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对联大全 禅意对联大全 千古绝对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禅诗对联大全 禅意对联大全 千古绝对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禅诗对联大全 禅意对联大全 千古绝对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普陀山佛教圣地的经典对联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被视为佛教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下面是我整理的普陀山 对联 ,感兴趣的过来看看吧。
普陀山的经典对联
自在自观观自在
如来如见见如来 普陀山:慧济寺。自在:空寂无碍
法雨无偏心田受润
慈云既拥智海乐深 普陀山:法雨寺
兰若即清竹林亦静
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浙江普陀山
莲池印月非空非色
尘海藏天无古无今 普陀山:普济寺,在灵鹫峰下
三业相应往生有份
六根都摄见佛无难 浙江普陀山紫竹林庵念佛堂
玉堂一街如在天上
金沙千步疑非人间 普陀山:望海亭。玉堂句:玉堂乃明镇海寺
福海波中龙吐长生之水
寿山顶上鹤栖不老之枝 普陀山:法雨寺
欲知堂奥幽深更进一步
要识门庭广大如在孤峰 普陀山:大乘庵。堂奥:房屋的深处,喻深
佛德宏深广度众生当度我
世情崎岖不念弥陀更念谁 普陀山:普济寺
护我正法一剑横空寒鬼胆
开兹方便千花拥座仰佛光 普陀山:法雨寺
梅花馥馥苦历三冬香更远
福寿绵绵莲开九品德无穷 普陀山:梅福庵。九品:佛教中宗派很多
普门示现大悲广度众生海
千手护持神威永镇补陀山 普陀山:观音洞。普门:菩萨普度众生之法
四海滔滔安得一苇航彼岸
孤亭矫矫欲齐万岳耸南天 普陀山:王震题望海亭
性海非遥拟议思量起识浪
灵山可即谭玄说妙落声尘 普陀山:慧济寺。性海:真如之理性,深广
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
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 天津市大悲院(大悲殿)/印光大师:观音
珠阙瑶宫万佛化身难避劫
神州大陆一心同德获重兴 普陀山:观音洞,在西天门附近
普陀山佛教圣地对联
到这山来未谒善门当先净志
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须早回头 普陀山:海岸牌坊
无住荫慈云葱岭祇竹明法果
真常扬慧日鹫峰鹿苑在当前 浙江普陀山普济寺(大殿)
一日两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
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 浙江普陀山普济寺(牌坊)——明·王禹襄
潮汐撼危崖澎渤涛声即是观音示现
海天开净土庄严世界居然正法如来 浙江普陀山普济寺(大殿)
雪浪照琳宫芝草香中慧日常悬震旦
天花飞梵座杨枝雨后祥云齐护潮音 普陀山:普济寺。琳宫:仙人所居之处
晏坐等人来预摄龙华会里有缘之辈
逢机以笑应圆彰大肚皮中无所不容 浙江普陀山普济寺
一念即慈航将以出世渡人还须入世
十年曾面壁此是东方初祖来自西方 普陀山:沈恩孚题望海亭
香像奉金仙杰阁凌云日丽中天通上界
烟霄骞铁凤华钟度水风回大海引慈航 普陀山:魏滋伯题不肯去观音院
普陀山对联精选
锦屏临海浪
法雨飞天花 康有为题浙江省舟山莲花洋普陀山光熙峰法
妙手生白玉
沃土出黄金 九华山:化城寺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浙江普陀山慧济寺
远离烦恼垢
增长菩提心
云扶石扶云
佛顶山顶佛 普陀山:郭沫若题佛顶山,普陀之最高峰
甘露常流功德海
香云遥映普陀山 镇江:观音殿
万牛回首丘山重
鲸鱼破浪沧溟开 郭沫若集杜甫诗题浙江普陀山文物馆
五岭春明堪驻马
四山云霁听鸣鸠 桂林:王鹏运题三里亭,在桂林市东普陀山
心融妙理虚空小
道契真如法界宽 普陀山:法雨寺。虚空:太空
猜你喜欢:
1. 禅意对联大全
2. 弥勒佛励志对联大全
3. 观音庙的对联
4. 名胜古迹对联
佛教禅意对联经典副有哲理(2)
有关禅意的句子
1、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林清玄 《心美,一切皆美》
2、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
3、 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间有味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滔滔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的人物! ——林清玄 《心美,一切皆美》
4、 苦海难渡入佛门 渡入佛门省自身 省自身心忘红尘 心忘红尘苦海难
5、 缘起在人群中看到你! 缘灭看到你在人群中! 缘起缘灭缘散尽! 幻梦泡影终是空!
6、 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那么,还有什么能迷惑,染着我们呢? ——林清玄
7、 寒山问:“世间有人谤我、辱我、轻我、笑我、欺我、贱我,当如何处治乎?” 拾得答:“你且忍他、让他、避他、耐他、由他、敬他、 不要理他。 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带有禅意的唯美古风句子
(1)纵然是七海连天也会干涸枯竭。纵然是云荒万里也会分崩离析。这世间的种种生离死别,来了又去犹如潮汐。
(2)缘来缘去不过梦一场,梦醒了无痕。
(3)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4)上下五千年大梦无边,梦回大唐可看见遗留的诗篇…纵横九万里大爱无言,一曲长歌可听见拨动的和弦…
(5)却是无声遣流年,英雄空冢凋去多少红颜。往昔忆尽无新篇,故园难再留眷恋。
(6)世已桑田,心未沧海
(7)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缘尽,知多少……
(8)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9)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0)古琴可定我意,古筝能醉我心;古琴看破红尘,古筝看淡红尘。
(11)古筝悦耳,古琴悦心。古筝如花旦,古琴则是青衣。
(12)古琴乃天籁,昆曲乃人籁,埙乃地籁也。
(13)山中已经花发,你可是那山居雅客?
(14)流云千丈堪醉卧,是谁月下独酌。浮生谁能一笑过,明灭楼台上灯火。
(15)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16)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性命。
(17)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
(18)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19)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20)清欢共,紫陌红尘相逢;望苍穹,掠眼繁华谁懂。
(21)谁能十年悲苦付之一笑千里尽长歌。
(22)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23)世事轮回,因缘际会,一切皆有定数。
(24)长安楼里,我数细雨,煮红尘一樽以念卿。
(25)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26)佛曰:红尘十丈却困众生芸芸,仁心虽小也容我佛慈悲。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则冰融,冰融则火灭。故此佛曰不可说。
(27)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8)诸法无我,一切众生都是随缘而起的幻象。
(29)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30)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猜你喜欢:
1. 关于普陀山紫竹林的导游词
2. 佛教对联
3. 拆字对联
4. 关于大肚弥勒佛对联大全
5. 禅意对联大全
6. 常见春节对联
对联中的书法艺术
汉字书写特别是书法艺术与中国古代的诗文词赋楹联和中国画的画境有紧密的联系。书家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往往是与诗词文章歌赋同时的。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李白之《上阳台》、颜真卿的《祭侄稿》《争座位贴》、苏轼的《寒食帖》、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等等,就是文章之美、诗歌之美完美结合的样本。至于题画诗的书画诗意画境的互相生发就更是举不胜举。只是今天的书家画家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远远不能与古人相提并论,往往只在书写本身用工,丧失了许多艺术的丰富性和艺术内涵的广延性。下面结合楹联艺术这种今天尚被书家广泛应用的艺术形式略作讨论,以见人文之美,书法艺术的综合之美的丰富性、人文性与独特的精神价值。
楹联书法艺术,是楹联文学与书法艺术的完美结合。楹联的出现和独立,一开始就与书写和装饰分不开,其渊源可追溯到后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该联的创作,就是用以作门联用的。所以楹联与书法之美往往是二美相合而相生。好联配好书,书联共增辉。
楹联书写与中堂、条幅、横幅、斗方、扇面、册页的书写一样,是书法家常用的一种书法表现形式。通过书法艺术的创造,把平面的对联语言形象立体生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从而更加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一幅好的楹联书法作品,既要有好联语的内涵支撑,又要有好书法的外观表现。联语借书法的笔韵墨趣,更显汉字多姿多彩的形体美,书法又因联语的字词优美,对仗工丽、音韵和谐、蕴含耐人寻味的诗意美而趣味横生,增加其文化底蕴。联语渗透并浓缩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与感悟,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获得历史人文的深度蕴涵。书法借助笔墨线条的形质、力度、节奏、神采传递出人格、气质、情感并与对联所展现的人文内涵相生发。所以,楹联与书法结合,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甚至可以说,楹联是书法文化特别是现代书法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为有了楹联书写的需要,书法创作获得了极大的动力。书法的装饰性,艺术美又促进了楹联创作的需要。在一种良性的互动中,将中国楹联书法文化的魅力展示的淋漓尽致,彰显出中国文化的极大的影响力。
古往今来楹联书法艺术渊源流传,其具备以下功能:增添吉庆,活跃气氛,警策励志,缅怀哀思,警世喻世,装饰美化。如今悬挂在云南昆明大观楼、孙髯翁所撰的“古今第一长联”,由书法家、楹联学家赵藩三十八岁时应云贵总督岑毓英所请而书,书法刚劲圆润,与孙髯翁的长联相得益彰。赵藩书法造诣极深,宗颜真卿、钱南园,深得南园刚劲灵动之气,结体用笔又有自己之风格,其书法苍劲朴茂,有骨力而不失丰腴之态,为清代滇中四书家之一。赵藩撰书的武侯祠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不仅对联精彩,发人深省,而且书法也朴茂沉雄,厚重端严,为海内所重。因此赵藩所书写的《大观楼长联》、成都武侯祠《攻心联》,因为其书法美与楹联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在很多地方都被商家制作成镇纸等工艺品广泛的出售传播。赵藩的联作与其书法皆臻佳境,其楹联创作水平高,作品丰富众多,集中收入《介庵楹句正续合钞》中。单《合钞》一书就录存了542联。在昆明等云南的名胜古迹中,除了昆明《大观楼长联》外,如昆明金殿牌坊匾额等,皆多有他的手笔。可以说,赵藩的楹联创作与书法艺术是滇中楹联书法艺术之楷模。民国时代的陈荣昌、袁嘉谷、周钟岳、李根源等,都是楹联大家,又是著名书家,书法水平都极高。他们的创作,成为文人书风与文墨风流的体现。当代云南书法家中,如李群杰先生、周善甫先生、赵翼荣先生、杨修品先生等都是诗文书法和楹联创作水平很高的艺术家,体现出了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赵翼荣撰书对联如:“山水入怀诗自雅;竹梅在壁韵尤高。”“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等书房联;以及风景名胜如翠湖海心亭联:“百亩碧漪经雨洗;四围绿柳任风梳。”等等。这些作品要么蕴含丰富的人生趣味,独特的人生体悟,要么写景如画,生动形象,为三迤大地增光添彩。赵先生常常与好友相对,临案作书作联,极富文人吟咏之美,为文化教育界同仁和书法楹联爱好者创作了许多书联俱佳的作品。如1991年,云南师大中文系为全省师范学校办了一个书法教师培训班,其时云南书法界李群杰先生、周善甫先生、赵翼荣先生、杨修品先生、刘正强先生、冯国语先生都亲自为书法班开课,他们不仅教授书法技巧,也在创作实践课的示范活动中展现了深厚的诗文对联写作功底。当时我请赵翼荣先生为时任中文系主任的张德鸿先生写一联,赵翼荣先生问我张先生主要研究方向,我说是先秦两汉文学。于是当场撰书一联曰:“文取先秦成达论;德昭后学见鸿才。”书与联俱佳,而且巧妙嵌入“德鸿”二字,所写对联的内容很符合张德鸿教授的学问取向与品格修养,贴切准确。岁月如梭,张先生已归道山。于今追忆,雪泥鸿爪;当年情景,犹在目前。
……
同时,书法文化还与儒道佛思想的传播联系在一起。很多楹联悬挂于佛教的寺院、儒家的庙堂、道家道教的寺观,阐释和传播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其影响力往往是一般的教科书所难于企及的。书法楹联文化模塑着中国人的人生观、哲学观、文化观、世界观,是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思想传播的有力武器。
书法与诗词楹联的结合,不仅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一种传统,就是在东方的其他国家如日本与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也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化的存在方式。如徐梵澄先生在《说“书”》(《徐梵澄随笔·古典重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一文中介绍在西德科伦城举办的一次日本书法展览会,展示的就主要是大量的日本僧俗各界的书法作品,也有部分是中国僧人的传到了日本的作品。展现了日本高等文化生活的浪漫理想,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趣韵,与中国汉字文化的和谐的审美精神。在日本僧人的作品中,大量谈禅说道,但正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趣味和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很有意思的是日本文化在对中国文化精神学习和承传的过程中,总是要向前推进一步,到达更加精细更加抽象的致思境地。如大道一以(1292—1370)的草书遗偈横幅:
无生一曲,调满虚空;
阳春白雪,碧云清风。
再如檀兮心凉(1301—1374)的立轴:“即心即佛”;清岩宗渭(1588—1661)的立轴:“松无古今色”;以及如一休宗线(1394—1481)立轴:
大灯佛法没光辉,龙宝山中今有谁?
东海儿孙千载后,吟魂犹苦许浑诗。
等等,书法的水平有高低之分,与中国所谓书法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其中所体现的趣味则很美,都很富有禅意,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展现,但更有日本僧人的轻灵幽深之旨。至于荻生徂徕(1666—1728)立轴草书为:“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则直接是唐人诗句。仙厓群梵(1751—1837)的立轴行书为:“不读东鲁书,争会西来意。”都显示出其佛禅精神中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髓的体悟。至于卷菱湖(1777—1843)的隶书对联:
架满图书,争羡邺俟芳躅;
轩盈松菊,堪称彭泽高标。
则是楹联与书法结合的佳作,是中国文化、中国楹联艺术与书法文化精神的承继。至于这次“日本书法展览会”中,中国僧人如兰溪道隆(四川人,1213—1278)、无学祖元(浙江人,1226—1286)、清拙正澄(福建人,1274—1339)、一山一宁(浙江人,1247—1317)、木庵性瑫(琼州人,1611—1684)、即非如一(福建人,1616—1671)等的书法作品,真行草书都有,内容有禅诗,如清拙正澄的《寄钳大冶藏主》:“吴楚江山已遍游,更无一法可驰求。栴檀林下金狮子,刍草原头白牯牛。手打太虚鸣嚗嚗,心涵古井冷湫湫。海东布衲如公少,大冶精金绕指柔。”有禅句,如木庵性瑫立轴:“空野夕凉多”。有禅偈,如即非如一:“扫空佛魔,不留痕迹,特地全彰,剥却编节。”书法更旷放,也更合法度。其书写情况有在国内书写,携往日本的,也有在日本写的如一宁的草书立轴:“寒流少室齐腰恨,冻结鳌山客路情。一夜打窗声淅沥,又因闲事长无期。”其书法较日人之灵动清轻之作更显沉重有法。好玩的是他们都作为日本书法展的内容展示给西方的观众。但由此正可以见出书法文化的传播与楹联诗词文学精神的播越在文化交流与文化风尚、审美趣味模塑中的作用。
书法与诗词楹联文章辞赋的结合,使书法为诗文增美,得于更好的传播;同时诗文词赋楹联的美也与书法相得益彰,丰富了书法的审美内涵,提升了书法的人文精神蕴含,使书写者创作者的精神境界审美心胸更好的与书法的造型艺术关联起来,造就独特的审美风格。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就是如此。当然,我们还要认识到,我们说书法美与文学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可以建立起书法与文学的关系的,只有汉语汉字这一独特的造型样式和单音节表达方式才成为可能。这就是汉字书法的形象性独特性所在。中国书法艺术在邻邦的被珍视,与我们对自己文化的随意的对待,也可以作为他山之石。彼邦以中国文化塑造自我文化的努力与我们拥有丰富深厚的文化传统却视而不见的盲目,也可以引起我们的文化之自觉的思考。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禅诗对联大全 禅意对联大全 千古绝对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禅诗对联大全 禅意对联大全 千古绝对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