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的儿女 黄炎培教子的座右铭书法

国学综合

黄炎培的儿女 黄炎培教子的座右铭书法

驭剑长歌围观:℉更新时间:03-17 06:06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黄炎培的儿女 黄炎培教子的座右铭书法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黄炎培的儿女 黄炎培教子的座右铭书法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黄炎培的儿女 黄炎培教子的座右铭书法

做人要外圆内方.该圆则圆,该方则方.

作为商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随机应变就显得非常重要.聪明的管理者一定会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做到外圆内方,大智若愚,从而纵横于商场.

我在《一家之说》那本书里讲过,中国商人讲究的是“圈文化”,而西方商人讲的是“条文化”.中国商人要想立于不败,就得学做一枚“铜钱”,外圆而内方,不能外方而内圆.

◎外圆内方乃为人处事的大智慧

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在给儿子写的座右铭中就有这样的话:“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在他看来,“和若春风”就是“圆”,即做人做事讲究技巧,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后,或者该前则前,该后则后,能够认清时务,使自己进退自如、游刃有余;“肃若秋霜”就是“方”,即做事要认真,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不被他人所左右;“取象于钱”,则是以古代铜钱为形象比喻,启发人们要把“外圆”与“内方”有机地统一起来.

“外圆内方”其实也是人生的处世哲学.“方”是原则,是目标,也是本质;“圆”是策略,是途径,也是手段.因此,做人必须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外圆内方.行动时干练、迅速,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

一个人若只有“方”而没有“圆”,必然会经常碰壁,一事无成.相反,如果只有“圆”而没有“方”,多机巧,则是没有原则、没有主见的墙头草.“方圆有致”才是智慧与通达的成功之道.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在许都住下后,为防曹操谋害,就在自家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一天,曹操约刘备到他家喝酒,谈起谁为当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张绣、张鲁,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我.”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筷子掉落在地上.恰好当时大雨将至,雷声大作,曹操问刘备为什么把筷子弄掉了,刘备边低头捡筷子边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说:“雷乃天地阴阳击搏之声,何为惊怕?”刘备说:“我从小害怕雷声,一听见雷声只恨无处躲藏.”自此曹操认为刘备胸无大志,必不能成气候,也就没把他放在心上.刘备以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慌乱掩饰过去,从而避免了一场劫难.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采用方圆之术,在曹操的哈哈大笑之中,免去了曹操对他的怀疑和嫉妒,最后如愿以偿地逃脱虎狼之地.至于三国后期的司马懿,更是个外圆内方的高手.他佯装成快要死的人,瞒过了大将军曹爽,达到了保护自己、等待时机的目的,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抱负,统一了天下.这正是“鹰立似睡,虎行似病.”

◎只方不圆,只圆不方都会坏事

孙子说:“混混沌沌形圆,而不败也.”运用“形圆”的方法,关键要懂得“形”的作用.

船体之所以不是方形而总是圆弧流线状,为的就是减少阻力,更快地驶向彼岸.人生也像大海行舟,航行中处处有风险,时时有阻力.我们是与所有的阻力较量,拼个你死我活,还是积极灵活地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这完全在于我们的处理方法.显然,不懂形圆,缺乏驾驭感情的意志,棱角分明、事事计较、处处摩擦者,哪怕壮志凌云,聪明绝顶,往往只会碰得头破血流,一败涂地.

威名赫赫的三国名将关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若说关羽武功盖世,没有人质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等,都是他的英雄写照.但他最终却败在一个被其视为“孺子”的吴国将领之手.究其原因,是他不懂形圆的人生哲学.他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为人却盛气凌人,不识大体.除了刘备、张飞等极个别的铁哥们儿之外,其他人他都不放在眼里.他一开始就排斥诸葛亮,是刘备把他说服了,继而又排斥黄忠,后来又和部下糜方、傅士仁不和.他最大的错误是和自己国家的盟友东吴闹翻,破坏了蜀国“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基本国策.在与东吴的多次外交斗争中,他单凭一身虎胆,从不把东吴的人包括孙权放在眼里.不但公开提出荆州应为蜀国所有,还对孙权等人进行人格污辱,称其子为“犬子”,使吴蜀关系不断激化,最后,落得一个败走麦城,丢了身家性命的下场.

《菜根谭》中说:“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意思是,建大功立大业的人,大多是谦虚圆活的人.北宋名相富弼年青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人告诉他,“某某骂你”.富弼说:“恐怕是骂别人吧.”这人又说:“他是叫着你的名字骂的,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说:“恐怕是骂与我同名字的人.”后来,那位骂他的人听到此事后惭愧得不得了.明明被人骂,却认为与自己毫无关系,并使对手自动认输,这可说是形圆之极致了.富弼后来能当上宰相,恐怕与他这种高超的形圆处世艺术很有关系.但他又绝不是那种是非不分、明哲保身的人.出使契丹时,他不畏威逼,拒绝割地的要求.任枢密副使期间,与范仲淹等大臣极力主张改革朝政,因此遭诽谤,一度被摘去了乌纱帽.富弼的做人,既外形圆活,心胸豁达,与人为善,又内心方正,坚持原则,维护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是银号学徒出身,没有什么学历,财产却可以买下半个浙江省.他说过:“欲无办大事之难题,必先倾全力做到圆世道、圆身心.”他经商有一个“六字方针”,即:圆、情、义、智、勇、仁.其中,圆字第一,圆事、圆道、圆身、圆心.他认为,善做事的人,做事一定会留下一个圆满的结局;不善做事的人,事后会留下一个缺口.其实,今天的商业活动,从表面上来看,好像仅仅是为了赚取金钱.实际上,在这个“食脑时代”,商业活动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智力角逐,是人与人之间的谋略较量.

人生在世,运用好“方圆”之理,必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无论是趋进,还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为世人的眼光和评论所左右.只圆不方,是一个八面玲珑、滚来滚去的“O”,那就是圆滑了;只方不圆,是一个四处棱角、静止不动的“口”,面对的就是一盘死棋.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关键是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有“弯下腰当一座桥,挺起身做一架梯”的智慧.

“取相如钱,外圆内方”的全文是什么?

“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是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所写。1936年,黄炎培四子黄大能即将赴英留学。临行之际,黄炎培将平生坚守的座右铭稍作增改,并手书留赠。这就是黄炎培的“32字家训”

黄炎培家训:想要儿孙后代“一生顺遂”,这三种品性风气,不能忘_百度...

著名教育家黄炎培曾给他的孩子写过这样一幅座右铭: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忠实。

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这几十个字,总结了千年来先贤圣人所提倡的“做人”和“处事”的准则。

从字面意思去看,我们会感觉,它也就和一般的为人处世原则差不多,可是,当我们深入去思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概括了三个层次的道理和原则。

第一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修行”。 这里的修行,并非是狭义的“打坐修行”,而是修炼人的行为举止。

第二层,则是要我们学会“修性”。 人天生的品性和能力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却能在后天的环境里用七分的“人事”来修炼我们的“性情”。

而第三层,便是最为重要的一层,那就是要我们学会“修心”。 你的内心怎样,你所身处的天地和所遇到的未来的就会怎样。

这三点,其实和儒家,道家,佛家倡导的相关主旨思想是相似的。所谓“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儒道佛三修,我们才能更好地在社会里“如鱼得水”。

所以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家庭要有这样的家风和底蕴,方能使我们的后辈固本心,明大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行:待人遇事,别浮夸,应脚踏实地

在黄炎培家训的第一层中,我们能发现,他所用的词,大多是这个时代中相当一部分的年轻人所“瞧不起”的词汇。

所谓“求真求是,守信忠实。”在很多人看来,做这样的人,不就是做一个老实的冤大头吗?实在不能去做。

为何现在大多人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呢?因为他们受到“快节奏”社会风气的影响,让他们的内心发生了改变,认为越是浮夸,越是快捷的东西,才越适合当下。

这样的三观和想法,的确是当今时代的附加品,可对年轻人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想想看,你做人浮夸,为人没有原则底线,那么你越是生活下去,越会感觉没有根基,没有底气,更没有实在感。

就像当下的很多人,他们毕业出来工作之后,看到“996”的工作就不干,遇到所谓的人脉就盲目拉拢,碰到所谓的潮流就去盲目跟风,少了内心的安稳和踏实感。

曾有位作家说道:“在这个社会上最后能成功的人,不是那些只会抱怨,只会夸夸其谈的无能者,而是肯干实事,肯下功夫的实在人。也许一年内你看不到差距,可过十几二十年之后,差距就出来了。”

做人,还是得脚踏实地去做人,明白什么是“是非”,什么是“真伪”。如此,我们子孙后辈的道路才能越走越顺畅。

修性:品性如水,遇强则强,不骄不躁

苏洵在《权书·心术》中写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不管遇到什么事儿,不管遇到什么诱惑,我们做人都得有自己的品性和想法,不要总是慌慌张张,人云亦云。

就像黄炎培在家训里强调的那句话“事繁勿慌,无欲则刚。”

越是有问题的时候,人的心就会越焦躁,甚至有些人还因此乱了阵脚,从而让以往所做之事,所得之成就,功亏一篑。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教育孩子要镇定自若呢?那就需要让他们明白“水”的品性。

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它既能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慢慢地流淌,做到“事闲勿荒”,在暗中积聚自己的实力,也能在波涛汹涌的时候遇强则强,有雷霆万钧之势头。

只有这样,人这一辈子才能处于“攻防兼备,可攻可守”的状态,而不是有成就时就心高气傲,失意时便自乱阵脚。

另外,“水”一般的品性,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顺其自然,无欲则刚。

因为平淡,所以不会小看人,也不会小看自己;因为没有过分强烈的欲望诉求,所以很多事情都能平心静气地做好,甚至有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好效果。

这一切,都是焦躁的人所不可能做到的。而人,唯有学会“水”的品性,才能让人生之水细水长流,源源不断。

修心:坦然自若,不卑不亢,外圆内方

在黄炎培的家训中,有八个字是整个家训的重点,那就是和儒家学说有关的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人要想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单靠直来直往的性子和心智,那是不够了。因为社会的水太深了,倘若没点“机变”的处事方式,终究容易被世道人心所“湮没”。

所以说,我们做人,必须要像“铜钱”一样,外表虽然圆滑无比,可内心却必须要方方正正,清清白白,坦坦荡荡。

就像人在职场的时候,倘若不懂得适应环境,适应那里的工作模式,那么,终究是得罪人多,称呼人少,自己给自己挖坑。

而人,如果过分圆滑到没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那么这样的人,对社会和家庭,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如此,“内方”的原则性就显得很重要的。

那么,人要修心的目的便是要如此。当我们做到“外圆内方”之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待人处事的时候,都能做到“和若春风,肃若秋霜”。

该和蔼的时候,那就得和蔼,该严肃的时候,那就得严肃,要界限分明,灵活变换角色。不然,我们将一条路走到黑,到处碰壁。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幽窗小记》中的一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做事坦然,为人淡然,对人有 ,处世机巧。如此,人才能“一生顺遂”,万般安然。

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妨好好教育儿孙,让他们明白,修行修性修心,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文/舒山有鹿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黄炎培的儿女 黄炎培教子的座右铭书法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黄炎培的儿女 黄炎培教子的座右铭书法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黄炎培女儿黄十

标题:黄炎培的儿女 黄炎培教子的座右铭书法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50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