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华为系汽车销量 华为今年的销量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4华为系汽车销量 华为今年的销量的文章,本文对文章2024华为系汽车销量 华为今年的销量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华为四大品牌11月销量数据汇总:问界,智界,极狐,阿维塔
2023年11月里的华为当属汽车圈里话题焦点之一,高调的推出新车,仍旧高调的彰显自我;只不过这些汽车品牌的销量到底如何却很少有人提及,然而在智界品牌的首款车上市交付之后,这些品牌就不能只讲情怀而不讲数据,否则这份情怀早晚得被加上一把“锁”,届时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下面来看销量数据,第一组数据看问界和智界,这两个品牌与华为的合作模式是智选车型;说白了就是用华为技术、由华为主导,甚至从车辆设计到销售渠道都依附于华为,华为没有亲手造车但也和造车没有什么区别。
1.问界汽车(AITO品牌)11月销量
- M7,17039辆
- M5,3075辆
问界M7的销量终于迎来了增长,这个结果对于华为而言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老款问界M7的两驱版指导价为28.98万元,四驱版售价30.98、37.98万元,彼时的问界M7是一台冷门车。新款问界M7的销量之所以能增长,原因是其所谓的“5亿研发投入”吗?还是不要自欺欺人,销量增长的驱动力是降价。
新款两驱版指导价降为24.98-30.98万元,其中28.98万和30.98万的版本增加了激光雷达,老款并没有激光雷达,新款等于降价增配。
新款四驱版指导价降为28.48万起,30.98、32.98万的版本也增加了激光雷达,再没有价格高达37.98万的四驱版。
降价之后销量才拉升起来,这个变化似乎说明了华为这个标签在汽车领域还真没有多强的品牌号召力;当初其高管还称有些人在看到第一款问界M7的时候,唯一的感受是认为车子价格定低了,现在想想这些话的底层逻辑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吧。
2.智界汽车11月销量
- S7,115辆
目前智界品牌只有一台量产车。
智界S7的上市时间还很短,可是在11月13日发布的数据里就显示订单量突破了一万辆;所以在上市之后的第一件事就应该是集中交付,就算只有几天的时间也不至于才交付掉一百多辆。
如果把智界S7和阿维塔12放在一起对比的话,智界S7的竞争力似乎不够强;因其在智驾系统硬件配置方面略显逊色,其低配版没有激光雷达,其他版本都只有一个,而阿维塔12标配3个激光雷达。有些汽车爱好者认为智界S7是华为的智驾系统,此时不应该讲这个话题,虽然阿维塔与华为的合作深度比较浅,可是其使用的智驾系统和座舱系统也是来自华为。
只不过阿维塔汽车从产品开发到设计,再到其他细节方面并不是由华为主导而已。
所以智界S7和阿维塔12的内卷怕是胜负已分,华为要如何避免合作伙伴的内卷是最值得持续关注的,是“训獒”还是“雨露均沾”亦或者是”夺舍“就只有让时间来印证了。
HI模式阵营1.ARCFOX·极狐汽车11月销量
- 阿尔法S,2223辆
- 考拉,1035辆
- 阿尔法T,428辆
- 阿尔法T5,163辆
目前看来还是没有热销车。
阿尔法S曾经是一台定位于中高端价格区间的中大型车,老款售价为22.38-42.99万元,价格跨度过于大;其中最大的是搭载华为HI系列的版本,起售价为39.79万元,而普通版最高不过28.73万元,所以HI版本的销量是可想而知的。新款将起售价降低至18.98万元,旗舰版降至32.98万元,销量也才有了些起色。
其他车型不再赘述。
2.阿维塔汽车11月销量
- 阿维塔11,1894辆
阿维塔12目前还没有开始交付,暂时没有零售销量数据。
阿维塔11的销量相比十月份有不小幅度的下滑,零售销量减少931辆,或许这台车的准用户里有一部分转向了阿维塔12;因为阿维塔11是跨界SUV,这种车型比操控不如轿车,比越野不如越野车,除了个性以外没有其他太多的亮点。而要追求个性的话,使用电子后视镜和电子后挡的阿维塔12显然更有个性,这台车确实配得上极客用户。
总结:华为系汽车品牌目前的销量都不算高,只有问界汽车的M7通过新款的降价有效拉升了销量,可是这个操作也给已经定出50~60万元预售价的问界M9留下了难题,价格与其重叠的问界M5也很难拉升。智界S7无法看好,北汽极狐和阿维塔汽车按照销量也只能排在第二阵营。
客观上就是这样。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
江淮签约华为合作造车!这些年被华为赋能的车型如今卖得怎样
“遥遥领先”这个词无疑是今年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华为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关注度。然而在跨界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华为依旧是有着极强的存在感。在本月初,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将与华为合作,双方将着力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其实针对此次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造车,在大众看来就是一个强强联合的合作。毕竟江淮汽车在汽车制造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而华为在智能科技领域则是领先的企业。双方的合作可以将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江淮汽车的制造能力相结合,共同打造更智能、更先进的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至于江淮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前景如何,其实看向华为此前合作的车型就能分析出大概。因为华为此前已经与多家车企签署了合作协议,像大众熟知的问界系列、智界S7,包括阿维塔11、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都是与华为有着深度合作。
新问界M7 5亿资金见回报
首先来聊聊新问界M7吧,作为华为与赛力斯深度合作的结晶,更是投入了5亿资金针对底盘、性能、智能驾驶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来进行升级。可以说,问界新M7充分展示了双方在智能科技与汽车制造领域的实力,新问界M7搭载鸿蒙智能座舱3.0与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在交互体验和智能驾驶等方面提供了专属“华为”的极致体验。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问界品牌全系11月交付18827辆,其中问界新M7成功交付15242辆,连续两个月交付破万辆。自9月上市以来,问界新M7大定已突破10万辆,这也说明全新升级后新问界M7产品实力更加全面,这也体现了华为赋能下的超能力。
智界S7加入华为智选夺嫡之争
在问界新M7狂收10万大定后,华为智选车模式第二个品牌旗下的首款车型智界S7也来了。作为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首款轿车,智界S7定位C级轿车,在产品实力方面,智界S7率先搭载了华为最新发布的鸿蒙HarmonyOS 4系统、华为途灵智能底盘、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以及全新一代DriveONE 800V高压碳化硅黄金动力平台等,售价24.98万起。
由于该车型是纯电轿车,与新问界M7的增程式SUV有所不同,因此在适用场景和消费者群体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智界S7上市时间不久,在市场上的表现目前来看还比较有限,不过根据智界汽车最新发布最新数据,智界S7预订量突破10000台,从这一数据也能看出,智界S7获得阶段性的胜利,也让业界见证了华为智选车遥遥领先的实力。话又说回来,如今的汽车市场日新月异,谁能坚持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北汽与华为拥有两种合作模式
近日除了有关江淮与华为的合作消息公布之外,还有一则消息。北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北汽集团与华为将在2024年推出一款全新HI模式的汽车。这款新车将是基于现有阿尔法S 先行版的基础上,搭载了华为最新的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系统。并表示北汽是第一家采用华为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的车企,这两个模式之间不会发生冲突。这个消息对于汽车行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虽说此前极狐汽车与华为联合推出了“极狐阿尔法 S HI 版”车型并推出了改款“极狐阿尔法 S 先行版”,但北汽在问界与智界这场夺嫡之争中几乎全程隐身。作为最早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北汽的收获并不大,甚至合作车型的销量也非常低迷。如今北汽与华为将在2024年推出一款HI模式新车型。
这也表明北汽也将成为唯一一家与华为有两种合作模式的车企,然而对于这个消息,也存在一些质疑和担忧。一些人认为,华为的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可能会与北汽现有的汽车制造业务产生冲突。此外,华为的技术和系统是否能够与北汽的车辆平台完美融合,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市场而言,希望这次深入合作有更进一步的进展。
阿维塔12大定破1.5万 华为乐了
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有三种合作模式,增量部件及解决方案供应商、HI 模式以及智选车业务升级而来的鸿蒙智行。目前在 HI 模型下的车企只有长安阿维塔。去年11月,华为、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共同推出品牌阿维塔,后续上市的阿维塔11和阿维塔12两款车型上市,均搭载华为智能汽车全套解决方案。
以全新上市的阿维塔12为例,其搭载基于HarmonyOS 4开发的鸿蒙座舱以及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HUAWEI ADS 2.0,配合3颗隐藏式激光雷达,智驾能力突出。根据目前官方公布的数据,上市6天,阿维塔12大定订单突破1.5万台,可谓势能强劲,也证明了华为技术以及长安此前的Hi模式合作方式的成功。
总结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跨界合作成为汽车行业的一种趋势。华为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总体来说,江淮汽车与华为的合作有着很大的潜力,合作将推动汽车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满足用户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更高需求和期望。相信大众还是非常期待看到他们合作的首款车型会是什么样子。
?
新势力2023销量榜解读 华为理想飘红 蔚来小鹏堪忧
回看2023年的中国车市可谓热闹非凡,有些事情符合人们的预期,也有一些则超出了想象。整体来看,中国汽车整体销量不出意外的将会冲破历史高点,尽管最终统计数据还未出炉,但根据中汽协预估,2023年中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左右,创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超过900万辆。
当然,在一片热闹繁华背后,各大车企在过去一年的竞争角逐也当真是“血雨腥风”。特别是对于普遍进入到2.0时代的造车新势力们来讲,从年初的踌躇满志到年终放榜时的“原来人间悲喜并不相通”,如今敢称在汽车行业占据一席之地的品牌也就十之一二,反而分化趋势愈发严重。
从目前已经公布2023年全年成绩单的造车新势力品牌数据上看,大多数车企的交付量都有着同比较大幅度的提升,头部格局更加清晰,而其中也不乏表现不那么尽如人意的。
“蔚小理”座次已被打乱,2024年继续“搏杀”
理想汽车以37.6万辆的交付成绩一举拿下了2023年国内造车新势力车企的销量冠军,不仅超额完成年初的销量目标,并且相较2022年同比增长182.21%。值得一提的是,理想在去年12月份成功站到了月销5万辆之上,继当年10月突破4万辆之后,再次刷新了自己的单月销量新高。可以说,凭借着三款在售车型,并且售价均在30万元以上,仍能够取得如此强势的表现,理想从市场认可度到产品盈利等方面,已经与后方集团拉开了明显差距。
面向2024年,理想汽车也毫无意外的大幅上调了自己的目标,挑战年销80万辆,以及单月交付量达10万辆、单车月交付量达3万辆、超充站数量达2000座。新车方面,理想MEGA预计将于本月正式上市,作为品牌首款MPV车型,这款车能否成为理想纯电领域的“开门红”尚未可知,但结合已知的产品力和理想的市场热度,MEGA已经具备了又一款爆品潜质。
蔚来汽车以全年交付16万辆,同比增长30.66%的成绩排在次席,尽管相较2022年也有着不小的涨幅,但从数据上能明显看出,作为曾经国内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蔚来似乎正在经历着自己的“中年危机”,不仅与理想之间的距离被逐渐拉大,单月销量也时常被小鹏、零跑等品牌反超。去年12月分,蔚来汽车的月销量为18012辆,最终仅完成其全年目标的65.3%。
在去年岁末的2023 NIO DAY期间,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坦言了过去一年蔚来汽车所面对的困境和不足,但同样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除了全新旗舰轿车ET9带来的强大曝光和热度外,其第二品牌不出意外会在今年正式入局20万级的大众家用市场,这或许也将成为蔚来汽车新一年反击战的最佳“弹药”。
交付量位于蔚来身后的是零跑汽车,没错,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小鹏。2023年,零跑汽车累计交付新车14.4万辆,同比增长超29%。不得不说,经过去年售价下调之后,零跑汽车的销量增长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12月份交付量达到了18618辆,虽然未能突破月销2万辆,但仍然刷新了交付量历史新高,实现119%同比增长,最终成功跻身国内造车新势力年销量前三名。
一直以来,零跑汽车给人的印象就是主打性价比,事实上,零跑也是目前造车新势力中为数不多坚持“全域自研”的品牌,成立八年来累计交付已超30万辆,可见从产品,到技术,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正在逐年升高。另外,零跑汽车在2023还成功“出海”,并于Stellantis达成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再加上后续C10、C16等新品将相继发布,使得人们对新一年的零跑走势更加可期。
排在第四位的便是小鹏汽车,2023年全年共交付新车14.2万辆,同比增长17%,虽然与其年初制定的20万辆年销目标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整体来看,在经历了上半年的销量低谷,以及组织调整、高管贪腐、阿里减持等一系列风波之后,最终还是稳住了阵脚,第四季度更连续3个月交付量达到2万辆以上,为2024年的进一步发力打下了基础。
要说小鹏去年的高光时刻莫过于主打智能化和高性价比的G6大规模交付,以及与大众汽车达成了战略合作。2024刚开年,首款MPV车型X9正式上市,从定位和价格上不难看出,品牌冲高和利润转正依然是小鹏汽车接下来的工作重心,但越发内卷的市场环境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在一轮轮淘汰赛过后,小鹏的先发优势正在被抹平,甚至被反超,如何迎头赶上将是新一年的最大看点。
如果说前面的蔚来和小鹏在过去的一年存在些许失意,那么哪吒汽车的最终表现恐怕就只能称之为“失望”了,全年12.75万辆的交付成绩,同比下降16.16%,几乎只完成其年初定下25万年销目标的一半,特别是在其他品牌大享年末红包行情的时候,哪吒汽车12月份销量更是出现断崖式下滑,仅为5135辆,是被统计中当月唯一销量同比下滑的造车新势力品牌。
必须要说的是,在2022年,哪吒汽车以15.2万辆的表现,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品牌的销量冠军,被视为当之无愧的黑马。然而,进入2023年以来,哪吒汽车的交付量便开始逐渐放缓,最终不升反降,已经有了掉出“一阵”的趋势。在《一品汽车》看来,去年的价格战让本身主战场就处在中低端市场的哪吒汽车很被动,再加上主销车型竞争优势不突出,以及后期新品冲高效果不佳,都成为了其整体销量下滑的原因。显然新的一年里,无论从产品、营销还是内部管理方面,哪吒都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新玩家”持续入场,新能源赛道仍暗流汹涌
在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持续“搏杀”之际,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扩大,2023年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便是互联网和手机厂商对于涉足汽车领域的热情也在不断增加,譬如百度、华为、魅族、小米等都纷纷通过各种形式入局汽车赛道,而要说风头最盛的,必须得是华为了。
虽然华为一直表示自己并不会亲自造车,但如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华为的身影几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了。目前,华为汽车的合作模式分为零部件、华为HI以及鸿蒙智行三种模式,其中与赛力斯合作打造的问界系列,在新M7上市后,交付量正在显著提升。
通过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12月份,问界的交付量首次超过2万大关,达到2.45万辆,环比增长近30%,其中仅新M7一款车就在交付了2.06万辆。此外,不久前刚刚推出的问界M9,上市七天累计大定也已突破3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问界2023年全年累计交付量为9.44万辆,虽然整体距离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的10万辆门槛还有一步之遥,但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每月环比净增长都超过25%,已经足见其成长潜力。而按照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的说法,问界2024年起单月交付能力预计达到3万辆,并将冲击全年60万辆的销量目标。
当然除了问界之外,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系列也正处于销量爬坡期,首款车型智界S7去年11月底时预订量就已突破2万单,已经具备了车市“黑马”的苗头。不过,随着华为在汽车领域的路越走越宽,未来如何平衡多家合作品牌之间的关系,或许也将成为华为的主要工作之一。
2023年末的压轴大戏莫过于小米汽车的正式登场,和华为不同,小米是真正下场造车了,耗时1003天,首款车型小米SU7于12月28日正式亮相。要知道,小米作为曾经手机市场的“价格屠夫”,其新车在汽车圈里的表现自然也是备受期待,不过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已经明确表示,小米SU7的价格并不会如很多人想象中的便宜,9万9和14万9就不用再想了,其目标是要在2024年,进入智能驾驶行业第一梯队。
不难看出,小米SU7的最大优势将来源于智能驾驶技术以及小米澎湃OS生态,而按照计划,这款新车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量产上市,这也意味着之间可能会有将近半年的空窗期,以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届时小米汽车还能拿出多少新东西出来,现在我们也只能画上一个问号。
可以明确的是,目前无论是已经有所建树的华为、魅族、百度等,还是刚刚下场的小米,它们尽管还只能算是汽车赛道上的初生牛犊,但释放出来的野心却都不小,2024年的压力已经给到了排在前面的“蔚小理”们。
写在最后:
综合看下来,如今依旧留在台面上的这些造车新势力品牌,大部分都在2023年实现了销量的同比增长,不过除了理想汽车之外,其余均未能达成此前制定的销量目标。诚然,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不容小觑,但对于每家品牌而言,无疑也面临着一个更为残酷的竞争环境。
在《一品汽车》看来,从理念的1.0时代,到踏踏实实造车的2.0时代,再到由华为、百度、小米等科技公司掀起的全面智能体系化3.0时代,造车新势力的竞争格局已经出现更加明显的分化,前有像特斯拉、比亚迪、埃安这样的新能源头部巨头阻拦,后有如深蓝、极氪、岚图、智己以及大众ID等传统创新品牌的追击,谁能够挺过销量更大、市场更卷、行业发展水平更高的2024年,或许才真得能算是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2024华为系汽车销量 华为今年的销量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2024华为系汽车销量 华为今年的销量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