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针灸的名言警句 弘扬针灸的名言有哪些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弘扬针灸的名言警句 弘扬针灸的名言有哪些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弘扬针灸的名言警句 弘扬针灸的名言有哪些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医学上的名言名句
1.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2.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郭霭春
3.医之临病,胜于临敌。——怀远《医彻卷四医箴疗医》
4.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5.学到知羞,方知艺不精。——张景岳《类经论治类四失》
6.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7.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一眩晕》
8.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二攻里发表寒热殊涂笺》
9.痛夭枉之幽厄,惜坠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10.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赵雄驹《伤寒论旁训·序》
11.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吴瑭《医医病书》
12.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孙思邈《千金翼方序》
13.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孙思邈《千金翼方万病》
14.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聂尚恒《活幼心法卷一》
15.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16.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杨泉《物理论》
17.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18.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9.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遗书》
20.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陈梦雷
21.学者非读万卷书,未可轻言医。——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五》
22.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
23.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
24.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徐廷祚《医粹精言卷一胞以为怀》
25.知其浅而不知其深,犹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犹未知也。——程国彭《医学心悟》
26.临病若能三思,用药终无一失。——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病机赋》
27.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28.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29.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30.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论原序》
31.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32.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33.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
34.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35.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赞美医术和医德的名言
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杨泉《物理论》
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王叔和《脉经序》
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李梃
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8、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遗书》
1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陈梦雷
12、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1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机《伤寒论原序》
15、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16、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17、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脉经序》
1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1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20、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2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2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23、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24、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25、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艾灸名言经典语句_每句话都对你有帮助
艾灸是以艾叶为原料,从而达到养生祛病的功效。有关艾灸有什么经典的 名言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艾灸名言,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艾灸名言(精选)1.《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2.《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3.《黄帝内经》对于灸法的治疗范围和原则有着明确的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4.《黄帝内经》记有:“大风汗出,灸意喜穴”
5.《孟子》“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
6.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7.一炷着肤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疴立除。
8.俗语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9.《名医别录》载“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
10.《扁鹊心书》中说:“人之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能温,下元虚背,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11.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12.《小品方》:“夫针须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晋隋时代陈延之)
13.古语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
14.《针灸资生经》说:“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
15.《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称为“长寿穴”。(唐代孙思邈)
有关艾灸名言(热门)1.《针灸易学》甚至强调:“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
2.宋《备急灸法》:“仓促救人者,唯灼艾为第一”
3.《宋史?太祖本纪》:“太宗病,帝往视之,亲为灼艾。”
4.《庄子》“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5.《神灸经纶》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
6.《本草从新》云:“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
7.唐代王焘指出:“是以御风邪以汤药、针灸、蒸熨,随用一法皆能愈疾,至于火艾,特有奇能”。
8.李时珍之父李言闻的《蕲艾传》称赞艾叶“产于山阴,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9.《养生一言草》记载:灸治确为养生诀,年逾四十灸三里。施灸不为寒暑限,疲劳施灸为上策。小儿患病应施灸,胜似服药有神效。(日本--八偶景山)
10.《东医保健》称脐灸有“养丹田,助两肾,添精补髓,返老还童,祛病延寿”之功。(朝鲜--许浚)
有关艾灸名言(最新)1.《谴疟鬼》诗云:灸师施艾柱,酷若猎火围。(唐代韩愈)
2.《诗经-王风》:“彼此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3.孔璠之《艾赋》“奇艾急病,靡身挺烟。”
4.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5.“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这首诗歌可谓是我国人民对艾的最好 总结 了。
6.宋代窦材《扁鹊心书》中提到: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7.知艾者福,善灸着寿。
艾灸的禁忌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弘扬针灸的名言警句 弘扬针灸的名言有哪些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弘扬针灸的名言警句 弘扬针灸的名言有哪些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