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观后感500字 花木兰观后感500字左右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花木兰观后感500字 花木兰观后感500字左右的文章,本文对文章花木兰观后感500字 花木兰观后感500字左右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民族舞剧花木兰观后感观有感
民族舞剧《花木兰》观后感 x月xx日在xx大剧院观摩了周莉亚和韩真老师编导的舞剧《花木兰》,观后颇有余味,今日特补记。
民族舞剧《花木兰》是宁波市演艺集团与中央歌剧院、武汉市黄陂区政府共同制作出品。编剧朱海、作曲杜鸣,女主演郝若琦、男主演夏天,其他信息都能百度就不赘述了。
提到花木兰,我们就会想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的木兰辞。花木兰已经是一个深入人心的中国人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形象,这个IP的优势在于不用说就知道她是谁他的故事和经历,所以在音乐舞蹈这种抽象的艺术表达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劣势就是太熟悉了,往往难出新意,也会让观众有更高的期待,很容易“成也萧何败萧何”。而这次编导们对这个典型的中国形象在大家传统的认识上做出了一个全新的诠释。整个故事的形象和意象都是非常的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木兰的成长,到最后主题的升华表达传递的却是一种新时代的全人类的大爱精神,我似乎还感觉到了一种虚无的态度,或者是一种当代审美观。
具体说说几个观演感受吧!
首先,意象之美。舞剧的舞台用了很多圆形元素,从一开场的舞台背景的大铜镜圆形背景,随着剧情变化有时是铜镜、有时是圆月,有时变化为残月,舞台中间装置了正方方向的两个圆环形可移动转台。以及女主演的小铜镜道具等等。这些舞美和道具灯光的设置呈现了一种典型的东方美感,还因为变化结合,动静结合制造出一种非常简约而唯美的影视画面的效果。中国人对“圆”本身就有一种文化根结,团圆、圆满都是人们对幸福的期待。在这个舞台上,非常巧妙的设计结合各种物体点圆形来表达了这种月圆月缺、生死无常的意象。而铜镜又是女生的身份象征,这里用铜镜传递了少女的爱情、思乡、自我怜惜等等情感意象。
第二,舞蹈之美。整部舞剧共四幕,还有前面的开场一个类似007片头效果的影子式的独舞展示,英姿飒爽、气势如虹。第一和第二幕个人觉得特别好,舞蹈语汇和舞台调度的配合灵活巧妙、行云流水。第三、四幕的发展从个人的情爱到生死离别后的大爱,略觉得张力上不够(也可能演员跳的太累的,女主全场几乎没怎么下场)。其中几场舞蹈我比较印象深刻的除了开场影子舞,就是军营练兵、兵营夜宿、铜镜舞、匈奴偷袭的几场,“军营练兵”这场英姿飒爽,充分展现出“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气势,“兵营夜宿”这段非常俏皮有趣,“匈奴夜袭”的场景设计与舞蹈结合中光的运用很有特色,而其中“铜镜舞”片段是我最喜欢的,应该也是全剧最为迤逦柔美的片段,木兰手持铜镜和想象中的家乡姐妹对镜贴花黄的样子,娇羞妩媚,温柔可人,映衬出小女子内心最娇柔的一面,这段舞蹈看得人心都要化了,和其他的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真真儿的一个美娇娥。
第三,音乐之美。一部好舞剧编导、舞美、音乐无一不重。《花木兰》的音乐可算优秀,非常恰当的烘托了舞蹈的气氛,音乐的配器和旋律都采用了很多民族音乐元素、编曲大量使用了传统民间曲调,古风十足。曲调虽然是民族和传统的,但编配手法技巧很妙,我在剧场听着就想说,是不是有可能把舞剧的音乐片段整理出来,做成一套组曲呢?这里插个题外话,早期俄罗斯的古典音乐发展也是因为民族乐派的运动开始启蒙,在我看来民族音乐在古典音乐中的运用,对音乐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后期俄罗斯在古典音乐方面的影响和成就就是在民族乐派的的推动中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目前在音乐的发展上也有着类似的趋势,我始终觉得先要立根,也就是我们本民族的音乐风格。在众多作曲家创作中,想给自己树立风格、开辟路径首选民族特色,至于其他的作曲技巧的结合,那是另说。而本场舞剧的音乐就是非常好的一个范式。建议以后去观看该舞剧的朋友可以分心出来仔细听听杜鸣老师的作曲,风格技巧都值得一品。
谁说女子就一定比男子弱?谁说女子就一定要在家做女红?谁说女子就一定要遵循女子无才便是德?谁说女子就不能有男子的英勇?谁说女子不能上战场?在这个神奇富饶的地球上,就有这么几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
其中一位,就是花木兰,就在今天,我兴高采烈地看了《花木兰》这部电影,虽然电影是黑白的,但也难掩演员演出的那种花木兰英勇无畏的身姿,令人钦佩。
在古代闭塞的社会中,木兰能毅然的决然地超越社会习俗,女扮男装,勇敢地代父从军,这种行为,如果没有大智大勇是无法做到的。从另一方面而言,木兰代父从军并在疆场上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这不但有功于国家,更是大忠、大孝、大勇的表现。
花木兰集大忠、大孝、大勇、大智于一身,为中国妇女树立了一个新的典型,并说明了一个事实:妇女一样能够尽忠,一样能够为国家效力。现代男女都平等了,花木兰们都可以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
花木兰的故事能流传千古,显示了人们对花木兰的喜爱、敬仰以及这位奇女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千百年来,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叙述详略得当,如木兰沙场征战,思念亲人,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而关山飞度,百战建功,却只用寥寥几句诗来概括。这样写,使得木兰的形象真实感人,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民歌刚健清新,表现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迈的气概。它还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全诗气势雄浑,又易记易诵。习诵时,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 《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求采纳,谢谢
花木兰观后感
1、观后感:花木兰,一个正处于青春时期的少女,当她看到她年迈的父亲即将出征,她不忍心让她的父亲再去打仗,想着女扮男装的办法,代父从军。她毅然穿上父亲的盔甲参军了。她通过她的武艺一步步升职为大将军,带领将士们打了无数的胜仗,将花木兰的名字传遍了各方。
2、正当他们打了许多胜仗,准备再攻时,一阵大风却将他们的补给全部刮跑了。但是将士们却不害怕,坚持作战。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他们输了,他们又走投无路,没有援军。于是花木兰化成柔军混进了柔军大营,看准了时机,把柔王杀掉了。我们是需要和平的。
3、在战争的烟云下,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拥有同一片土地,我们拥有同一片蓝天。为什么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花木兰,一个女子,了不起!你孝顺,你爱国,你好棒!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花木兰观后感500字 花木兰观后感500字左右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花木兰观后感500字 花木兰观后感500字左右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