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高效记忆思维导图 古诗词高效课堂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古诗词高效记忆思维导图 古诗词高效课堂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古诗词高效记忆思维导图 古诗词高效课堂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关于诗句的思维导图
1.古诗思维导图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关于思乡的古诗词的思维导图包括作者还写了哪些
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导图:岳阳楼记宋代: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 一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3.如何用思维导图背古诗词
以崔颢的“黄鹤楼”为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先了解内容的意思:
古代的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一座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头,而白云却千年不变悠悠地飘飞在空中。晴天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川水流经汉阳的林树,而鹦鹉洲上方的芳草也随着风摇曳着。傍晚时,暮色昏暗,看不清我的故乡,只见江上苍茫的烟波,让人徒增感伤。
2、画出诗中的关键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接着把这些关键字的意义,用思维导图分段表达出来:
4、再来,练习看着思维导图把文章内容背出来。
5、最后,不看思维导图,而是根据脑海中思维导图的印象把文章背出来。
比较长的诗词可以用另一种“句首字”的技巧来帮助我们快速记忆。同样的必须先将文章大声朗读、熟悉内容,接着按照顺序取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利用意义或谐音的联想方法,把这些字串成一个故事。
4.绝句古诗迟日江山丽思维导图
绝句·迟日江山丽
作者: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赏析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5.古诗思维导图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状像香炉且山上笼罩烟云而得名。
3、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的云雾水气。
4、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5、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6、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7、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此处指极高的天空。
8、遥:从远处看。
译文: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
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6.关于李白的思维导图
思乡古诗名句集锦
01.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
02.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03.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0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05.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0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0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0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09.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
10.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1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12.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萧子显
16.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17.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18.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
19.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欧阳修
20.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7.村晚古诗的思维导图
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诗前两句写背景。首句“草满池塘”是说节令已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借鉴谢灵运《登池上楼》名句“池塘生春草”,但以“满”字易“生”字,显出节令的不同。“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次句写远山落日。用一个“衔”字,形象地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况,与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字同见炼字之工。又用一个“浸”字,写落日青山倒映水中,与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句情景非常相似。诗围绕池塘为中心,以池塘中的绿草与澄净的池水,带出青山与落日,中间以一“浸”字作维系,使池塘显得很热闹,色彩也十分绚丽。
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场了。他骑着牛儿,走向村庄,手中拿着支短笛,随意吹着。与上两句的恬静相比,这两句描绘得非常生动活泼。牧童骑着牛,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而是横坐着;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于是,牧童调皮天真的神态,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为之耳目一新。
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在此之前,张舜民《村居》诗有“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句,与这首诗比,画面中少了个天真烂漫的牧童,代之以牛背的乌鸦,以显出村晚的萧瑟。同样的农村景色,因诗人的心情不同,摄取的画面便不同,一是充满情趣,一是惆怅落寞,因此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
8.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23课的古诗思维导图怎么做
古诗三首分别是;
乡村四月诗意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山坡和田野到处都是绿色,平地上到处都是倒映着空中白云的水田。杜鹃鸟欢快地叫着,春雨绵绵如同烟雾一般。四月的乡村里很少有人空闲着,人们刚刚才忙完养蚕就又去忙插秧了。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出去田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 农家男女各自都忙着相应的家务劳动。小孩子不知道做耕田织布的活儿, 也忙着在靠近桑树的树阴的地方学习种瓜。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在江边垂钓,不想回家。
《思维导图记忆古诗词》
21天16节课的《思维导图记忆古诗词》完美收官啦,谢谢猪猪老师的分享,谢谢班主任红梅老师每天的课程提醒,辛苦啦[玫瑰][玫瑰][玫瑰]
回看16节课的32幅导图,收货满满,每一次绘画过程都是一种享受,很喜欢古诗词与导图的结合使用,完美??????。
之前对古诗词只是死记硬背,现在一幅导图下来诗及意思基本可以记住了,很感谢导图带给我的快乐。
课程虽已结束,但《思维导图记忆古诗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
再次谢谢猪猪老师和红梅老师!
以下是32首古诗词与之相对应的思维导图:
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仙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圣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圣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鬼李贺《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诗鬼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神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诗神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奴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诗奴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诗隐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魔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魔白居易《钱塘江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佛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佛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豪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豪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囚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囚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虎罗邺《早发》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诗虎罗邺《鸡冠花》
一枝秾艳对秋光,露滴风摇倚砌傍。
晓景乍看何处似,谢家新染紫罗裳。
诗瓢唐求《题青城山范贤观》
数里缘山不厌难,为寻真诀问黄冠。
苔铺翠点仙桥滑,松织香梢古道寒。
昼傍绿畦薅嫩玉,夜开红灶捻新丹。
钟声已断泉声在,风动茅花月满坛。
诗瓢唐求《题杨山人隐居》
深山道者家,门户带烟霞。
绿缀沿岩草,红飘落水花。
半庭栽小树,一径扫平沙。
往往溪边坐,持竿到日斜。
诗杰王勃《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诗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骨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诗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狂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诗家天子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家天子王昌龄《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思维导图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写在前面的话】
做为一名妈妈,希望能够以更直观、好玩的方式,带孩子走进诗词的世界。
导图大体原则上是自己根据理解后搜罗背景资料、图片等信息做为参考,偶有参考临摹,绘制而成。
【导图思路】
中心图
把四句诗词对应的图画感,布局整体画面,帮助记忆。
分支(一级,二级)
*按顺时针解读,以四句诗词顺序一一展开
诗句前两个字作为一级分支,后面两个字/三个字 拆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图标
太阳:与诗句“晴”呼应
蒙眼的女孩:与“濛”对应
天平:表示“比”
彩盘:表示淡妆浓抹的意思
【诗词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诗词大意】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详细注释】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作诗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古诗词高效记忆思维导图 古诗词高效课堂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古诗词高效记忆思维导图 古诗词高效课堂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