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基本知识 对联基本知识要点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对联基本知识 对联基本知识要点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对联基本知识 对联基本知识要点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对联的基本知识,基本特点
一、对联的基本知识
(一)对联的部分术语
对联的术语很多,以后会逐渐涉及,为了便于说明,这里先只介绍几个基本的。
1、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又称出句、上比、上支等。一般应以仄声字结尾。
2、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又称对句、下比、下支等。一般应以平声字结尾。
3、全联:包括上、下联。
4、半联:半副对联,只有上或下联。
5、副:对联以副为计数单位。
6、言:就是字。八言联就是指半联包含八个字的一副对联。
7、联尾: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联尾应是仄声字,下联联尾应是平声字。
(二)对联的定义与发展
对联是由上下两部分字数或句数完全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近或相同、停顿节奏一致、平仄协调的文字组成的文学样式。
对联是对偶发展来的。对偶是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两个并行、等长的修辞单位,称为对偶。运用对偶最盛的是六朝的骈文。诗词中的对偶叫作对仗。对仗是对联最基本的特点,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
二、对联的特点
(一)字句相等
对联的上下联字句数要相等。
1,单句短联
如:
天对地
林海对雪原
辞旧岁对迎新春
爆竹辞旧对桃符迎新
地暖花长发对天晴鸟争鸣
静坐当思己过对闲谈莫论人非
绿岭层层千山秀对红花朵朵万里春
2,双句对
如:
日焕中天,燕舞莺歌新岁月
春回大地,桃红柳绿好风光
3,多句对:半副三句以上的就是多句对。
如: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岁月辞去
春联副副,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注:有一种极个别的情况,就是有意追求“字数不等”来造成一种弦外有音的效果。如民国时期,袁世凯死后,四川有人作了一副“挽联”:
中国人民万岁
袁世凯千古
在这里千古对万岁,但袁世凯只有三个字,不能和中国人民相对。其实是暗指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的对联是不是很有意思啊。
同其他艺术形式向比较(特别是诗、词、赋),对联的主要特点有四点:
1)上下联字数相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2)上下联内容相关.一般来说,上下联应围绕一个相关的主题并行叙
述或正反表达,或构成延续\因果关系.
3).上下联强弱相当.对联的强弱大致有三种关系:一上弱下强,注意
反差不宜过大;二上下同等,这是最佳的;三上强下弱.这是必须克
服的缺点.
4)上下联文字相别.即上下联不宜有重复字,特别是处于同一位置的
字.有两种情况除外:一是个别衬字性质的虚词,允许重复,但必须
放在同一位置上;二是上下联异位重字,必须交错相对,如回文联
春联小知识有哪些?
1、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
2、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福字、窗花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3、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4、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5、春联结构
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
如“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有哪些关于对联的基本知识?
对联的基础知识: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就是说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同。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每句之内词与词之间,平仄尽量交替。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也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另外,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相同位置上的词平仄应尽量相反。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扩展资料:
对联的由来:
相传桃木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周朝时期,人们便把写有"神荼"、"郁垒"名字的桃符悬挂在门上,以去除厉鬼。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后蜀主孟旭也亲自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句子。
明代时期,民间对对子的习俗开始流行,对联的名字便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到了今天,在春节这天贴春联也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对联基本知识 对联基本知识要点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对联基本知识 对联基本知识要点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