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歇后语的了解和认识 汉字歇后语的了解和看法

国学综合

汉字歇后语的了解和认识 汉字歇后语的了解和看法

机战皇围观:℉更新时间:04-06 15:32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汉字歇后语的了解和认识 汉字歇后语的了解和看法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汉字歇后语的了解和认识 汉字歇后语的了解和看法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汉字歇后语的了解和认识 汉字歇后语的了解和看法

关于歇后语的知识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关于汉字的歇后语有哪些

1、 药铺里开抽屉 找玩(丸)

2、 茶馆里招手 胡(壶)来

3、 草把作灯 大意(芯)

4、 草泥塘里翻泡 失笑(酵)

5、 草帽子当锣 想(响)不起来

6、 草滩失火 留情(青)

7、 荞麦皮打浆糊 两不沾(粘)

8、 荆条棵上挂鞋底 扯(刺)皮

9、 带马桶坐大堂 赃(脏)官

10、 树小荫凉少 呼应(罩影)不到

11、 树倒了 没影(荫)

12、 咸肉汤上面 不用言(盐)

13、 咸盐吃多了 虽然闲(咸)事

14、 咸菜烧豆腐 --有言(盐)在先

15、 咸菜煮豆腐 不用多言(盐)

16、 咸菜蘸大酱 太严(盐)重了

17、 歪头和尚拜忏 不对劲(颈)

18、 面条点灯 犯(饭)不着

19、 泥水匠整耗子 对付(眼)了事

20、 泥水匠无灰 专(砖)等着

21、 泥水匠招手 要你(泥)

22、 泥水匠的瓦刀 光图(涂)外表

23、 泥菩萨身上长草 慌(荒)了神

24、 泥鳅打鼓 乱谈(弹)

25、 怯木匠就是一句(锯)

26、 地面挂灯笼 玄(悬)了

27、 和尚的脑壳 -- 没法(发)

28、 斧子破毛竹 -- 着急(斫节)

29、 鱼池里下网 -- 多余(鱼)

30、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31、 狐狸骑老虎 -- 狐假(驾)虎威

32、 狗长犄角 -- 洋(羊)气

33、 狗吃豆腐脑 -- 闲(衔)不着

34、 狗吃青草 -- 装样(羊)

35、 狗吃黄瓜 -- 错了时(食)

我们通过以上关于关于汉字的歇后语有哪些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关于汉字的歇后语有哪些有一定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汉字的歇后语大全(探寻汉字的趣味与智慧)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字,更是一种具有趣味和智慧的语言形式。汉字的形态、结构、音韵、意义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让人爱不释手。今天,我们就来探寻一下汉字的趣味与智慧,一起来看看汉字的歇后语大全。

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是由两句话组成的,前一句话是引子,后一句话是照应。通常前一句话是一种现象或者事物,后一句话是对这种现象或者事物的评价或者解释。歇后语的特点是简短、幽默、含义深刻,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之一。

汉字的歇后语大全

1.一言不合,就开口。

2.风吹草动,牛不吃。

3.水滴石穿,人心也。

4.一字千金,一笑千里。

5.拔苗助长,害了庄稼。

6.纸上谈兵,口说无凭。

7.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8.饮水思源,不忘本。

9.画龙点睛,关键在于细节。

10.耳闻目睹,不如亲身体验。

11.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12.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前。

13.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风情。

14.一路顺风,一帆风顺。

15.一心一意,做好每一件事。

汉字的趣味与智慧

汉字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语言形式,它的形态、结构、音韵、意义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说,汉字的形态非常精美,有些汉字的形状就像是一幅画,让人赏心悦目。汉字的结构也非常有趣,有些汉字的结构非常复杂,但是却非常美观。汉字的音韵也非常有趣,有些汉字的音韵非常好听,让人听了就感到舒适。汉字的意义也非常有趣,有些汉字的意义非常深刻,让人感到启迪。

汉字的趣味和智慧不仅体现在歇后语中,还体现在汉字的日常使用中。比如说,汉字的造字方法非常有趣,有些汉字是由两个或者多个字组合而成的,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意义,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的意义。这种造字方法不仅丰富了汉字的意义,还让人感到非常有趣。

另外,汉字的用法也非常有趣,有些汉字的用法非常灵活,可以用来形容各种不同的事物。比如说,用“飞”字形容心情非常愉快的感觉,用“鸟”字形容人的形象非常漂亮,这些用法都非常有趣。

结尾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字,更是一种具有趣味和智慧的语言形式。汉字的形态、结构、音韵、意义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让人爱不释手。通过探寻汉字的趣味与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汉字,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汉字歇后语的了解和认识 汉字歇后语的了解和看法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汉字歇后语的了解和认识 汉字歇后语的了解和看法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汉字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

标题:汉字歇后语的了解和认识 汉字歇后语的了解和看法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83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