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对联的方法 如何认对联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认对联的方法 如何认对联的文章,本文对文章认对联的方法 如何认对联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如何看上下对联
2、张贴区分法: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
3、含义区分法:每副对联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在写对联的时候普遍把含义深刻的作为下联,上联的价值更多是在引导作用上。上下联基本属于因果关系,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4、时间关系区分法: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
5、范围大小区分法: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如常见的“家和国”之类词语。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
怎么才能分清上联、下联?
有三种方法,一是常规型,二是固定型,三是逻辑判断型。
先说第一种:常规型。
诀窍就四个字:仄起平收。
什么叫仄,非平即仄,古汉语四种音调,分别是,平、上、去、入。除了第一个平,剩下三个全是仄。
似乎有点不好理解,说通俗点,平就是我们现代汉语拼音一声,二声。上、去就是三声和四声,入现在已经没了。
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记载: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就对联来说,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音
比如:
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
世为仄音,民间安泰逢盛世就是上联,年为平音,风调雨顺颂华年就是下联。
现在我们过春节在街上买对联,基本都常不出这个常规圈,一看即知,知道仄起平收你就可以应付爹妈给安排的贴春联的活了,保证错不了。
二、固定型
总有些千古名对啊绝对啊,不走寻常路,根本不按这个平仄音走。比如最知名的岳麓书院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不是上仄下平,这是上平下仄。
这一幅对联两个典故,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即楚材晋用的典故。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本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局面。
乃是此书院山长袁名曜和一个贡生合作的一幅对联。
再举一例,扬州国画院的院长李亚如撰写的一副对联:
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
这幅对联是上也仄来下也仄。这对联并不是写西湖瘦金山小,而是写扬州园林的建筑特点,湖窄小那是苗条,假山堆的小正是精致。
三、逻辑判断型
对联一定是有逻辑关系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仄起平收,但是对联也贴不错的原因。
比如: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
由大到小,由远及近,从烟笼到树倚,是大到小,古诗至深堂由远而及近。
再比如: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
先说登山,再说登顶,不登山谈何登顶,这是个非常顺畅的逻辑。
这种逻辑的连贯性和文字之间的传承,能帮助我们识别上下联。
怎么辨别对联的上下联
对联分上下联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按音调平仄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三声四声为仄,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二声为平。
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因为先有因后有果。
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认对联的方法 如何认对联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认对联的方法 如何认对联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