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仪式 泼水节的具体流程

国学综合

泼水节仪式 泼水节的具体流程

天瑞围观:℉更新时间:03-11 22:37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泼水节仪式 泼水节的具体流程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泼水节仪式 泼水节的具体流程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泼水节仪式 泼水节的具体流程

老挝泼水节有哪些仪式?

泼水节也称宋干节,是老挝传统的新年,也是老挝较为盛大的节日。老挝的泼水节仪式主要分为浴佛、拜佛、泼水、栓线、堆沙和放生。节日当天,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以浸泡过鲜花的香水浴佛,再由僧侣收集香水,洒在众人头上,意为纯洁的圣水驱除疾病、灾祸,祈求来年雨水充沛,五谷丰登,迎接美好的新年,以求平安顺利。

拴线仪式是泼水节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老龙族的一种礼仪风俗,是一种祝福仪式,常在逢年过节、欢迎贵宾、结婚喜庆时举行。仪式上宾主席地而坐,中间摆着插满鲜花的银制托盘,鲜花上挂着一束束洁白的棉线。仪式开始时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或和尚念祝福词,念完后把鲜花上的棉线取下,给各位来宾和客人往手腕上拴线,一边拴线一边说祝福的话语,客人也可主动给主人或其他人拴线祝福。老挝的栓线仪式讲究,拴在手上的线最少要戴三天到一个星期。老龙族人民根据栓线仪式编创出了属于老龙族的舞蹈,舞蹈由五个以上少女表演,手中拿着五彩棉线,基本上为白、红、粉、黄、橘、浅蓝,她们身着老龙族传统服饰,服饰上悬挂着彩色棉线球。少女手拿棉线来回穿梭,表现纺线的欢快过程。

泼水节的来历和风俗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在此之后,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泼水节风俗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泼水节是中国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中国傣族节期在傣历六七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现已固定在公历4月13至15日。

泼水节活动流程:

泼水节第一天类似于农历除夕,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第二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泼水节

西双版纳泼水节流程

西双版纳泼水节流程是第一天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

傣族人民先至佛寺浴佛,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节,然后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 "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

“丢包”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

泼水节历史渊源

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

人们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文雅的则用树枝蘸水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泼水节仪式 泼水节的具体流程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泼水节仪式 泼水节的具体流程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泼水节有什么仪式

标题:泼水节仪式 泼水节的具体流程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40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