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清源山见龙台 清源山见龙台传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泉州清源山见龙台 清源山见龙台传说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泉州清源山见龙台 清源山见龙台传说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泉州清源山简介,领略清源山的特别
在中国著名景点中,如果你来了泉州没有去泉州那就太可惜了它虽然海拔不算是很高但是他的历史文化的沉淀才是吸引我们的魅力所在从唐时就有他在历史留下的痕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的给我们带来的“诉说”吧。
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下游东北岸,与泉州市区三面接壤……清源山景区有四十平方华里,主峰海拔498米,与泉州市山城相依。清源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属花岗岩地貌的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岩石突兀,主景区最高海拔498米。地质结构是通过多次构造运动和岩体侵人所形成的,岩体外部呈黑褐色,岩层节理不发达,成土因质以坡积物居多,土壤为温润型。景区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四季均适宜观光旅游。年平均气温17-21。3℃,年平均降水量1202-1550毫米,全年无霜期358天
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绘萃,尤以山上泉眼诸多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称“齐云山”。位于城市北郊又称“北山”,山上有三峰亦称“三台山”。山间水景多姿、泉、涧、潭、瀑有135处。《方舆揽胜》一书载:“山有石乳泉,澄洁而甘,其源流衍下达于江,建郡时,以清源名。”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中兴于唐代,宋元时期最为鼎盛。
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最负盛名的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国最大的、艺术价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风石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来泉州传教,殁葬于灵山,称伊斯兰圣墓。其旁有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为我国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说道清源山那就不得不提老君岩了。老君岩原名羽仙岩,因雕有老君坐姿石像而有今名,坐落在清源山右侧山麓。老君岩的山门,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还有这幢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老君岩石像是宋时利用天然岩石雕成。
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占地面积55平方,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像,坐像额高有纹,双耳下垂,长发飘动,双目远眺,右手凭几,左手依膝,栩栩如生,神态安详闲逸,为道家纯朴归真,道法自然的写照,可谓“老子天下第一”。雕刻精致又不失夸张,堪称为我国石像雕刻艺术瑰宝。还有不少值得欣赏的地方。像虎乳泉、碧霄岩、千手岩、弥陀岩等等心动了没?心动了就行动吧。
温馨提示:
交通:搭乘市公交3路、10路、15路、28路、30路、45路、202路、209路、601路、K1路可到达。
线路:
魅力景区线路一:朝拜太上老君攀登智慧天阶
主要景点:玄门、西出函谷关、孔子问礼老子、道德经石刻群、老君岩、智慧天阶(涵宫、元元洞、见龙台、仙人床、道教摩崖、无尘台、弘一法师塑像、舍利塔)等。
魅力景区线路二:漫步清幽小道探寻多元文化
主要景点:势至岩、千手岩、弘一大师舍利塔、弥陀岩、碧霄岩、瑞像岩等。
魅力景区线路三:轻车盘山行采风清源山
主要景点:赐恩岩、清源洞、百丈坪、青牛石、天湖、虎乳泉、南台岩。
清源山的传说故事不要那个虎乳泉的
很久很久以前,泉州民间就开始流传着各种迷信风俗。其中有两项颇为神奇,一项叫“送仙”,一项叫“登仙”。
“送仙”的趣举,说来真奇怪!这种盛典,在当时的风俗,一般是有体面的人奉孝父母的嘉礼:当他们的父母到了垂老之年,就要柬请亲戚朋友,开筵设宴,然后备办鼓乐把他们的父母送到泉州城北门外的清源山去。如果他们的父母一经送去不再回来,那便是做仙去了。若是被送走的父母,预带的粮食吃完仍旧回来,那大家就会说:“某人的父母道德不够,无法登仙籍。”而做儿子的,也引以为憾,以为他的父母没有做仙的福气。但是送仙之举送走的多回不来,纵使有的回来,也是很少很少的事,十个人当中找不到一两人!
除了“送仙”,另有“登仙”一说,乃称泉州城内东门的附近,有条小小的石桥,名曰:“登仙桥”。据说曾有一段时间,不论男女老少,凡欲**为仙者,只须在月明人静的半夜,跑去坐在桥上,自有仙人来超度成神。自古相传,凡羽化登仙者,总会留下些蛛丝马迹,像是身穿的衣物、佩戴的信物或饰品……等等。可神奇的是,翌晨,竟然人影全无,就此消失了。虽然当时的民众,对于该桥,大家都承认它是登仙的捷径,可这事却透着些许蹊跷,多数心中仍然狐疑不定。
且说宋朝绍兴年间,有一个不知从何处来的裴道人(《泉州府志》载:裴道人语音似江东人),这人好生奇怪,头上戴着通草花,在街上走着,常常唱歌,他唱的是:“好酒吃三杯,好花插一枝,思量今古事,安乐是便宜!”终日有钱便沽酒来喝得酩酊大醉,随便栖宿。自从他来泉州,听说有这等“送仙”、“登仙”的奇特风俗,好不疑讶,便时常注视着清源山的动静。有一天,将近黄昏的时分,他看见清源山中妖云四布,忽然有一对红灯在闪烁着,他心中愈发疑惑这山上有什么妖怪了。
一天晚上,夜深人静,四下无人,裴道人刚买醉回来路过那登仙桥。忽然,他看见桥下有一条巨大的蟒蛇,两只眼睛像火光般的红亮,遂猛然想起前时所看到清源山顶那对红灯,正是这个妖怪的眼睛。原来这是一条藏在清源山中,修行已有千年的蟒蛇,藉名引人成仙,其实是在愚弄善男信女,以饱其口腹之欲。
裴仙是个修道的人,他若不知妖怪便罢,而今既知它如此害人,哪肯坐视不救?当然就想把它剪除以绝后患。于是,他立即动手出击:法器飞旋、宝剑出鞘、请神念咒,这蛇也颇有道行,祭出修练千年的内丹,青光大炽,当头罩下,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到底邪不胜正,最后,蛇精力尽法绝,只得败退回山顶的洞穴中,任裴道人如何的叫骂与激将,总也不出来。入洞无术,放之又恐再危害他人,如此两难的情况下,裴道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好计策来。终于在慈悲心占上风的心态下,选择牺牲自己,跏趺镇守在洞门上,坐化而死。
因为裴道人肉体的镇压,蛇精也不能脱身出洞,不久也死去。迷信“送仙”的人们这才明白,以前有的人送父母到山上,其所以不回来的缘故,无非是被大蛇吞噬了,哪里是去做仙呢!于是“送仙”的迷信恶俗也就此破除了,登仙桥显灵的荒谬事迹,也从此断绝。后人因为裴道人的慈悲解救,福泽全城,就在洞口的所在地上,建造仙祠,并以裴道人的肉体,合土建塑神像,留存至今 。
于是,清源山顶的清源洞,亦称裴仙洞。而裴道人在城中经常栖宿的地方,也被称之为“裴巷”,现于西街开元寺附近。
清源山的由来和历史
由来和历史:清源山位于城北,又名北山。山中多泉流飞瀑,别称泉山。又因春夏山巅常被云雾遮盖,亦名齐云山。主峰海拔498米,方圆约20公里。山分中、左、右三峰,有36岩洞。石奇林茂,岩幽洞秘,往时多流泉飞瀑。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泉州清源山见龙台 清源山见龙台传说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泉州清源山见龙台 清源山见龙台传说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