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漳州疫情情况如何 3月份漳州疫情情况怎么样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3月份漳州疫情情况如何 3月份漳州疫情情况怎么样的文章,本文对文章3月份漳州疫情情况如何 3月份漳州疫情情况怎么样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2022年福建漳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将于4月6日(星期三)恢复线下教学
【 #少儿升学# 导语】2022年福建漳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将于4月6日(星期三)恢复线下教学,为了方便大家的查阅,下面 考 网少儿升学频道为您实时做出的更新。
一、已实行线上教学的市直及各县(区)学校恢复线下教学时间安排
1.?高三、初三年级于3月30日(星期三)返校复学,恢复线下教学。
2.?中学其余年级、小学、幼儿园于4月6日(星期三)返校复学,恢复线下教学。
3.?转入线上教学的高校、中职学校于4月6日(星期三)恢复线下教学。
4.?处于封控区、管控区以及中高风险区的学校和师生员工,待相关区域解除管控后,经评估符合条件后方可返校复学恢复线下教学。
二、其他事项
1.?师生员工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返校。
2.?请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做实做细返校复学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各学段返校复学平稳有序。
相关阅读:相关阅读: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
为指导中小学校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压实中小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和多病共防,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四早”防控措施,科学、精准、有效防控,特制定本技术方案。学校要因地、因校制宜,一校一案,确保适应本地疫情发展形势和本校实际,实事求是做好开学安排。
一、开学准备
(一)组织要求。
1.提前筹划,做好开学准备。各级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疫情风险等级和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中小学校开学时间,科学制定开学工作方案,提前掌握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开学前连续14天的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其他异常情况,周密安排师生员工有序返校。确保疫情防控措施部署到位、应急预案到位、责任明确到位、人员组织到位、设施完善到位、物资储备到位、制度落实到位、风险排查到位、检查督促到位。
2.责任到人,确保工作落实。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家庭和个人责任,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多校址办学的学校,各校区指定责任人和联络人,明确工作职责,确保疫情防控和常规工作有序推进、落实落细。
3.机制有效,保障防控效果。按照当地疫情形势和防控规定,制定并动态优化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落实预防新冠肺炎疫情等传染病防控“两案九制”的各项措施,完善教育、卫生、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各级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完善疫情防控要求及各项方案,并在开学前对学校党政干部和教职员工进行各项方案和预案专题培训。
4.完善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学校开学前与属地社区、公安机关、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做好对接,根据疫情新形势新特点,进一步完善学校应急预案,健全防范和处理机制,做到“点对点”“人对人”。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应急演练,发现和解决细节性、关键性问题,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各环节快速响应和应急措施到位,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5.明确要求,确保顺利开学。低风险地区师生员工经学校审核健康状况符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后即可返校。严格落实属地对从境外、中高风险地区返校或其他特殊情况师生员工的健康管理要求,返校前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境外师生员工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返校时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政策要求接受管理。
6.加强宣传,做好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对所属媒体的管理,发布或转发国内外疫情形势和最新防控要求,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引导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不到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出省、不出市、不出县(区),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及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应主动向社区和学校报备,积极配合落实健康管理规定。
(二)保障要求。
7.合理筹划,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学校根据师生员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做好口罩、消毒用品、洗手液、一次性乳胶手套、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储备,专人管理,确保存放安全,合理使用与清洁,做好消毒剂使用培训与记录,注意物品的有效期。储备数量为不少于一个月使用量。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和健康观察室,为入校时出现疑似症状的人员提供临时处置场所。
8.应接尽接,做好疫苗接种。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配合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做好适龄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合理规划接种进度。加大疫苗接种宣传引导力度,制定疫苗接种工作指引,分批稳妥有序推进,加强疫苗接种服务保障工作。
9.整治环境,保障学习生活安全。开学前对校园室内外环境实施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做好垃圾清理,提前做好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体育运动场所、图书馆、卫生室(保健室)、卫生间等重点场所彻底清洁和通风换气,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学前对学校食堂及学校饮水设备设施进行彻底检查、清洁消毒,饮水设备设施应取得行业检测、监测合格资质、确保饮用水安全。及时更换已经损坏或陈旧的设备,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的安全性,开学前对食堂员工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持证上岗。加强冷链食品包装、邮件预防性消毒,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
10.配备人员,确保防疫工作落实到位。学校根据有关规定按学生人员足额配备校医或保健医师,并定期对校医或保健教师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考核,确保开学后学校防疫工作正常开展。
二、开学后
(一)重点环节管控。
1.入校排查登记。落实网格化管理要求,动态精准掌握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开学前连续14天的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等。了解新冠肺炎症状,对于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的人员,应当督促其及时就医、按规定流程处置。
2.加强校园管理。全面把控所有进出校园通道,实行校园相对封闭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师生员工进校门需佩戴口罩,核验身份并检测体温。来访人员还需验健康码、行程卡,并进行登记,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入校时若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当由专人带至临时等候区,测量体温,及时联系学生家长,按规定流程处置。
(二)入校后管控。
3.落实主体责任。按照“两案九制”中的传染病防控制度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压实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4.做好健康管理。坚持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落实晨午检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做到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完善学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档案,建立“一人一台账”,重点监测师生员工有无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多病共防,做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水痘等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工作。对因病缺勤缺课的师生员工要密切追踪诊断结果和病情进展。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做好登记台账。对曾经患传染性疾病的师生员工密切长期跟踪,及时掌控其健康状况。
5.巡检重点区域。学校每日开展校门卫室、教室、实验室、食堂、办公室、宿舍、体育运动场所、图书馆、卫生室(保健室)、卫生间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巡查,排查潜在风险,加强整改。做好学校室内外环境监测、卫生清洁和消毒消杀工作,定期通风换气,增加对重点场所地面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校园垃圾“日产日清”,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
6.加强活动管理。组织活动要根据疫情形势、国家和属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作出安排,合理管控人员密度,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加强校园聚集性活动管理,非必要不举办;确有必要举办的活动,报当地教育部门批准,压缩规模、缩短时间、控制人流、保持距离,可通过错峰开会、网络视频或提前录制会议材料等方式召开会议。引导学生在校期间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尽量减少前往校外人员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场所,随身备用口罩。
7.做好手卫生。学校在体育运动场所、食堂、宿舍、卫生间等场所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并确保运行正常,配备洗手液或免洗消毒液。引导师生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手卫生,采用正确方法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部遮挡。
8.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对食材尤其是冷链食品的采购、存储、加工等环节的安全管理,食品等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的消毒和通风换气。规范就餐流程,尽量集中分餐、送餐到班,或错时、错峰食堂就餐。做好食堂地面、桌椅和餐(饮)具、炊具的清洁消毒和餐余垃圾清理和分类。校外供餐单位送餐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健康码和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学校。
9.加强寄宿管理。正常教学期间原则上不得出校。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假程序,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并告知学生家长。加强宿舍出入管理,凭证出入并进行体温检测,严禁外来人员入内。加强宿舍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保持卫生间清洁,做好垃圾分类。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测量体温并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可疑症状,当出现发热、咳嗽及其他可疑症状时,及时报告班主任。
10.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应当将新冠肺炎和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学习《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定期对学校党政干部和师生员工开展培训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将相关信息推送给师生员工和学生家长。密切关注师生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
11.加强近视防控。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用眼习惯,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严格控制视屏时间。教师授课应当合理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线上教学及作业时间。学校要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学校要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作息,引导学生运动,平衡营养膳食,确保睡眠充足。低风险地区要确保学生开展足够时间的户外活动。
12.加强人员防护。校(楼)门值守人员、保洁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等工作期间,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弄湿或弄脏后,要及时更换。食堂工作人员还应当戴帽子和穿工作服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消毒。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上报并及时就诊,不带病工作。学校所在县(市、区)范围内没有中高风险地区,师生上课时可不佩戴口罩。
三、应急处置
(一)关注疫情变化。关注所在区域疫情形势变化,一旦发生本土疫情要立即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严格实施师生员工体温检测、晨午检和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防控措施。校园出现病例后,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视情采取班级停课、全校停课并实施学校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等处置措施。
(二)遵守处置流程。师生员工在家中或在校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当立即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后到医院就医,不得隐瞒病情。学生在家发病就医,家长应当及时报告班主任,教职员工在家发病就医应及时告知学校,学校做好就医结果追踪登记工作。如在校内发病,学校医务人员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按照“点对点”协作机制有关规定及时去定点医院就医,做好就医结果追踪和登记。未设置卫生室的学校,应当就近联系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处置并做好登记。
(三)启动应急机制。如师生员工及共同生活居住人员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学校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第一时间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等人员排查和终末消毒等工作。安排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管理的师生员工进行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对共同生活、学习的其他一般接触者要及时进行风险告知,提醒其主动做好个人防护,配合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就医。
(四)查验复课证明。学校应配合做好接受隔离管理的师生员工的心理安抚和学业辅导、隐私信息保护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防范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师生员工病愈后返校需提供由当地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开具的相关证明。
打了疫苗是不是必须要等60天才能打第三针,我已经间隔了50多天了?_百度...
截至9月19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21.7亿剂次。据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截至9月15日,全国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10.1亿人。
「我国超10亿人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的话题词迅速登上热搜,但这并未让民众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就在9月10日,福建莆田报告首例本土确诊病例,随后传播链迅速延伸至相邻的厦门、泉州、漳州4地,并形成多个传播中心,福建省疫情骤然升温。
9月10日以来福建疫情数据图|制图:健康界
突如其来的疫情,撕开了高接种率所带来的「安全感」,一些前方传来的现场报道也着实令人揪心—— 最早发现疫情的是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铺头小学。校长朱梅妹在连线时称:「这些孩子都很小,有的才9岁,一天要抽5次血做检查,个别孩子太瘦弱了,都抽不出血来。」
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一名小孩身穿防护服独自拖着行李上车,在医院里安静地听从指挥,接受CT检查。孩子们乖巧懂事的背影让人心疼,据拍摄视频的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护士朱霞青介绍,这批儿童最小的不过4岁。
距上次疫情结束、解封不到一个月,厦门的旅游业再次经受重创:有旅行社刚恢复营业几天,便再次歇业;鼓浪屿上岛人数也不足往常的10%,岛上民宿遭大面积退房。
9月15日凌晨3点半,泉州市鲤城区第三实验小学门口,大批家长正在焦急地张望,因为只有等全校学生的核酸检测结果都出来,他们才能接孩子回家。
超过10亿人接种新冠疫苗,中国还能做什么来避免疫情复燃?针对此次福建疫情暴露出来的新问题,健康界联系了多位医学专家进行了分析解读。
小学生失守:儿童免疫可行但务必更慎重
「此次疫情的暴发说明,儿童也应该进行免疫。」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告诉健康界。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张洪涛向健康界分析称,本次疫情的热点区域一共有三个:莆田仙游县的小学、厦门同安区的工艺品工厂和泉州泉港区的鞋厂。一方面,既要看到小学生未接种疫苗存在免疫覆盖的短板;另一方面,在已完成疫苗接种的成年人群中,还是出现了1传37的传染链,也是导致疫情规模扩大的原因。
越来越多专家注意到,儿童处于群体免疫中的薄弱一环。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指出,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尽快接种,还要考虑12岁以下的人群,这些人群还没有接种疫苗,也应该纳入接种考虑范围。
多位受访专家都表示,学校属于密集型场所,如果没有疫苗的保护作用,一旦出现疫情,很可能会成为重灾区。张洪涛进一步指出,给孩子们接种疫苗的意义还在于,疫苗能尽量减少感染病毒并传播给其他人的几率,这将有助于阻断「孩子将病毒传播回家」的风险。
据教育部9月15日透露,目前教育系统内12-17岁学生新冠疫苗两针接种率已经达到91%。
健康界不完整统计发现,已有北京、上海、湖北、安徽、浙江、四川、江苏、广东、黑龙江等多个省市启动了12-17岁青少年的疫苗接种工作,本次暴发疫情的福建,计划9月底前完成对12-17岁人群的全程接种。
那么,在向更低龄的儿童推进疫苗接种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事项值得注意?
「儿童接种新冠疫苗是可行的,但一定要更慎重。」北海道大学神经科学硕士庄时利和对健康界表示,在决定给儿童接种新冠疫苗之前,应当把接种剂量和次数等细节搞清楚,「因为民众对于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容忍度,可能远低于成人」。
庄时利和说,许多不良反应其实与疫苗本身不相关,「但当出现在自家孩子身上时,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对于防疫工作是很不利的」。
张洪涛也认同这一观点。据他介绍,美国在大规模推广疫苗接种后,发现儿童接种mRNA疫苗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心肌炎,只是发生率不高,相对于病毒感染可能引起的后果,疫苗还是值得接种的。他指出,中国对疫情的控制是强有力的,也正得益于此,中国可以耐心等待更多临床试验的结果,「必须基于数据,才能对疫苗的安全性做出判断」。
加强剂疫苗:确实有必要再打一针
众所周知,没有一款疫苗的保护效力能达到100%。此次疫情中有多名确诊病例已经接种过两剂疫苗,这引发了民众的激烈讨论:既然新冠病毒的威胁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退,再接种一针疫苗会不会更保险一些?
对此,多位受访专家都表示,从国内实际情况出发,确实有再打一针的必要。
「打第三针肯定是有加强作用的。我已经接种过两剂疫苗了,到今年年底或者合适时机,我愿意再打第三针。」胡善联对健康界坦言。
已经有省份走在了前列,河南18岁以上人群全省第二剂次任务完成率达84.8%。9月16日,河南省新冠肺炎和流感等秋冬季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上透露,国家即将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针对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满6个月的18-59岁重点人群,根据加强免疫需间隔6个月的时间要求,2021年9月、10月、11月依次对3月1日之前、4月1日之前、5月1日之前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据新京报9月20日报道,据疾控部门消息,北京目前尚未启动加强针接种计划。
纵观全球,中国并不是首个提出要推广疫苗加强剂的国家。美国、法国、德国、阿联酋、以色列等13个国家已启动或者公布加强免疫,主要接种对象为医务人员、高危人群、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
放眼全球,以色列是首个向国民大规模提供西方产第三剂疫苗的国家。2021年7月,以色列政府率先为免疫力较弱人群提供第三针疫苗,现年61岁的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于7月30日成为首位加强针接种者,至今已有约300万民众紧急接种。 7月29日以色列总理贝内特在对全国民众的电视讲话时还表示,他的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他母亲,劝说她接种加强针。
贝内特表示,以色列一个专家小组以56比1的压倒性多数认为,开展加强针接种是有意义的。然而,在当时,世界卫生组织刚表示,并无充足证据显示加强针的必要性,美国和欧盟也都没有批准加强针注射。
数据显示,以色列60岁以上人群在接种完第三针疫苗后,出现重症的概率是接种两针的1/10,是未接种人群的1/40;
9月1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一个科学顾问委员会一致投票通过,建议批准对65岁及以上人群和新冠重症高危人群在完全接种6个月后注射辉瑞疫苗第三针加强剂的紧急使用授权;
号称要「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新加坡则规定,60岁以上和入住养老护理机构的人口需接种第三剂疫苗。为了做出示范,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于9月17日上午接种了加强剂,他呼吁民众如果收到接种加强剂的通知,请务必前往接种。
对此,张洪涛指出,以色列和美国宣布补种加强剂的情况,都与该国新增病例数增多有关。数据显示,受德尔塔毒株蔓延和防疫措施松懈等因素影响,这两个国家接种两剂疫苗后的保护力有明显下降,甚至,在以色列出现了重症重新抬头的趋势。
而就中国的防疫形势来看,他认为,不需要所有人都打第三针,但对于最早打疫苗的人群而言,现在体内的抗体水平可能已经很低了。因此,医护人员、出入境工作人员和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确实有必要接种第三针。为此,按接种日期先后顺序,采取「滚动式」方案开展加强剂接种工作,是比较可行的。
他也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尽早披露对此前广州、南京等地确诊病例的研究报告,以便分析完整接种疫苗后预防重症的能力。如果保护效力很高,那么也将给国内加强剂的接种工作提供更为明确的参考信号。
后疫情时期:新冠疫苗需要反复接种
据报道,截至9月4日,厦门18岁以上人群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达90%。对此,庄时利和指出,在疫苗覆盖率很高的情况下,新增感染者中已接种人群的比例也会大幅上升。未来的防疫重点,是在如此高的疫苗覆盖率之下,更加科学、精准、人性化地防控疫情。
「未来不存在不需要反复接种新冠疫苗的世界。」 张洪涛直言。在他看来,新冠病毒已经在地球上扎根,并且已经传播到鼠类等动物体内。即使人类社会能做到病毒清零,也不可能把存在于鼠类动物这些病毒完全清除掉,还是会隔三差五遭到病毒的侵扰。
据他预判,未来可能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人类研发出保护效力比较强的疫苗,有可能接种的时间间隔能拉长到一到两年;另一种是研发的疫苗保护效力有限,只好通过及时监测和提早研判,需要较为频繁地接种。
后者的情形似乎正在以色列上演。以色列国家防疫顾问沙曼·扎尔卡于9月初表示,该国正在为第四针新冠疫苗做准备,以确保必要时有足够供应。
但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9月13日在线发表的观点文章中提出,贸然接种加强剂疫苗,或将导致出现疫苗副作用的几率升高,而且反复接种也将降低民众对疫苗的接受度,反而得不偿失。
无独有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专家威廉·莫斯在接受美国《国会山报》采访时也指出,开打加强剂疫苗会分散给未接种者接种的注意力,也会加剧全球疫苗分布的不公平。
对于这些担忧,胡善联认为,这实际上是不同防疫策略上的选择。他表示,从鼓励普及的角度来看,应该优先将有限的疫苗用于扩大免疫的覆盖面上,在此基础上再试点进行加强剂的接种工作。不过,从本土的防疫需求出发,考虑到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而且会在人类社会中长期存在,那么效仿流感疫苗定期接种,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至于未来加强剂是否还要沿用当前的国产疫苗,胡善联建议,从安全性出发,应该继续使用之前所接种的疫苗种类。但张洪涛认为,不要关闭混合接种的选项,可以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出最符合需求的接种方案。
实际上,有关第三针混合接种的试验也有了阶段性进展。9月7日,康希诺生物发布了其加强针的保护率情况:根据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凤才团队发起的新冠疫苗序贯接种临床研究,志愿者在接种两针灭活疫苗后,再接种一针康希诺生物腺病毒载体疫苗,14天后中和抗体水平升高约78倍。该研究不仅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且证明混合接种的免疫效果要显著优于始终采用灭活疫苗的接种方式。
由此可见,未来在防范新冠病毒时,我们的选择余地或许还能更广阔一些。「相对来说,(再打一针)是在加强身体的免疫反应,并不是说你之前打的疫苗是白打。」张洪涛总结道。
参考资料:
1.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What’s Behind Biden’s Booster Vaccine Plan?
2. The Hill: COVID-19: We will all need a booster shot -- but some sooner than others
3. WHO: WHO consultation on COVID-19 vaccines research -- Considerations in boosting COVID vaccine immune responses (13 August 2021)
4. Lancet: Considerations in boosting COVID vaccine immune responses
来源|健康界
作者|黄子江
责编|章北海
从唐山到秦皇岛的快递为什么要到天津?
从唐山到秦皇岛的快递之所以要到天津,很可能他们设立的一个中转站就在天津,这里有一个总部或者是分拣的公司。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3月份漳州疫情情况如何 3月份漳州疫情情况怎么样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3月份漳州疫情情况如何 3月份漳州疫情情况怎么样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