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内蒙古的演讲稿800字 赞美内蒙古的演讲稿三分钟

国学综合

赞美内蒙古的演讲稿800字 赞美内蒙古的演讲稿三分钟

重生富豪围观:℉更新时间:03-13 22:56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赞美内蒙古的演讲稿800字 赞美内蒙古的演讲稿三分钟的文章,本文对文章赞美内蒙古的演讲稿800字 赞美内蒙古的演讲稿三分钟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赞美内蒙古的演讲稿800字 赞美内蒙古的演讲稿三分钟

我爱内蒙古的演讲稿件

我爱家乡的草原

我的家乡是内蒙古,那里有着辽阔无比的草原,使每个去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

我见过辽阔的大海,但草原比大海更辽阔;我见过绿色的森林,但草原比森林更绿;我见过美丽的花园,但草原比花园更美。

草原的绿,任何地方都比不上。它绿得宽广,使人感到心中充满了生机;它绿得粗犷,浓浓的一抹绿,不加任何粉饰;它绿得朴实,碧绿、翠绿、嫩绿……各种各样的绿,没有任何人工的装饰。

草原非常美,像大自然精心培育的花园,又像一块绿色的大地毯上绣满了花。随处都可以见到小野花,红的、黄的、粉的、紫的、蓝的、白的,遍地都是,令人心旷神怡。那种美是属于大自然的,自然赐给人类观赏它的机会,我们要尽情观赏,让自己大饱眼福。

草原上牛羊成群,牧人们骑着马飞奔在草原上,那股威风劲就甭提了。草原上的绵羊十分温顺,你走近了它也不害怕,反而“咩,咩”地叫上两声表示欢迎。

我爱家乡的草原,它不愧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赞美呼和浩特的演讲稿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故也称作“青城”。这里曾经是远离汉地的草原部落,2000多年的金戈铁马,不知几多大漠英雄折戟沉沙,埋骨荒原。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的古城。唐太宗贞观年间,大将李责率兵至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明隆庆六年(1572),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我倒觉得阴山又称大青山,青山脚下云中城,称作青城不也是顺理成章吗?那么昭君葬于这大青山下,昭君墓称青冢也是自然。青山、青城、青冢,合成为这大漠荒原中钟灵毓秀之地。如古人所说“青山环峙、黑水回流、天造地设、振古如兹。西临黄河,东连岱海。”当然现在史书并不如此解释,我倒宁愿用这样一种浪漫和联想来描画心目中的青青之城-呼和浩特。这里2300多年的赵长城其实并没有阻隔住什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更使她成为草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交汇点。如今的呼和浩特已不似想象的那么遥远,黄河就从她的身边经过,阴山站立在她的背后。从北京到这里飞行只要40分钟,正在建设的多条高速公路将进一步缩短她与世界各地的距离。 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是非常美丽的城市,其最大特色是建筑物上部多有蒙古包式的园顶。因为蒙古人崇尚兰色和白色,其建筑也多用兰色和白色装饰。据说去年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时自治区重点装饰了市区伊斯兰一条街,从而使呼和浩特市容显得更加具有民族风情。

...关于蒙古族或者是内蒙古,或者鄂尔多斯的演讲稿 限制800字左右...

蒙古族的:

好久没有对一种音乐如此倾情了,内心被高亢辽远如泣如诉的音符激荡,那九曲回肠的颤音召唤我走入那片亘古荒原,我的心不禁被来自音乐声中的寂寞、孤独、风雪、黄沙研磨着撕扯着,我竟然无法承受这种深重的痛感,拿出手机发出短信:我被震撼了,这是喷发与灵魂深处最原始的情感呼号,你听———于是,我拨出一串长途号码,让远方的朋友和我一起承担这份来自音乐声中的沉重。

这就是长调,蒙古长调,我贫乏的词汇不能诉极的蒙古长调。

哈扎布,草原歌王,我未能踏上他的草原,无法骑着马儿亲耳聆听他马背上的歌唱,我只能从音箱里感知他的深情、他的沧桑、他的坚韧、他的寥落。一曲《小黄马》反复播放着,没有电声乐队伴奏渲染,只有马头琴时隐时现的哀怨,几近苍白的原音再现却透射出一种浩瀚广博深厚绵远质朴亲切的生命力量,我没有听懂他唱的一个词、一个字,但是,这完全不影响我走进他夺人魂魄的音域,让我的心如同饮下烈酒般的热血翻涌......

无疑,这歌声是孤独的、浑厚的、悲怆的、刚毅的、凄婉的、坚强的。蒙古族,一个剽悍神勇铿锵有力的游牧民族,为何有着这般细腻绵延回肠荡气的歌声?他们究竟经历过怎样的沧桑寂寞?又拥有怎样的侠骨柔肠呢?

一只狼在仰天长啸

一条腿被猎夹紧咬

它最后咬断自己的骨头

带着三条腿继续寻找故乡

……

残阳如血,一只狼凄厉的嚎叫穿透天宇,茫茫草原安静得只有风儿轻轻掠过,它的同伴没有来,它必须活着!血,一滴滴洒落,滚过草叶渗入泥土,一直伸向远方。

蒙古人就像这只草原狼一样也在寻找,寻找“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可是,风沙、蝗虫、雪灾、干旱、严寒让他们颠沛流离,一生走马飘泊。如果没有旷古悠长的寂寞,如果没有浪迹天涯的沧桑,哪里会有这般自由远古泣血的吟唱?天阔地远,茫茫无边,正是这种空得没有真实感的草原让一个人不得不喷发出声流,向山川、河流、草地、天穹倾情呼号。是的,这种声音是不需要人来聆听的,那种深厚、那中宽阔、那种悠远、那种苍凉只属于草原,是草原镌刻在歌声中的生生不息的画卷。这种声音又是渴望聆听的,不然,那种高亢何以翻山越岭、那种悠长何以随风飘远、那种忧伤何以寻找共鸣、那种亲切何以找到温暖。

从歌声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情感的真实,骁勇善战粗犷豪放的外在性格下面同样隐藏着一颗细腻敏感善良多忧的心。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怯懦和软弱,蒙古族有这样的谚语:“牙齿掉了咽到肚里,胳膊断了藏在袖里。”或许正因为蒙古人有着这样倔强的内在性格倾向,才有了1206年的“库里尔台”。孤独久了、漂泊久了、沧桑久了就会迸发一种凶猛的力量,成吉思汗,在歌潮中精神抖擞地出发了。

岁月留下你的故事

祖先留下你的夙愿

小溪留下你的恋歌

大山留下你的信念

马奶酒留下你的陶醉

篝火边留下你的狂欢

……

歌者的眼里有了泪水,也有了岁月留下的沧桑和沉淀。

如今,草原上的血雨腥风早已烟消云散,那段历史也变得扑朔迷离支离破碎。但是,草原上经久传唱的长调却蕴涵了一则血色传说。是的,未曾经历金戈铁马的繁华,未曾遭遇繁华之后的没落,长调就不会拥有那么丰富磅礴苍劲的思想内涵。

喋血草原,长歌当哭。在一个音符悠长的颤栗或一个节拍反复的陡转中,一个民族在追忆在长叹,但是,这绝不是颓废更不是哭诉,那是一种沉静,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般的沉静,在这种沉静里,哀鹤展翅气冲霄汉,苍鹰盘旋长风呼啸。长调,浸透了蒙古人血脉的音乐根植与草原,让蒙古人民以质朴、坚韧、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在辽阔的草原巍然驰骋。

我真的被良久地震撼了,在长调高吭嘹亮低吟回荡跌宕起伏悠长绵远的音色中,我的一切显得那么的可有可无。那些所谓的忧愁烦乱,那些退不去的喧嚣浮华都被这天籁之音荡涤得干干净净,我的一颗心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安详宁静,那种宽广那种深厚那种深沉正在心中悄悄聚集……

我想,蒙古长调不仅仅是蒙古人灵魂的脊梁,也应该是整个人类灵魂的脊梁!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赞美内蒙古的演讲稿800字 赞美内蒙古的演讲稿三分钟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赞美内蒙古的演讲稿800字 赞美内蒙古的演讲稿三分钟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题:赞美内蒙古的演讲稿800字 赞美内蒙古的演讲稿三分钟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455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