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历史观后感800字 建筑历史观后感500字

国学综合

建筑历史观后感800字 建筑历史观后感500字

武神之路围观:℉更新时间:03-13 13:41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建筑历史观后感800字 建筑历史观后感500字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建筑历史观后感800字 建筑历史观后感500字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建筑历史观后感800字 建筑历史观后感500字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读后感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中国人从天然资质讲,不亚于世界上的任何民族,因此我们曾经创造了世界先进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差不多从明代中期起的这五六百年来,我们却落后了!而恰恰从这一时期起,世界上另一个文明古国所在地的欧洲却从中世纪的委顿中重新崛起,走到我们前头去了。这是什么原因?我想这多少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跟我们的文化心态有关。下面仅以我们传统的建筑文化为例,讲点个人看法。

世界上的建筑(这里主要指大型的、属于艺术范畴的公共性建筑),从形式上划分,基本上有两类:一类主要用石头建造的,叫“石构建筑”,流行于世界绝大多数地区;一类主要用木头建造的,叫“木构建筑”,流行范围很小,主要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两种形式的建筑各自都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各有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就艺术而言,各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很难分出高低。这篇感想,仅从反思的角度,着重谈谈我们的建筑文化中那些制约着我们发展的、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克服的负面现象。

纵向承袭的惯性思维

中国人总习惯于“摸前有”,而西方人则善于“探未知”。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不断重复前人,不思突破;一个则不断推陈出新,向前跨越。

我们的木构建筑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覆压三百里”的阿房宫可资证明。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可谓“两千年一贯制”。而欧洲人的石构建筑,仅自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至少在一打以上:古希腊风格、古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罗马风格、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矫饰风格、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折中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风格……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恐怕是: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总爱向前人看齐;以前人的水平为坐标,以前人的成就为荣耀。而欧洲人就不是这样,他们不管前人有多大成就,也不高山仰止,而设法超越他们,努力向前探索。正如鲁迅当年所概括的:我们中国人总习惯于“摸前有”,而西方人则善于“探未知”。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不断重复前人,不思突破;一个则不断推陈出新,向前跨越。

纵向承袭思维近年来的一个突出例子表现在,到处热衷于搞仿古建筑,其中“重修圆明园”的呼声堪称其最高音响。说是为了“再现昔日造园艺术的辉煌”,殊不知,美是不可重复的!若是可以重复,则今天世界上的艺术品早就没有地方可堆了。何况圆明园是极为重要的国耻纪念地,是入侵强盗的“作案现场”,重修意味着对“现场”也就是对文物的破坏。

建筑作为艺术的一门和审美的载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因为人的审美意识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19世纪下半叶起,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的建筑学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的诞生,建筑开始了一场崭新的革命。中国的木构建筑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也已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面临着蜕变。然而,中国历史的发展,整个儿讲就慢了西方一大拍,即少了一个工业时代。西方思潮作为强势文化迅猛地涌入我国。这意味着,客观形势已不允许中国建筑从自己的娘胎里孕育出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我们一边招架,一边接受;来不及细嚼,难免囫囵吞枣,就是说:简单仿效。这在开始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异域的人类文明成果,先要“拿来”,而后才能进行鉴别、挑选和借鉴。但如果一味“拿来”,或“拿”的时间过长,这就值得注意了。吸收别人的长处,毕竟不能代替自己的创造。学别人,如果只学其表面,即形式和风格,而不学其本质,即创造精神,那就是舍本逐末了。整个20世纪我们在总体上就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窠臼,既没有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民族个性的东西,也没有在世界新思潮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地位。结果,到世纪末一看,缺少自己的东西,没有进行必要的反思,马上又求助于老祖宗,把前人留下的那些遗产,即把“大屋顶”风格当作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建筑美学法则和艺术模式,到处用钢筋水泥搞复古。

吴玉章故居是一处典型的川南民宅,坐落在自贡市荣县,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群。整个故居占地约1000平方米,由吴玉章先生的故居、陈列馆、吴玉章塑像纪念广场和园林景观四大部分组成。整个园林仿苏州园林建筑,是一座典型江南水乡的私家花园,被誉为中国百年名园。

在吴玉章故居的参观过程中,我被这里的细致之处所吸引。故居内的摆设和装饰都充满了历史的痕迹,仿佛能够让人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到那个年代的生活氛围。从房屋的布局到家具的陈设,从书房的书籍到厨房的用具,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了主人的高雅和品味。

同时,故居内的陈列馆通过大量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详细地介绍了吴玉章先生的一生和业绩,让人对他的人格魅力和卓越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吴玉章塑像纪念广场上,一座吴玉章先生的全身铜像矗立在那里,铜像前的石碑上刻着他的名言:“我是一颗种子,只要春风一吹,就会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他对于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在园林景观中,小桥流水、假山奇石、亭台楼阁等元素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漫步在园中,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让人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的韵味和美感。

参观完吴玉章故居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吴玉章先生作为中国革命先驱的伟大贡献和卓越成就。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位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人物。他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同时,吴玉章故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还是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感的地方。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和情感,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总之,吴玉章故居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它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吴玉章先生的一生和业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吴玉章主要成就:

吴玉章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创办了一系列大学,这些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后都成为了中国教育界鼎鼎大名的大学,为新中国培养了最早的一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人才。

吴玉章是中国教育工会首届主席,在长期革命教育实践中,倡导根据文字的科学化、国际化和大众化原则,推行汉字简化和汉语拼音方案,以利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和推广普通话,促进经济建设。

主要著作:

他领导全国的文字改革工作,制定并实施了《汉字简化方案》、《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是我国文字改革的先驱。

同时,他还是我国第一代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早在1933年就编写了著作《中国历史教程》,后编写出版了《历史文集》、《吴玉章回忆录》等著作,并切实推动了历史学科的建设,为中国历史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伟大工程巡礼800名字观后感

超级工程观后感

没看之前,超级工程四个字总让我联想到长城、金字塔等劳民伤财的工程,但当我看完后,我被这些伟大的超级工程深深的震撼,它们也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与人民能有更好的生活而被建造,它们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第一集的港珠澳大桥是这个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又有着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但这些世界之最并不是它的意义,它的意义在于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三地的经济发展,我相信在以后经济的收入将远远大于现在建设的投入。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师们“没有岛我们就造一个”的气魄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敢教日月换新天”!

第二集的上海中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超级工程,看完我才知道在黄浦江边上建一个“房子”是这么困难,那个会爬升的钢铁平台,是一个多么奇妙的想法啊。上海的标志也将由这座建筑担任,以后提到上海将不仅仅是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了。超级工程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第三集的帝都地铁,用十年时间在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下建造一个错综复杂的轨道交通网,以后的人们在享受交通便利的同时是否能想到当时建设时对于工程师的困难与压力。用十年实现一个梦,这才是工程师的浪漫。

第四集海上巨型风机,绿色能源不仅仅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如今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但是,中国的雄心不止于此。那个风扇叶片实验,连续四个

月,震动500万次,没看见真是无法想象啊!组装这么大的发电机组,全世界都没有先例,中国的工程师又一次完成这惊人的创举,向他们致敬。

第五集的超级LNG船,造船业的明珠,我们也能造了!高科技高工艺水准的体现啊!!国产造船业终于实现从量到质的全面升级,抢占制高点了啊!

从这些超级工程中我们也能看到,完成一项工程需要的不仅是财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无数敢想、敢做有着“十年磨一剑”的坚定信念的工程师,还有各个领域,各个团队的精诚合作。从无到有,从弱变强,工程师们建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业梦,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强国梦。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建筑历史观后感800字 建筑历史观后感500字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建筑历史观后感800字 建筑历史观后感500字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题:建筑历史观后感800字 建筑历史观后感500字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44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