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对联大全100副 红楼梦对联大全集及解释

国学综合

红楼梦对联大全100副 红楼梦对联大全集及解释

紫血圣皇围观:℉更新时间:03-05 10:59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红楼梦对联大全100副 红楼梦对联大全集及解释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红楼梦对联大全100副 红楼梦对联大全集及解释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红楼梦对联大全100副 红楼梦对联大全集及解释

红楼梦中的经典对联有哪些?

1、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

【赏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目。自在:安闲舒适。过两句大意是:要想成为有作为的人,就不能追求安闲舒适;光想安逸,就不能成为有作为的人。

这两句通俗浅近的口语包含着很深的意思,说出了一条朴素的真理。这里所说的“人”,当热不是指一般的人,而是指有德有才或有成就有名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

2、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

【赏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兰桨:以木兰制的桨。这两句大意是:池中莲花的影子被归舟的兰桨荡破,菱藕深处的阵阵幽香泻过竹桥。

这是大观园藕香榭柱子,上的一副对联,生动地描绘了藕香榭的美丽秋色。可借用其意境写荷塘,写水乡,写公园里的秋景。

3、荣华易尽,须要退步抽身。

【赏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荣华:比喻兴盛显达。抽身:离开。这两句大意是:兴盛显贵是很容易消失的,必须及早退身。人世变幻,荣辱无常,荣华富贵,难以久长。

4、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这两句大意是:如果把假的当成了真的,那么其的也成了假的;如果把无当成是有,那么有也成了无。

5、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风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驾积儿孙。

【赏析】李纨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李守中为园子监祭酒(类似国立贵族子弟大学校长)。自幼其父就教她读《列女传》之类的书,受封建伦理道德的黛陶,成为一名典型的淑女。青春丧偶,她能安之若素,只知道孝敬公婆和抚养儿子,此外一概不闻不问。

《红楼梦》中对联赏析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联

这副对联阐释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似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切忌穿凿;同时,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复杂的人生以深刻的启迪。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智通寺”门联

这副对联的特点是语浅而意深。所谓语浅,是指联中的两句话通俗易懂,明白如画。写的是因身后已有余财仍不罢休,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时才想到要回头,语意谁都可以理解。所谓意深,联中所指并不仅说说道理而已,它的深层意思在于:一是联中的“忘缩手”、“想回头”,词意深远,耐人寻味。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宁府上房联

这副对联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并把人情世故提升为一门交际学问来研究,则大有文章可做。这副对联不能不说是千百年来人们凝聚成的处世哲学的形象概括。

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笼人是酒香

——秦氏卧房题画联

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合辙,更为重要的是:用在秦氏卧房,起着点明卧室情景的作用,创造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情思和氛围,突出和渲染了所描写的特定人物和环境。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沁芳亭联

这副对联是写“水”的,但妙在不着一个“水”字,全是借“绕堤”“隔岸”去反衬出溪水;借“三篙”“一脉”反衬出“水深”“溪形”,把水色、水质、四周环境氛围糅合在一起来写,构成一幅柳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极富诗意的画面,怪不得赏景的众文人称赞不已。读者读到此处,亦可领略“沁芳亭”上的诗情画意。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荣禧堂联

这是一副中堂对联,即平常所说的堂联。堂联多起装饰作用,故也称“装饰联”,多是用来布置、美化客厅、书房、卧室、案头等室内环境的联作。这副对联就是对这个“钟鸣鼎食”之家最为生动形象的描绘,这是紧扣着《红搂梦》对荣府的显赫荣耀的社会地位所设置的艺术妙笔。全联对仗工整,立意优雅,文辞佳丽,形象地刻画了达官贵人所追求的情趣和世界观,是为《红楼梦》创作主旨服务的佳品。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潇湘馆联

上联言宝鼎不煮茶了,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下联称幽静的窗下棋已停下了,手指还觉得有凉意。这绿色的蒸汽,显然是翠竹的遮映所致;这凉意,也是因浓荫生凉之故。可谓视角形象与触觉感知二者俱兼。联中的“茶闲”“棋罢”用得绝妙,吟诵此联,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在贵族家庭中生活的公子哥儿和小姐们那种闲情逸致之情态,似映入眼帘。

《红楼梦》中的对联!!!

大观园宝玉联对浅析

大观园工程告竣……贾政引众清客进园观看,一路暂拟题咏,因闻得宝玉专能对对联,便命他同往,以试其才情。

从曲径通幽处为入石洞,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向北,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俯仰视之,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玉为栏,环抱池沼,石桥有亭(沁芳亭是大观园中主要交通枢钮):

沁 芳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浅析】

沁芳-- 水渗透出芳香。

绕堤柳借三篙翠--水光澄碧,好像借来堤上杨柳的翠色。

隔岸花分一脉香--泉质芬芳,仿佛分得两岸花儿的香气。

绕堤、隔岸,水在其中。三篙,从深度上说;一脉,从溪形上说水,但不着于“水字”。此联句法特殊,是诗词对联炼句修辞的一种技巧。

潇湘馆(黛玉居所)

有凤来仪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

【浅析】

“宝鼎”两句--宝鼎煮茶的鼎炉。本来茶沸热时,则有绿烟;棋在着时,指头觉凉。现在却说“茶闲”“棋罢”之时,亦复如此,正是为了写竹。翠竹遮映,所以疑尚有绿烟;浓荫生凉,所以似乎仍觉指凉。

小说中也写到潇湘馆“窗户外竹影映入纱窗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第三十五回)。这一联与小说中提到的陆游诗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同属一路。这是从琐事细节上体察物性事理,以表现一种闲雅情致。

人工田野山庄--稻香村(李纨所居)

杏帘在望

新涨绿添浣葛处;

好云香护采芹人。

【浅析】

杏帘在望--稻香村:唐代许浑《晚至章隐居郊园》诗:“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临水稻香村”明代唐寅《题杏林春燕》诗“绿杨枝上啭黄鹂,红杏枝头挂酒旗”。

新涨绿添浣葛处--新绿,新鲜之春水。葛,蔓生植物,多长于山间,煮取它的纤维,在长流水中捶洗干净后,可以织布制衣。《诗经?周南?葛覃》“薄浣我衣”。旧说此诗颂“后妃之德”,元春后来就赐名此地为“浣葛山庄”,后观黛玉诗中有“十里稻花香”之句,遂终名之为稻香村。

好云香护采芹人--此句暗喻元春为贵妃,如祥云庇护着贾府。

好云,指云能生色,又兼喻“喷火蒸霞一般”的杏花,所以说“香护”。

采芹人,又指读书人。

此联写山写水写杏花诸景,而不着“山”、“水”、“杏”等字,颇讲技巧。

蘅芜苑(宝钗居所)

蘅芷清芬

吟成豆蔻才犹艳;

睡足酴?梦亦香。

【浅析】

吟成豆蔻才犹艳--吟成杜牧那样的豆蔻诗后,才思还是很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草豆蔻,春天开花,花初生时,卷于嫩叶中,俗称含胎花,以喻少女。

睡足酴?梦亦香--此句有两意,一是花枝软垂无力像睡梦沉酣;一是人在花气中睡梦也香甜。酴?(图迷),蔷薇科植物,春末开花。

正是:

痴人无意自魁首;

顽石通灵每点头。

( 编录制作:黑白大少-夏誉,转帖请注明)

联友花似雪补叙:

其实大多数人可能不太会注意到书中第十七回试才题对额这一节的。我刚开始也总是忽略这一回,因为后面海棠社、菊花社的成就实在太过光辉夺目,每每将其他章节给掩盖了。后来喜欢上对联之后,才转而喜欢看这一回的。其中几个对额里面,尤其喜欢下面两个:

沁芳泉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杏帘在望(稻香村)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这种“柳借”、“花分”的拟人化格式,似乎是红楼中所特有和常用的,甚至许多七律中的对仗句也沿用这种句式。个人觉得这个上联尤其好,“绕”之飘逸、“借”之空灵,道出了春天河岸风光旖旎,垂柳的婀娜风流之态,表面看,它是将“柳”进行了拟人化,这个联句的焦点也就集中在柳字上了,但实际上还不止这些,后面的“篙”字才是灵魂所在。“篙”(借代用法,指河上小舟)从哪里来?实际上还是要归结于隐藏在字面以外的人。一幅再美的风景,如果缺少了人的存在和感知,将会变得了无生气。但是如果仅仅是将人在其中的存在毫无特点与烘托的盘出,那么又会使这种幽雅的环境顿时变得生硬和无趣,失去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美感。而这个联句,就完全避免了以上两种缺点,上联在重点着笔“柳”字(实写)的时候,隐约以“篙”字点带出人物(虚写)的存在。结合下联的浑然天成,组合成一幅如诗如画、意境深远的完美联对。

再看题于杏帘在望(稻香村)之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这个联我也甚是喜欢,它与前面所说的沁芳泉那一联有结构相似的地方,甚至感觉比上面那联还要稍胜一筹。“新涨”两字出乎意料,但用在这里清新可人,恰到好处。尤其是“涨”字动词名用,可谓十分的传神。“好云”一个“好”字,于平淡中见真意。而“绿 添”、“香 护”(又是“柳借”式结构)更是神来之笔!从联句中所描绘的意境上看,一层是低处和近处的河边,即昔日浣葛的地方,再一层是高处和远处的山腰云间,即采芹人所处的位置。这样对风景的由近及远,由静(景物)及动(人物)的拉伸,顿时使整个画面产生了一种悠远的境界,历历如在眼前(并非像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样,上下句完全不相干才是好对),上下联句的结合,可谓相得益彰,组成了一幅如仙境般优美的风景画。

除了对联好看以外,这一回对于人物的语言、态度的描写,也是十分的生动有趣。闲时不妨认真一读。

【整理】红楼对联赏析(二)

藕香榭对联(第三十八回)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

【注释】

上句是见水动影破方知船来之意;下句言竹桥架于菱藕水面,恰如画出。

【鉴赏】

上联诗意全从造句中表现,如果写成“兰桨归时莲影破”就平淡无奇了。这是从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女,莲动下渔舟”诗句中得到启发的。下联则在炼字上见功夫。香于此处代指菱藕(八十回中香菱说:“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深”字,写景物幽独,表现意趣;“写”字,言此处架一竹桥,富有诗情画意。

探春房内对联(第四十回)

烟霞闲骨格

泉石野生涯

【说明】

书中说这副对联是唐代名书法家颜真卿之墨迹,中间是宋代事画家米芾的“烟雨图”

【注释】

“烟霞”二句,意谓天性风流闲散好比烟霞一样,山野人生活常以泉石为伴。烟霞、泉石,用唐人田游岩事。《新唐书?田游岩传》:田游岩“入箕山居许由(古代隐士)祠旁,自号‘由东邻’,频招不出。”高宗亲至其门,“谓曰:‘先生比佳否?’答曰:‘臣所谓泉石膏肓、烟霞痼疾者’”。

【鉴赏】

封建时代很多知识分子,都喜欢自称是什么“野客”、“山人”、“散仙”,以此为风雅清高。其中有些是出于不满现状,借此表示不合作意愿。但更多情况下,则一一面做着官,一面想着归隐田园,去过泉石生涯;或者一面过着闲游山林、赏吟烟霞的隐逸生活,一面又念念不忘最好能出仕,使自己功成名就。探春治家“精明”,她对这些字画的爱好(室内其他陈设也同样说明问题--今人何不如是)虽只表现她风雅的一面,但通过闺阁人物琐事,反映某种封建士大夫的思想志趣来看,是较有典型的。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红楼梦对联大全100副 红楼梦对联大全集及解释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红楼梦对联大全100副 红楼梦对联大全集及解释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题:红楼梦对联大全100副 红楼梦对联大全集及解释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30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