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命短文臣是谁 唐朝命短文臣有哪些

国学综合

唐朝命短文臣是谁 唐朝命短文臣有哪些

明星医师围观:℉更新时间:03-30 23:50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唐朝命短文臣是谁 唐朝命短文臣有哪些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唐朝命短文臣是谁 唐朝命短文臣有哪些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唐朝命短文臣是谁 唐朝命短文臣有哪些

唐朝100位名臣名将有哪些?

1、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隋末唐初名将。因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渊、李世民父子。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浑身伤病,拜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

2、尉迟敬德(585年-658年),本名尉迟融(《新唐书》作尉迟恭),字敬德,朔州鄯阳县人,祖籍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县),鲜卑族。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3、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直言进谏,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4、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改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获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谥号为“襄”,陪葬昭陵。

5、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武则天在唐朝时中国有哪些名臣?

在武则天时期,唐朝的中国名臣包括:

1.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他在久视元年(700年)进拜内史,并于同年九月病逝,被追赠为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在唐朝复辟后,他被追赠为司空、梁国公。

2. **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是一位唐朝的宰相和名将。他在圣历二年(699年)病逝,被追赠为凉州都督,谥号为贞。

3. **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是唐朝的宰相,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他活到了长寿的81岁,在唐高宗、武后和中宗三朝都担任过官职。

4. **魏元忠**:本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是一位唐代的政治家。他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次出任宰相,并兼具一定的军事才能。

以上只是武则天时期的部分名臣,还有许多其他杰出的人物。

唐朝有哪些名臣亮相?他们对当时的朝政起到了什么作用?

唐朝的强大,与其开明的政策是分不开的,涌现出了一大批位列宰相的人物

唐朝宰相

直谏贤相魏征 凌烟功臣长孙无忌 贤辅文臣杜如晦 开国贤相房玄龄 板荡诚臣萧瑀 齐梁诗风上官仪 南阳宪公岑文本 书法名家褚遂良 武皇国老狄仁杰 武皇左手武三思 武皇右手武承嗣 三次为相张说 开元名相张九龄 驰誉丹青阎立本 笑里藏刀李义府 口蜜腹剑李林甫 裙带之臣杨国忠 三起三落李泌 汉阳郡公张柬之 经纬之臣李吉甫 救时宰相姚崇 天下奇才韦执谊 雅澹宽仁杜黄裳 诗人宰相武元衡 曾经沧海元稹 谦和宰相裴度 富国安人杜佑 叛国小人柳璨

以上是唐代较重要的几个宰相,而下面的就是几个比较不出名的宰相

裴寂 窦威 窦抗 陈叔达 封德彝 裴矩 宇文士及 高士廉 王珪 李绩 许敬宗 高季辅 张行成 于志宁 柳奭 韩瑗 来济 崔敦礼 杜正伦 许圉师 刘祥道 刘仁轨 李敬玄 郝处俊 薛元超 李义琰 裴炎 刘祎之 苏良嗣 韦思谦 韦待价 李昭德 姚璹 娄师德 陆元方 韦巨源 苏味道 王孝杰 宗楚客 李峤 吉项 魏元忠 韦安石 朱敬则 唐休璟 韦嗣立 崔玄暐 韦承庆 祝钦明 苏瓌 萧至忠 张仁愿 崔湜 李日知 宋璟 岑羲 刘幽求 窦怀贞 魏知古 郭元振 陆象先 卢怀慎 薛讷 源乾曜 苏颋 张嘉贞 王晙 李元纮 杜暹 萧嵩 裴光庭 宇文融 韩休 裴耀卿 牛仙客 韦见素 房琯 裴冕 苗晋卿 张镐 吕諲 李岘 李揆 元载 刘晏 王缙 杜鸿渐 杨绾 常衮 崔佑甫 李忠臣 杨炎 卢杞 张镒 关播 萧复 姜公辅 李晟 浑瑊 李勉 马燧 张延赏 齐映 柳浑 窦参 董晋 赵憬 陆贽 贾耽 赵宗儒 郑余庆 齐抗 杜佑 高郢 郑珣瑜 袁滋 于由页 李藩 权德舆 李绛 张弘靖 韦贯之 裴度 李逢吉 崔群 李鄘 令狐楚 杜元颖 王播 牛僧孺 李程 韦处厚 路随 李宗闵 宋申锡 李德裕 李训 郑覃 李石 杨嗣复 李珏 李绅 杜悰 白敏中 令狐绹 魏暮 杨收 王铎 郑畋 郑从谠 王徽 杜让能 张浚 崔胤

【太宗丞相】

萧瑀(626年,627年,630年,643年-646年)

陈叔达(626年)

封德彝(626年-627年)

宇文士及(626年-627年)

高士廉(626年-627年,638年-647年)

房玄龄(626年-643年,643年-648年)

长孙无忌(627年-628年,645年-649年)

杜淹(627年-628年)

杜如晦(628年-629年)

李靖(628年-634年)

王珪(628年-633年)

魏征(629年-643年)

温彦博(630年-637年)

戴胄(630年-633年)

侯君集(630年-632年,632年-643年)

杨师道(636年-643年,645年)

刘洎(639年-645年)

岑文本(642年-645年)

李世绩(643年-649年)

张亮(643年-646年)

马周(644年-648年)

褚遂良(644年-647年,648年-649年)

许敬宗(645年)

高季辅(645年)

张行成(645年)

崔仁师(648年)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别名房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松),汉族,唐代齐州临淄(今济南章丘相公庄人),是中国唐朝时的开国宰相,父房彦谦。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唐武德九年(626)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二月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十一年封梁国公。与杜如晦、魏徵等同为太宗的重要助手。至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曾受诏重撰《晋书》。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二十二年病逝。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谋杜断”。

魏征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河北巨鹿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闇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闇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李靖军功卓越。上元元年(760),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唐太宗曾给予高度评价:“……尚书仆射代国公靖,器识恢宏,风度冲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运始,效绩边隅,南定荆扬,北清沙塞,皇威远畅,功业有成。”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唐武德元年(618)如晦被李世民(见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属官。如晦常从征伐,参与机要、军国之事,剖断如流。又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并以本官入文学馆为十八学士之首 。 四年,李世民建天策府,以如晦为从事郎中。当时世民弟兄间皇位继承的争夺十分激烈,太子建成企图翦除世民羽翼,在唐高祖李渊前谮(zèn 诬陷,中伤)毁世民的幕僚,因此如晦和房玄龄同被斥逐。九年,潜入秦王府谋划玄武门之变,以功擢(zhuó )拜太子左庶()子。太宗即位,如晦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贞观二年(628),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三年,任尚书右仆射,仍领选事。四年三月卒。如晦为相时,正值唐新建不久。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

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其父杜咤(zha,四声)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隋炀帝大业年间作为候补官员,只补个滏阳尉的小官,不久就弃官回家。大业十三年(617)底,李渊父子率军队攻克长安,次年建立唐朝。秦王李世民闻知杜如晦足智多谋,便召进府中任兵曹参军。唐政权初建,需要向各地选派官员。时秦王府聚集了许多有才能的幕僚,一部分已被调出去任职。房玄龄对李世民说:“杜如晦聪明有胆识,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你以后要建立帝业,必须得此人辅佐。别的人全调走不足惜,唯社如晦不可舍。”李世民听到此说,立即上奏唐高祖,要求将社如晦留任秦王府。从此后,杜如晦跟随李世民左右,参赞机戎,成为李世民智囊集团中的核心人物。

唐朝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宰相

1萧 瑀 唐高祖很器重萧瑀,刚刚进京定位,就遣书招致,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李渊所以这么亲重他,一则萧瑀为人正直,二则累世金枝金叶,三则他又是皇后独孤家族的女婿。因此,李渊以心腹视之,每次临朝听政,都赐萧瑀升于御榻而立,亲切地呼之为"萧郎"。唐朝革创,以萧瑀最熟识国典朝仪,他又孜孜自勉,留心政事,故而深得李渊信任。

唐太宗继位,拜为尚书左仆射,当时房玄龄、杜如晦新朝臣子正在风头上,萧瑀深感不快,上书时辞旨寥落,殊有怏怏之意,被废于家。不久太宗念其旧情,恢复了他的官爵。由于性情骨鲠,有一次又与大臣在太宗面前厉声愤争,因不敬罪又被免官,而后很少再能进入太宗政事裁决的核心班子。

即便如此,太宗仍常回忆他当秦王时恐惧畏祸,萧瑀在李渊面前公正持平为自己讲好话的旧事,说:"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并赐诗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此诗为古诗,非李世民创作。当年杨素替刚即位的隋炀帝平亡皇弟杨谅造反,炀帝致杨素的"感谢信"里也引用这两句诗。)

贞观二十一年,萧瑀病死,年七十四。宫廷太常上谥曰"肃",太宗认为萧瑀性多猜贰,刚忌太过,最后谥曰"贞褊公",册赠司空,陪葬献陵(唐高祖陵)。由此,可见一个人再忠厚梗直,毕竟逆触龙鳞,使人耿耿于怀

高祖:宰相十六人。秦王。裴寂。刘文静。萧瑀。窦威。窦抗。陈叔达。杨恭仁。封德彝。裴矩。高士廉。齐王元吉。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元龄。

太宗:宰相二十九人。裴寂。萧瑀。陈叔达。李靖。封德彝。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元龄。高士廉。温彦博。岑文本。魏征。侯君集。杨师道。戴胄。刘洎。李世绩。张亮。马周。褚遂良。崔仁师。杨宏礼。王珪。杜淹。杨恭仁。许敬宗。高季辅。张行成。

高宗:宰相四十七人。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李世绩。柳奭。宇文节。韩瑗。来济。崔敦礼。李义府。许敬宗。杜正伦。辛茂将。任雅相。卢承庆。许圉师。上官仪。刘祥道。窦德元。乐彦玮。孙处约。姜恪。陆敦信。戴至德。刘仁轨。杨武。李安期。张文瓘。赵仁本。阎立本。李敬元。郝处俊。来恒。薛元超。李义琰。高智周。张大安。裴炎。王德真。崔知温。郭待举。岑长倩。郭正一。魏元同。刘齐贤。

武周:宰相七十八人。刘仁轨。薛元超。郭正一。姚元崇。裴炎。袁恕己。敬晖。岑长倩。郭待举。魏元同。刘齐贤。韦宏敏。桓彦范。王德真。刘袆之。武承嗣。骞味道。崔?。李景谌。韦方质。沉君谅。裴居道。韦思谦。苏良嗣。韦待价。张光辅。王本立。范履冰。邢文伟。武攸宁。傅游艺。史务滋。宗秦客。格辅元。乐思诲。任知古。欧阳通。裴行本。狄仁杰。杨执柔。李游道。袁智宏。崔神基。崔元综。李昭德。姚?。李元素。王璇。娄师德。韦巨源。陆元方。豆卢钦望。苏味道。王孝杰。武什方。杨再思。杜景佺。周允元。孙元亨。李道广。王方庆。王及善。宗楚客。武三思。吉顼。李峤。张锡。韦安石。李怀远。顾琮。李迥秀。朱敬则。唐休璟。韦嗣立。崔元暐。张柬之。房融。韦承庆。

中宗:宰相三十八人。刘景先。岑长倩。郭待举。韦宏敏。安国相王。姚元之。韦安石。唐休璟。崔元暐。杨再思。张柬之。房融。韦承庆。袁恕己。桓彦范。敬晖。武三思。祝钦明。魏元忠。李怀远。豆卢钦望。韦巨源。李峤。于惟谦。苏瑰。宗楚客。萧至忠。纪处讷。张仁亶。韦嗣立。崔湜。赵彦昭。韦温。郑愔。张锡。裴谈。岑羲。张嘉福。

睿宗:宰相二十五人。平王。李峤。萧至忠。张仁亶。韦嗣立。赵彦昭。韦安石。苏瑰。唐休璟。裴谈。张锡。岑羲。崔湜。刘幽求。钟绍京。李日知。薛稷。姚元之。崔日用。宋璟。郭元振。张说。窦怀贞。魏知古。陆象先。

玄宗:宰相三十四人。刘幽求。韦安石。魏知古。崔湜。陆象先。窦怀贞。岑羲。萧至忠。郭元振。张说。姚元之。卢怀慎。源干曜。宋璟。苏颋。张嘉贞。王晙。李元纮。杜暹。萧嵩。宇文融。裴光庭。韩休。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牛仙客。李适之。陈希烈。杨国忠。韦见素。崔圆。房管。崔涣。

肃宗:宰相十六人。韦见素。崔圆。房管。裴冕。崔涣。李麟。苗晋卿。张镐。王玙。吕諲。李岘。第五琦。李揆。萧华。裴遵庆。元载。

代宗:宰相十二人。雍王适。苗晋卿。裴遵庆。元载。李辅国。刘晏。李岘。王缙。杜鸿渐。裴冕。杨绾。常衮。

德宗:宰相三十五人。崔佑甫。常衮。李勉。杨炎。卢杞。马燧。关播。萧复。乔琳。刘从一。姜公辅。卢翰。李晟。张延赏。韩滉。崔造。柳浑。李泌。董晋。赵憬。陆贽。贾耽。卢迈。崔损。赵宗儒。郑余庆。杜佑。齐抗。高郢。郑珣瑜。张镒。刘滋。齐映。浑瑊。窦参。

顺宗:宰相七人。贾耽。杜佑。郑珣瑜。高郢。韦执谊。杜黄裳。袁滋。

宪宗:宰相共二十九人。贾耽。韦执谊。杜佑。杜黄裳。袁滋。郑余庆。于?。郑絪。武元衡。李吉甫。韩宏。裴洎。李藩。权德舆。李绛。张宏靖。韦贯之。裴度。李逢吉。王涯。崔群。李墉。李夷简。皇甫镈。程异。令狐楚。萧俯。段文昌。崔植。

穆宗:宰相十四人。韩宏。裴度。李夷简。皇甫镈。令狐楚。张宏靖。萧俯。段文昌。崔植。杜元颖。王播。元稹。李逢吉。牛僧孺。

敬宗:宰相七人。杜元颖。王播。李逢吉。牛僧孺。李程。裴度。窦易直。

文宗:宰相二十四人。杜元颖。王播。李逢吉。牛僧孺。窦易直。裴度。韦处厚。杨嗣复。李?。路随。李宗闵。段文昌。宋申锡。李德裕。李固言。郑覃。王涯。李训。贾餗。舒元舆。李石。陈夷行。崔珙。崔郸。

武宗:宰相十五人。李固言。李石。杨嗣复。李?。崔郸。牛僧孺。崔珙。李德裕。陈夷行。李绅。李让夷。崔铉。杜悰。李回。郑肃。

宣宗:宰相二十三人。李让夷。李绅。郑肃。李回。白敏中。韦琮。崔元式。李德裕。卢商。马植。周墀。崔龟从。任铭。魏扶。令狐绹。裴休。魏?。崔慎由。郑朗。萧邺。刘瑑。夏侯孜。蒋伸。

懿宗:宰相二十一人。令狐绹。白敏中。萧邺。夏侯孜。蒋伸。杜审权。杜悰。毕諴。杨收。曹确。高璩。萧置。徐商。路岩。于琮。韦保衡。王铎。刘邺。赵隐。萧仿。崔彦昭。

僖宗:宰相二十三人。萧仿。崔彦昭。郑畋。卢携。王铎。李蔚。郑从谠。崔沆。豆卢瑑。王徽。裴澈。萧遘。韦昭度。郑昌图。杜让能。孔纬。张浚。韦保衡。赵隐。刘邺。裴坦。刘瞻。刘崇望。

昭宗:宰相二十五人。韦昭度。孔纬。杜让能。张浚。刘崇望。崔昭纬。徐彦若。郑延昌。王抟。崔胤。李磎。陆扆。孙偓。郑綮。朱朴。崔远。裴贽。裴枢。王溥。独孤损。柳璨。陆希声。苏检。卢光启。韦贻范。

哀帝:宰相六人。裴枢。独孤损。崔远。柳璨。张文蔚。杨涉。

愿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唐朝命短文臣是谁 唐朝命短文臣有哪些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唐朝命短文臣是谁 唐朝命短文臣有哪些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唐朝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

标题:唐朝命短文臣是谁 唐朝命短文臣有哪些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713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