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观后感300字 孔雀东南飞观后感800字

国学综合

孔雀东南飞观后感300字 孔雀东南飞观后感800字

玄天战铠围观:℉更新时间:03-11 21:55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孔雀东南飞观后感300字 孔雀东南飞观后感800字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孔雀东南飞观后感300字 孔雀东南飞观后感800字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孔雀东南飞观后感300字 孔雀东南飞观后感800字

《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1

爱一个人需要什么?我说不出。但焦仲卿与刘兰芝会坚定的告诉你:这份爱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致死不愈的信念,真心的告白等等。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围绕在焦、刘身边的种种事端全都被一样东西所驱动和主宰,那就是人性中阴暗的一面,怀疑、猜忌、误解,无不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的兴风起浪,这些渗透进他们的爱情中,如不及时化解,后果是灾难性的。

由于焦仲卿之母的极度冷眼,嫁入焦府才两年的刘兰芝无奈的被遣回了娘家。对此,仲卿显的无能为力,在孝字当头的社会里,他选择了妥协。且不谈焦母与刘兰芝谁对谁错,单是焦仲卿为兰芝极力的袒护中,焦仲卿爱刘兰芝是有目共睹的。或许送走刘兰芝只是权宜之计,公务缠身的他实在无法顾及这家中变故,也许只想缓和一下局势的他,怎么也料想不到由此而引发的后果。

从此人隔两地,两颗心也隔绝了。

根据其风俗,媳妇被婆家赶回娘家无异于被休弃了。在这种风气的定势下,在漫长而又消沉的岁月中,焦仲卿临别时给她的誓言与希望,犹如残留的烛光一样越来越暗。在家人的止不住的劝说再婚下,与内心里萌生的怀疑,种种的叠加,她终于支持不下去了。心神不定的她糊里糊涂的答应再婚。不要责备她,她仅仅只为了知道他还是爱她的么,他什么时候来接他?她是为了确定什么还是在试探什么,我想这场爱情皆因此而暗淡下去。

当那个熟悉的声音划破夜空传来时,那种雨过天晴心花怒放的心情怎能不使兰芝欣喜若狂,奔出门去,两人深情对望时,兰芝的心结不复存在。但仲卿的话却深深刺痛了她“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悔恨不已的兰芝面对另一个误解,她无能为力,唯一死以她对仲卿爱之深,爱之烈,超越生死与时空。

结局是美满的,他们完成了他们认为最能保留这段爱情的唯一方式。在临死前,他们心中不再疑惑,不再猜忌、误解。在此之后,那些曾令他们尝尽辛酸的东西将永远不会再撼动他们的爱情了。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2

在这个阳光温暖的午后,我坐在树下,任由阳光从疏密有致的层叶中投下斑驳的影子。深深呼吸空气里幽菊清冷的芬芳,翻开书,细细品味这份被浓墨锁映的旷古的哀愁。——题记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十个字,便诉尽了千年来这份欲语还休的悲哀执着。

我猜想,故事发生在烟花江雨的江南,只是,在这小小的灵杰之地,发生过太多令人心伤的故事。

那一年,他娶她做他一生一世的妻子,凤袍霞披,一对红烛下,她有泓如秋水的眸子,似含着朱丹的菱唇。他有温柔含笑的脸庞。新婚的日子,他们总是腻在一起,她为他做保暖的夹衫,天冷的时候,为他披在身上。他为她画眉,为她许下一生一世的誓言。

只可惜,好景不长,焦仲卿的母亲并不喜欢性格刚烈倔强的兰芝,更何况,仲卿竟愿意为了兰芝来反抗自己,不是你不好,是我的儿子太爱你,这本身,就是一种罪。焦母一意孤行休遣了兰芝,仲卿“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誓言只能让她更为愤怒。

离别总是令人断肠,纵然有“不久当还归”的美好愿望,纵然许下了“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誓言,但是仲卿怎么也想不到,本作权宜之计的退让,竟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兰芝被家人逼迫,将她重新许配给他人,而焦母冷眼旁观,没有丝毫退让。仲卿闻讯赶回,“未知二三里,催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脚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他又气又急,责问她“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她在马下痴痴望他,只能说出“黄泉下相间”的誓言。

于是,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兰芝,当你跳下清澈的池水,你是否想起,那一年,他娶你做了他结发的妻,你们十指相握,以为便是永恒。你是否面容中带着清澈的笑容,从此之后,那些令你们心伤的所有人事,都不能阻止你们在一起。谁都明白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在一起更重要,也没有什么,能比这三个字更令人断肠。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或许是真情感动了天地,天地灵气亦有感知,他们化成了“仰头相向鸣”的鸳鸯。后人看到的,是他们双宿双飞的美好景象,殊不知,他们为这一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连同对爱的誓死捍卫。“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我始终不明白,这样的结局,对他们而言,是否是最好的,但是我知道,悲剧之所以令人感到悲哀,因为你会从心里明白,这也许是真实的事情。所有的人似乎都没有罪,但每个人都成了悲剧的主导者,无法改变,也无法逃脱。而现实生活中的仲卿兰芝,是不可能有“鸳鸯会双死”的机会的。就像千年后的陆游唐婉,只能是彼此到老到死的痛楚和遗憾。

本以为爱情是千古不变的主题,怎料,字字读下来,依旧令人触目惊心,这些看似平淡的文字,却诉尽了一对苦命夫妻的一生悲凉。两情相悦却不能厮守,只能选择赴死殉情,留下“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旷古哀愁。

而那句“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誓言,穿越了时间的长河,在现今的世界上空响起,仲卿兰芝,恍惚间我看见你们执手相看的模样,伉俪情深。是否看见重蹈你们覆辙的陆游唐婉,另一个与你们极度相似,却跨越了时间空间的爱情故事。 世人皆知,一生金戈铁马的陆游,内心里最柔软的伤口,便是唐婉。不能碰触,一旦碰触,便会有饱满的泪涌出。唐婉抑郁而终43年后,垂垂老矣的陆游老泪纵横的站在菊花盛开的沈园,想起当年她细心的将菊花晾干,做成他的枕,而如今,他只能在汹涌而来的回忆里哀叹“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而今当我走进沈园,那壁上墨色浓重的两首《钗头凤》总是令人鼻头一酸,他们穿过了数千年的时光,带着浓重的悲伤与斑驳的记忆,和这首《孔雀东南飞》一起,把所有往事赤裸裸的摊开在我们面前。恍惚间,我总是看见江南的烟雨里,仲卿兰芝的身影与陆游唐婉渐渐重合。

事隔千年,媳妇被婆婆休遣的故事再度上演。而世人就像扑火的飞蛾,就算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愿意放手一搏,我们的故事,总是被不同的人演绎,就算相隔了千年,也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而众生多情,在这同样的故事里此起彼伏,怎么都不愿意醒来。害人的休妻制度,令人难以接受的封建礼教,使人们在平淡的生活里,拥有这样刻骨铭心的生死离别,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哀。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悲剧,一切悲剧皆因人而起,又都因情结束。美好的东西被慢慢撕碎,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生死悲喜的距离,不过是一念之间。当我们走过漫漫长路,停下来才发现,有的事情,不管你怎么努力,都在开始的时候注定了结局。

只是,我们在无法泯灭悲痛的世界里,生生世世说情,年年岁岁说相思,那样缠绵难熬的伤口,我们总是学不聪明,前赴后继的在红尘是非里打滚,再带着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离开。这便是至死不渝了吧。因为,我们始终相信,爱是不变的主题,所有的伤痛悲哀,都因她而起,所有的矛盾纠纷,又都因她而得到解决。这些都是我们最真实的情感。它让我们深刻的明白,我们是那样有血有肉的在这个世上活着。

那些陈旧的,泛黄的,破碎的往事,是我们骨子里的执着与沧桑,在我们的骨血里,做着亘古的流动,生生不息。纪念孔雀东南飞,也是纪念,我们世间每一个人,都将承受的悲哀与执着。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整理书柜时,我无意间看到了自己高中时的读书笔记,而这篇《孔雀东南飞》则被自己工工整整的抄在了第一页。至今仍记得自己初读此文时眼泪潸然、泣不成声的样子。

其实故事也很简单,人物也很平常,情节也不像现代小说那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切是那么的平淡,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双情笃伉俪殉情于世的故事。然而我每每读之,总会伤感至极。世界上真的会有如此美好的爱情吗?我不信,我不敢相信。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纵然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些千古名句不管是甜言蜜语的搪塞还是应诗应景的做作,着实让人揪心的感叹、羡慕了一番。而文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地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一番感情的忠贞与圣洁。

俗话说,“动情容易,守情难”,焦仲卿面对母亲让其休妻再娶的想法却以“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缺与母诤言,以示反抗。试问普天之下会有几人与之同耳?在这灯红酒绿、流光溢彩的社会中,真正能做到坐怀不乱者能有几人?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兄长无不所言极是。从田间村妇到太守家的贵妇,无异于一步登天。不必“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此等好事焉有不施为哉?

傻,真的很傻。在今天这种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充斥我们视网膜的大多是那些用青春在男人这座金山上蹭下绚烂的粉末,等待着聚沙成塔的娇艳女人;或者是打着爱情的旗号,盯着男人的腰包,不惜横刀夺爱、鸠占雀巢的第三者,与刘兰芝的完全不必煞费苦心便可名正言顺的坐享其成,却不去享受,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4

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择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终究,他们还是走在了一起,好不令人掬泪的悲凉——“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叹的幸福——“死求同穴”……

对于兰芝为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离的缘由众说纷纭,各执其辞。我虽不才,也还想置喙几句。在我看来,还有两大可能:

《礼记内则》中说:“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仲卿“甚宜其妻”,这无疑问――当焦母坚持遣兰芝走时,只听到仲卿绝望而悲怆的呼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从前嘘寒问暖,无所不谈,可谓母子深情矣。现在小夫妻昵喃燕语,忘乎所以。巨大的落差,强烈的失落感猛然袭向焦母,她踉跄失措。试问向来都把全副精神寄托于独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于是,悲剧的序幕被拉开……此或为其一。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5

这部经典的爱情史诗讲述的是我国汉末建安年间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却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择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孔雀东南飞》这部剧被称作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流传千古的爱情神话。

看完《孔雀东南飞》,心中一片戚然,依然还在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缠绵的悲剧爱情而感叹、而惋惜,一对多么恩爱的少年夫妻就那样匆匆的离去了,一段多么美丽的佳话就那样匆匆结束了,他们还不满二十岁,正值豆蔻年华,却走的那么仓促、那么凄婉……“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那坚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焦仲卿不是没有抗争过,当焦母坚持遣兰芝走时,只听到仲卿绝望而悲怆的呼喊:“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但在那个所谓“孝”字当头的年代,母亲举起“孝”的大棒逼散鸳鸯,贤惠美貌的儿媳含冤受屈被遣送回家,从此人隔两地,两颗心也隔绝了。悲剧的序幕被慢慢拉开……“揽裙脱丝履,举身赴青池”、“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生不同衾,死同穴”,害人的休妻制度,吃人的封建礼教,让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一个无奈而无悔的选择。他们用生命捍卫了感情的忠贞,他们用生命拒绝了私欲的诱惑,写下了如歌如泣的凄婉爱情。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6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叙事诗,该诗以叙事的方式,描述了情深意笃的刘兰英、焦仲卿夫妇为家庭所逼,被迫分离,最终殉情而死的故事。

整篇诗歌,文采飞扬,遣词用句贴切而自然,读来令人感动、催人泪下,其中许多对偶成为后人传诵引用的名言佳句,如“孔雀东难飞,五里一徘徊”。“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草;蒲草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从诗中可见,当时男女成婚,均为父母(或兄长)包办,媒人说合。然而,在这样的婚姻制度下,也有培养出真情实感,两相依依的夫妻,虽然有家庭和外界的压力,但他们的婚姻感情不以贵贱、贫富而转移,即便在家人看来有更好的前途和归属,他们知道,自己的感情只专属与被迫分离的对方。

诗歌中的人物及对话活灵活现地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刘兰芝说她自己“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闷”。可见其多才多艺,但她终不能讨婆婆欢心,受尽折磨,以至于她不堪忍受,向丈夫抱怨:既然我不能胜任当你家的媳妇,就让我回娘家去吧。

焦仲卿母亲的决定是推动悲剧发展的开始,及至后来,刘兰英的母亲和兄长逼迫刘兰英再嫁,都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自古以来遵循“三纲五常”封建礼教的结果。父母之命不可违,男女或夫妻之间的感情则可被强行扼杀。故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留下了不少棒打鸳鸯、生离死别的悲惨故事。

希望在我们这个崇尚自由的现代社会莫要再出现类似的悲剧,希望如此。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7

《孔雀东南飞》,我先看的译文。我看下来,认为这文章写得太有感觉了,于是翻书去找原文,才发现这竟然是1500年前的一篇叙事诗。惊讶之。

问题1,貌似直接搬祥林嫂那个就行了,所以想说说第2个。本文的环境是封建礼教下约束下的社会氛围,这就决定了本文以悲剧收场的命运。我觉得非要站在现在的立场上,给他们找一个出路,并不能还原故事的本意,完全是画蛇添足。我觉得之所以以死殉情的行为,感动了读者,是因为,从这种誓死抗争的举动里,能完整地表现出作者对封建礼教舒服的深恶痛绝。焦刘二人对爱的向往与执着,能超越当时的风气,着实难得可贵。死能将这种弱势的,摇摆的感情得到超脱与永存,何尝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文章中并没有太多地着墨与如何与腐朽抗争,隐约中更具表现力。将焦刘二人对世态的无奈之情,对命运的`迷茫之情,对选择的无助之情,浓缩在几句哀而不伤的对话中,言简而意赅。或者又介于诗的载体,使整篇文章平实而又有活力,节奏舒缓而紧凑。我对诗的感觉就是让自己的感情自然地流露,让自己瞬间的情感凝为永久。文章的主旨和色彩,并不需要在创作时刻意去调和,因为这种感情流露的方式,形散却完整。我喜欢这种真切和自由,即使真的没水平,但真的是我。

孔雀,这种鸟,是在开屏时才被人们了解了它们的美丽。焦刘之间的爱,也是在舍弃了物质的约束后,才能在意识领域得到开屏。枫叶的飘零,刺鸟的悲鸣,没有人会阻止这些残酷的美丽发生,可偏偏到了人这自称最完美的生物上就不符合伦理道德了吗?我想,被质疑的是达成美丽的方法吧?为了达到某一目的,人们会瞻前顾后,费尽脑汁地算计,然后折中多得到些,少失掉些。但这样得到的美丽,不是纯粹的,不是被传颂的。那些被人们所记得的,正是那些不收物质约束而追逐到的成绩。牺牲是惨烈的,也正是这些惨烈的牺牲才让我们懂得珍惜。珍惜这种献身精神,而不是早已被污浊的躯壳。不知是哪时哪刻,错误的概念变得根深蒂固。寻找出路等同于逃避,我羡慕他们能勇敢的面对。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俳徊。

勿惜来时路,方能永相随。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8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这首千古绝唱的乐府诗不仅富有历史价值,能够深深触动人心,更重要的是它启迪了后人不要受封建社会的影响,也不能强迫别人的婚姻,同时,还使人们懂得了许多道理,下面请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我从上面的四个主角身上认识到了许多。

焦仲卿:性格冲动、有勇无谋但遵守信义。我认为,如果不是焦仲卿听到刘兰芝的诉苦后不冷静下来,想好“台词”再找母亲去理论,或许就不会让刘兰芝被遣走,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另外,他所谓的“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fù)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根本起不了作用,他连现在都没办法保护刘兰芝,那以后他如何迎娶刘兰芝呢?再说,焦母现在已经有如此众多的理由能击溃焦仲卿的心理防线,那休掉刘兰芝以后,她一定会说:你怎么能娶一个休掉的女人呢?所以,他的计划只能起到安抚刘兰芝的作用。虽然有那么多失败的可能性,但焦仲卿到最后还是遵守诺言,去迎娶刘兰芝,这也正是他身上最难得可贵的一点吧!

再来看看刘兰芝,这是一位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才女,她能够三日断五匹,安守女子的本分,做好女子该做的事情,还会弹箜篌,诵诗书,拥有高雅的爱好特长,并且还能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刻“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将人生最美丽的姿态展示给世人。就是这样一位有才有貌的有好品质的极品女子,却被焦母遣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想,原因在于焦母说刘兰芝不懂礼节,但大家想想,谁见过一位弹皇家乐器,能织素裁衣,喜诵读诗书,爱梳妆打扮的女子连最基本的礼节都不懂呢?不过,也不能说这场悲剧与刘兰芝没有一点关系,如果在焦仲卿来迎娶她的时候她能够冷静下来劝焦仲卿再想想办法,可能自己就不会投水自尽,丈夫也不会挂树而死了。

第三个主角是焦母,她是一个绝对的反派人物,她最大的缺点就是固执己见,不顾他人,甚至不管自己的孩子,她看中东家秦罗敷就逼迫孩子与爱人离婚,横行霸道、仗势欺人!第二个缺点是自大。正是她的这两种坏品质导致了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刘兰芝魂去尸长留。

最后一个主人公是刘兄,他为了自家发财、自己的荣华富贵,不顾妹妹的感情,逼迫她改嫁,可以说,是他将刘兰芝推向了清池,推向了生命的尽头。

这就是我对四个主人公的理解,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他们四个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冲动。焦仲卿因为冲动,没有冷静思考再去找焦母理论;焦母因为冲动赶走了儿媳;刘兰芝因为冲动说了句“黄泉下相见”便让两个人,两个家庭出现了悲剧。刘兄因为冲动逼迫妹妹改嫁,将刘兰芝推向了死神。

冲动是恶鬼,封建是妖魔,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1

幸福也许就是没有以后。每一个童话故事的结局都是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没人知道以后。焦仲卿刘兰芝黄泉下相见,没人知道以后。

《孔雀东南飞》与小时候灰姑娘、白雪公主的故事结尾不同,本质也大相径庭。小时候总会天真的问着“那以后呢?”,也许幸福是没有以后的,爱情也是如此吧。不管是焦仲卿刘兰芝共化鸳鸯,又或者王子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爱情之所以美应该是在过程吧。

西风老树人家,池塘边的落叶星星点点,点缀在最纯美的年华。

可能现在的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爱情,更不明白什么是婚姻。走在成长的道路上,匆匆的为自己的青春萌动起名为“爱”,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做不到主人公那样,为爱情放弃生命,也体会不到婚姻的不易。也许更多的时候,青春期里我们所谓的.爱情往往不是鲜花的盛放,而是一场兵荒马乱的草草收场。

兵荒马乱中却总想着是青春的梦境不贫瘠,使雨季的泪水流的滂沱,是你我和他的故事成为传说,使飘散的回忆慢慢拢和,使时间定格在上一秒的美丽时刻。

流年的风,风干了写着诗句的叶子。岁月的雨,打湿了泛黄的旧照片。也许很多很多年以后,再想起王子与公主的故事,才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又想起焦仲卿刘兰芝的凄美爱情,或觉得并不值得。又想起那场草草收场的青春爱情,会心一笑或是无尽心酸。也许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们还能在忙忙人海中相遇,然后笑着说一句:“原来你还在这里啊。”

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王子和公主还幸福吗?焦仲卿刘兰芝黄泉之下相见厮守了吗?当初的少年是否清澈如昨?

也许真正的爱情是看雪落无声,听细水长流吧。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2

读《孔雀东南飞》的时候我的心颤抖了,因为我看到完美的感情被世俗禁锢,被礼教肢解,并最终因感情本身容不得分离,而死亡的这一过程。

然而,又是残酷也造就了完美的契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感情,在他们殉情之后,也随之涅磐,让当时的社会觉醒了――又有些事物是不会被摧毁的,有些事物是不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改变的,比如感情。

我怀疑上天为人们定下缘分之后,总会制造出一些杯具,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生动,也更加凄美。如果它不想让这份缘分与感情被浪费,便会让人们去另一个世界,去继续他们未走完的路,只留下人间的空虚与悲伤。

因为上天的这个习惯,人们只得,一次又一次为感情苦恼而又无可奈何,于是便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于是便有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有了“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转朱户”的佳句与感慨。

于是,因为上天的这个习惯,人们只得一次又一次地理解苦难的洗礼。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魂化彩蝶,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红楼缘怨,《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对白,以至于网上《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生死决恋,能够说,人每走一步,感情就在人的脚边建起一座坟墓,一座情冢。

《孔雀东南飞》是一种无奈,两人的反抗,始终没有摆脱世俗的枷锁。

《孔雀东南飞》是一种选取,它用血洗清无瑕感情上沾染的尘世污垢。

《孔雀东南飞》是一种觉醒,告诉人们只有感情才值得人用生命扞卫。

《孔雀东南飞》是一种感叹,哀叹人生苦短只有珍爱才能在空间隽永。

正可谓:百媚千红只识君,君我不见愁益深。

愿为鸳鸯叹孔雀,告与东西南北人。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摘采蜜本一则一首超长的诗,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焦仲卿是一个府吏,他的妻子刘兰芝一直不讨焦母的喜欢,一天事情恶化了,刘兰芝实在忍不住了,就对她丈夫说:“我嫁给你后苦练五年的本领,三天织五匹布还说太慢。”焦仲卿去劝说他妈妈,焦母说:“我早就看她不顺眼了,品质太差,动作太慢,把她休了!”焦仲卿辩驳道:“我天生苦命,好不容易得了个好妻子,这本是我三生有幸的事,可却要把她休掉,这。”焦母坚持要休掉刘兰芝,还说要重新给焦仲卿找个更好的。

伤心离别,刘兰芝道:“你好比巨大的岩石,千百年不动摇,我好比柔韧的蒲苇,一时曲折。我妈妈和哥哥将我又许配给太守公子,我们永不分离的愿望可能无法实现了。”

这是一部古代家庭悲剧,仲卿和兰芝本来感情很好,只因焦母看媳妇不顺眼,就强迫儿子“开除”妻子。兰芝誓死不再嫁,可其兄长为了自己飞黄腾达,硬要妹妹嫁给太守五郎,最后两人愤而自杀。作者显然对吃人旧制度的封建思想的抨击,仲卿兰芝勇于向那万恶的旧制度斗争的精神给予最崇高的评价。

本文的人物也徐徐如生,仲卿兰芝好比巨石蒲苇,焦母刘兄一副势利嘴脸,可恶!

这篇文章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代表作,故事凄美、动人。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初中作文精选10篇

读了《孔雀东南飞》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它通过描写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寄托了青年一代对幸福婚姻的热烈向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孔雀东南飞》读后感初中作文精选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一

幸福也许就是没有以后。每一个童话故事的结局都是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没人知道以后。焦仲卿刘兰芝黄泉下相见,没人知道以后。

《孔雀东南飞》与小时候灰姑娘、白雪公主的故事结尾不同,本质也大相径庭。小时候总会天真的问着“那以后呢?”,也许幸福是没有以后的,爱情也是如此吧。不管是焦仲卿刘兰芝共化鸳鸯,又或者王子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爱情之所以美应该是在过程吧。

西风老树人家,池塘边的落叶星星点点,点缀在最纯美的年华。

可能现在的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爱情,更不明白什么是婚姻。走在成长的道路上,匆匆的为自己的青春萌动起名为“爱”,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做不到主人公那样,为爱情放弃生命,也体会不到婚姻的不易。也许更多的时候,青春期里我们所谓的爱情往往不是鲜花的盛放,而是一场兵荒马乱的草草收场。

兵荒马乱中却总想着是青春的梦境不贫瘠,使雨季的泪水流的滂沱,是你我和他的故事成为传说,使飘散的回忆慢慢拢和,使时间定格在上一秒的美丽时刻。

流年的风,风干了写着诗句的叶子。岁月的雨,打湿了泛黄的旧照片。也许很多很多年以后,再想起王子与公主的故事,才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又想起焦仲卿刘兰芝的凄美爱情,或觉得并不值得。又想起那场草草收场的青春爱情,会心一笑或是无尽心酸。也许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们还能在忙忙人海中相遇,然后笑着说一句:“原来你还在这里啊。”

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王子和公主还幸福吗?焦仲卿刘兰芝黄泉之下相见厮守了吗?当初的少年是否清澈如昨?

也许真正的爱情是看雪落无声,听细水长流吧。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二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誓言只不过是过往云烟,相爱的人总会因为外界的一些东西而被迫分开,一如焦母的蛮横无理又或是兰芝哥哥的逼迫。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焦仲卿由最初对母亲抱有幻想到最后的绝望,徘徊东南枝的他还是放心不下生养自己的母亲,还是记挂自己年幼的妹妹,却又记挂着与兰芝许下的诺言。走来走去,思思量量,望向东南方向的天空,仿若,他又看到了昔日与兰芝相守的画面,却也看到自己在府衙忙碌而顾及不上兰芝,兰芝独守空房的场景,是啊,那一刻,他愧疚了,假若时光能倒回,可惜,时间只会一刻不停的向前。

兰芝死讯传来,眼前的场景渐渐消散,焦仲卿心中一怔,是他提出要独赴黄泉的决定,却不想兰芝更加坚毅。回头望了一眼家的方向,许是心意已决,一片片枯叶落下,带走了他的情,他的牵挂,却留下了望向东南的爱,闭眼的瞬间,他仿若看到了兰芝。嘴角扬起一丝微笑,他知道兰芝在等他,他要快点,这一次,不能再让他独自落泪了······

是啊,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三

“眉黛频低,远山何如离恨长”,她勤劳能干,多才多艺;她外柔内刚,自有主意,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她对仲卿温柔体贴,深情专一;她果断忠贞,为爱情而牺牲。

“妄自多情,空诉离殇”,他忠于爱情却不给直接抗争,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他善良孝顺,正直淳朴,为了爱情最后走上叛逆的道路;他可以为了爱情克服性格上的弱点,他可以为了爱情挣脱思想的束缚,他可以为了爱情放弃大好仕途,他甚至为了爱情不惜生命!

就这么为爱情忠为爱情贞的两个人,却最后落了个不好的结局。是什么原因,逼得这么相爱的两个人落得这么个结果。

我羡慕他们之间纯真的爱情,却遗憾他们之间的结局;我羡慕他们之间情誓深深,却遗憾他们以死赴誓;我羡慕他们坚持自我、维护爱情,却遗憾他们所遭受的种.种困难!

到底是什么原因,蹀躞情深的二人面临生死考验,上天似乎中要给相爱的两个人制造些困难,使他们在爱情道路上坎坎坷坷,不论焦刘之情还是唐陆之爱,结局总是不尽人心意。

对于爱情道路上的人们,彼此包容、理解、关照、信任才是最重要的。不论前方有什么样挑战,只能且行且珍惜。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四

当痴情的焦仲卿踏着沉重的步伐,手握发紫的丝绳,两滴多情的泪水从他空洞的双眼中流露出来,从他苍白的脸盘上滑落下去,他的心彻底的碎了。当泪水滴落到他抖动的双手时,他已经感受不到泪水的温度,身体已失去知觉,只在脑海中反复回想着一幕幕与兰芝生活的美好时光。

落叶黄昏,夕阳无限好。在黄叶密布的大树下,流波荡漾的河水边,两人相约在此。娇艳多姿的女子默守在树下,亮丽可人;俊俏的男子,衣服华贵,拿着扇子,步伐飘逸,果真风流倜傥。女子举目四望,寻觅着潇洒的身影;男子赶快步伐,希望早见佳人。当焦仲卿与刘兰芝站在河边双手牵握,说说笑笑之时,草也绿了,花也开了,河水激荡起甜蜜的浪花。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过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却得不到美好的结果。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才貌双全,却被阿母所排斥。美好的姻缘,就因为一家之言所毁了!

当兰芝被逼婚,想起自己曾经的誓言,至死不改嫁。“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终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爱情就像一朵玫瑰,外表看上去美得诱人,使得多情的人不禁去采摘它,最终却被花茎上的刺伤痛了,才知道,这就是爱情。

伤心欲绝的仲卿,为爱情努力了,却受到了莫大的创伤。当听闻伊人的殉情,坚强的男人也会流下痴情的泪,泪水流淌在爱情的河流中……

这次他握着发紫的丝绳,再次来到那树下,那河边。树已枯黄,河已干枯,鸟语花香的天堂已从这世界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一次次回想着往事,徘徊在宁静的树下。

他一次次的流泪,一次次的回想,一次次的徘徊不定。

泪,流尽了。

痴情的男子,抖动着双手,将丝绳无力地套在了枯黄的树枝上。

他在悲伤中殉情了。

当他醒来时,却身处在一个鸟语花香的天堂,树木枝繁叶茂,那一条河流起伏着,在他的视线中出现了那个娇艳多姿的身影。

他兴奋地奔跑过去,牵住了兰芝的双手。

在一道黄光之中,情侣化作了一对鸳鸯,在那遥远的梦境中,快乐地飞翔……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五

一向看惯了美好结局的童话故事的我,看完了《孔雀东南飞》这部书,我的心中不由的涌出一泉酸苦之水。这时我的视线也早已模糊,我不知如何制止潸然落下的热泪。

《孔雀东南飞》是一部讲述出自书香门第的女子刘兰芝与当地少吏焦仲卿经历坎坷的爱情悲剧。在经历了无数磨难后,兰芝和仲卿终于成亲了。看到这里,我欣喜若狂。抱着带有浓重书香味的《孔雀东南飞》,我又唱又跳,仿佛我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尝遍了酸苦辣咸,比总是喝蜜的人更能体味到蜜的甜美。是啊,美好的结局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想想现在,青年男女们自由恋爱,完全不必被封建制度、封建思想所束缚,他们的婚姻历程中,苦涩远远比古代少得多,自然,甘甜就会比古代多得多。我们应该为如今的自由和幸福生活所满足。更应该珍惜。可是,现在社会中,却出现了滥用这种权利的人。他们婚后出轨,搞得家庭支离破碎,孩子们在成长的历程中只能过有父爱无母爱或有母爱无父爱的生活。心中的太阳或月亮被阴云笼罩,既使那边的光芒多么强烈,也很难将这边的阴云驱散。而这片不被驱散的阴云很可能成为孩子心头永远的阴影,影响他们的一生。单亲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

但是焦母是个势利之人,她一直希望仲卿能与秦大将军的女儿秦罗敷成亲。于是对兰芝百般刁难。当兰芝的父亲刘员外走后,兰芝在娘家尽孝为爹爹守陵。仅守七日,焦母便怪其织机闲暇多日,有些人就会乘机偷懒。她要兰芝没日没夜的织布,仲卿见不得母亲如此刁难妻子,多次要与其母理论,但都被孝顺的兰芝拦住。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兰芝的孝心实在值得我们这些后人学习。但是我认为,孝不一定是对长辈父母惟命是从,一切顺其意。如果这些作为长辈的,故意刁难,或者做法错误时,我们晚辈也应据理力争,指出他们的错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这才真正是为家庭利益着想,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同时,我是多么希望长辈们能够多为晚辈们想想,从他们的角度利益出发,从而考虑问题。实际上女儿的心思并不是攀附权贵,过有权有势的富足生活,更多的是希望能够一生得一知己,一辈子苦乐相依,这才是儿女们心中的真正幸福。

焦母见兰芝对自己的刁难视而不见,百依百顺。心无他计,只得寻仲卿的姑母商量如何赶走兰芝。仲卿的姑母一向都与焦母一个鼻孔出气,也是个势力之辈。焦母刁难兰芝的招式大多都是从她那儿学来的。这次她对焦母说:“其实,重要因素还在仲卿身上,你应该逼得是仲卿呀,想想是吧?”焦母听了她的话,到家以死相逼,扬言,要媳妇就没有娘。仲卿迫于无奈,含泪写下了一纸休书,想想仲卿的姑母,她苦心费力地煽动焦母拆散别人的婚姻,她能得到什么?无非就是一些权势,有事难办便可寻来有靠山的外甥媳妇。可是她真得能得到吗?即使仲卿真得如她所愿,但那时我想仲卿的心理对她只有痛恨,会对它心存感激吗?以我看来,她这么做事毫无意义的,这样只好在晚辈的心里埋下怨恨的种子,不会有任何收益。现在社会上也有许多像仲卿的姑母那样的人,为了一时的私欲,去做那些损害他人的事情,其实,损人就一定利己吗?我看不然。就算他从这件事中获得了无尽的财权,他真的会快乐吗?晚上他会安详的睡到天亮吗?所谓“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那么反其意而说,就是做了亏心事的人,就算再风平浪静的夜晚,无论别人睡得多么安详,他都不会安稳地睡到天亮。因为“鬼”无时无刻不在缠着他。

故事的结果令人可歌可泣。在那些所谓的长辈用封建思想硬把兰芝与仲卿拆散之后,由于种.种巧合和人的成心捉弄。一对苦命鸳鸯几乎同时殉身。焦仲卿误以为兰芝另有新欢悬梁自尽,而兰芝则信以仲卿在上京途中遭害走上了悬梁,看完了这个故事,试问谁的双眼还能够清晰地看清任何事物呢?这不仅是一个故事,它代表着深受封建社会毒害的无数对夫妻的磨难经历。多么可怕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它就像被吴敬梓所指责的科举制度那样深深地侵害了人们的身心。在满腹的心酸之中,我似乎找到了无尽的甘泉,它冲走了酸苦了味道。我多么地庆幸,我生活在一个民主的社会当中,这里像我这样的女孩永远都不会受到封建的束缚。再也不会有许多人冲到兰芝、仲卿的覆辙,没有民族和性别的歧视。我们这一代人是多么的幸福啊!我们真正生活在一个鲜花簇拥的社会当中。阳光会无时无刻地照耀在我们的心头。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恨恶封建社会,恨恶当时人们对女性的歧视,讨厌什么晚辈必须服从长辈。这个时代是我们新一代的天地,对于长辈的意见,我们只会采取对的,绝不会一味的服从。

我爱《孔雀东南飞》,它让我明白了对封建社会的本质,从而学会了珍惜现代生活,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六

静默地读完《孔雀东南飞》,心里的滋味不知所谓,结尾更是一句牵起我的遐思。

或许那句结尾是在警醒我们,去认真对待芸芸众生中的每对伴侣,成全有情人终成眷属,不知那些情商低于智商的人是否会懂!或许那句结尾是在询问我们,当你的爱情遭遇与世俗的摩擦,你会如何?真爱,值得我们消得人憔悴,不顾生或死。当初为了自由离开真爱,最终选择死亡。死亡,可以解脱,却不是初衷,但那纵身地一跃,没有迟疑。想来,如若真爱遭遇了与世俗的碰撞,初衷好似无痕轻风,最真实的是去追寻。

《孔雀东南飞》的每字每句,会让世人明白什么是真爱。真爱是坚持里的心甘情愿。坚持你我的真爱,我在投井时毫不犹豫,只为证明心意,坚守真情。真爱是无论你如何我都爱的真意,小吏之身的你,但我仍为你红妆,同你共枕。真爱是因爱而亡的相随,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让我选择朝东南的树枝,那是你的居地。真爱是一种冲破世俗的勇气,顶着不孝的罪名,严词反抗母亲只为真爱。我不禁想起宝黛同读《西厢记》,贾宝玉不顾世俗说出“你若是那倾国倾城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不同的是,焦仲卿是真爱,贾宝玉是调情。

投身古井只为真爱,自挂枝头唯有相随。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七

爱情,这本是个最最古老的话题,不想字字句句读下来,眼眶里不觉间竟还是有股酸涩在滚动。

当日,刘兰芝这样立下誓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哪成想,这一日她收获的却是焦仲卿的如此指责“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这对苦命的鸳鸯能在二三里外就听出了故人的马蹄声,内心里的那份爱恋呵,它该是怎一个深字了得?!

然而,别人不明了刘兰芝的心倒也罢了,连心中念念不忘的爱人也这样指责于她,试问刘兰芝除了说出“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又还能怎样?!

相爱却不能相守。痴痴苦等着情郎早日实践“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的誓言。然而,辞过了县令又来了个太守……媒人一个接一个地上门,他的誓言却始终没有做到……母亲的抱怨兄长的责难,身为被遣回家的一个“弃妇”,她又该何去何从?!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临去的那刹那,她的心应该是解脱的吧?她的面容应该是微笑的吧?她是不是已经和他再次携手于奈何桥畔,即便做着四处游荡的孤魂野鬼也始终不肯喝下那投胎转世的“孟婆汤”?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后人看到的总是他们双宿双飞的美好景象,却不知道,为了这一天,他们付出的却是永远不能再续写的生命代价,连同对爱的誓死捍卫……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八

千百年过去了,读着《孔雀东南飞》,仿佛还能看见美丽勤劳妇女工作的身影;还能看见面目深沉的婆婆责备媳妇的情形:还能看见软弱无能的府吏跪在床前哀求的表情;仿佛还能听见妇女与府吏别时的信誓旦旦。媒人来了,妇女为了爱情,为了誓言,毅然“揽裙拖丝屐,举身赴清池。”成就了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悲剧。

美丽勤劳的妇女是谁?兰芝是也。一个愿意为爱情而牺牲的人,她与焦仲卿是真心相爱的。但因为焦母,自己的父母兄长,她走上了绝路。兰芝死去了,她的死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解脱;她的死不是懦弱,而是刚强的另一种诠释。

兰芝,死去千百年了,但她那对爱情的坚贞不移的精神却活到现在,播撒在神州的每一个角落,感动着每一个炎黄子孙。兰芝的死令人感到惋惜,但死或许是最好的办法,更能展现她对爱情的忠贞,对自我的解脱,而这也许就是她唯一的选择。

既然兰芝之死是那么令人惋惜的,那兰芝之死又是谁的错呢?焦母?还是兰芝的父母兄长?这一直都是人们所众说纷纭的。千百年过去了,人们终于 晓得:兰芝之死是由于那个时代腐朽的封建制度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兰芝不过是那时代的一件牺牲品,有更多的兰芝在我们所不知年代悄然成了牺牲品。而兰芝算是幸运与幸福的那个,至少在今天还有人记得她,记得当年可歌可泣的爱情,为她愤愤不平。而更多的牺牲品甚至还说不出名字。对此,我无奈地说:“那是一个末世,是一个人吃人的道德制度下的末世。”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九

【不凋的爱】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曾经的相见恨晚,曾经的海誓山盟,都化成烟,散了。原以为女的“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而男的憨厚老实,为官清廉,这样的一对夫妇能够幸福生活一辈子。可幸福总是短暂的,青鸟也不眷念他们,要弃之而去。焦母的不爱,刘兄的逼嫁,相爱的人只得共赴黄泉。

无奈!无法忘记心爱的焦仲卿,亦无法躲避兄长的逼嫁。“上天为何如此待我,难道相爱是一种错吗?可我不悔!”兰芝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悲怆的心声响彻云霄。兰芝来到了清池,美好的往事一点一滴地在脑里放映:曾经一起快乐地吟诗,曾经一起到处游山玩水,曾经在那棵梧桐树下许下诺言:山无棱,天地合,才感与君绝。她轻轻地摸了摸那焦仲卿为自己画的眉,流下了一滴泪,脱掉鞋子,揽起裙子,纵身往池塘一跳。明媚的春天,桃花都齐齐跳落,坠在地上,却依旧饱满鲜红。痴情的焦仲卿亦后悔亦绝望,为何昨日要错怪她呢?只好在黄泉路上向她道歉,跟她再续爱情把。女子为水,男人为山,焦仲卿来到山上自吊于东南枝,他是带着欣慰的微笑离去了。

兜兜转转,离离合合,相爱的人儿终于在一起了,并且永不分离。仰头相鸣的鸳鸯,夜夜都为他们的爱情歌唱。

或许有人会说他们很傻,他们确实很傻。难道能言会道的县令的俊儿和有一个做大官的父亲的太守的儿子就比不上一个小府吏吗?那个行者见捋髭须,少年见著帩头的罗敷就比不上一个刘兰芝吗?而且更不必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啊。但,他们也是真正聪明的人,因为他们获得了“麦琪的礼物”——真诚的爱情,幸福的生活。况且真正的心上人是无人可替代的。当人面对爱情时,常常会失去理智,可如果人们在面对爱情时还能保持理智,那就不会有那么多流传至今、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了。

今夜,我又在月光下诵读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眼前又浮现他们携手共赴黄泉的美丽场面:他们踏着轻快的脚步,伴着欢笑声一同去那个能让他们永远相爱的“香格里拉”。

死,让他们获得另一种重生;死,让他们的爱情永远灿烂!

《孔雀东南飞》读后感范文十

【守候】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这天,风最后一次摩擦着脸颊,最后的风仿佛显得更加的轻柔、舒适。风吹云飘,乌云也加快了笼罩整片天空,枯叶也被无情得甩落,飘零在一片秋色中,最终脱离了那唯一的依靠。

她,轻轻的闭上了双眼,就如那清亮的涧水,只是无助地抱住飞鸟的倒影,等待回归,而飞鸟飞回那一涧流水早已物是人非。这一切以尘埃落定的沉痛在兰芝心里汩汩流过……她毅然决定了,“揽群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任泪水决堤,任涟漪飞逝。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多么好的一个女子,只为一句“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的误会,和兄长的威逼,促使兰芝一跃而下,用死的代价换来了对爱情的坚贞。

然而焦仲卿,在无奈地思考,回忆。很冷静地。脑海中回荡起昔日与兰芝的温馨画面,流露出一种甜甜的欢乐香味。然而,这毕竟是昔日的梦。此时的他,矛盾如浪潮般涌上心头——爱情与亲情,难舍难分,究竟如何是好。风声潇潇,焦似乎听懂了兰芝的呼唤,泪开始把眼眶湿润了,一滴一滴地溅下来。他拿起了缰绳,策马飞跑在青石板路上,风咧咧地刮着他的脸,却不知自己已泪流满面。

到了那树下,知道兰芝已为他殉情,焦不再徘徊,不再犹豫,他给不到兰芝幸福,决定不可以再辜负她。“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他,也应着当日的誓言,自挂东南枝,陪君至黄泉。

暮云遮着夕阳,阳光在天空零碎,他们留下了最后的一丝微笑,最后变成永恒的一曲箜篌,一首荡气回肠的悲歌,在这微风中荡漾……

心碎的时候

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

我愿生死相随

情深的时候

哪种离别不伤悲

这次痴心赴水

何时何地相会

当千千万万次等待的热情擦肩而过时,留下的便是一缕烟云。那份不奢望幸福的爱情,载着等待和守候,因此而永恒,回荡千年……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孔雀东南飞观后感300字 孔雀东南飞观后感800字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孔雀东南飞观后感300字 孔雀东南飞观后感800字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题:孔雀东南飞观后感300字 孔雀东南飞观后感800字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408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