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趣对联大全欣赏 古代有趣对联故事

国学综合

古代有趣对联大全欣赏 古代有趣对联故事

傲神决围观:℉更新时间:03-05 02:41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古代有趣对联大全欣赏 古代有趣对联故事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古代有趣对联大全欣赏 古代有趣对联故事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古代有趣对联大全欣赏 古代有趣对联故事

有趣的18个对联故事

有趣的18个对联故事

中国的对联不但是充满韵律的文学形式,而且还充满了趣味;谈起对联,我们的脑海就会浮现出一幅幅文人墨客,边喝酒赏花,边互出对联,比拼才智的画面;当真是诗酒趁年华,红尘尽潇洒!以下,我为你整理的有趣的18个对联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宦官自讨没趣

明嘉靖年间,有个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两位户曹喝酒,仗势借酒醉出言道:

南管北关,北管南关,

一过手,再过手,

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同饮的一个绅士打抱不平对道:

前掌后门,后掌前门,

千磕头,万磕头,

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上联揭露户曹贪赃枉法,下联嘲讽宦官卖身求荣,读来令人痛快。

2、唐寅嘲商人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3、 进退两难

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

细思量,哭笑不得

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

再斟酌,进退两难

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4、 穷秀才改联抱不平

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5、 郑板桥联辱知府

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

交忠朝庭

因受百姓

横批

前程金修

6、 舒铁香讽李鸿章

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一日,舒游黄鹤楼题一联于楼壁:

同榜贵人多,饶他坐稳青牛,懒向人间谈道德。

相逢知己少,愧我重登黄鹤,难从天上觅神仙。

7、“混”、“球”联句

湖南军阀谭延铠一生的处世哲学集一“混”字,最后混到了国x党的行政院长,由于处世圆滑,又得了一个“水晶球”的绰号。他死后,有人给他写了一副对联:

混之为用大矣哉,

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

球的本能滚而已,

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8、 上下“凭”等

针对封建社会的“上尊下卑”官气十足,有人戏一联:

上司开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对对对。

下级陈词达千言,始终嗯嗯嗯,噢噢噢,

横批

上下“凭”等

9、 王毅之接对联

一年除夕,王家大门口对联几次贴出几次被人揭走,王心生一计,贴出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对联不吉利就没人揭了。第二天凌晨,他让儿子献之给对联添了个尾巴,为: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10、 针砭人情冷暖

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

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

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11、 三国名人入对

四川内江有座嘉靖年建造的三元塔,塔中有一联说景,实则谐音含三国六个人名: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在笼中,心思槽巢,狠关羽不得张飞。

12、 乾隆出谜联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与群臣猜谜,出一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相仿,既非家禽,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摸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

在场的纪昀道出谜底,为“猜谜”。

13、 “老”字没一点

有个农民欠财主的债无法偿还,于是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对联是:

借新账,还旧账,借账还账,账还账。

拆东墙,补西墙,拆墙补墙,墙补墙。

横批只写了一个“老”字(没有里面一“点”)

财主上门讨债见联,不觉诧异,自语道:“这横批的“老”字,说“考”又不象,说“老”又没有一点?”话音未落,只听农民说:

老(字)要是有一点,早就还你了

14、 郑板桥见联济贫

郑板桥当县令时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的破旧大门上贴的对联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

又是一年

郑板桥见联,忙令随从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户主得济含泪道谢。

15、“不如不说”与“何必多说”

清初,某县有一主事官喜欢议上司是非,抨击时弊。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视察县衙,有人将此事上告,御史叫来这个主事官痛斥一顿,并忿忿道一上联:

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人人被说,不如不说,

主事听了心理不服,针锋相对答一下联: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16、贪官受辱

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

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

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

17、梁启超妙对张之洞

传说梁启超去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想给梁启超一个下马威,刚见面即出一联让梁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武汉旧称江夏)

梁启超从容做对: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生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本来,儒家真正的思想内核是王道,真正的读书人,要有胆识要有气节。不敢在前不敢在后,谦虚豪迈。

18、 君子之交

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中记载:某书生家贫,无酒为友祝寿,遂持水一杯,谓友人曰:“君子之交淡如。”友人知其意,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这一问一答恰好构成一副对联:

君子之交淡如

醉翁之意不在

上联出自《庄子·山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下联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句系俗语“君子之交淡如水”中藏去“水”字。纯朴友情,尽在对中。联语正整。

;

有故事的趣味对联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很多趣味对联,更是有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接下来请由我带你走进有趣的对联故事中吧! 1、李时珍戏昏官

传说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曾任四川蓬溪知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决意辞官回乡。临行前,新任县官为李时珍栈行。席间,新县官要李时珍为他开一帖滋补药方。

李时珍早闻此人是个”酒色财气”四大皆全的昏官,于是便佯装允诺。县官命一小吏取来文房四宝,李时珍道“我念你们写。”接着他就朗朗念道:

“柏子仁二钱,木瓜二钱,官桂三钱,柴胡三钱,益智仁二钱,附子三钱,八角三钱,人参一钱,台乌三钱,上党参三钱,山药二钱。”

说罢便扬长而去。

第二天,那昏官将这个处方交师爷去买药,师爷仔细一看,忙说,“大人,您被李时珍骂了!”昏官莫名其妙,师爷才依次念出药方的含意:“柏木官(棺)柴(材)益(一)附(副),八人台(抬〕上山。”听罢,昏官气昏了。金少爷、钱少爷傻愣了一会儿,扫兴而归。

2、妙对夺魁

相传,有个穷秀才颇有些才学,但因科举场上徇私舞弊之风盛行,使他屡试不第。这一年,听悦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他便打点行装,赴京赶考。

可是,由于路途遥远,纵然秀才历尽了千辛万苦,待他赶到京城时,考试已经结束了。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主考大人,准他补考。

主考出的题目,是用从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上联。秀才听后,暗想:我何不把一路的颠簸和误考的原因说上一说,也好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于是开口对道: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主考一听,心中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秀才从十至一作一下联。秀才想,正好借此机会把这些年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口应道:

“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主考听罢,连连称妙,接着又应对一番,秀才皆对答如流。这样,这一年状元的桂冠,就被这位对联高手夺去。

3、戏对识才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才思雄卓,性诙谐,甚爱才,传说他在江西作提学副使时,发现有个读书人与他同名同姓。在唱片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一联你来对。”于是随口念道: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这一对出得妙!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大夫,司马相如是汉代的文学家。“相如”二字又当“相同”来解释。李梦阳意思是:两个相如都不相如,你一个士子能和我同名同姓吗?那个读书人听后略加思索,答道: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真是对得好。魏无忌是战国时魏国信陵君的公子,长孙无忌是唐朝的大臣。“无忌”二字就是“没有忌讳”。读书人的意思是:你那里都不忌讳,我这里也无须忌讳。“制对者”和“属对者”,都是巧用历史故事,弦外有音。

李梦阳听了,非常欣赏这读书人的才思敏捷,经细心考察,证明确有才能;遂亲自荐举,予以重用。

4、切瓜应对

苏东坡的一个门生,春寒时节独坐家中书房。天下着毛毛细雨,他见冷雨滴窗,便触景生情,吟成一个单联: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此联极妙,“冻”拆为“东”和两点,“洒”拆为“西”和三点水。但他沉思颇久,未得下联,便先搁下。

过半年后,他又想起此对,依然对不上,只好去请教老师苏东坡。当时正值暑天,老师不忙应对,却拿起刀来,切开西瓜待客。书生见老师总不开口,便急催“请恩师赐对”。东坡笑了笑说:“刚才我不是对给你了吗?”书主更急了:“没有呀,对在哪里?”苏东坡指着西瓜念道: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书生这才明白:“切”字拆为“七”、“刀”;“分”字拆为“八”、“刀”。更妙的是切合了刚才切瓜 待客的情景。从此,书生更对苏东坡崇拜得五体投地了。

5、凌濛中举

传说凌濛初五十多岁才中举人,为了这点功名,还差点送了老命。

这一年冬天,凌濛初上京赶考,信心十足,可偏偏遇上个贪财的.考官。凌濛初没有送礼,又一次名落孙山。

凌濛初又气又恨,要找考官说理。半路上下起了雪,凌濛初见路边有个破草帽,就戴在头上挡雪。来到考官府,见门上贴着“爱才如子,执法如山”的对联,凌濛初顿时火冒三丈,上去“刷刷”添了几字,变成了:

爱才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这一下可惹祸了,几个家丁蹬蹬蹬跑出来,如狼似虎,把凌濛初押上了厅堂。

考官一看考生凌濛初头戴破草帽,气势汹汹地说:“我看你,头戴夏,脚穿冬,肚里哪有春秋?”

凌濛初两眼喷火,道:“我看你,面朝南,背朝北,心中光想东西!”

考官恼羞成怒,一张状子送到了刑部。刑部尚书一看状子,嘿嘿一笑,说:“木匠做枷枷木匠,斩!”

凌濛初早就呼说刑部尚书原先是个翰林,就叹了口气回道:“翰林监斩斩翰林,绝!”

刑部尚书一惊:这人出口不凡,定有隐情!就慌忙说:“慢!”把凌濛初重新审了一遍,立刻真相大白。刑部尚书马上给宰相呈文,要求赦免凌濛初。宰相也是晟舍人,早听说家乡有个叫凌濛初的才子,一看呈文,就连忙召见。他见凌濛初须发皆白,同情地说: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凌濛初悲愤地回道:

二人为天,一人为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宰相一听,唷,真是个才子呢!这对子含蓄地说出了科场的舞弊。于是就朱笔一挥,在刑部的呈文上批了个“准”字;并向考官推荐凌濛初为举人。考官见宰相推荐,不敢怠慢,但又不甘心,就说:“再出个上联让凌濛初对对,如真有奇才,就送他个举人。”

考官领着凌濛初来到一座孤山的小庙里。庙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个执刀跨马的泥塑将军。考官冷冷一笑,出了上联:

孤山独庙,一将军单刀匹马;

凌濛初淡淡一笑,向庙外一看,见河上有两个渔翁在钓鱼,眼睛一亮,从容地对道:

隔河对岸,两渔翁双竿垂钓。

考官无奈,只好点凌濛初为举人。

古代趣味对联故事(4)

古代趣味对联故事

10、曹尚书马上又出一上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解缙立即答对:

日照龙鳞万点金。

11、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巧对折服,情不自禁地击节,喝起采来。曹尚书见还未曾考倒解缙,十分著急,指着屏风上的画,又出一联: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答道: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

12、解缙刚刚对完,曹尚书额上冒汗,但还不肯认输,就以教训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

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

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才说完,看客们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得佯醉而退。

13、一石三鸟

解缙的超群才智,使曹尚书不得不暗自叹服。一日,他又邀解缙进府,想试试,解缙近来的学业,是否长进。于是,你来我往地,又对了几联后,曹尚书一直未占上风。于是,便使用最后绝招;利用“谐音”双关,企图“一石三鸟”压倒解缙。他出的上联是:

庭前种竹先生笋;

解缙立即对出:

庙后栽花长老技。

曹尚书笑道:“我这上联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种的竹子,先长出了竹笋。”解缙说:“我下联的意思,是庙后头栽的花,长出了老枝。”

14、曹尚书又道:“我的上联另有别解。说是庭院种的竹子,长得不好,教书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马上接着说:“我这下联也还有层意思,说的是庙后栽的花被风吹斜了,长老用木棍把它支撑起来,故有:

庙后栽花长老支。

15、曹尚书哈哈大笑:“解神童有所不知,我这上联,还有第三个意思,说的是庭前种竹子,教书先生询问别人,这是什麽原因,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询;

解缙拍手笑道:“曹大人,别急,我这下联也另有意思,是说庙后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诉长老,长老说早已知道了。所以是:

庙后栽花长老知。

曹尚书“一石三鸟”,仍然没有难倒聪明的解缙,不禁由衷地赞许他道:“真乃盖世奇才也!”曹尚书实在爱才心切,欣喜之余,就把爱女许配给解缙了。

16、解缙巧对朱元璋

明洪武二十二年春天,解缙从江西老家吉水,到京都南京参加会试。当时的科举制度规定:会试通过后,要再经一次复试,地点在皇帝的殿廷,叫做“廷试”,或称“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

解缙在会试中,所作的文章,气势磅礴,笔锋犀利,言词质朴,博得主考官刘三吾的好评,要点他为一甲状元。由于有人反对,理由是说他,对策言论过高。殿试就被点为第七名进士。解缙的大哥解纶、妹夫黄金华,同时高中三甲进土。

解家“一门三进士”,不仅轰动了江西吉水城,也轰动了京师。万岁爷朱元璋,得知这位江西矮子进土,不但文章作得好,尤善对对,便召进宫来,亲自出题面试。

朱元璋说;“皇宫中,有一大戏台,朕出上联,卿对下联。”解缙叩头道:“万岁,臣遵旨。”

17、朱元璋念道。

尧舜净,汤武生,桓文丑旦,古今来几多脚色;

解缙接口便应对:

日月灯,云霞彩, 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场大戏。

18、“好!”朱元璋满心欢喜。并再出上联:

日在东,月在西,天生成“明”字;

解缙立即续成下联:

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

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悦,连声赞赏。

趣味对联故事五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放过牛,当过和尚。小时候,没有机会念书。但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经自己刻苦学习,颇通文墨,会吟诗,作文,还特别喜欢题联。传说,朱元璋无论行军打仗、饮酒下棋,微服出访,登堂进庙!都喜欢谈论对联。对大臣、文人、农民,甚至对儿童,更常常和他们对对。

1、朱元璋出兵攻打姑苏那年,行军中,就以“天口”二字,题了一上联:

天下口,天上口 志在吞吴;

谋臣刘基一听,知道朱元璋将“天口”二字!上下各一拼,即拼出“吞”“吴”两字。于是,他以“人王”二字,绝妙地对出下联,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2、一次,朱元璋与刘基下棋,朱元璋吟了一阙上联,示意刘基应对。联文是:

天作棋盘星作于,日月争光;

刘基脱口答道: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3、又有一次,朱元璋到大臣陶安家,看见陶安以书作枕头,即景生情,乃一上联: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陶安知其意,随即对道: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4、朱元璋一次便服出访,遇到一个农民在卖藕,立即出一上联:

一弯西子臂;

他以一根雪白的藕,比作美女西施的手臂,想考考农民是否能对。那农民望他一眼,笑着答首:

七窍比干心。

农民以藕中多孔,来比喻商代忠臣比干的心。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命农民随行,大加赞赏。传说,以后还任命那农民,到朝廷做官。

;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古代有趣对联大全欣赏 古代有趣对联故事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古代有趣对联大全欣赏 古代有趣对联故事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古代趣味对联大全

标题:古代有趣对联大全欣赏 古代有趣对联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98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