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纪录片观后感200字 巴菲特纪录片观后感50字

国学综合

巴菲特纪录片观后感200字 巴菲特纪录片观后感50字

宅男传奇围观:℉更新时间:03-13 01:50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巴菲特纪录片观后感200字 巴菲特纪录片观后感50字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巴菲特纪录片观后感200字 巴菲特纪录片观后感50字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巴菲特纪录片观后感200字 巴菲特纪录片观后感50字

《成为沃伦.巴菲特》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成为沃伦.巴菲特》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成为沃伦.巴菲特》是一部关于巴菲特的纪录片。通过对本人采访、跟拍、对亲友的采访,多角度介绍了巴菲特的一生,包括他的父母、成长经历、婚姻、子女等。

这里我主要总结巴菲特成功相关的特质,想要了解全貌的可以去看纪录片。

①股票投资

巴菲特说:我人生有两个转折点,一个是出生,一个是和苏珊结婚。

他的股票投资,我认为也有三个转折点,一个是出生,一个是师从格雷厄姆,最后是遇到查理.芒格。

巴菲特的父亲是一个股票交易员,家中有很多藏书。巴菲特在很小的时候,就把书房中的书全都读完了,很多书还读了不止一遍,我相信这对他日后从事股票投资还是有影响的。

他大学一开始申请的是哈佛商学院,但是被拒,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格雷厄姆。也是运用格雷厄姆的捡烟蒂的方法赚取了人生股票投资的第一桶金。

遇到芒格之后,巴菲特听从了芒格的建议,改变了他的投资策略,开始投资价格合理的好公司,这给他带了丰厚的投资收益。

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一是不要赔钱,二是记住第一条。保住本金,控制风险,永远是投资的`第一要义。

巴菲特评估人和企业的能力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比尔.盖茨如此评价巴菲特的投资能力。这才是他投资的核心能力,甚至很难学习,因为这建立在对商业的很深的理解之上。

投资中理性非常重要。有人评价巴菲特是她认识的人中最理性的,与芒格持平,远高于其他人。巴菲特自己也说投资不能有情绪,有情绪做不好投资。

②极简主义

纪录片中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巴菲特其实应该是奉行极简主义的原则的。

开篇的时候,记录了他平常的一天,早上自己开车上班,五分钟车程,路上买麦当劳当早餐,生活非常简单、简朴。

他的公司只有25个人,没有任何委员会,没有公关部门,没有投资者关系,没有总理事会,没有人际关系部门,一切都是他想要的样子,简单高效。

③直面困难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遂,强如股神巴菲特也不存在。他遇到了两个困难,一个是他曾经非常害怕当众演讲,甚至会吐;另一个是他购买的所罗门股票,爆出丑闻。

巴菲特是如何解决的呢?

首先是态度积极,不逃避,直面困难。

其次,当遇到自己无法独自解决的棘手问题时,向有能力解决的人求助。比如他为了锻炼演讲能力,参加了卡耐基的培训课程,顺利毕业。他自己评价说,如果没有参加这个培训,人生会有很大不同。另一个问题更加棘手,他求助了财政部,自己也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最后妥善解决。

④金钱观

苏珊曾经评价巴菲特,他赚那么多钱,并不是为了奢侈的生活,而是喜欢赢的感觉。

巴菲特生活非常简朴,住在奥马哈这个小城市,吃麦当劳的早餐,衣食住行都不奢侈,甚至还有点简朴。他自己说,他花费的钱不到他赚的1%,他将他的钱很大部分做了慈善。20xx年6月25日,巴菲特对外宣布,将个人财产的85%逐年捐出给“盖茨&梅琳达”慈善基金会。

⑤终身学习思考

巴菲特从小热爱读书,在他80多岁的时候,仍然每天阅读5—6个小时,他的孩子说他和芒格是两个行走的书架。

他喜欢思考,会花很多时间思考,思考生意和投资的事情,他觉得这很有趣,也很简单。

他做事情非常专注。曾经,比尔盖茨的父亲让他和比尔盖茨写下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一个词,两个人不约而同的写下“专注”。他自我评价时说,“专注是我人格中最为强大的部分。如果我对什么有兴趣,我就会真正的感兴趣,如果我对一个新主题感兴趣,我就会进行相关的阅读,我想要讨论他,我想要见参与其中的人。”

个人能力与时代背景的叠加效应造就了巴菲特这个股神,当然,他也当之无愧。

巴菲特传的读后感1500字

巴菲特传的读后感范文1500字

有人说,作管理的人一定要读一读德鲁克的专著,作投资的人一定要了解巴菲特。巴菲特何许人也?沃伦.巴菲特--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资本家、最成功的投资人,与比尔盖茨比肩的世界富豪。作为这样一个凝企业管理和投资智慧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巴菲特早已成为人们追逐的明星和学习的凯模。

怀着同样的敬慕与好奇,索性于2008年3月份在深圳宝安机场购得这本书--《巴菲特传》,作者,罗杰洛斯坦。通过本书了解了巴菲特成长与财富积累的历程。一路读来,似乎一切那样平常无奇。变化的只是财富数字的不断累积,不变的是巴菲特独特的投资智慧和人生信条。

巴菲特从恩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名著《聪明的投资人》中,悟出了投资的真谛:真正的投资之道是价值投资。这一理念告诉我们,投资股票不是简单的盯住了低买高卖就可以真正成功,而是要看到价格背后投资对象的价值。巴菲特对于自己投资股票的秘诀经常如此解释:别人疯狂我害怕,别人害怕我疯狂。巴菲特的成功正是在于他从不盲目从众、从不道听途说,而是用自己的独立思考来作出判断。他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立思考能力,他超乎寻常地专注工作,保持不受外界干扰。我想这是他之所以成功的重要核心能力之一吧。巴菲特的成功不仅揭示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同时告诉我们“世上就怕认真二字”。因此,我们在生活与工作当中,要学习这种独立思考模式,而非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才能创造出常人所不能的业绩。当然切记不要走向极端--固执已见、盲目自大、标新立异。巴菲特懂得适时收手,激流勇退,也懂得逆流而上,独辟奚径。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智慧。《道德经》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古今中外的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那些贪婪者终将受到惩罚;巴菲特一生都在追逐最具价值的股票,它看到股票背后的长期价值,他同时更加相信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的品格。凯瑟琳与墨菲都是他认为可信赖的人。所以对于他们的股票巴菲特始终不离不弃。他投资的了许多公司,可能不被人们看好,但他执意买进。那样静默的不为人知。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巴菲特如水一般总是流入低谷洼地,永远追逐着价值的洼地。不与众人强争那些被普遍看好的.股票,而总能独辟奚径,此谓“不与人争,而无不争”。巴菲特继承了格雷厄姆的衣钵,但没有固守其理论,而是有了更大的创新。这也是他比老师更成功的原因之一吧。是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使我想起了我国著名管理学家,南开大学教授陈炳富先生曾经送给学生的话:循门而入,破门而出,似我者死,学我者生,不学我手,只学我心。

水的精神,巴菲特的智慧,给当下的我们另一个有关择业的启示。大学生就业难,难在都想站在高处而不愿隐于低谷,难在不能用智慧的头脑看到水终将归入大海的方向。也许,我们选择了一个目前很小的企业,一个起薪不高的岗位,一个偏远的就业地点。但小企业会成长,低薪会涨高,偏远也可以成为中心。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找到这个“价值”点。如果将择业也看作是投资,那么我们要用价值投资的头脑,大隐于价值的洼地,也许正是聪明的选择。

感谢巴菲特让我知道:

一、人需要长远的目光,看到人生与事业的长期价值,而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

二、人要独立思考能力,更要有独立思考的水平,充分论证、理智的分析,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要盲从;

三、要坚持诚信,相信人格的力量。人对了,就会做出正确的事,即使暂处危难也终将成功;

四、金钱在某种意义上说,那就是一个符号。我们追求它的,不是物质的奢华,而是人生乐趣与人生意义;四、当你选择了做正确的事,终会使你因为这样的选择与长期坚持并获得成功;选择了值得尊敬的人同行,你也将得到他们的尊敬。

五、人生的智慧不在于沉浸在喧哗扰嚷中,而在于洗尽铅华后的黙黙思考。

;

《巴菲特传》读后感400字

人不是天生就具有这种才能的,即始终能知道一切。但是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有这样的才能。他们寻找和精选世界上被错误定价。

别人赞成也罢,反对也罢,都不应该成为你做对事或做错事的理由,我们不因大人物,或大多数人的赞同而心安理得,也不因他们的反对而担心。——沃伦·巴菲特

这学期我们终于开了证券投资这门课程,将要接触股票这种敏感而神秘的金融事物无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兴奋不已的`。然而当我们真正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却发现投资不仅需要敏锐的眼光和果断的判断,更需要缜密的计算和深入的分析。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和枯燥的数据打交道的过程。顿时,很多人的学习热情减弱了不少。开课不久,老师就给我们推荐了有关金融和投资的几本书,如《投资百年收益史》《巴菲特传》《黑天鹅》等等,其中前两本作为重点阅读对象,还要交读书笔记。当我怀着应付的态度读《巴菲特传》(作者,罗杰洛斯坦)传时,慢慢的发现,投资好像也不是那么数据化,因为投资的主体是人,人的心态和思想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才感觉到,原来投资也是一门艺术。而投资界的传奇人物——沃伦·巴菲特——就是一个投资艺术大师。

;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巴菲特纪录片观后感200字 巴菲特纪录片观后感50字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巴菲特纪录片观后感200字 巴菲特纪录片观后感50字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题:巴菲特纪录片观后感200字 巴菲特纪录片观后感50字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43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