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对联大全 星云大师对联图片

国学综合

星云大师对联大全 星云大师对联图片

天人永界围观:℉更新时间:03-06 19:51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星云大师对联大全 星云大师对联图片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星云大师对联大全 星云大师对联图片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星云大师对联大全 星云大师对联图片

星云大师《欢喜与融和》

国际佛光会各国地区会长、各位会员代表、各位贵宾:

今天,欣逢「国际佛光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世界总会成立大会,有来自世界五大洲,四十八个国家和地区的精英代表,齐聚于美国洛杉矶西来寺,四千余人参与此一盛会,初步体现了「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

在现代世界文明互相交流,地球村民往来频繁之际,佛教也逐渐突破旧有型态,走出山林,进入社会;扩大寺院功能,深入人群服务;步向家庭,助益国家,进而超越国界而延伸全球。为了促进人类融和,发扬慈悲友爱精神,国际佛光会乃应运而生。

依星云个人的体会,本会是具足:

一、信仰的根性:以虔诚信仰的佛法,建立本会的基础。

二、普及的特性:以普及人间的服务,作为本会的目标。

三、现代的适性:以适应现代的发展,形成本会的风格。

四、国际的广性:以扩大国际的交流,开阔本会的胸襟。

所以我们主张,佛光会员要能做到:

一、做个共生的地球人。

二、做个同体的慈悲人。

三、做个明理的智慧人。

四、做个有力的忍耐人。

五、做个布施的结缘人。

六、做个清净的修道人。

在我们步上世界舞台的时刻,呈现给世人的必须是一个欢喜的团体,融和友爱的组织,所以将此次大会的主题定为「欢喜与融和」。

过去,佛教常常给予人们以消极、悲观、厌世的错觉,深山苦修,导致佛教积弱不振。诚然佛陀慈悲教诫世间是苦、空、无常,但他同时也指示对法乐喜悦的追求。因此现世悲苦的实相,不足以代表佛教,佛教的真像是褝悦与法喜。佛教有慈悲喜舍的内容,有利乐人间的圣道,有极乐净土、琉璃世界的美妙乐悦。凡是在佛法中有体验证悟的人,总是欢呼著:「法喜!解脱!褝悦!安乐!」在在表现佛教导人欢喜、令人快乐的实情。

我相信国际佛光会的建立,一定能把我们的欢喜展现出来,将我们的法乐散布出去。我们要用入世替代出世,用积极取换消极,用乐观改变悲观,用喜世摧毁厌世。用欢喜的奉献,展现国际佛教的生命力与正觉观。

依据佛经记载,佛陀宣讲佛法时,他是「助令欢喜」、「欢喜说法」、「示教利喜」的典范,诸弟子闻法皆「心生欢喜」、「愿乐欲闻」,大众更以「欢喜踊跃」、「欢喜信受」、「欢喜奉行」乃至「欢喜赞叹,作礼而去」表达对佛法的信受。这么一场欢喜春风,早在佛陀时已散发徧布。佛教所拥有的法喜褝悦,才是真谛宝藏。

所以国际佛光会全体会员,所许的共同的愿望:「我们要把欢喜布满人间!」

因欢喜修道而体悟功德者,也所在多有,如:「我于喜乐念乐中,欲求五功德果。」(释提恒因问经)。「欢喜恭敬心,能问甚深法。」(华严经入法界品)。「诸佛子菩萨,住于极喜地时,极多欢喜,多净信、多爱乐、多适悦、多忻庆。」(十地经)。普贤菩萨就是以「随喜功德」作为第五项修行指标。(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弥勒菩萨也赞成在快乐修行中获至菩萨行:「以善巧方便,安乐之道,积集无上正等菩提。」(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诸佛菩萨当中,以「欢喜」成就佛道的,有众所熟悉的笑颜常开的弥勒佛之外,尚有:欢喜王菩萨、欢喜念菩萨、欢喜意菩萨、欢喜力菩萨、欢喜快乐佛、欢喜自在佛、欢喜庄严佛、欢喜藏佛、欢喜德佛、欢喜无畏佛、欢喜威德佛等(出自佛名经),可见「欢喜人生」的提倡,诸佛菩萨早就以此作为修行入佛的常道。

在佛光山上,灵山胜境的山门定为不二门,有一则对联是:「不二本无门,二不二,具是自家真面目;灵山称胜境,山非山,无非我人清净身。」佛陀的清净法身与众生的真实自性,是同源一体,无二无别。在佛性中根本存在融和、平等与圆满的本性,不需外求。今天国际佛光会草创开始,除欢喜外,必能秉著「融和」之容性,吸收会员,接纳会友,扩展会务,发扬会风。

「融和」是一种容人的雅量,一种平等的相待,一种尊重的言行。国际佛光会正需具备一份容纳异己的气量,方能有博大的未来。古谚:「泰山不辞土壤,大海不捐细流。」昔日,齐桓公延用敌师管仲,得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唐太宗推崇魏徵鲁直规谏,显示宽容大度。同样地,佛门传颂:「百川汇归大海,共一咸味」,「各族入佛,同为佛子。」昔日,刹帝王孙难陀和阿难尚对首陀罗贱民出身的优波离,拜火教的迦叶,好玄论的迦旃延,尊奉为师兄,概因「四姓出家,同为释氏」的平等性,由此可知佛陀早就打破种族交界线、阶级差别。佛陀慈悲融和的性格,使佛种得以遍撒各地,佛法得以流传至今。今日,国际佛光会要屹立于世界,更需要努力接纳别人,融和众生,才能成长茁壮。

星云一向主张,同中容异,异中求同。在佛教里,南北传的佛教要融和,传统和现代的佛教也要融和;禅净要融和,显密也要融和;僧信要融和;世出世法也要融和;融和就是中道,中道才是真正的佛法。今日世界更需要融和,国家与国家要融和,种族与种族要融和,士农工商与士农工商要融和,群我之间更要有群我之间的融和,政党主义应与政党主义融和,因为融和才是今后地球人的共生之道!

世人以心地不够宽大的陋习是:「自己萎弱,厌人健全;自己恶动,怪人活泼;自己饮水,嫉人喝茶;自己 *** ,恨人笑声。」国际佛光人与此陋习恰恰相反;佛光人是实行菩萨道的:「人在山林,要心怀社会;立足地球,要放眼宇宙;身居道场,要普利大众;天堂虽好,要美化人间」。处在融和的修行中,平等尊重,有活泼的人我一如,更有健全的自他两利。

古来的佛教,一直十分注重融摄反对者的理论,以及吸收异论者合理的思想,更不断取得其他学派、宗教中适合的善巧与方便,以适存于各地域、各历史、各文化、各社会与环境之中,以发挥佛教强韧的生命力。佛教对外如此,对内更是以融和来兼容并蓄。二千六百多年来,佛教几经万花齐放、百鸟争鸣,绽放出极其缤纷的光彩。在佛理、教义上有顿渐、迷悟、真妄、空有等不同的学说与议论;在印度宗派上有大众部、上座部的分岐,在中国有八大宗派的不同,不管什么殊异的发展,但总是不离佛教的三法印和八正道的轨范。可见佛法中蕴涵极深,包容极广。国际佛光会所推崇的,正是这类融和的佛法。我们的主张是:

一、以平等、尊重和开放的态度,容纳异教和异言、异人和异事,但要正而不邪。

二、以积极、慎重和稳健的作风,吸收其他的精华、特色与方法,但要与人有益。

三、以佛法、丰富和广博的内涵,滋养世间和人类,同体和共生,但要气宇胸襟。

四、以融和、交流和沟通的行动,接受文明和讯息,自觉和觉他,但要正心诚意。

所以国际佛光会全体会员共同的愿望是:「我们要以融和与世相处!」

融和的重要,从最近发生的种族暴动事件也反映出来。正因为缺少了融和,缺少了包容,缺少了互相谅解,缺少了互相尊重,才会产生种族隔阂,才会产生种族歧视,最后也才会产生种族暴乱。看看世界种族纠纷不断,国家暴力纠缠不已,现代的文明已影响了和平与安宁,已败坏了天地法则与自然生态,这说明了国际佛光会提倡的「欢喜与融和」,不仅是主观的愿望,也确是客观的需要。就这一点来说,象征著欢喜与融和的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此时此地在洛杉矶正式宣告成立,更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我们在消除种族彼此歧视中扮演一个角色,我们在发展现代文化思潮中促进人类的和谐,我们在提倡弘法利生佛光普照时,带给世间的希望,我们在复兴佛教宣扬法音时,提醒大众的良知,这是国际佛光人的光荣,也是国际佛光人的义务!

国际佛光会的任务是一件接一件,国际佛光人的精神是一代传一代。在此,祈愿在三宝加被及佛陀慈光下,我们共以信心、耐心与恒心延续佛法慧命,同用佛心与慈念,化解自己和世人的愚昧!我们领纳「融和」的无量,付出「欢喜」的布施,实践国际佛光人的目的:「提倡人间佛教,建设佛光净土,净化世道人心,实现世界和平。

处处无家处处家这句话出自哪里?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失意时泰然,得意时淡然,

有事时斩然,无事时澄然,

处人时蔼然,

能如此则凡事就超然了。

、、、、、、、《处处无家处处家(星云日记12)》由星云大师所著,为《星云日记》(第一辑十五册)系列丛书之第十二册,《处处无家处处家(星云日记12)》分为“日日观音”、“全力以赴”、“凡事超然”、“悲智双运”四部分。

。。。。。。。《星云日记》收录星云大师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等,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望采纳~~~~~~~~~~

对联来历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_百...

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

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心相交,静行致远。

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

:修好这颗心》有这段。不知是不是星云大师原创。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星云大师对联大全 星云大师对联图片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星云大师对联大全 星云大师对联图片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星云大师书法对联

标题:星云大师对联大全 星云大师对联图片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32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