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出则悌心得体会300 弟子规出则悌心得体会200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弟子规出则悌心得体会300 弟子规出则悌心得体会200字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弟子规出则悌心得体会300 弟子规出则悌心得体会200字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弟子规读后感 300字
弟子规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求弟子规 悌道体会
我来试试!
悌:悌是会意字,一个“心”字,跟一个弟弟的“弟”,心在弟旁,表示哥哥对弟弟妹妹的关心;心中有弟,就是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而弟又有“次第”的意思,即弟弟对哥哥要尊敬顺从。而哥哥对弟弟要爱护,顺其正而加以诱掖之。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
兄弟者,手足也。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息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
兄弟之间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假如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所谓“三岁看老”,三岁的孩子谦逊知礼,其后必有大成。
所以兄弟之间要懂得珍爱,相互勉励、扶持,切莫伤和气。毕竟“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由此推及,周围的人也会融合为一家人,正如106岁的新加坡“国宝”许哲女士所说:“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如此上下和睦,祥和之气弥漫于宇宙之间,这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啊!
《弟子规》中“首孝弟”确实是教育的大根大本。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在外面才知道尊敬老师、尊敬领导;在家懂得友爱兄弟,在外面才知道关心朋友、团结同事。在家里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能更好地接人待物。中国老式住宅的大门上往往有这样一副对联:“忠孝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意思是说,孝子出来做事一定是忠臣,不孝父母的人不会懂得爱国家、爱君主、爱百姓。中国在隋朝以前没有科举制度,国家挑选人才,首先要从各地举荐的孝子中选拔,叫做“举孝廉”,本书就有多处列举“孝廉”出身的人物。
有了孝悌的基础以后,才是知识的传授。《论语?学而篇》中,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因为“不孝父母,读书无益”。
弟子规出则弟的心得体会要300字以上
《弟子规》一共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部分。总叙就是总的概括一下后面的七个部分。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出则弟就就是在社会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奉事兄长。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泛爱众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以师是之,要跟他学习。仁者无敌。余力学文就是除了以上六个部分所学习的之外,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的每一部分都教给了我一个道理,入则孝告诉了我要孝顺,出则弟告诉了我要奉事兄长,谨告诉要谨慎做事。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一定要严格遵守《弟子规》中的知识,《弟子规》一定会让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规》适合所有学校与各种年龄的人诵读他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第子规》对我十分有益,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也一定回遵照《第子规》行事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弟子规出则悌心得体会300 弟子规出则悌心得体会200字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弟子规出则悌心得体会300 弟子规出则悌心得体会200字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