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与防护培训 职业健康与防护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职业健康与防护培训 职业健康与防护的文章,本文对文章职业健康与防护培训 职业健康与防护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如何做好职业病防护措施
一、劳动者就业前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劳动者在就业前必须接受就业前职业卫生培训,一是由企业组织进行就业前的职业卫生培训;二是劳动者自己参加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卫生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如《职业病防治法》、《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保护条例》等,劳动者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了解生产工艺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环节、怎样防护、应急处理等知识。
二、生产过程中的自我防护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不能蛮干;要自觉遵章守纪、严守操作规程;应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排除一切干挠;应自觉使用好个人防护用品。
三、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劳动防护用品又称劳动保护用品,一般是指个人防护用品。一般情况来讲,改善劳动条件、排除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根本性的措施,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只是一种预防性的辅助措施。但在一定条件下,如劳动条件差、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大或集体防护措施起不到防护作用的情况下,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则成为主要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即使作为预防性的辅助措施,在劳动过程中仍是必不可少的生产性装备,不能忽视。
常见的劳动防护用品有:防护头盔、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呼吸防护器及皮肤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依据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正确选用和采购劳动防护用品。劳动者应针对接触危害因素的种类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及时更换报废劳动防护用品。
四、健康检查
通过健康检查,劳动者可以知晓自身的健康状况,用人单位能了解劳动者能否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健康检查可分为就业前、在岗期间(定期)、离岗时和应急时的健康体检。不同的健康检查,其内容、目的和意义各有区别。
五、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人的健康与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应注意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完整清洁。不吸烟、节制饮酒或不饮酒、合理营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还是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人,生活质量比较高,身体健康(有时间可登陆中国职业病网,对职业病防护进行相对应的了解及专业咨询)
职业健康——职业病与其防范措施
职业病经常经常被大家挂在嘴边,可大多数人对这个词是有所误解的,那么什么才是职业病?
所谓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换句话说,就是由于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引起的疾病。
在我国,法定职业病主要有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10大类,132种。
如果需要诊断,那么这四个条件是必须要有的,缺一不可:
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其中放射性物质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发出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等电离辐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既然说了职业病,那么与之对应的就是职业健康了。
职业健康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的一门学科。以促进并维持各行业职工的生理、心理及社交处在最好状态为目的,并防止职工的健康受工作环境影响,保护职工不受健康危害因素伤害,并将职工安排在适合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工作环境中。
那么面对职业病,怎么守护职业健康呢?
对于个人
1、树立健康意识、加强劳动过程防护
学习和掌握与职业健康相关的各项制度、标准,了解工作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掌握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岗位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
2、 强化法律意识,知法、懂法
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罹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建议及时诊断、治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学习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急性危害的应急处置方法,能够做到正确的自救、互救。
4、长时间伏案低头工作或长期前倾坐姿职业人群的健康保护
应注意通过伸展活动等方式缓解肌肉紧张,避免颈椎病、肩周炎和腰背痛的发生:
(1)、在伏案工作时,需注意保持正确坐姿,上身挺直;调整椅子的高低,使双脚刚好合适地平踩在地面上。
(2)、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工作时电脑的仰角应与使用者的视线相对,不宜过分低头或抬头,建议每隔1~2小时休息一段时间,向远处眺望,活动腰部和颈部,做眼保健操和工间操。
5、教师、交通警察、医生、护士等以站姿作业为主的职业人群的健康保护
站立时,建议两腿重心交替使用,防止静脉曲张,建议通过适当走动等方式保持腰部、膝盖放松,促进血液循环;长时间用嗓的,注意补充水分,常备润喉片,预防咽喉炎。
6、驾驶员等长时间固定体位作业职业人群的健康保护
建议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做到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正确的作业姿势,将座位调整至适当的位置,确保腰椎受力适度,并注意减少震动,避免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的发生;作业期间注意间歇性休息,减少憋尿,严禁疲劳作业。
对于单位
1、 倡导健康工作方式
国家机关、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单位的员工率先树立健康形象,积极传播职业健康先进理念和文化。
2、增强管理人员思想意识
少数管理人员对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加之一味追求生产和效益最大化,置职工安全健康权益于不顾。应加强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健康安全培训,增强管理人员思想意识。
3、加强单位重视程度
个别单位重视程度不到位,认为只要不发生直接的安全伤害事故,职工的健康与否与自己无关。单位应该健全机制、完善制度,重视管理避免或者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4、加强宣传培训
对于员工,单位需要对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告知员工职业危害风险,让员工清楚认识到职业危害造成的严重后果,做好防范措施,增强员工自我防护意识。
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
2、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5、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
6、其他有关职业病的知识。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
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卫生标准是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目的,对劳动条件各种卫生要求所做出的技术规定,可视作技术尺度。可被政府采用,成为实施职业卫生法规的技术规范,卫生监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据。1965年由原国家建设委员会、卫生部批准、发布的《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是我国第一部与职业卫生有关的国家标准。这个标准经多次修订后成为《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981年,我国成立了包括劳动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在内的全国性卫生标准组织,卫生标准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职业卫生标准必须符合国际惯例和要求。因此,我国于2002年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修订为两个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职业健康与防护培训 职业健康与防护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职业健康与防护培训 职业健康与防护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