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池的诗句 河池古地名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关于河池的诗句 河池古地名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关于河池的诗句 河池古地名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广西河池有什么名胜古迹
1、东兰烈士陵园
东兰烈士陵园位于东兰县城西更闹坡,原占地面积94.7亩,建筑面积29720.5平方米,园内设:大门亭廊、仿古排门、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塔、韦拔群烈士陵墓、解放东兰烈士纪念碑、英雄群雕、著名烈士石雕像、纪念亭、纪念活动广场等纪念建筑设施。
其中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版面展线长190米,陈列史料、文物600余件,展览内容有:《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剿匪》、《对越自卫还击战》、《将军及红军老干部》、《悼念先烈活动》、《开创未来》等九个部分,共八个展厅,面积1420平方米。
2009年是韦拔群诞辰115周年,为举行纪念活动,县委、县政府决定对烈士陵园进行改扩建,东兰烈士陵园扩建部分总用地面积为120亩,建设用地面积为88.2亩。工程设计建设项目有将军园、将军雕像、-广场、韦拔群烈士纪念馆等组成。
2、巴马水晶宫
位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那社乡发现一个神奇美丽的岩洞,洞中到处可见奇形怪状、洁白清亮、闪闪发光的钟乳石,时任该乡-韦明革给该岩洞命名为“水晶宫”。
距乡政府3.5公里,交通方便。当地村民说,发现该洞的那一天,一村民由于劳累在该岩洞外睡觉,醒来发现身旁的小石洞有凉风从洞里吹出,猜测可能是洞中有洞。该村民及同伙凿开小洞后,发现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岩洞,洞里的钟乳石全部是水晶状的,形态各异,琳琅满目,令人流连忘返。
获此消息后,时任该乡-韦明革一边组织乡、村干部坚持一天24小时轮守洞口,严防洞里的钟乳石被-,一边请来摄影师摄制“水晶宫”专题片用于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努力,水晶宫的消息在中央、区、市、县各级报刊、电视等媒体均做了报道。
3、东兰红色旅游区
东兰红色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广西东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右江革命斗争、举行百色起义的策源地。
东兰县境内有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红七军前敌委旧址魁星楼、东兰革命烈士陵园、韦拔群故居、韦拔群纪念馆等革命旧址、遗址近50处。目前,东兰县所有红色景点全部免费开放,成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
4、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引位于天峨县城西面,距县城6千米,面积为2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600米至1000米不等,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95%以上,林相完好,古树参天,生物种类繁多。
有蔸兰、金花茶、掌叶木、任豆、喜树、见血清等近30种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植物,600多种高等植物,有锦鸡、林麝、飞猫、猕猴、果子狸等多种珍稀动物栖生其间,堪称是一座物种宝库。而且在峡谷观景台可鸟瞰堪称珠江流域。
5、凤山世界地质公园
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广西河池市凤山县,总面积50平方公里,由三门海天窗群旅游景区、江洲仙人桥旅游景区、鸳鸯泉旅游景区、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洞穴博物馆、巴腊猴山景区、梦娥瑶寨景区组成。
分布有岩溶峰丛、峰林、水平洞穴、地下河、天窗、竖井、天坑、天生桥、边缘坡立谷、溶蚀洼地等众多的岩溶地质遗迹景观,是中国岩溶地质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类型独特的国家地质公园,也是世界上大型洞穴厅堂数量较多、密度较大的世界地质公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兰烈士陵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巴马水晶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兰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为什么是地级“河池市”,而不是地级“宜州市”?
前言:
今天笔者跟各位读者解说的是,位于广西西北部的地级市——河池市。说起河池市,广西人都知道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而河池人却知道,这个地级市,差一点点不叫地级“河池市”,而是差一点点就叫地级“宜州市”了。个中历史原因,笔者接下来就为各位读者一一解说。
一. 今地级“河池市”的历史:
探讨:为什么是地级“河池市”,而不是地级“宜州市”?那么笔者首先就要从今地级“河池市”的历史,解说起。
笔者简单的说,今地级“河池市”在古代,一直叫“宜州”或“庆远府”。而“宜州”或“庆远府”的治所,就在今县级宜州市(现在已改为“宜州区”)。
(一)唐朝时期:设置“宜州”
①笔者翻阅历史相关记载,“宜州”最早设置于唐朝贞观四年(即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今河池市境内设置“宜州”和“龙水县”, “宜州”州治“龙水县”。
②不过“宜州”下辖多少个县,笔者就无从得知了,因为相关历史记载实在是太少了。
③这是今河池市境内,首次设置“州”,是今河池市境内建州之始。
(二)宋朝时期: “宜州”升“庆远府”
①南宋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宋理宗赵昀升“宜州”为“庆远府”,府治宜山县。各位读者看到这里,不禁要疑问,宋朝的“州”和“府”到底是什么样的的行政级别呢?
②笔者大致的研究了一下宋朝的行政区划:路——府、州——县。即宋朝的“路”相当于后世的“省级行政区”,“府”和“州”相当于后世的“地级市行政区”。而其中的“府”比“州”地位略高,在宋朝只有国都、陪都、皇帝诞生、居住和巡游过的地方、以及地位重要的州,才能改置为府。
③由此可见,笔者认为,在宋朝时的“庆远府”(今河池市)地位是相当高和重要的。
(三)元朝时期:今河池市境内,设置“庆远路总管府”
①元朝时期,今河池市境内有两个“地级行政单位”:“庆远安抚司(司治宜山县)”、“南丹安抚司(司治南丹县)”。
②后“庆远安抚司(司治宜山县)”升级为“庆远路总管府”,府治依然宜山县。各位读者看到这里,不禁又要疑问,元朝的“路”又是多大的行政级别呢?
③笔者大致的研究了一下元朝的行政区划:行省—路(直隶府、直隶州)—府、州—县四级区划系统为主。由此可知,元朝的“庆远路总管府”,介于后世的“省级行政区”与“地级市行政区”之间。
(四)明朝时期:改“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今河池市境内)”为“庆远府”,府治宜山县。
(五)清朝时期:
笔者发现今河池市,在清朝时期至少隶属四个“地级市”。
①今金城江区、宜州区、环江县、罗城县、东兰县、巴马县、凤山县、都安县、南丹县、天峨县,隶属于庆远府(府治宜山县)。
②罗城县的部分,隶属柳州府。
③天峨县的部分,隶属泗城府。
④巴马县的部分,隶属思恩府、百色直隶厅。
⑤凤山县的部分,隶属泗城府、百色直隶厅。
⑥都安县的部分,隶属思恩府(安定土巡检司)。
⑦大化县,隶属思恩府(都阳土巡检司)。
(六)民国时期:设置“宜山民团区”、“第十行政督察区”、“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①今河池市境内,设置“宜山民团区”,区治依然宜山县,下辖8个县。
②今河池市境内,成立“第十行政督察区”,区治也依然宜山县,辖8个县。
③今河池市境内,除了原有的“第十行政督察区”(区治宜山县)外。另设“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区治凤山县,下辖东兰县、万冈县、凤山县、乐业县、天峨县。
④由此可见,凤山县在民国时期作为“地级行政区”的区治,也是风光过一把呢。那么其中的“万冈县”是怎么回事呢?今天的河池市以及整个广西都没有“万冈县”呢。笔者查阅相关历史记载发现,“万冈县”即今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前身。
二. 今地级“河池市”的成立:
(一)“宜山专区”:
①新中国成立,今河池市境内依然沿用已经有近千年历史的称呼“庆远”,在今河池市境内成立“庆远专区”,区治也是设在老传统“宜山县”(具体为宜山县庆远镇)。
②后“庆远专区”改为“宜山专区”,下辖9个县。
③为什么改为“宜山专区”呢?
笔者认为,一.“宜山”这个称呼和“庆远”同样历史久远,而且“宜州”这个称呼比“庆远”出现更早。二.“宜山”在历史上一直作为“庆远府”的府治,同样深入人心。三.“庆远专区”区治“宜山县”,干脆就直接改名“宜山专区”了。
(二)“宜山专区”的扩大:
①1952年8月,柳州专区居然被撤消了(笔者想当时的柳州人民心里面肯定“凉凉”的),其所辖各县,除鹿寨县划归桂林专区外,其余7县都并入了“宜山专区”,“宜山专区”辖县一下子增至15个。
②笔者发现,这是今河池市在历史上,辖区面积最大、下辖县最多的时候(即今河池市、今柳州市绝大部分)。可以说,这是“宜山专区”(今河池市)最辉煌的时候。
(三)“宜山专区”迁往今柳州:
①1958年7月,“宜山专区”机关驻地从宜山县(今宜州区)迁出,迁往柳州市。“宜山专区”同时改称“柳州专区”。
②笔者觉得,这个时候,轮到河池人民、尤其是宜州人民(当时是“宜山专区”)的心里面“凉凉”的了,而且是拨凉、拨凉的。“宜山专区”怎么跑了呢?怎么跑了呢?“宜山专区”跑了, 那原“宜山专区”叫啥。
(四)新专区应运而生,取名“河池专区”
①1965年5月18日,国务院在原“宜山专区”辖区(即今河池市辖区)新设立一个专区,取名“河池专区”。“河池专区”区治在河池县金城江镇,即今河池市金城江区金城江镇。
②“河池专区”下辖10个县。也正是这个时候,今河池市境内由从辉煌的15县(1952年宜山专区时期),又缩减回到原来的10县左右,一下子被打回原形。
(五)地级“河池市”的成立:
①2002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河池地区,新设立地级河池市。
②地级河池市,下辖11个县(市、区)。
三.为什么是地级“河池市”,而不是地级“宜州市”?
(一)笔者认为,距离因素:
①新成立的地级市,其距离(或者说其治所)必然要与柳州市拉开一段距离。
②前面笔者已经对今河池市的历史进行解说了,简单的说今河池市与柳州市曾经合并过(1952年“宜山专区”时期),后两兄弟又分家。
③所以新成立的地级市必然要远离柳州市。而远离柳州市的结果,就是远离了宜山县(原“宜山专区”治所)。
④而新地级市治所远离宜山县(原“宜山专区”治所),那么这个新新地级市名称,就不太可能叫“宜山(或宜州)”了,因为治所已经不在哪里了嘛。
(二)笔者认为,地理因素:
①原宜山县(原“宜山专区”治所),在1952年原“柳州专区”并入“宜山专区”时,宜山县是位于中心位置的。
②在与柳州分家后,原宜山县一下子就不在中心位置了。在划出柳州区域(柳州专区)后,剩下的区域中,原宜山县位于新地级市的东部,在新地级市可以说是偏东。
③原宜山县并不位于新地级市的中心位置,而且远离新地级市下辖的天峨县、南丹县、凤山县、东兰县、巴马县、大化县。笔者大概估计了一下,这些县约占了新地级市的一半面积。
(三)除了可选原“宜山外”,“南丹县”也具备资格
①“南丹县”:笔者在前面今河池市的历史解说中说到,在元朝时期,今河池市境内设有“南丹安抚司”,司治南丹县。这个“安抚司”在后世是相当于“地级市行政区”的。
②因此笔者认为,从历史角度看,南丹县在历史上曾经做过“地级市行政区”,是具备新地级市治所选择资格的。
③但是“南丹县”地理位置偏北这个原因,使得新地级市治所不可能选择在南丹县。
(四)“凤山县”也具备资格:
①还是从笔者前面解说的今河池市历史说起,民国时期,今河池市境内另设有“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区治凤山县,下辖东兰县、万冈县、凤山县、乐业县、天峨县。
②今河池市境内,“第十行政督察区”(区治宜山县),与“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区治凤山县)并存。
③笔者认为,从历史角度看,凤山县在历史上也曾经做过“地级市行政区”,也是具备新地级市治所选择资格的。
④然而笔者认为,“凤山县”与“南丹县”一样,其地理位置也较偏,“凤山县”在新地级市地理位置中偏西,而且是过于偏西。所以“凤山县”也被排除了。
(五)选择“河池县”(今金城江区)
①笔者认为,之所以选择“河池县”,是因为“河池县”在新地级市中处于中心位置。
②无论向东、西、南、北,“河池县”(今金城江区)都不算远。其中心位置,非常有利于新地级市对辖区的管理和发展。
③而且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地级市的前身已经叫“河池地区”了,“河池”之名已经叫开了,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④因而新地级市驻所最终设在了“河池县”,既然驻所设在了“河池县”,那么新地级市自然就叫“河池市”,而不叫“宜州市”了。
四.其实当时新地级市叫“宜州市”的呼声最高,据说也差一点成功了:
(一)笔者听河池市当地的老人讲,其实在当时,新地级市叫“宜州市”的呼声是最高的。
(二)“宜山”和“庆远”有着千年的历史底蕴,前面笔者对今河池市的历史解说中说到,在古代,今河池市一直是叫“庆远府”,其府治也一直是“宜山县”。可以说“宜山”和“庆远”早已经深入人心。
(三)然而,今河池市在之前的设地区中,宜山没能争取到把新地区名继续叫“宜山”叫做“宜山地区”。而是被河池取胜,新地区名被叫做“河池地区”。正所谓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新地级市由“河池地区”改名为“河池市”也是情理之中。也越发没宜山(宜州)什么事了。
(四)由堂堂的“州府”治所(而且辉煌时把柳州专区给并了)降到“县”,短短几十年,当时的宜山(宜州)可谓是从云端跌落到了云底,哭晕在了厕所。
(五)还好,现在河池市治所又搬到了宜州(今宜州区),宜州心里好歹好受多了。虽然地级市还是叫做河池市,不叫地级宜州市,但好歹宜州又干回了老本行:当回了“州府”治所所在地。由此可见,宜州作为“州府”治所近千年,还是非常有深厚的底蕴和实力的,也是深入民心、众望所归。
有关中国地名的传说
1. 天津——意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乐帝朱棣在这里率领大军渡过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2. 邯郸——城市名押an韵,邯郸意为“邯山至此而尽”,郸同单,“单”意思是山脉的尽头,邯郸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3. 秦皇岛——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岛,秦皇岛是中国唯一用古代帝王称号来命名的城市。
4. 太原——取“广大的平原”之意。
5. 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6. 长治——长治古称上党,明代在此地设置长治县,取渗顷竖“长治久安”之意。
7. 赤峰——得名于城东北的褐色孤峰。
8. 包头——包头由蒙古语“包克图”演化而来,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头由此别称为鹿城。
9. 乌海——乌达与海勃湾的合称。
10. 大连——大连旧称青泥洼,青泥洼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裢,大连就是由褡裢演变而来,另一说大连来自俄语“达里尼”。
11. 阜新——取“物阜民丰,焕然一新”之意。
12. 盘锦——盘山和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盘根错节,锦上添花”之意。
13. 本溪——本溪得名于境内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称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阔下窄,状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间因杯犀湖名称过雅又难写难辨,故取其谐音改称为本溪湖。
14. 长春——意为“长年春色的城市”,东北的春天是非常寒冷的,以长春命名城市说明了该城的气候特点是丛大寒冷占据主导。
15. 吉林——吉林全称吉林乌拉,满语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16. 佳木斯——佳木斯清代又称“嘉木寺”,在满语是“驿丞”的意思,因为佳木斯在古代地处松花江通往黑龙江江口的驿道。
17. 华东:
18. 烟台——意为“狼烟升起的炮台”。
19. 青岛——因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且与“琴岛”谐音。
20. 威海——明代在此地设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意。
21. 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22. 淄博——淄川与博山的合称。
23. 莱芜——莱是植物名,俗称灰菜,芜指田野荒芜,古时这里是一片荒凉的地方,故名莱芜。
24. 菏泽——城市名押e韵,菏山与雷泽的合称,菏泽也是中国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25.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
26. 蚌埠——意为“盛产蚌珠的港埠”,蚌埠由此别称为珠城。
27. 宿迁——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宿迁由此得名。
28. 连云港——意为“在连岛与云台山之间的港湾”,云台山是江苏省的最高峰。
29. 镇江——唐代为镇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到了宋代因地理环境乎晌的变化,此地距大海较远,故而更名为镇江,取“镇守长江”之意。
30. 无锡——先秦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
31. 上海——得名于松江(即苏州河)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海意为“通向大海的地方”。
32. 金华——意为“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地”。
33. 宁波——宁波古称明州,宁波得名于“海定则波宁”。
34. 莆田——取“莆口成桑田”之意,莆田是极具闽越特色的地名,莆是由蒲字演化而来。
35. 厦门——明代筑厦门城,意为“国家大厦之门”。
36. 龙岩——因城南的翠屏山麓有一龙岩洞而得名,龙岩是中国唯一用洞穴名称来命名的地级市。
37. 鹰潭——因信江南岸龙头山下有一深潭,“急流漩其中、雄鹰舞其上”,故名鹰潭。
38. 上饶——上饶之名得于“山郁珍奇,上乘富饶”,在古代这里是物产丰饶之地。
39. 九江——九江名称来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入彭蠡泽也”,九是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因而九江也有“众水汇集的地方”之意。
40. 宜春——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
41. 中南:
42. 商丘——商丘是商王朝的发祥地,传说远古时期这里有一座叫“阏伯台”的土丘,后来帝喾把阏伯的封地号为商,商丘由此而得名。
43. 开封——开封古称汴梁,开封二字取“开土封疆”之意。
44. 鹤壁——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
45. 焦作——焦作的名称来自焦作村,作指的是作坊,其村民以姓焦的为主。
46. 武汉——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相连而得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
47. 襄樊——襄阳与樊城的合称,襄阳以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樊城因周宣王封樊穆仲于此而得名。
48. 孝感——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
49. 黄石——黄石港与石灰窑的合称,黄石港得名于长江岸边的黄石矶,矶是指长江岸边突出的岩石,因“石色皆黄”故名黄石矶。
50. 十堰——古代此地农民为了饮水灌溉,就在这里的百二河和张湾河上修建了十个小水库,分别取名为一堰至十堰,久而久之十堰就成了这里的地名。
51. 长沙——因长沙星而得名,长沙由此别称为星城,另一说长沙得名于湘江中的橘子洲,取“绵长的沙洲”之意,《路史》记载曰“少昊氏始于云阳,胙土长沙”。
52. 株洲——城市名押u韵,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两岸为洲,株洲即出产槠木的岸洲,株是由槠字演变而来。
53. 娄底——因相传是天上28个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交相辉映之处而得名。
54. 汕头——汕头得名于海滨泥沙积聚而成的沙脊,由于韩江泥沙在海滨地带的不断冲积,并在潮汐风浪的作用下,在今天汕头老市区一带形成一条自然的沙堤,这种沙堤就叫做汕,开端处称为汕头。
55. 深圳——城市名押en韵,意为“深邃的水沟”,深圳是极具南粤特色的地名。
56. 东莞——因境内盛产一种叫莞草的水草而得名。
57. 清远——意为“香清溢远之地”。
58. 珠海——意为“出产珍珠的海湾”,另一说珠海得名于“珠江入海”。
59. 茂名——名称来源于西晋道士潘茂名,后人为了纪念潘茂名用丹药扑灭了此地的瘟疫,茂名是中国唯一以古代道士名字来命名的城市。
60. 湛江——古代曾在湛江境内的东海岛设立椹川巡检司,湛江即由椹川演变而来,也取“湛蓝的江水”之意。
61. 香港——城市名押ang韵,香港意为“盛产香料的海港”,另一说古时此地有一条小溪被称为香江,香江入海冲积成的港湾即为香港。
62. 澳门——澳在古代是泊口的意思,门是中国内河通往海洋的海峡总称,澳门是因本地内港的妈阁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像门。
63. 桂林——取“桂树成林”之意。
64. 百色——由壮语中原始村落“博涩寨”的名称演变而来,意思是“洗衣服的好地方”。
65. 河池——古时这里是一片平原,缺少大海和水,壮族的祖先莫一神就在此地修筑一座山坝,并日夜灌水,终因操劳过度而逝,此地最终还是没有形成大海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关于河池的诗句 河池古地名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关于河池的诗句 河池古地名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