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子 古诗词 梳子诗词 关于梳子的古诗词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梳子 古诗词 梳子诗词 关于梳子的古诗词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梳子 古诗词 梳子诗词 关于梳子的古诗词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关于梳篦诗句
1.描写梳篦的诗词
白角篦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白似琼瑶滑似苔,随梳伴镜拂尘埃。
莫言此个尖头物,几度撩人恶发来。
苏轼《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
山翁不出山,溪翁长在溪。(前二令作二翁亭。)
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凫鹥,问翁何所乐,三年不去烦推挤。
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
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
我来观政问风谣,皆云吠犬足生氂。
但恐此翁一旦舍此去,长使山人索寞溪女啼。
2.关于梳篦的成语
[近义] 密密麻麻 密密层层 [反义] 参差不齐 杂乱无章 [用法] 多用于形容建筑物多而集中。
形容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的排列着;不能读作“jié”;鳞次栉比、定语。多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
一般作谓语:“自长桥以至大街。有时也用于其他事物;不能写作“磷”。
[语出] 明·陈贞慧《秋园杂佩·兰》:像鱼鳞那样挨着;排列整齐。 [辨形] 鳞。”
[正音] 栉。 [结构] 联合式:像篦子齿那样并排着。
栉比鳞次栉比 lín cì zhì bǐ [释义] 鳞次;春光皆馥也。
3.关于“梳子”的句子有哪些
1. 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2. 瞧,在晴朗的夜晚,似小香蕉相同的月牙儿,像把梳子挂在半空。小星星眨动着调皮的双眼呈现了,天空中只要一丝云在慢慢地移动着,它就像一条白得如雪的丝带相同把小星星遮得时隐完成,看上去好像和人捉迷藏呢。
3. 推销的字典里没有“难”字。梳子可推销给和尚,保险可推销给尼姑。
4. 在战争中有许多半神半人的英雄,由于没有梳子梳头,这些英雄无不蓬头垢面。
5. 我问这位新来的人可否用一下他的梳子,可是他却一言不发。这真是一个一毛不拔的人。
6. 使梳子上的头发更少,使你头上的头发更多。
7. 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8. 在我国古时候,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你白头偕老的意思。
9. 后来那个小男孩长大了,星星找不到,就来抢我的梳子。
10. 月牙儿,像把梳子挂在天空。
11. 永远专业着装、随身带薄荷糖和梳子,保持一个清洁并摆放整齐的工作场所。
12. 鬃毛梳子:如同人用的单齿梳子,较短,有金属和塑料材质,塑料较轻柔更保护马毛.
13. 李拉的母亲于是冲出去,用梳子、皮搋子和面包刀嘘走那些被吸引过来探访的男孩子们。
14. 我经常把头发理得很短,所以用不着用梳子梳.
15. 就像用久的梳子睡久的床,后来遇见再多的人,都不如过去的那些好,千万不要因为新鲜感而忽略了旧的人。你期待的,你想要的,最后都会输给一直陪着你的。
16. 雨落在池塘里,像滴进晶莹的玉盘,溅出粒粒珍珠;雨落在树梢上,像有千万条梳子,给枝条梳理着柔软的长发;雨落在大地上,卷起一阵轻烟,土地好象绽出一个个笑的酒窝……
17. 她那一头带点灰色的金发,一直可以垂到脚踝上;她每次梳头都是一件麻烦事,她只得卷起来结成一个鬏,压在骨头梳子那坚硬的齿子下面。
4.常州梳篦的历史渊源
梳篦是两种器物,即木梳和篦箕。
常州梳篦制作技艺形成于东晋时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常州梳篦制作工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制作规模也超过历代。
清乾隆年间的《常州赋》载:“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当时,常州西门、南门一带有几万人从事梳篦制作,因而西门有“篦箕巷”,南门有“木梳街”作为地名。
清光绪年间始,苏州织造府官员每年都到常州定制一批精品梳篦,作为御用品,送进京城宫廷,故常州梳篦一直享有“宫梳名篦”之誉。近现代,常州梳篦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会和博览会,荣获10余项金、银质奖章,如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和平博览会银奖,1926年获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金奖,1981年获国家银质奖,1991年、2004年获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
在对外交往中,常州梳篦常作为国礼 。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特产,花开并蒂。
常州最早叫延陵,这首常州地区汉族民谣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产木梳、篦箕。梳篦总称曰“栉”,是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
栉在我国古代,与簪、钗、胜、步摇、金钿、铢花、勒子并称为八大发饰。 篦箕系栉的一种,古代汉族妇女常把精美的蓖箕插在发髻上当作发饰。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有云:栉,梳篦之总名也。古人兴蓄长发,梳篦为每日梳理头发的必备之物。
梳子齿距疏松一些,用于头发的梳理;篦子的齿距的密,用来筚去发间的污垢,保持头发清洁,不长寄生虫,使人焕发容光。梳篦还可以刺激头皮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并能插于发间作首饰。
常州篦梳自魏晋南北朝流行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制篦业的祖师当是陈七子。
春秋时期,陈七子为吏,因罪入狱。因狱中生活条件极差,陈七子头上生满虱子,奇痒无比。
一次,陈七子被狱卒用毛竹板痛揍后,发现毛竹板裂成了一条条篦片。陈七子将其整理扎压后,用其清除头上的灰垢和虱子。
这就是最初的篦箕。 常州木梳业与篦箕业所奉祖师不同,木梳业奉赫连、皇甫为祖师,篦箕业奉陈七子为祖师。
赫连和皇甫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巧匠。赫连有时又被写作赫廉、黑连。
据说,后来每年农历2月18日和9月28日,梳篦业都要举行仪式,祭祀祖师,以祈求自己生意兴隆。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当时运河两岸的整街满巷都是篦梳作坊,故有木梳街、篦箕巷之称。
站在文亨桥上,头顶皓月,你眼垂花市街、篦箕巷,月光、灯光、波光交映,水声、步声、橹声、劈竹声相汇成乐。古人吟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时为常州西郊八景之首。
江南有谚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始自晋代(公元265-420年),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
常州市东郊东晋古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半圆形木梳,已有 1500 多年历史。 常州卜恒顺梳篦店开设于明代天启年间(1622),世代相传,有“雕花、描花、刻花、烫花、嵌花”五种工艺。
明末清初,常州梳篦已驰名南北,西门和南门一带有几万人从事梳篦生产,世代相传。城内有篦箕巷、木梳街,均以梳篦集散地而得名,有卜恒顺、王大昌等千年老店。
《常州赋》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记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是明朝末年的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历史上常州梳篦生产盛况由此可见。 清时,苏州织造府官员为了谄媚皇上,每年旧历七月,总要到常州定制一批高级梳篦进贡皇宫。
李莲英为西太后梳头用的常州产象牙梳至今留存在北京故宫。常州梳篦因此享有“宫梳名篦”之称。
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讲究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常州梳篦精工细作。
齿尖润滑、下水不脱。如木梳,选用上百年的黄杨、石楠木、枣木,经28道工序精制而成。
这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艺品。清末民初,随着生漆胶合技术的发明和产品出口,其知名度更是远播海外。
精美的常州梳篦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身,千余年来一直受到民众的喜爱。今天,传统梳篦已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其巨大的文化艺术价值仍不容忽视。
2008年6月,常州梳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国最早的栉当为1959年山东宁阳大汶口出土的距今约六千年的象牙梳。
从已出土和一些汉族民间传世的梳篦看,汉、唐、宋各代各有不同。汉代的呈较长马蹄形,纹饰一般以云气纹为主,间有入羽鸟兽等;唐代的呈马蹄形,下部略宽;宋代的为月牙形。
古代的梳篦多为木制或竹制以及名贵物料制作,如金、银、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锡、嵌玉镶珠等材质。 从文献记载来看,唐代妇女不仅喜欢插梳,同时还喜欢插篦。
盛唐时,当地梳篦花色繁多,不胜枚举,大的竟有二尺多长。北宋以来,质地日趋贵重,金银栉具相当流行。
宋代妇女崇尚插梳,不次于唐代,而且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大文豪苏东坡曾有“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的诗句。
元代,常州梳篦从运河经长江出海,随着水上丝绸之路传到海外。元朝以后插梳之习,渐趋式微到明清时,差不多已被遗忘。
常州梳篦生产走上了集体化和半机械化的道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雕、描、刻、烫”技艺的同时,揉合日用品、工艺品、装饰品种种特点,不断推陈出新,使梳篦成。
5.常州特产——梳篦作文400字以上
“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常州)特产,花开并蒂。”
这首名谣所唱的就是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篦(木梳、篦箕的总称)。 起初,我对梳篦比较陌生,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它是常州的特产。
所以,每当我经过“篦箕巷”,心中对梳篦好奇便更深了一层。这个周末,我有幸寻访常州 “篦箕巷”中比邻皆是“梳篦店”,便大开眼界,对这些宫梳名篦那可是赞不绝口、爱不释手。
“篦箕巷”中的一家店——“梳香门第”吸引了我的兴趣。跨进仿古的厅堂,我立刻那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梳篦吸引住了。
首先映我眼帘的就是那对“蝶恋”梳。听工作人员说,这对梳篦的灵感来源于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故事最后说道,这对爱人双双化蝶,同飞共舞。这对梳篦也正是寄托了着美好的情感,寓意着“双碟比翼飞”。
这对梳篦不仅寓意好,做工也十分精细。它的篦齿细密均匀,绘画也很精美,双碟栩栩如生,翅膀的色彩十分绚丽,其间镶嵌了颗颗碎钻。
其他的梳篦也同样的巧夺天工。你瞧,那急性子的“齐天大圣”,那肥头大耳的“猪八戒”,那各种神情的“脸谱”,那美若天仙的“仕女”,就连《红楼梦》中病怏怏的“林黛玉”都满面春光、神采飞扬呢!这些梳篦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面前,真是“百梳相映成趣,千篦独具匠心”,令我眼花缭乱。
我轻轻抚摸着梳篦,感到十分光滑细腻。它色呈土黄,质感精美。
我听说,梳篦如今已是常州人送礼的首选,因为它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而且还能够因刺激头皮神经,而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呢!这些梳篦可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其中制作木梳需28道工序,制作篦箕却要72道工序。在制作过程中,它不仅采用了雕、描、刻、烫、镶嵌等传统技法,有的还加上了常州的独有工艺:掐丝珐琅和留青刻竹,具有独特的风格。
无怪乎人们常说: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蓖第一家。” 我买下了四大美女中的貂蝉的梳篦。
端详着手中精妙绝伦的梳篦,那些历史的画卷恍惚一页一页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似乎看见了梳篦的过去与现在,不得不被这历史所折服。
如今,梳篦已不仅是一种梳头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一份艺术品.它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着,收藏着,欣赏着…… 我踏着那篦箕巷那布满苔藓的青石板道,怀念着这流传千古的“非遗”梳篦,感受着这龙城的历史悠久,一切都在空气中蔓延着,酝酿着,慢慢的散开。
关于梳子的诗句送闺蜜
1. 刻在梳子上的诗句赠友情
1、香醅浅酌浮如蚁,雪鬓新梳薄似蝉。
——唐·白居易《花酒 》2、蝉鬓加意梳,蛾眉用心扫。——唐·白居易《妇人苦》3、镂玉梳斜云鬓腻,缕金衣透雪肌香,暗思何事立残阳。
——唐·李珣《浣溪沙 》4、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唐·温庭筠《南歌子 》5、皓指高低寸黛愁,水精梳滑参差坠。
——唐·张碧《美人梳头 》6、秦姬秾丽云梳发。——宋·张先《木兰花》7、袅袅云梳晓髻堆。
——宋·周紫芝《鹧鸪天》8、碧琼梳拥青螺髻。——宋·苏轼《蝶恋花》9、一枝云鬓巧梳掠。
——宋·周邦彦《一斛珠》。
2. 刻在梳子上的诗句赠友情
1、香醅浅酌浮如蚁,雪鬓新梳薄似蝉。——唐·白居易《花酒 》
2、蝉鬓加意梳,蛾眉用心扫。——唐·白居易《妇人苦》
3、镂玉梳斜云鬓腻,缕金衣透雪肌香,暗思何事立残阳。——唐·李珣《浣溪沙 》
4、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唐·温庭筠《南歌子 》
5、皓指高低寸黛愁,水精梳滑参差坠。——唐·张碧《美人梳头 》
6、秦姬秾丽云梳发。——宋·张先《木兰花》
7、袅袅云梳晓髻堆。——宋·周紫芝《鹧鸪天》
8、碧琼梳拥青螺髻。——宋·苏轼《蝶恋花》
9、一枝云鬓巧梳掠。——宋·周邦彦《一斛珠》
3. 悬赏20分
1、香醅浅酌浮如蚁,雪鬓新梳薄似蝉。——唐·白居易《花酒 》
2、蝉鬓加意梳,蛾眉用心扫。——唐·白居易《妇人苦》
3、镂玉梳斜云鬓腻,缕金衣透雪肌香,暗思何事立残阳。——唐·李珣《浣溪沙 》
4、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唐·温庭筠《南歌子 》
5、皓指高低寸黛愁,水精梳滑参差坠。——唐·张碧《美人梳头 》
6、秦姬秾丽云梳发。——宋·张先《木兰花》
7、袅袅云梳晓髻堆。——宋·周紫芝《鹧鸪天》
8、碧琼梳拥青螺髻。——宋·苏轼《蝶恋花》
9、一枝云鬓巧梳掠。——宋·周邦彦《一斛珠》
4. 送闺蜜梳子的含义
1.梳子代表相思,代表着对方很想念很挂念你!
2.梳子每天都梳理头发也代表着它与你的密切性,代表着白头携老!
3.梳子还代表爱情,古代一般有做定情的意思!
4.梳子也代表健康,快乐!把烦恼一扫而过,把心结打开,而且梳头会给人精神,带给人自信!
5、梳子又名顺发,取意一语双关,除了代表本身的功用之外,还有顺利发财的意思,适合生意朋友馈赠小礼物。
以梳为礼送母亲:让妈妈梳尽三千烦恼丝,祝她快乐,永远年轻!
以梳为礼送老师:恩师永铭记,祝天下老师身体安康,快乐开心!
以梳为礼送新娘:愿她俩恩恩爱爱,意笃情深,爱情永恒!
以梳为礼送长辈:祝长辈健康如意,福乐绵绵!
以梳为礼可以送亲戚朋友、送长辈领导祝他生意红火、升官发财、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5. 唯美古诗适合刻在送朋友的梳子上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红尘嚣 浮华一世转瞬空。
、我不是我 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
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6. 送闺蜜梳子的寓意
1梳子代表相思,代表着对方很想念很挂念你!
2梳子每天都梳理头发也代表着它与你的密切性,代表着白头携老!
3梳子也代表健康,快乐!把烦恼一扫而过,把心结打开,而且梳头会给人精神,带给人自信!善用梳子,防病养生:送父母一份健康 1、“梳”头提神、防失眠,经常梳头能够促进睡眠。拿着梳子,从前额正中开始,以均匀力量,向头 部、枕部、颈部梳划,然后再梳两侧,动作不要太慢或太快。一般每次梳100下左右即可。
2、“梳”背防背痛,用梳背或梳柄经常拍打背部或按摩背部可以起到按摩背部穴位的效果,从而顺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
3、“梳”手可强身,梳手需注意:要选用圆头梳梳手,尖齿梳容易划破手心皮肤;其次梳手前,要在手心抹上一层护肤油脂,以润滑梳子与手心;在梳手时要从手心梳起,先从上往下梳、再从右往左横梳,然后再顺时针梳一圈,第二遍相反。每天坚持梳手按摩,能达到强身祛病的目的。
关于梳子的诗句
梳子是日常生活用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样的形态。梳子的用途不仅在于梳理头发,还可以用于按摩头部和舒缓压力。同时,梳子还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常被用来表达女子的柔情和相思之苦。
在古代诗词中,梳子的意象常常出现。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望江南》中,就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的描述,这表明梳子是当时女性的日常用品之一,也是女人们展示自己美貌和智慧的工具之一。
在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中,有“髻子伤春慵更梳”的句子,这表明梳子也是宋代女性表达自己情感和柔情的方式之一。同时,李清照在《如梦令》中也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描写,其中的“误入藕花深处”也可以理解为李清照在寻找自己的爱情时,误入了情感的深处。
在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南歌子》中,有“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的描写,这表明梳子也是古代女性梳理发型和化妆眉毛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温庭筠的另一首诗《采桑子》中也有“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的描写,这表明梳子也是古代女性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物品之一。
总之,梳子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不仅代表了女性的柔情和相思之苦,也代表了古代女性对美貌和智慧的追求。同时,梳子也是古代女性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梳子 古诗词 梳子诗词 关于梳子的古诗词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梳子 古诗词 梳子诗词 关于梳子的古诗词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