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气的对联有哪些 关于节气的对联或者诗词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关于节气的对联有哪些 关于节气的对联或者诗词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关于节气的对联有哪些 关于节气的对联或者诗词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冬至节日的对联有哪些?
关于冬至的对联推荐:
1、上联: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下联: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2、上联:冬至已是四季尾;下联:白露又成三更后
3、上联:天时人事日相催;下联:冬至阳生春又来
4、上联:踏雪赏梅,无限风光留此季;下联:围炉叙旧,难忘情谊盼来年
5、上联:冬至已是四季尾;下联:除夕又续一年头
6、上联:冬尽今宵促;下联:年开明日长
7、上联:冬至已是四季尾;下联:立春不为三更后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张兴贵题二十四节气对联集
张兴贵题二十四节气联
1、立春
此日祈年,天子祭神开祖制;
斯民溯古,彩鞭依例打春牛。
2、雨水
水獭祭鱼香,南雁北来,草色蒙蒙滋绿意;
娘家开笑脸,旧情新叙,女儿款款舞红绸。
3、惊蛰
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
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4、春分
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
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5、清明
在古在今,是日寻春插柳;
之前之后,田家点豆种瓜。
6、谷雨
谷类宜生,桑林又见花蒲扇;
萍踪可觅,池苑纷垂雨布帘。
7、立夏
暑日将临,听石鼠飞歌,地龙发力勤翻土;
王瓜已见,由田翁看夏,冬麦扬花紧灌浆。
8、小满
日气渐炎人度夏;
禾浆刚满麦知秋。
9、芒种
抢种抢收,稻麦之芒期岁稔;
且行且觅,螳螂之乐待蝉鸣。
10、夏至
阳极阴生,一抹水田滋半夏;
日炎暑酷,三时雨点值千金。
11、小暑
鹰翼初张,意惬雄风乘势起;
棉农不歇,汗浇沃土整枝忙。
12、大暑
暑气正炎,夜间四处起萤火;
雨声渐大,扇下群生熬伏天。
13、立秋
禾熟感时知露至;
火流易序说天凉。
14、处暑
蝉咽晚风中,秋景初微,云起渐生疏散意;
月来新雨后,莲蓬已硕,水闲轻泛澈澄波。
15、白露
鸿去燕归,各因本性知时节;
风清露白,同为农家报仲秋。
16、秋分
秋色正平分,雷不发声,雨来已是知寒意;
蛰虫皆欲返,麦宜入种,水涸依然漾细波。
17、寒露
雁徙恐迟,叫冷天边意绪;
菊开正好,染香野外光阴。
18、霜降
何堪野草枯,老树鸦来尤显噪;
已是寒霜降,深更蛩俯不能鸣。
19、立冬
水面已成冰,人到海边宜看蜃;
树梢多落叶,鸟栖巢内怕来风。
20、小雪
日时渐觉长,说其西北风,乃是人间常客;
雪瓣休嫌小,得此精微韵,当吟野外好诗。
21、大雪
雪中人隐踪,四面望时,有个笠翁欣独钓;
山里虎求偶,一声啸处,留分野性未孤行。
22、冬至
阳生乃肇吉祥,是以大如年,此节宜祈之有福、祭之有礼;
泉动而知温热,从兹初数九,斯民说今则看冬、明则看春。
23、小寒
阳鸟始鸣,雄雌相谐飞梦曲;
寒风虽小,晨昏四起冷行人。
24、大寒
征鸟正行健,侧耳遥闻春赶路;
瑞香初绽花,凝眸阅读雪评梅。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的说明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
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
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
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
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
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
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
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
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
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
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
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
低的“三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有关节气的对联和诗词
关于冬至的诗句汇总如下
1、《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这首七言律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
此诗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全诗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2、《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这天,白居易正在邯郸驿,离家很远,这个夜里,白居易想起了家里人。他独辟蹊径,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里人在团团围坐,在想念着远游的自己。
3、《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在这冬至的夜里,韦应物思念京师的兄弟和朋友。
一人在外的韦应物体会着节令时的孤单,孤灯照着床单,想着交好的兄弟朋友,想起曾经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可羁旅中的韦应物,此时,也只是涕泪阑干。这个冬至夜,对于韦应物来说,不好过。
4、《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一起一落的才是人生。荣辱盛衰,往复循环,那又何必感伤冬季万物的凋零?毕竟,随着新阳它们总会重现生机。人生又怎能被一时的失意和落魄打倒?
5、《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佳眠熟。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日这天,范成大是欣喜的。冬至日里也要开怀。
旧的节令过去,新的节令就要来了,此时正适合作诗。白天越发长了,正好适合睡觉。那些追逐名利的事,何时才是个尽头呢?不如我们打开梅花酒,不要拘束,开怀才好。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关于节气的对联有哪些 关于节气的对联或者诗词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关于节气的对联有哪些 关于节气的对联或者诗词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