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的祭祀活动 龙抬头的祭祀图片

国学综合

龙抬头的祭祀活动 龙抬头的祭祀图片

春秋故宅围观:℉更新时间:03-04 20:24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龙抬头的祭祀活动 龙抬头的祭祀图片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龙抬头的祭祀活动 龙抬头的祭祀图片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龙抬头的祭祀活动 龙抬头的祭祀图片

古人怎么过二月二:祭祀先农,皇帝亲耕?

明清两朝,二月二这天,还要举办祭祀先农和皇帝亲耕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

帝王祭祀先农龙在我国各民族人民心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代先民们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很多关于龙的传说,相传龙头节最早起源于伏羲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这一做法一直被世代延续,明清两朝,二月二这天,还要举办祭祀先农和皇帝亲耕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之后,皇帝还要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自耕田。

皇帝耕田有严格的礼仪制度。明制是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往返犁地四趟;清制改为往返犁地三趟,然后,从西阶登观耕台,观耕结束后,由东阶退下。

至今仍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的《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就描绘了雍正皇帝出宫至先农坛祭先农神的礼典以及皇帝作示范性演耕的情景。

据有关史料记载,为了保障亲耕典礼的顺利进行,清代皇帝在耕耤之前,都要事先进行演练耕田。圆明园里的山高水长,中南海的丰泽园,是两处重要的演耕场所。嘉庆皇帝亲耕时,还闹出过笑话:碰上了不听话的耕牛,将责任推给了顺天府的官员。有一年,嘉庆来到先农坛亲耕。碰巧顺天府所备耕牛不驯服,一时发起了牛脾气,死活不肯耕地。换了很多头耕牛,嘉庆还是无法驾驭,最后勉强耕了三个来回。嘉庆完成礼仪,又命一些官员耕地。这些官员不会耕地,无法驾驭耕牛,甚至还出现了耕牛四处奔逃的事情。嘉庆十分震怒,当天就向军机处发了上谕:“耕耤为劭农大典,顺天府供备牛只,平时不勤加演习,玩忽从事。着将专司供办之大兴县知县沈守恒、宛平县知县张洽俱先行革去顶戴,交部严加议处;顺天府府尹费锡章系专辖之员,着交部严加议处……”

同样,在民间,二月二的俗语、习俗也越来越丰富。比如,“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不下雨”,意思就是龙抬头意味着天地交泰云兴雨作而万物生长。另外,唐代以后,北方部分地区把龙抬头的二月初二认为是“迎富贵”的日子,流传有“二月二,龙抬头,金子银子满地流”的俗语。

这些虽是俗语,但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国农历二月时,气候已转暖,春回大地,正是农事之始与春耕播种之时,古今人们都祈望着新的一年农业丰收。同时二月二也是惊蛰节气前后,百虫蠢动,疫疠丛生,而当时的科技不发达,人们只好企盼着龙出来进而镇住各种毒虫,故有龙抬头之说法。

到了明清时候,北京城有着非常多的歌谣、民俗与食俗等内容,有一些还留存至今。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是我年少时唱过的一首民谣,它写在家中一幅名为“皇帝耕田图”的年画上,年画上画的是身穿龙袍的皇帝手扶犁把躬耕籍田,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撒种,那牵牛的则是一位七品县官,画上还画着提篮送饭的皇后和几个宫女。这张年画儿极具情趣,六十多年过去,仍记忆犹新。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风俗 龙抬头的由来:

龙抬头节又称春龙节、春花节,郑州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民间传说在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罚三年无雨,人间河干沟竭,树枯苗死,人们难以过活。司管天河的龙王心中不忍,在阴历二月初二这天私自给人间降雨,因而受到责罚。人们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献龙王,报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动了玉皇大帝,允许龙王继续为人间降雨。以后二月二祭龙王,相沿下来成为节日

龙抬头的风俗:

采龙气

早上卯时(5点到7点之间),卯月的第一个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此为一吉。

剃龙头

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起龙船

古时,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龙抬头时节中国部分地区会有“起龙船”的活动,请龙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舞龙

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时也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民俗文化 [50] 。

使耕牛

“龙抬头”也是农村的农事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农时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

开笔写字

相传农历二月初二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引田龙

每当春龙节到来,中国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引龙伏虫的活动有很多,最有特点是撒灰。陕西富县一带还流行撒灰围庄墙外的做法,也是伏龙驱虫的表现。后来,也出现用石灰替代草木灰伏龙降虫的做法。

龙抬头节日习俗

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文明,主要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寓意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龙抬头这一天,各地的习俗各具特色,但总体上都围绕着祈福、祭祀、庆祝等活动展开。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龙抬头节日习俗:

1. 祭龙:祭龙是龙抬头节日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用各种形式来祭拜龙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龙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地方会举行盛大的舞龙活动,有的地方则会在家中设立祭坛,摆放供品,焚香祈祷。

2. 理发:龙抬头这天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日子,因此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一天理发。民间认为,在这一天理发可以带来好运,祛除晦气。此外,理发还有“剃龙头”的寓意,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一切都会从头开始。

3. 吃龙须面:龙须面是龙抬头节日的特色食品。这种面条细长如须,象征着龙的须子。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碗龙须面,寓意着祈求龙神保佑家庭和睦、生活美满。

4. 放风筝:放风筝是龙抬头节日的一项重要活动。风筝象征着吉祥如意,放飞风筝寓意着将好运带回家。在这一天,大人小孩都会纷纷拿出自己的风筝,放飞在蓝天白云之间,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5. 种植:龙抬头是春天的开始,也是农民开始忙碌的季节。在这一天,农民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他们也会开始播种、耕地等农事活动,为新一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龙抬头的祭祀活动 龙抬头的祭祀图片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龙抬头的祭祀活动 龙抬头的祭祀图片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龙抬头是纪念什么

标题:龙抬头的祭祀活动 龙抬头的祭祀图片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92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