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瑗座右铭解释 座右铭语出《文选·崔瑗》作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崔瑗座右铭解释 座右铭语出《文选·崔瑗》作文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崔瑗座右铭解释 座右铭语出《文选·崔瑗》作文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崔瑗《座右铭》原文及译文
原文:
1、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2、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3、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4、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5、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6、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
7、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8、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9、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10、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译文:
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
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
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
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
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座右铭的意思
座右铭的意思:古人放在座位右边的铭文;泛指用以自励、自警的格言。
读音:zuò yòu míng。
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崔瑗(子玉)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引证: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一·支遁》:“僧众百余,常随禀学,时或有惰者,遁乃著座右铭以勗之。”
白居易《<右铭>序》:“崔子玉《座右铭》,余窃慕之,虽未能尽行,常书屋壁。然其间似有未尽者,因续为座右铭云。”
座右铭造句
1、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我的座右铭,鼓励自己勇往直前,不畏困难。
2、人生没有彩排,只有现场直播。这是我的座右铭,提醒自己要珍惜当下,抓住每一个机会。
3、勇气并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时也会勇敢前行。这是我的座右铭,鼓励自己要有勇气面对困难。
4、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这是我的座右铭,提醒自己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5、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这是我的座右铭,告诫自己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6、没有人会一直陪你走完一生,所以要好好爱自己。这是我的座右铭,提醒自己要学会独立,照顾好自己。
7、做一个有趣的人,才会遇到有趣的事。这是我的座右铭,鼓励自己要开朗乐观,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8、付出就会有回报,但不一定是从同一个人那里。这是我的座右铭,提醒自己要持续付出,不必计较回报。
行之有恒自芬芳 ——读崔瑗的《座右铭》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作为崔瑗的《座右铭》中绾结全篇的句子,用语简单,表意明了,阐释的道理却深刻:抱定善心,在正确的道路上持之以恒,生活就不会太黯淡,人生就不会太落寞,生命的底色就不至于太灰暗。
《座右铭》是东汉文学家崔瑗用五言体写的一篇短文,篇幅不长,但文章的意涵却十分丰富,阐发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不仅影响了当世之人,对活在当下者仍然具有启迪心智的导引作用。座右铭是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一百字的短文,如果按照文学的标准观照,不论是辞藻篇章,还是技法都算不上精品。但是,撇开形式的,单从内容的角度审视,短篇阐释的处世哲学仍然具有警示的意义。“文以载道”,此中之道可以是外在的社会世情,也可以是内在生命本体的自我观照。总览全篇,其蕴涵的道理很好地把两者融合在一起。趋利避害是世人普世性的心理诉求。正是这样,人们往往只取对自己有益的一面,舍弃不利的一面。殊不知,置身在红尘大网之中,没有永远的幸运儿,也没有永远的倒霉蛋。一时的穷或达,并不说明一辈子都一成不变。对普罗大众来说,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行走于世时,才不至于因为暂时的顺逆而搅扰了心绪。
相生相克、相生相谐当是世间万物存在的普遍性规律,只不过有的表现明显而容易被人知道,有的因为隐含而不易发觉罢了。世情如此,人生无异。就一个人而言,优点与缺点、施人与受施、赞誉与谤毁、名与实、柔与刚是互为矛盾,而又相互依存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客观性的存在,没有谁可以游离于外。所以,面对无法改变的既定存在,每一个人都应该理性地面对,坦然地处理各种关系。崔瑗经历牢狱之灾,痛定思痛之后,自省自我,付诸文字,才有了经典的《座右铭》。作为一种文体,铭的写作应遵循共性特征——记功德,使传扬于后世;表誓戒,求闻达于当代;而座右铭因为是写给自己看的,一般是写作者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所以就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简单而言,座右铭含括的内容有两点值得重视:做人的准则和做人的方式。以此观照《座右铭》,看看作家针对这两点是如何对自己进行劝诫的。前四句,“人”与“己”、“施人”与“受施”对举,分别以“无道、无说”、“勿念、勿忘”相陈,意在申说在寻常生活中不彰人丑、不揭人短,不夸己美、不扬己长;受人点滴之恩,当铭记于心,施人恩泽,不当长挂嘴边——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以这种大度从容之态与人交往,才不至于“心为形役”。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这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文中“惟仁为纪纲”句足见作者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的;而“世誉不足慕”句包含的思想与庄子在《逍遥游》中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人生短短几十年,牵绊身心的东西很多,如果能够做到誉不足喜,毁不足悲,淡然面对得失、荣辱,也许就没有太多的烦恼与忧愁。陶潜在《神释》篇中所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人生境界,要真正抵达,需要的是智慧和胸襟。虽然理论的境界憧憬与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有了方向,并朝这个方向努力,就不至于迷失自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游走尘世,难逃“名利”加持。如何在纷纷扰扰中给自己减刑,尽量活出一份轻松,考量的是智慧。“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天定人命”带有唯心的色彩,但有时候还是具有一定的道理。没有付出而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似可得一时之风光,但“上帝为你打开一扇门时,肯定会关起一扇窗子”。明白了这些,在名利面前就懂得如何取舍。“大道至简,大智若愚。”难得糊涂,有时候也是人生的智慧。不过于精于世道,专于人情,守住自己的那份古拙,似靖节般“守拙归园田”,在自己的精神园囿中精耕细作,虽做不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心向往而为之,就不至于身心俱疲。
丛林法则的过滤是残酷的,弱肉强食古已有之。古往今来,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是老子反复强调的思想。作为群体性的社会生物,人在自己的轨迹上滑行时不可避免地与周围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牵连中,不对等是客观存在的。这种不对等要么是身份地位上的,要么是财富权势上,要么是体格上的。不论是处于强势的位置,还是处于弱势的地位,该如何处理强与弱的关系,决定了生活和社会的和谐度。老子有言:“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正是受老聃思想的启发,才有了“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柔弱是立身之本,取生之道,刚强反而易遭不测——思想对自我行为的约束。从“惟仁为纲纪”到“老氏诫刚强”不难看出,崔瑗是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的。儒家思想侧重于内在,强调的是生命个体自我内心的修炼与调养,是以如何做人为准则和核心;而道家思想偏向于外,讲求的是做人的方式、方法。这种一外一内、一表一里相互叠加、映衬,然后进行内化,把高深莫测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融化贯通为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生活在尘世,处理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独立的生命个体,在摆渡人生时更要协调和外在的我与内在的我的关系。唯其如此,人生百年才不会有太多的落寞与悲戚。这正是后四句所要传递的思想。人生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从呱呱坠地到青烟一缕,来于自然,归于大化,结果都是一样,不一样的是对过程的耕耘。
人生就是家居、出门和回家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中与世事风物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更多时候都是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一个人去处理内在和外在、我与非我的关系。纷纷扰扰,千头万绪,要不出现“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局,确立人生行事的标杆,沿着指引的方向前行,至关重要。也只有只有,才不至于出现“遂迷,不复得路”的危局。从这一点看,崔瑗的《座右铭》所蕴之道,对当下还是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认真品读: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
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陈士同)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崔瑗座右铭解释 座右铭语出《文选·崔瑗》作文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崔瑗座右铭解释 座右铭语出《文选·崔瑗》作文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