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鹰开讲啦观后感300字 李小鹰开讲啦观后感500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李小鹰开讲啦观后感300字 李小鹰开讲啦观后感500字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李小鹰开讲啦观后感300字 李小鹰开讲啦观后感500字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开讲啦》观后感1000字
“你为什么上大学”、“相信奋斗的力量”
这分别是中央电视台节目《开讲啦》中郑强和俞敏洪两位的讲题.
他们分别就大学生的疑惑和理想的树立与实现做了深刻的讲解.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俞敏洪当初为了能考上大学
三次拼搏两次落榜的经历.
他证明了梦想是需要坚持的
对我而言又一次使我确立了追逐梦想的路程.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羣体
多数的大学生怀着父母的期望将自己的命运押在了大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但有多少人真正利用这段人生的黄金期塑造出了想要的自己
又有多少人将定下的宏远目标实现了呢?浙大校长郑强对此为当代大学生做出解答.
郑校长从自己的求学经历谈起
讲到他为了上大学而受的艰苦
即便环境再恶劣
只要坚持实现目标
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虽然困境不可复制
但为了梦想打拼的路程却殊途同归.
人处于青年时期
多去历练也多经历一些困难和磨难是有利于成长的
他这样说道.
自古逆境出人才
愈挫愈强
诚然如此.
郑校长还提到大学的学习中要多体会大学的历史和文化
一所大学最宝贵的财富不在于有多少本图书和多么好的师资
而在于它自建校以来养成的独特品格
它的历史与文化沉淀成厚厚的底蕴
不断温养一代代学子
塑造他们的精神.
而一个人的精神亦可影响整个大学
2012年被称为“贵州省最坚强女孩”的肖丽即使这样一个人.
因身患癌症
在只有一个人的考场参加考试
以文科544分通过重本分数线
贵州大学负责人前往医院看望肖丽
并表态将录取肖丽.
这样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强者
面对病魔毫不退缩的勇士
进入贵州大学后
将会为其中的学子以及后来的人树立榜样
给贵州大学添上一笔精神财富.
一个足够强大的人可以影响周围的环境
我能否成分为这样的人
如何去努力实践将称为关键.
这一点在俞敏洪的讲说中也提到了
“做到比想到更重要”.
俞敏洪的成功经历为众多人知道
看上去像个朴实的农民
人们习惯地称他为老俞.
他讲道成功是因为一个希望
为了改变现状而努力
奋斗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而失败是成功路上不可避免的障碍
就像老俞的高考失利.
知耻而后勇
失败也是促使反弹的力量.
相信奋斗的力量
相信一切都是可为的
笃定信念去走好自己的路
我的成功就在脚下.
失败是人生的财富
在每个失败的岔路都能纠正不完美的自我
所以有时失比得更重要.
大学在一些人眼中别定义为“象牙塔”
与社会差距过大.
目前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题
很多人在抱怨教育体制.
我认为过多地苛责环境不能改变现状
充实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郑校长谈到大学生工作时这样说:“喜爱的工作不好找
繁重的工作不爱找.”大学生毕业后到社会中面临着“别选择”的问题
让自己适应各种“被选择”才能提高竞争力.
处于大学的环境中
任何人都没有必要去抱怨
大学是理想的摇篮
我们要爱自己的大学生活
付出才能得到爱.
丰富生活
进行艺术和体育活动
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
在各方面的学习中
夯实基础最重要
不求面面俱到.
我为了一个简单的梦想来到大学
我爱我的梦想
带着渴望迎向目标.
因为爱我的生活
所以从不舍得抱怨
因为爱我的未来
所以积极去奋斗每一天.
因为爱
所以付出
因为付出
所以更爱.
开讲啦观后感1000字
看了好几期的开讲啦
这期让我有了做笔记的冲动
因为觉得好多话都好喜欢.
这个老戏骨的话真的耐人寻味.
确实他演了很多戏
但是我看得并不多
却我知道他的名字
哈哈
很熟悉的一张脸~他说成绩不好
考高中考了3年才考上
因为觉得青春经不起等待
父母付出了很多
所以不能不努力考高中了.
他说
我现在跟你们讲就是两句话就带过去了
可是是真的两年就过去了啊.
一下就打到我了
也许以后回想起来如今的一些经历
会告诉别人我考研考了2次啊
我司考考了几次啊
六级考了5次啊
好像就是一句话
可是是真的半年一年的积累啊
真的不应该一直不够努力的去考试啊
花的是时间啊
这个时间如果拿来学东西可以学多少了啊
就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就让这以年为单位的时间流逝了
深刻检讨我对我的英语六级的不重视!!
他说他换了很多工作
他的父亲对他说
你要是干一行怨一行
是因为你自己见识不够.
又打到我了
那些一直抱怨自己工作的人
大概就是对那一行不够了解吧.
其实我觉得每一行都有自身的魅力
不然怎么还是那么多的人热爱着自己的职业.
就是见识不够啊
老是看到工作的局限性
看不到好的
爱抱怨的人生里抱怨成了家常便饭
没有乐观的心态了.
不过还是要经历过一些工作以后
才会找到适合自己
自己喜欢的工作吧
换工作也多正常的
特别是刚开始工作的人.
他说
青春不留白.
是啊
青春是那么的美好
以至于不管我们怎么度过我们的青春
回头看的时候都还是觉得有遗憾
可是我们的青春都没有留白吧.
不管是叛逆也好
早恋也好
都是轰轰烈烈的走过来了
虽然现在会想
如果回到高中初中一定好好学习啊
可是那样的青春是不是就留白了呢?可是非常努力的学习的高中时代
回想起来还是会觉得自己很牛吧
那个时候每天6点多起牀
12点以后才睡
每天都是很长时间上课
现在大概做不到了吧
但是那个时候都没觉得有什么啊
多正常的生活
不管怎么说
经过高中的生活都是牛人.
他说他26岁才第一次恋爱
失恋了
很痛苦
然后他终于明白了
如果爱是一种恩赐
是一种给予的话
那只不过是我不能够接受前面那段时间大量的自我投入的一个失去而已
根本与爱无关.
又打到我
就是所谓的不甘心吧
多少人失恋以后都是这样的想法
却不自知
所以各种痛苦和纠缠.
经常都觉得很多人真的不会爱
真的不会
爱一个人那里是纠缠啊
是努力完善自己
为了站在对方面前不会感到任何的自卑.
完善自己才是爱对方的最好方式
当然也要和对方有沟通
不是一个人完善自己而完全与对方没联系.
也是看了很多相关的书跟视频才慢慢体会到的啊.
他说
他父亲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
有时候已经意识不清了
老年痴呆
有时候还是清醒的.
有一次他问父亲人生最美好的是什么
父亲说是穿衣吃饭.
人生最美好的竟然是穿衣吃饭.
就是最先要满足的需求.
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一个很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是说人有5个层次的需求
首先是生理的需求
然后是安全的需求
归属和爱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看吧
生理需求是第一位
包括了穿衣吃饭.
最基础的需求被满足了就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是要懂得知足吧
也要学会感恩
知足和感恩是分不开的吧.
开讲啦郑渊洁观后感
前奏:有一位作家曾说过,生的时候自己用哭声宣告问世,死的时候别人用哭声为你送行。悲剧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主旋律。这位作家就是郑渊洁。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生的时候父母用笑声宣告自己问世,死的时候自己用笑声为自己送行。正剧是贯穿人生起讫的主旋律。能看透生死的作家并且懂辩证法的作家并不多。郑渊洁就是其中之一。郑渊洁在老爸的《郑渊洁家书》中前言中写道,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我从出生起就见到的四壁图书。郑老爷子由于从事思想理论工作的缘故,说话写作很讲逻辑性。这影响到了儿子郑渊洁。我喜爱《童话大王》的主要原因就是感觉这里的童话哲学辩证味儿很强,能提高人的思维能力,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讲啦。131期。这期节目姗姗来迟。原因是当晚的《新闻联播》播出了45分钟。可能是人的童年短暂的缘故,这次开讲啦只有短短30分钟,比平时少了10分钟。瑕不掩瑜。我却有幸看了200分钟。为什么大多数人看30分钟,我却能看那么长时间呢?因为这次我作为童话大王的粉丝于3月10日到北京参加录制节目。这次来回,整整24小时。3月10日凌晨2点我在石家庄站上的车,晚上快0点在北京站坐的返程车。如果你百度搜索开机啦自001期至131期题目的话,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演讲题目带“梦想”的共有10位嘉宾,而带“童心”的只有1位嘉宾。让我们有请这位花甲之年仍保持一颗童心的作家登场。梦想和童心有什么异同?梦想,就是你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你布置的一篇作文《长大后你愿意干什么》。郑渊洁的梦想是:《我要当淘粪工人》,不按套路出牌,别的同学都是当这个家那个家,只有他梦想成为时传祥时的掏粪工人。我的梦想是:《我要当地质学家》(初一时写),当时我最崇拜的人是赖宁,语文老师李老师布置了作文,我就写了要成为赖宁式的人物。童心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年龄和童心是成反比的,即儿童时期的童心是100分的话,到了而立之年如果不加呵护的话,可能就减到70分了。郑渊洁的心理年龄经过精密仪器测量:只有6岁。怪不得他的童话写得那么好呢?一个人,有了童心和好奇心,就如雷震子添了风雷二翅,再加上知识的积累,就变成杨戬了。我没有测过我的童心:据估算有16岁。我要向天山童姥和老顽童学习,不仅武功高,童心也要高。根据郑渊洁的经历,我总结出:郑渊洁的成功=父母老师的鼓励+个人的自嘲。母亲从小反复给他讲小羊过独木桥的故事,父亲将自己读过的书写成书信的方式和他交流,小学赵老师将他的作文推荐给校刊发表等,郑渊洁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凡是帮助过他的人,他都记得特别清楚。自嘲,是幽默的高级方式。敢于自嘲的人,一般来说是自信的人。在陈奕迅开讲啦赏析中,我曾经举过郑渊洁自嘲的例子。下面拿我为例。老妈平时老是提醒我:你怎么老是拖着鞋走路?答曰:接地气。现场听郑渊洁的演讲是一种享受。以前只是觉得他的文笔很好,没想到他的口才同样好。演讲是以2009年第5期《童话大王》中的内容为开场白的,巧合的是这是第300期《童话大王》。2008年12月31日,郑渊洁应邀去北京钟鼓楼敲新年的钟声。突然,有一个陌生人拍了一下他。这不是雍正皇帝的扮演者陈建斌吗?原来陈建斌也是童话大王的粉丝,他是从初二时开始看《舒克贝塔历险记》的。如果让我选郑渊洁最好的作品,我会首推《郑渊洁与皮皮鲁对话录全集》。我读的第一本《童话大王》是老妈买的,那是1992年第5期。我还至今还记得那本书的封面和封底。309暗室系列中的铜门是序曲,穿插有魔方大厦、舒克贝塔。上周六开讲啦播出的时候,全家一起守在电视机前观看郑渊洁的演讲。这个场面,我只在除夕晚上见过。郑渊洁在北京定居后,来过石家庄几次我无法知道。我记忆比较深的有两次,一次是2006年6月14日我因病住院,住院期间耽误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无法参加公务员考试,另一件事是无法去图书大厦见郑渊洁。第二次是去年8月21日,郑渊洁父母钻石婚读者见面会在图书大厦举行,我因为去长春参加器官捐献协调员考试再一次错过。幸运的是我在北京见过郑渊洁两次,一次是2011年11月20日郑渊洁在西单图书大厦举行《皮皮鲁送你100条命》首发,郑渊洁的老爸站在儿子的身边,这一场面令我感动;第二次就是今年3月10日我去北京机场附近的录影棚参加开讲啦节目录制,这次是郑渊洁的儿子陪在身边。郑渊洁和小撒都是幽默高手,现场笑声一片。就像郑渊洁说的那样,如果两人联手办一个脱口秀节目,收视率一定很高。好多粉丝读对话录,以为真有皮皮鲁这个人。随着眼镜度数增长,我才知道,对话录是郑渊洁一人饰两角。自言自语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但是在童话中却是正常的。我觉得童话对话录这一创意来源于父子之间长达十余年的通信(童心),父子相隔千里却因为工作关系见面的机会很少,为了鼓励自己的儿子写童话,父亲买了几百部名人传记或名人谈创作的体会著作,仔细阅读,将体会写成书信;儿子为了让父亲高兴,父亲由于退居二线,心里多少有些空荡,父亲看着儿子的作品不断见诸杂志端陆续获奖,心里那个美啊,比喝了酒还高兴。就这样,父子二人互相通信大约一千余封。收入《郑渊洁家书》的就有59封。后来,郑渊洁当了父亲,他和郑亚旗,二人由父子关系变成了兄弟关系,前者允许后者直呼他的名字,后者喊前者为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童话大王》是1985年创刊的,而亚旗比创刊号还大,自然为兄啦。郑渊洁在这本家书的序言中写道,扬长避短是培养人才的最好办法。取长补短是扼杀人才的最好办法。父母没有因为儿子数学较差而让其上奥数班(当时也没有奥数班),反而鼓励他多看课外书。最好的教育是身教。父亲每天起的早读书,导致儿子也起的早写作。郑渊洁坦言,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写到六点半,6000字。每期的童话大王就是这么出炉的。写到这里,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点赞!这是30年的合同,由于他的勤奋,已经提前完成任务了,今年应该到一里程碑了。郑渊洁曾戏称,每天写作就好比还房贷,好在脑子越用越灵,即使今后不用为杂志而写作了,他依然四点半钟爬起来写作,最早是用钢笔写,后来用电脑写,现在返璞归真,用毛笔写。为了父母高兴,他坚持写下去。现在我也模仿他,只要有空,就写点东西。贵在坚持。
他们分别就大学生的疑惑和理想的树立与实现做了深刻的讲解.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俞敏洪当初为了能考上大学,三次拼搏两次落榜的经历.
他证明了梦想是需要坚持的,对我而言又一次使我确立了追逐梦想的路程.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多数的大学生怀着父母的期望将自己的命运押在了大学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但有多少人真正利用这段人生的黄金期塑造出了想要的自己,又有多少人将定下的宏远目标实现了呢?浙大校长郑强对此为当代大学生做出解答.
郑校长从自己的求学经历谈起,讲到他为了上大学而受的艰苦,即便环境再恶劣,只要坚持实现目标,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虽然困境不可复制,但为了梦想打拼的路程却殊途同归.
人处于青年时期,多去历练也多经历一些困难和磨难是有利于成长的,他这样说道.
自古逆境出人才,愈挫愈强,诚然如此.
郑校长还提到大学的学习中要多体会大学的历史和文化,一所大学最宝贵的财富不在于有多少本图书和多么好的师资,而在于它自建校以来养成的独特品格,它的历史与文化沉淀成厚厚的底蕴,不断温养一代代学子,塑造他们的精神.
而一个人的精神亦可影响整个大学,2012年被称为“贵州省最坚强女孩”的肖丽即使这样一个人.
因身患癌症,在只有一个人的考场参加考试,以文科544分通过重本分数线,贵州大学负责人前往医院看望肖丽,并表态将录取肖丽.
这样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强者,面对病魔毫不退缩的勇士,进入贵州大学后,将会为其中的学子以及后来的人树立榜样,给贵州大学添上一笔精神财富.
一个足够强大的人可以影响周围的环境,我能否成分为这样的人,如何去努力实践将称为关键.
这一点在俞敏洪的.讲说中也提到了,“做到比想到更重要”.
俞敏洪的成功经历为众多人知道,看上去像个朴实的农民,人们习惯地称他为老俞.
他讲道成功是因为一个希望,为了改变现状而努力,奋斗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而失败是成功路上不可避免的障碍,就像老俞的高考失利.
知耻而后勇,失败也是促使反弹的力量.
相信奋斗的力量,相信一切都是可为的,笃定信念去走好自己的路,我的成功就在脚下.
失败是人生的财富,在每个失败的岔路都能纠正不完美的自我,所以有时失比得更重要.
大学在一些人眼中别定义为“象牙塔”,与社会差距过大.
目前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题,很多人在抱怨教育体制.
我认为过多地苛责环境不能改变现状,充实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郑校长谈到大学生工作时这样说:“喜爱的工作不好找,繁重的工作不爱找.”大学生毕业后到社会中面临着“别选择”的问题,让自己适应各种“被选择”才能提高竞争力.
处于大学的环境中,任何人都没有必要去抱怨,大学是理想的摇篮,我们要爱自己的大学生活,付出才能得到爱.
丰富生活,进行艺术和体育活动,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
在各方面的学习中,夯实基础最重要,不求面面俱到.
我为了一个简单的梦想来到大学,我爱我的梦想,带着渴望迎向目标.
因为爱我的生活,所以从不舍得抱怨,因为爱我的未来,所以积极去奋斗每一天.
因为爱,所以付出,因为付出,所以更爱.
开讲啦观后感1000字
看了好几期的开讲啦,这期让我有了做笔记的冲动,因为觉得好多话都好喜欢.
这个老戏骨的话真的耐人寻味.
确实他演了很多戏,但是我看得并不多,却我知道他的名字,哈哈,很熟悉的一张脸~他说成绩不好,考高中考了3年才考上,因为觉得青春经不起等待,父母付出了很多,所以不能不努力考高中了.
他说,我现在跟你们讲就是两句话就带过去了,可是是真的两年就过去了啊.
一下就打到我了,也许以后回想起来如今的一些经历,会告诉别人我考研考了2次啊,我司考考了几次啊,六级考了5次啊,好像就是一句话,可是是真的半年一年的积累啊,真的不应该一直不够努力的去考试啊,花的是时间啊,这个时间如果拿来学东西可以学多少了啊,就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就让这以年为单位的时间流逝了,深刻检讨我对我的英语六级的不重视!!
他说他换了很多工作,他的父亲对他说,你要是干一行怨一行,是因为你自己见识不够.
又打到我了,那些一直抱怨自己工作的人,大概就是对那一行不够了解吧.
其实我觉得每一行都有自身的魅力,不然怎么还是那么多的人热爱着自己的职业.
就是见识不够啊,老是看到工作的局限性,看不到好的,爱抱怨的人生里抱怨成了家常便饭,没有乐观的心态了.
不过还是要经历过一些工作以后,才会找到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工作吧,换工作也多正常的,特别是刚开始工作的人.
他说,青春不留白.
是啊,青春是那么的美好,以至于不管我们怎么度过我们的青春,回头看的时候都还是觉得有遗憾,可是我们的青春都没有留白吧.
不管是叛逆也好,早恋也好,都是轰轰烈烈的走过来了,虽然现在会想,如果回到高中初中一定好好学习啊,可是那样的青春是不是就留白了呢?可是非常努力的学习的高中时代,回想起来还是会觉得自己很牛吧,那个时候每天6点多起床,12点以后才睡,每天都是很长时间上课,现在大概做不到了吧,但是那个时候都没觉得有什么啊,多正常的生活,不管怎么说,经过高中的生活都是牛人.
他说他26岁才第一次恋爱,失恋了,很痛苦,然后他终于明白了,如果爱是一种恩赐,是一种给予的话,那只不过是我不能够接受前面那段时间大量的自我投入的一个失去而已,根本与爱无关.
又打到我,就是所谓的不甘心吧,多少人失恋以后都是这样的想法,却不自知,所以各种痛苦和纠缠.
经常都觉得很多人真的不会爱,真的不会,爱一个人那里是纠缠啊,是努力完善自己,为了站在对方面前不会感到任何的自卑.
完善自己才是爱对方的最好方式,当然也要和对方有沟通,不是一个人完善自己而完全与对方没联系.
也是看了很多相关的书跟视频才慢慢体会到的啊.
他说,他父亲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有时候已经意识不清了,老年痴呆,有时候还是清醒的.
有一次他问父亲人生最美好的是什么,父亲说是穿衣吃饭.
人生最美好的竟然是穿衣吃饭.
就是最先要满足的需求.
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一个很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是说人有5个层次的需求,首先是生理的需求,然后是安全的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看吧,生理需求是第一位,包括了穿衣吃饭.
最基础的需求被满足了就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是要懂得知足吧,也要学会感恩,知足和感恩是分不开的吧.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李小鹰开讲啦观后感300字 李小鹰开讲啦观后感500字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李小鹰开讲啦观后感300字 李小鹰开讲啦观后感500字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