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阳谋的名言警句 关于阳谋的名言有哪些

国学综合

关于阳谋的名言警句 关于阳谋的名言有哪些

九圣真经围观:℉更新时间:03-19 08:29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关于阳谋的名言警句 关于阳谋的名言有哪些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关于阳谋的名言警句 关于阳谋的名言有哪些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关于阳谋的名言警句 关于阳谋的名言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三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你知道是什么吗?

谓阳谋, 乃无解之谋,谋中之王,相对于阴谋,阳谋光明正大,布下局让你跳,你虽然知道这是陷阱,但又不得不跳,用的最多的阳谋就是“生意”你明明知道他卖的东西比进价要贵,但你还是会去买,而且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历史上也有三大著名阳谋。

二桃杀三士

这个典故是出自《晏子春秋》,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位猛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武艺高强,更为齐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三个更是结为异姓兄弟,不过三人仗着手中握有兵权,目中无人,齐景公觉得三人必成大患,晏子就想出了一个“二桃杀三士”之计。

齐景公召来三人,赏赐他们两个大桃子,但桃子只有两个,齐景公就让三位将军根据自己的功劳来分配,公孙接是一个急性子,开口就说,他曾经跟猛虎扑杀,毫发无损,他的勇猛理当得到一个桃子,就拿了一个。

田开疆不甘示弱,接着说他两次领兵作战,击溃了敌军,当得勇士,他又拿了一个桃子,古冶子因为客气一下,两个桃子都没了,他十分气愤就说,他曾经为了保护国君渡河跟一只鳖怪搏斗,论勇猛,论战功他都是第一人,但是他们两人却抢了桃子,他拔剑骂两人无耻。

古冶子难以接受,自刎而死,看着古冶子的尸体,两人十分愧疚,觉得是自己的贪婪逼死了自己的兄弟,于是两人纷纷拔出宝剑自杀,就这样,齐景公靠着两颗桃子,杀了三人。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庞涓讨伐赵国,庞涓一路攻打到了邯郸,邯郸危在旦夕,赵王就请齐国救命,齐国任命田忌为主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兵救赵,田忌本想里应外合攻击魏军,但孙膑让田忌攻打魏国大梁。

魏国精锐全部都在赵国,内部空虚,大梁抵挡不住齐军,庞涓接到齐国进攻的消息,也是选择撤兵,他不能不撤,他也赌不起。

推恩令

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之后,就大肆封赏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在刘邦去世之后,都已经成了气候,大大威胁到了中央集权,汉景帝虽然采用削藩,但引起了“七王之乱”,汉武帝即位之后,打算继续削藩,但又怕诸侯王再起祸端。

主父偃就上书汉武帝,建议推行“推恩令”也就是规定诸侯王可以将土地分给子孙为列侯,看上去是施恩惠,实则是无形当中削弱诸侯王的实力,同时还可以避免诸侯王起兵霍乱,若是诸侯王不封赏,说不定封地还会爆发内斗,这则阳谋,千百年无人能破,因为人都是自私的。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阳谋

阳谋一: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期,齐景公麾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皆是难得一见的猛人,上了战场都是所向披靡的存在。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功劳越来越大,慢慢的就开始有点飘了,谁都不放在眼里,对待君主都缺乏应有的尊重。齐景公一想这三人现在都这么狂了,再过几年那还得了,于是就有了铲除这三人的心思,晏子便想出了“二桃杀三士”之计。

image.jpg

晏子让齐景公召来他们三人,给他们赐下了两颗桃子,三个人自然无法平分两个桃子,于是晏子便让他们以功劳大小来决定谁吃桃子。公孙接仰天而叹曰:不受桃,是无勇也。于是讲出自己杀野猪,搏猛虎的事迹拿走了一颗桃。田开疆也不示弱,历数自己保卫齐国的功绩也拿走了一颗桃。如此一来,古冶子傻眼了,想自己曾经保卫国君渡江,在江中与巨鳖搏斗半日,何其勇乎,又有救君的泼天大功,却没吃到国君的赐桃,于是拔剑指责二人无耻。而公孙接和田开疆二人听到公孙冶的功绩确实高过自己,两个自视甚高的人物,将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此时觉得自己做了如此厚颜无耻之事,当场拔剑自刎。公孙冶眼见两位好友自杀在自己眼前,觉得是自己逼死了二人,无颜苟活,于是也拔剑自刎而死。就这样,晏子靠着两颗桃子轻松解决了三人。

image.jpg

image.jpg

阳谋二: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在大将庞涓的率领下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危在旦夕之际,派遣使者向齐国求援。齐王在一番考虑之下,答应了赵国的求援请求,派遣了大将田忌以及军师孙膑前去救援赵国。大将田忌原本打算直接率领军队去和魏军硬碰硬,与赵军里应外合包围魏军,解除赵国之危。而此时孙膑却劝田忌反其道而行之去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让庞涓不得不撤兵回国救援,于是田忌率领齐军直逼魏国都城大梁。

image.jpg

image.jpg

image.jpg

当庞涓接到齐军即将攻打大梁的消息,知道这是齐军救赵国的计策,就是要让他从赵国撤军。可是看出来了也没办法,因为他不敢赌,大梁一旦丢了,他打再大的胜仗也于事无补,于是庞涓只得撤军,结果在桂陵地区遭到了齐军埋伏,魏军大败,庞涓也成为了俘虏。

阳谋三:推恩令

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之后,虽然也施行了郡县制,但是也没有放弃分封制,大肆分封刘姓子孙为诸侯王,刘邦去世后这些刘氏诸侯王成尾大不掉之势,严重威胁到了中央皇权。汉景帝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皇权,于是开始了削藩,结果最后却逼得汉景帝不得不杀掉自己的亲信大臣晁错,还爆发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七王之乱”。到了汉武帝时期,虽然诸侯王势力被汉景帝削减了一部分,但是诸侯王依旧拥有着雄厚的实力,依旧是中央的心头大患,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汉武帝自然不会容忍这些诸侯王威胁的存在。

image.jpg

image.jpg

主父偃顺势给汉武帝献上了“推恩令”:就是命令诸侯王不能仅仅将封地传给嫡长子,对于那些庶子也要进行分封,所有儿子都必须有封地。此计一出,所有诸侯都震惊了,然后就是深深的绝望。无论执行还是不执行,封国势力都会大受打击。执行的话,封国势力只会越来越小;不执行的话,肯定会引起内斗,手足相残的惨状,搞不好到最后这一脉会死绝。推恩令实施多年之后,汉武帝正式下旨削藩,此时的诸侯国实力早就远不如以前,根本无力对抗中央,只能乖乖选择服从。

什么样的手段是阳谋,什么样的称为阴谋呢?

至于阴谋和阳谋那要看是什么样的人来用了。君子用的是阳谋。小人用的是阴谋。有下面的一段话就体现了这个道理:“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我认为“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是正”这应该算是阳谋吧。有很多事情。要对付一些身边的奸妄小人。用一些常规的方法是不行的。有时就要用一些手段。特殊的方法不是小人的产物。正人君子也可以用。而“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一些小人为了自已邪恶的私欲。通常打着“为人民服务。”“仁义道德”的晃子。正大光明的做坏事。那就是“阴谋”了。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关于阳谋的名言警句 关于阳谋的名言有哪些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关于阳谋的名言警句 关于阳谋的名言有哪些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关于阳谋的书籍

标题:关于阳谋的名言警句 关于阳谋的名言有哪些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544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