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古诗 大学语文古诗词必背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大学语文古诗 大学语文古诗词必背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大学语文古诗 大学语文古诗词必背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职高大学语文文言文
1. 高中语文选修1背诵古文大全,够详细的
01.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定《选读》背诵部分《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指定背诵部分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指定背诵部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 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背诵部分*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论语》选读05《仁者爱人》背诵部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26)《论语》选读06《君子之风》背诵部分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9)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2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论语》选读08《周而不比》背诵部分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6?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2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2?24)《论语》选读11《诲人不倦》背诵部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8)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论语》选读12《高山仰止》背诵部分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17?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9?11)《论语》选读13《沂水春风》背诵部分“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选读14《中庸之道》背诵部分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
2.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一(第一册)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背诵易水诀别一段)
6、鸿门宴·司马迁
必修二(第二册)
4、《诗经》两首
氓(必背)
采薇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必背)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8、兰亭集序·王羲之(必背)
9、赤壁赋·苏轼(必背)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背诵2、3段)
必修三(第三册)
4、蜀道难·李白(必背)
5、杜甫诗三首(必背)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必背)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必背)
9、劝学·《荀子》(必背)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必修四(第四册)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必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必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必背)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背诵后5段)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必修五(第五册)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必背)
5、滕王阁序·王勃(背诵2~3段)
6、*逍遥游·庄周
7、*陈情表·李密(必背)
3. 高中语文课本全部的文言文和古诗词有哪些
高一第一学期
*** 《沁园春?长沙》
《诗经?蒹葭》
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高一第二学期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北宋?柳永《八声甘州》
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北宋?黄庭坚《登快阁》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节)
唐?王维《终南山》
唐?杜甫《登楼》
唐?卢纶《塞下曲》
唐?王昌龄《从军行》
唐?杜牧《过华清宫》
高二第一学期
北宋?柳永《雨霖铃》
北宋?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北宋?周邦彦《苏幕遮》
北宋?李清照《声声慢》
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高二第二学期
唐?韩愈《师说》
战国?荀况《劝学》
高三第一学期
唐?杜甫《月夜》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高三第二学期
《〈论语〉七则》
战国?孟轲《鱼我所欲也》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第一节)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第二节)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第五则)
4.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1.省悟过去的错误已无法补救,明白将来(理想)还可以追求;看到了在迷途上并未走远,发觉当下才是对的而从前一切都是妄乱。
2.园中几条小径已经荒废,松树和菊花依然如旧。
8.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从此)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对待它们,也不怎么爱惜。
9.蛮横而不可一世的心理随着时日的流逝越来越膨胀。终于,连守边疆的军士不再忍耐下去了,起义的人们在函谷关骋驰,最后连根基都让起义的楚国人一把火烧了,实在可惜(怜)可叹。
10.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象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11.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水能载船也 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12.想到高处不胜寒,就要谦虚并加强自己的修养;担心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就应有江海容纳百川的度量。
13.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而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人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文臣武将争相效力,君臣无事烦扰,(您)可以尽情享受巡游的乐趣,享有神仙的长寿,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教化。为何一定要劳神费思,代替下臣行使职事,牢损耳目,有背无为而治的道理呢?
14.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长安城的富豪人家 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接他到家中供养。
15.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
16.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
17.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 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缫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
累死我了,希望能帮上你~~~
5. 高中语文人教版所有古文题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新) 第一册 第一单元*沁园春 长沙……………………………………………… *** 4 第二单元 兰亭集序……………………………………………………王羲之 20 赤壁赋………………………………………………………苏 轼 2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 维 26*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28 名著导读 《论语》 109 第二册 第二单元 诗经二首 卫风?氓 小雅?采薇 离骚……………………………………………………屈原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白马篇…………………………………………………曹植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陶渊明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 第三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荆轲刺秦王…………………………………………………《战国策》鸿门宴………………………………………………………司马迁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赤壁之战……………………………………………………《资治通鉴》第三册 第二单元 蜀道难………………………………………………………李白 琵琶行………………………………………………………白居易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登高 李商隐诗二首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马嵬(其二) 陆游诗二首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 第三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劝学…………………………………………………………荀子 过秦论………………………………………………………贾谊 师说…………………………………………………………韩愈 六国论………………………………………………………苏洵 第四册 第一单元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 长亭送别……………………………………………………王实甫 雷雨(节选)………………………………………………曹 禺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阅读 李煜词两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姜夔词一首 《扬州慢》(淮左名都)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苏武传……………………………………………………班 固 张衡传……………………………………………………范 晔 李贺小传…………………………………………………李商隐 马伶传……………………………………………………侯方域 第五册 第一单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第二单元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滕王阁序……………………………………………………王 勃 阿房宫赋……………………………………………………杜 牧 逍遥游(节选)……………………………………………《庄子》陈情表………………………………………………………李 密 名著导读 红楼梦。
6. 找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在室内长谈自己的抱负胸怀;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语文专升本必背篇目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诗风的源头。
2、《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浪漫主义诗风的源头。
3、《山海经》是我国最早富有神话传说的一部地理志。
4、《水经注》(郦道元)是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
5、《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6、《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著作。
7、《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编年体史书。
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9、《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10、《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1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篇长篇叙事诗。
12、《古诗十九首》是乐府诗成熟的标志,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13、《穆天子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小说。
14、《孙子兵法》(孙武)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15、《世说新语》(刘义庆)是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
16、《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
17、《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一直是我们语文固定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就算在大学也不例外。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一)
上邪两汉: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赏析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邪”犹言“天哪” ,“相知”即相亲相爱。此句说:“天哪!我要和君相爱,让我们的感情永久不破裂,不衰减。”为了证实她的矢志不褕,她接连 举五种自然界的不可能出现的变异,“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意思是:要想背叛我们的誓言,除非出现山平了,江水干了,冬日里雷雨阵阵,夏天里大雪纷纷,天与地合而为一!。女主人公充分发挥她的想象力,一件比一件想得离奇,一桩比一桩令人难以思议。到“天地合”时,她的想象已经失去控制,漫无边际地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环境都不复存在了。这种缺乏理智、夸张怪诞的奇想,是这位痴情女子表示爱情的特殊形式。而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都被抒情女主人公当作“与君绝”的条件,无异于说“与君绝”是绝对不可能的。结果呢?只有自己和“君”永远地相爱下去。
全诗写情不加点缀铺排。“上邪”三句,笔势突兀,气势不凡,指天发誓,直吐真言,既见情之炽烈,又透出压抑已久的郁愤。“长命无绝衰”五字,铿锵有力,于坚定之中充满忠贞之意。一个“欲” 字,把不堪礼教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反抗女性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此三句虽未进行形象刻画,但一个情真志坚,忠贞刚烈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站在读者面前。
清代王先谦说:“五者皆必无之事,则我之不能绝君明矣。”这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可以说是绝唱之作。诗中女主人公以誓言的形式剖白内心,以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反证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确实具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诗短情长,撼人心魄。正如胡应麟所说:“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
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可谓句句在理。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二)
行行重行行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赏析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妇说: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 (三)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宋代: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版本二)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
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清照“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格调。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瘦”形容,“念”深化,“痴”烘托,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深。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大学语文古诗 大学语文古诗词必背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大学语文古诗 大学语文古诗词必背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