爱情悲剧。

D、第四句是说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远比李杨爱情悲剧深重。

②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的意思是说《长恨歌》里所描写的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原作者虽对他们的荒淫误国有所揭露和不满,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美化,所以不必传颂吟唱。

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

C、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用映衬的手法,写出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也存在于下层人民群众之中。

D、作者来到马嵬驿不叹李杨悲剧,却借题发挥,抒写百姓因战乱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25、阅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①选出这首诗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A、“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B、“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②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兴奋心情。

B.后两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养鲜花生长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为国效力。

C.“落红”含义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无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为滋养万物的春泥;②春泥虽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壮生长,继续为人类造福。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极,决心继续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精神。

2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①一②题。(答案)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①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呵冻提篙手未苏”,意思是说用嘴吹热气使冻僵的手变暖,但提着竹篙的手仍然很僵硬,没有感觉。

B、“满船凉月雪模糊”,描绘的是冷月照着渔船,白雪一片茫茫。

C、“画家不识渔家苦”,指画家们不了解渔民的悲苦。

D、最后一句的“寒江钓雪”指的是柳宗元的《江雪》诗。这一句说的是画家们模仿《江雪》描绘的情景去钓鱼。

②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批评画家不能真实反映渔民痛苦生活的诗。

B、开头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渲染,把渔民的辛苦勾勒出来了。

C、后两句发议论,批评文人画家只表现自己的闲情雅趣,不反映渔民的痛苦。

D、该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A(“遗篇”指《观沧海》一诗。)

2、B(A项中,“灞涘”指霸陵而非河阳,“京县”指洛阳而非长安;C项中,“佳期”指还乡之期,这两句诗写作者想到还乡无期,心中充满惆怅,泪珠像雪珠一样散落下来;D项中的两句诗抒怀归之情。这三项皆误,只有B正确。)

3、D(这首诗写后人的苛责无损于四杰的万古流传。)

4、C(不是“回忆过去”,而是希望将来有机会与李白再把酒论诗。)

5、C(“连营”指一个接一个的军营,不是说将军营连成一片。)

6、D(抒发思念故乡之情。)

7、C(不是进行对比,而是实指所画是天台山上的松树。)

8、A(“秋”字表面上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人的情绪。)

9、D(A项错在“秋雨”,从第3句诗可知是春景;B项错在“直接写”;C项错在“捕鱼场面”,是写春潮讯给渔人带来欢乐。)

10、C(第三句是直接抒写,无所谓“曲折”、“含蓄”。)

11、C(批判的是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座中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12、C F(C项提到的“班师诏”旨在骗岳飞回京加以杀害,并非受赏休整,F项应释为:宋代众多皇帝的陵墓隐没在茫茫白露之中。)

13、C(尾联用要离这一典故是慨叹当时人重利轻义的行为,一个“怅”字已能说明问题。)

14、D(“借取日光磨一镜”并非指人在磨镜,“主语蒙后省略”的说法是错误的。)

15、B(“恸”不是“痛”的通假字。)

16、F(本诗的基调是乐观的。)

17、C(“中原”此指全中国。)

18、C E(A项“融情于景”应为“融景于情”;B项不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而是以酒消愁的豪迈;D项错,作者通过言愁更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的思想。)

19、①C(表现百姓宁可“同袍”“同泽”“同裳”也要奔赴战场,共同杀敌,誓死卫国的精神。)

②C(表达慷慨从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御侮保国的中心思想。)

20、①C(“失萧曹”的意思是相形之下使萧曹失色。)

②D(本诗除遗像可算描写外,其余均为议论,没有描写诸葛亮的形象。)

21、①D(“谏”是劝君主改正错误)

②B(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青云羡鸟飞”写诗人抬头望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

22、①D(“金丹换骨”是指对诗歌创作规律的顿悟。

②C(描述的是发现创作规律的过程,而不是创作诗歌的艰辛。)

23、C(应表现诗人渴望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24、①C(“夫妻别”是借指一般百姓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

②C(三、四两句采用对比和用典,说一般民众的苦难比帝王妃嫔的爱情悲剧更惨。)

25、①D(“花”指国家。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

②A(由于诗人不满现实辞官离京,因此心情是悲愤寂寞的。)

26、①D(末句是说画家只是表现自己的闲情雅趣而不真实反映渔民的痛苦生活。)②D(此诗无对偶、夸张手法,可以说用对比手法,让渔民的痛苦与画家的闲情雅趣形成鲜明的对照。)

参考资料:http://www.lesun.org/xueke/html/2003-05/432.htm

我初中没有古诗鉴赏 所以不知道初中的难度 你做做看吧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中考古诗词的选择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选择题有哪些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中考古诗词的选择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选择题有哪些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标题:中考古诗词的选择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选择题有哪些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87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