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古诗 关于元宵节古诗五言绝句

国学综合

关于元宵节古诗 关于元宵节古诗五言绝句

机战无限围观:℉更新时间:03-04 15:26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关于元宵节古诗 关于元宵节古诗五言绝句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关于元宵节古诗 关于元宵节古诗五言绝句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关于元宵节古诗 关于元宵节古诗五言绝句

一行有五个字的有关元宵节的古诗

一行有五个字的有关元宵节的古诗:

1、《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十五夜观灯》

唐代: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描写元宵节的五言绝句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五言绝句有:

1、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刘克庄〔宋代〕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译文:

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2、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朱敦儒〔宋代〕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译文:

春雨蒙蒙如细小的尘粒,打湿了楼外金黄的柳丝。帘幕被风斜斜吹起,透过绿纱窗也能感到微微寒意。

美人懒懒地剪着上元灯,弹起瑶瑟不禁泪流满面。擎起一炷香求紫姑算卦,想问问有没有亲人的消息。

3、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唐代〕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译文:

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玩乐庆祝,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

灯光绚丽的色彩遥遥看来好像分开了大地,繁多的灯火远远的点缀着天际。

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

还有美丽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4、欧阳修〔宋代〕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

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5、苏味道〔唐代〕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关于元宵节的诗有哪些五言绝句只有四句

1、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明)唐寅《元宵》

2、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3、五光十色花千树,姹紫嫣红不夜天。艳艳灯笼高高挂,唯求福祉百万年。——飒然《元宵》

4、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5、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6、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崔液《上元夜》

7、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佚名《永遇乐?落日熔金》

8、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关于元宵节古诗 关于元宵节古诗五言绝句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关于元宵节古诗 关于元宵节古诗五言绝句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大全五言四句

标题:关于元宵节古诗 关于元宵节古诗五言绝句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87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