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姓对联大全 萧姓祠堂对联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萧姓对联大全 萧姓祠堂对联的文章,本文对文章萧姓对联大全 萧姓祠堂对联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我是福建龙岩长汀新桥镇的萧氏我发现我们宗祠原来写的堂名是河南堂...
萧屋塘边萧屋是长汀萧氏,除翁家畲山乡外在长汀建立的最早的居住地,其他几处均由此支分派出,兰陵萧氏,在长汀城未建祠堂,故萧屋塘边萧屋,也起着举族庆典,族裔团聚的作用,族人多称之为祖屋。
祖屋地处城南是宋、元、明、清最为繁华地的崇善坊,主体建筑座北朝南正丁位。自南迄北逶迤百余米,沿中轴线,厅、井交错,计达八厅七井之多,为客家典型的一种家族聚居建筑形式,屋中还有砖墙隔离,两片大门可开可合,再配以若干穿堂门,内室门,使全屋房舍既相连又相隔,既可分也可合。客厅与天井两侧均为大小不等的厢房,左右门窗相对,各户相亲相近,又自成一体。体现了深宅大院举族聚居的特点。
早年,祖屋南面,越过街道还有两栋配房互作呼应,三者恰好构成一品字形。其中偏东一处,占地约一亩余,传说是家塾所在,屋内有大小堂房十几间,还有供学童读经习礼的正堂和天井,以及烧茶热水的厨房。路南偏西,是另一栋房舍,其大门朝向祖屋正门。估计当为人丁兴旺时的分居之所。惜时序更替,东边的学堂早已坍塌,成为小儿追逐嬉戏的草坪了。西边的房宅也早已另有新主。但即使如此,也不影响祖屋本身的恢宏与庄重。
祖屋位置优越,由大门沿萧屋塘巷迄东不远处,即是汀州古城门之一的惠吉门。走出城门,可以观赏汀水滔滔的奔腾景象。出后门往北少许,则可到达宽畅的县前大街,与早已无存的县衙与箭坪遗址近在咫尺。往西与南大街相通,北经三远阁可直扣府衙,向南穿过尚算完好的宝珠门城楼,可亲睹宝珠晴岚的秀美风光。
祖屋大门门框及横梁均用大条石块砌成,并与两侧翼墙构成略向前弯的弧形。大门正上方刻有“名冠三杰”,这四字的意思是:我祖公萧何,被刘邦尊为张良韩信之前的意思。两侧门柱上分别刻有“八叶名臣第,五经学士家”的家风,字体苍劲,用笔锋利,相传是汀州书法家我十八世祖公仪徴公所书。跨过宽厚的门坎,大门上方朝里一面镶有“致中和”三个石刻大字,也是先祖对后代遵循儒家中庸平和思想的期待。
越过门楼,为约十几平米的的大天井,周围以宽大的条石为沿坎,中间也用石条铺成步道,走过此道即是正厅。正厅十分宽阔、高大,南来的光线充足,上方五根横梁上分别悬挂五块巨匾,前面一块是“侍郎第”三个大字,他是我的始祖萧律景德二年在汀州任知府而后迁任金部任侍郎的“招牌”。其它几块也各有出处惜均在文革时被诬以四旧而拆除。目前所幸尚有一块十分可贵,是乾隆七年知县方暨谟题写的“重桑梓义”,该匾是知县大人对我十八世秀徴公热心乡里建设的表彰,迄今此匾何以逃脱浩劫,原因不详,但据老人说,是因为,此匾因不够格上厅堂,是挂在后门的门背的,没被发觉,后来被族人拿去隔猪栏而被侥幸保留下来的。
说到对联也是大厅的重要特色,大厅至少有五付长短不一,挂于各立柱上的油漆楹联,楹联间每逢年节,还要悬挂巨大的画卷和中堂,据说这些文字和图画均出自不同的朝代名家,如伊秉授、上官州等人之手,当然这些人是否真实我们是不得考证的了。不过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门生杨方是我五世祖公进士萧雍的好友,还有清朝被誉为“黎青天”的黎士弘是我十八世祖公的姻亲,他们留下的墨宝倒是有可能的,只可惜都无以保存了,现大厅四壁空无一物了。
大厅两边是祖屋最重要的两间厢房,它不止房间宽大,房内还有独立的的小天井,隔着天井是用来招待挚友和贵宾饮茶议事下厅,厅内摆设有太师椅,和小案桌,墙上挂满名人字画,整个小厅书卷气实足。正房屏后有小门通往后间,由此再转入屏风后的过厅,外人家人来往互不干扰,真乃屋中有屋,厅内有厅。由大厅跨过中堂两边的门坎,即进入过厅,过厅的面积不大,约可容两张八仙桌和若干座椅,它是前厅举行庆典是茶水酒菜中转的地方,平时则可供一小家用膳或休息。过厅北面是是天井,然后是中厅。它也比较高大,但面积略小于大厅,如果说大厅主要用于接待外客贵宾的话,中厅则是家族聚会之所,它的后方最高处,隔出一个约一米深、一米高、四米宽的开放式大神龛,龛上供奉着先祖的神位,中间最高的一块是:兰陵堂一脉宗亲神主牌,往下一点是马国典画的我祖公的神像。顺便说一句,马国典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人物画家,他的画人物逼真出神,因此长汀人有一说:马国典都画你不足。表示此人丑态百出,连人物画家马国典都没办法画好你的。神龛上还备有大小五具香炉,每逢初一十五,族人都要登梯进香,各家各户供品则分别摆在厅前的供桌上,供桌是由两张八仙桌合在一起的。天长日久,神龛四周已被烟火熏得乌黑,当然,在乌黑的烟火也万万不能去清洗的,这样才能体现祖宗的烟火是很旺的。穿过中堂左右的两个侧门,则又是一过厅和天井的,其北则是一堵隔墙把全屋分成前厅和内宅两部分,墙正中开有大门,大门关闭十时,不知者以为房子到此为止,开启后则两者合为一体,才见后面另有洞天,足证当年工匠设计之用心。跨过此门又是天井、厅堂,再后则是两层楼房突兀而起,建筑立面为之一新,楼下是内厅,平时家长里短餐饮活动多在此进行,两侧则是居室,楼上楼下房间较多,内厅,后面是一较大的天井,其间还有一深水井可供家人汲水之用。往后即到后厅,后厅分南北两片,北厅向北展开,厅口宽阔,由此既能目击北方天空观赏,又能观赏北山风光,自成一番风景。再往前走地形陡然突起,高出其他许多,即到了俗称的“毓墩子”的地方,“毓墩子”在汀州客家话中其发音为“有丁子”,传说旧时萧家妇女在此处生孩子,长大后不至于“白丁”。穿过“毓墩子”及与其相连的走廊,掠过一排居室,即来到小花园,花园面积不算大,约百余平米,据说当年这里曾有过四季花开如锦,常年枝头飘香的繁荣年代。唯迄晚清,家道衰落,花园已成一片荒地,族人用来开垦种菜,昔日芳影已难再寻。
祖屋始建于何年?已无可考。从《长汀县志》,卷之六--城池篇及我家旧谱关于我十二世尚瑛公开挖萧屋塘来看,可知祖屋在明嘉靖之前当已有之了,然考家谱尚瑛公前后数代似无建此大宅之力。再往前推测是我五世祖公谦斋公,旧家谱记载:公士宦多年,为安养父母乃由翁家畲迁家郡南门,迎父母城中就养。另,几年前挖基地,发现祖屋地底下,并没有瓦砾,而是黄土质,说明祖屋在建之前原是一块荒地。从谦斋公存河坑口祖山雄浑墓葬比较,似有可能。唯斯时人丁尚少,也无建此大宅之必要。据此似可推定以为:祖屋初建南宋淳熙年间,而后由十八世秀徴公与十九世杰翰公父子,也就是说在康乾年间在原有房址上扩建而成的。其原因:一是此时家中人丁繁盛,旧屋已容纳不下。二是从十七世君元公开始,萧氏几代在汀均有较大的影响和较高的声誉,现存《汀州府志》和《长汀县志》均多次载入诸公之事迹。而大门族联传为仪徴公所书,现存在大厅横匾为县宪对秀徴的嘉奖,均与扩建新屋相呼应。事实上,此后数代人丁兴旺,名人迭出,与此也无关关系。据此似可以为:祖屋初建于南宋孝宗与宁宗朝,迄今已历八百余年,而扩建当推清康乾盛世,屈指也历三百载矣!
祖屋历史悠久,各朝各代均孕育过不少为国效力、为政清廉、绩著乡里、名流青史的英才志士。如不计始祖北宋景德进士、汀州知府萧律,也不计本屋肇建者南宋淳熙进士官监南岳五世祖公萧雍与宋州知事五世叔祖,单计生于本屋,长于本屋的在在明代就有:明永乐进士,官户部郎中兼监察御使八世萧清;吏部儒事官十世萧竹庵;训导十世萧静轩:县丞十二世萧华轩;抚标材官十三世萧鄞溪;巡检历署知县事十四世萧溪;宝坻县典史十四世萧华溪;督标千总十六世萧祥英等。在清代则有造福乡里、人文慈善事迹先后进入《汀州府志》和《长汀县志》的人就有十余人之多。至于到了民国时期,担任国民党将校官的也有约十人其中有国民革命军十八军十一师中将师长福建保安司令萧乾、国民党抗战战况发布组长少将萧敬、国民政府高级翻译官萧嗣章。解放后,更是人才辈出,有解放军教导团长萧老九、中国著名作家萧建亨、清华大学教授萧华庭、福建省交通厅总工程师萧莹等等。可以这么说我的祖屋,不仅仅是历史悠久、而且人杰地灵。堪称汀州一绝,遗憾的是祖屋,年久失修,房屋败坏,又没有引起政府的注意和保护!
百家姓对联姓氏对联:萧姓对联及萧姓来历
萧(xiāo)姓源出:
1.出自大禹贤士伯益后裔。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领伯益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其后代延袭姓萧。
2.出自子姓,以国为氏。得姓始祖:大心。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于萧地,以为附庸,建立了萧国,称大心为萧君,人称萧叔大心。萧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
兰陵郡河南郡调和鼎鼐;
定汉堂制律堂博治经书。
——全联典出萧姓的郡望、名堂。
汉代宗臣第;
南朝帝子家。
——上联典指汉初大臣萧何。下联典指南朝诸帝。
太子聚书三万卷;
穆公为政十余州。
——上联典指指南朝梁文学家萧统(501-531)。梁武帝之子。。善诗赋,曾广集古今书籍三万多卷,研讨儒事文学,兼探佛理。辑《文选》三十卷,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对后颇有影响。下联典指南朝宋尚书左仆射萧思话,好书史,有令誉,拜郢州刺史。先后历十二州,爱才好士,人咸归之。卒谥穆。
高帝清廉治国;
名臣勤俭传家。
——上联典指南朝齐建立者萧道成(427-482),以清俭自奉,卒谥高帝。下联典指汉初大臣萧何,晚年不置坦屋,尝曰:“后世贤师,师吾俭。”
笛曲和鸣莺燕至;
箫声谐引凤凰来。
——全联典指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见《列仙传》)
金田起义八千岁;
梁国临朝第一家。
——上联典指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的萧朝贵。参加领导金田起义,封西王八千岁。在攻略长沙时,中炮阵亡。下联典指南朝诸帝。
附:
收图兴汉;
辅政匡君。
——佚名撰萧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汉初大臣萧何。下联典指西汉大臣萧望之。
指汉星旗转;
分霄日羽明。
——此联为唐高宗时太常博士萧楚材《奉和展礼岱宗涂经濮济》诗句联。
入谷烟雨润;
登崖云日明。
——此联为唐代进士萧颖士《游马耳山》诗句联。萧颖士,字茂挺,兰陵人。
制律功高能固汉;
选文心瘁继传经。
——佚名撰萧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指西汉大臣萧何。下联典指南朝梁文学家萧统(501-531)。
钓游怀旧迹,将老屋托为支祠,堂堂皇皇,历卅八年始臻美备,恰好魂招南岳、神寝西安,灵爽共归来,故土莫辞千里路;
品学得优名,与仲氏香分贡柱,绳绳继继,至十七世愈觉繁昌,总因风不常凋、霜难殒叶,本根最深厚,浓荫永庇六房人。
——此联为湖北省英山县红花嘴萧氏宗祠上殿联。(共92字)
求通宾公兰陵萧氏宗祠大门口四字对联
萧氏祠堂名联
常州孟河镇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程协润
到今朝年青的萧氏这一代,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萧氏祖宗祠堂。
听兰陵老家的族人说,兰陵萧氏老家祠堂里曾经有两幅楹联,记得是:“相传八叶衣冠第,文著六朝仕宦家”。
“酇侯相业,宗老徽称”。
酇侯是汉相萧何,宗老是六朝时代的贵族萧琛。
文著六朝当然是指编《文选》的萧统。
我一天在网上浏览,忽然看到这两幅楹联正是用的这联。
可见萧氏家族的族人记忆没有错。
佐西汉以开基,荐信筹粮功第一;(何公)
扶大汉以救生灵,约法定三章,浩浩恩波流万古;
辅盛唐而安社稷,家声传八叶,巍巍阀阅著千秋。
八叶衣冠第;六朝仕宦家。
两朝天子开齐梁;一代贤丞法门开。
百代孝慈高仰止;万年支派永渊源。
水源木本思先泽;春露秋霜感兰陵。
据梁朝而定乱,除残去暴德无双。
(衍公)
文著六朝本本脉源昭日月;相传八叶矫矫忠骨贯虹霓。
相叶著家声,两汉勋名归辅弼;祠宗流世泽,六朝文藻待权衡。
世泽肇兰陵,世胄宏开太史弟;德音传相国,德辉透映秘书家。
正气名门世代兴家久;清风望族子孙达福长。
系溯兰陵,祖德流芳百世;荣封汉代,功业永著千秋。
约法三章,功业曾昭汉代;流芳八叶,勋猷独著唐朝。
克昭先人,流芳八叶世业;且喜后裔,祥钟三瑞家声。
宗庙之礼,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于以报功而昭德;
君子之道,孝焉事父,弟焉事兄,于以敦本而叙伦。
西汉著奇勋,萧想当年,位冠良平,
烈争闳散,土胙茅分,开国功臣推第一;(何公)
相业即家声,治定功成,竹帛千秋垂律令;(何公)
皇朝绵世泽,龙行虎步,儿孙万古溯渊,
南朝恢骏业,政失宝卷,思尔义起襄阳,
人从天应,丕基令主本无双。
(衍公)。
溯一脉之流传,汉相梁皇皆是金枝玉叶;
萃三房而首构,承先启后成欣孝子贤孙。
祭不遗乎燕毛,岂五服至亲,才要推尊长者?
孝莫大于睦族,徜一门多故,便为触怒先人。
读战书畏兵,读律书畏刑,读儒书兵刑不畏;
耕尧田忧水,耕汤田忧旱,耕心田水旱无忧。
庆衍三章,忠厚传家绳祖武;芳流八叶,诗书继世贻孙谋。
烛火辉煌,酧祖德而光祀典;灯花灿烂,报宗功以荐馨香。
序昭序穆,子孙一堂分位次;酧德酧功,春秋二度荐馨香。
不公不正不法,纵富贵何颜入庙?能孝能悌能忠,虽贫寒有志成人。
祀祖祈神祷祉祥福禄;维纲绍纪绸缪缵绪纶。
立业维艰,一丝一粟无忘先泽;
守成匪易,六行六艺不坠家声。
文光灿烂辉煌,俨然火树星桥堪夺目;
心术清明磊落,自此云梯月殿可徐登。
三代以还谁输墨;六经而后此传书。
汉则相,唐则元,试问三代以下孰乎右?
齐之高,梁之武,且看六朝中世济其昌。
三杰标名独起图书继世;八朝辅政迁为社稷良臣。
汉代谈名臣详宗未远;河南景世胄奕叶留芳。
大业著千秋,商为君,宋为公,汉为侯,
齐高梁武,芬芳传八叶,科甲蝉联家声远;
心传贯万代,庚有诰,微有纪,何有律,统选云书,词藻擅六朝,礼乐文章世泽长。
大心德泽传万载,庆今朝玉牒功成,代代枝繁叶茂;
祖宗恩波沐千秋,观来日金榜名标,房房虎跃龙骧。
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安邦柱国,鞠躬尽瘁万民额手赞丞相;
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解危济困,兴政扶农千载接踵颂兰陵。
三瑞名门,历代衣冠承雨露;
八朝良弼,传家忠孝焕文章。
三瑞泽犹存毋忘矩范;八叶风尚在务绍箕裘。
兰陵壮万古,桐梓荣千年
光荣耀祖传万代,名扬四海荣千古。
“组豆重新八叶丝纶棉相系,山川依崔万家烟火聚相连”。
“状元及第光绪钦点状元肖锦忠”
“铁石梅花丞相府,山川香草状元家”
汉阙动犹未烟想当年约法三章垂创相丞真本领
刺封诗礼犹存看此地统传八叶续成名世大经论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萧姓对联大全 萧姓祠堂对联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萧姓对联大全 萧姓祠堂对联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