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琵琶对联典故 琴瑟琵琶对联上联

国学综合

琴瑟琵琶对联典故 琴瑟琵琶对联上联

符法逆天围观:℉更新时间:03-05 10:18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琴瑟琵琶对联典故 琴瑟琵琶对联上联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琴瑟琵琶对联典故 琴瑟琵琶对联上联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琴瑟琵琶对联典故 琴瑟琵琶对联上联

你知道对联的哪些故事吗?

据说八国联军进犯中国时,有个洋人代表傲慢地出了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清朝的一位官员昂然对出了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这幅对联是典型的拆字联。

上联“琴瑟琵琶”四个字上面有八个王字,八大王意寓八国联军,暗含侵略者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

下联是清朝官员巧用“魅魑魍魉”四个字中的“鬼”都是在边上,意寓八国联军贸然侵犯中国的边境。

此联有力打击了洋鬼子的嚣张气焰。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琴瑟琵琶:指的是中国古代的琴、瑟、与琵琶,都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们又分别称为瑶琴、玉琴、七弦琴。

魑魅魍魉: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也是古代传说中害人的鬼怪的统称。该词语出自《文选·张衡》:“魑魅魍魉,莫能逢旃。”

拆字联是对联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形式。拆字,也称析字,离合,是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离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或形),并赋于各字(或形)以新的意义。

例如:

1.明代蒋焘,自幼才思敏捷,能文善对,被誉为“神童”。有一次,他父亲的一位朋友慕名来访,言谈中出一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蒋父一听,顿觉此联制作精妙,但一时对不上来。蒋焘正巧切好西瓜给客人端来,灵机一动,对出下联:“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友人闻听,拍手叫好,夸赞蒋焘才思敏捷。

这是一难度较大的拆字联,上联中东字加二点是冻,西字加三点是洒,下联中“七、刀”构成切字,“八、刀”构成分字。

2.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魏源,聪慧过人,9岁时就参加县城的童子试。临考前老师有些不放心,出联试曰:“闲看门中月;”魏源听后,见墙上挂有一幅“春耕图”,便马上对出下联:“思耕心上田。”

上联的“门中月”即正体“闲”(闲)字,而下联的“心、田”二字合起来是思字。

3.以下联请自细品: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

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

十口心思,思国思君思社稷

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

嫁得潘家郎,有水有田方有米

娶得何家女,添人添口便添丁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竺仙庵二个山人

古代有什么对联故事

第1副: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在金庸《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带着黄蓉前去面见一灯大师。一灯大师的四个弟子“渔樵耕读”中的朱子柳给黄蓉出了这个上联,而黄蓉巧妙对出下联,恰好“四小鬼”又对应“渔樵耕读”四个人,简直绝配。

当然,这个对联并非真是朱子柳出对,黄蓉对对的。其实,作者金庸也是从古籍上看到的这个对联。对联利用汉字的字形特点,将一组字形相似的字放在一起,构成了巧妙的味道。

与这个对联类似的对联还有不少,比如“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角;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心肠。”再比如“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靠边。”

再比如“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居边,合手共拿。”

第2副:迎送远近通达道;进退迅速游逍遥。

相传这是一家马车店的对联。马车当然是要跑的,所以这个对联巧妙选用了走之底作为切入点,上下联14个字全部是走之底。对联既有文字美感,又体现了马车店的行业特点,真是令人赞叹。

第3副:寄寓客家,宿守寒窗空寂寞;漂游浪汉,流落江湖没浅深。

上联全部是宝盖头,下联全部是三点水,堪称妙对。据说这个对联还有一个故事。古代有一秀才住在一家客店里,住了很久,就有些无聊了。

凑巧客店的老板娘有几分姿色,秀才就有了想法,于是秀才特意写了这个上联,送给老板娘,说是让老板娘帮忙对下联,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要吸引老板娘。

谁知道老板娘根本看不上这穷酸秀才,很快就对出下联:“漂游浪汉,流落江湖没浅深。”同样一语双关,说这个秀才没有眼力,真是痴心妄想。秀才看到下联,脸瞬间红了,也没脸在这个客店住下去了。

...传里黄蓉受伤后郭靖背着她过渔樵耕读第四关的时候对的那副对联...

对联是: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角

魑魅魍魉,死小鬼各自肚肠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琴瑟琵琶对联典故 琴瑟琵琶对联上联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琴瑟琵琶对联典故 琴瑟琵琶对联上联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琴瑟琵琶啥意思

标题:琴瑟琵琶对联典故 琴瑟琵琶对联上联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305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