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 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举例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 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举例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 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举例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对对联的技巧和方法
怎样对对联(一)
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怎样对对联(二)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怎样对对联(三)
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漏尽-飞身-去;
心空-及第-归。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节奏)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音步)
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见六禁忌)。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建-曼荼罗坛-修法;于-阿兰若处-参禅。
直心-乃-万行-之本;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对联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矗两个基础要素则自不必说。
对联上联和下联的横批怎么对上去?
1、上联:人来人往过来瞧,下联:宠来宠去任君挑,横批:缘来如此。
2、上联:生意兴隆通四海,下联:财源茂盛达三江,横批:旺旺旺旺。
3、上联:鸡鸭不如狗,下联:小店为爱开,横批:快来快来。
对联部分分类相关资料:
一、按字数: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二、对联按修辞技巧: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三、对联按联语来源: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对联的对仗方法有哪些?
出句:白头并非雪可替
对句:青岁岂是心能留
诗词常用的对仗词
副词对:
还对再、就对将、偶尔对时常、方才对恰巧、必定对应当。
连词对:
及对与、而对或、除非对倘若、虽然对即使、因为对如果。
介词对:
同对往、被对朝、由于对沿着、自从对为了、除了对依照。
助词对:
的对地、啦对吧、罢了对是吗、哎哟对完了、似的对等着。
叹词对:
嘿对喂、哦对啊、嘿喽对哇啦、哎呀对嗨哟、哼哼对哈哈。
象声词对:
轰对嗡、当对哗、叮咚对乒乓、咣当对扑哧、唏哩对哗啦。
联绵对:
阡对陌、貅对貔、璀璨对旖旎、氤氲对滟潋、翡翠对琉璃。
常用的虚字对
但觉——何曾
只为——岂因
已是——况值
只知——谁道
何似——未忍
有愿——无缘
漫道——岂缘
似闻——恐是
莫道——只缘
几度——也曾
尚想——徒怜
岂闻——始信
忽逢——顿觉
但见——焉知
自是——何须
誓欲——休将
犹自——何曾
慢嗟——且喜
未必——难为
但得——何须
几处——谁家
几日——一番
幸有——不须
任是——也应
尚有——应怜
莫向——何妨
那知——从此
时有——更无
何处——此间
权借——欲凭
常用虚实对
A:先虚后实
一自——终教
一去——独留
一从——几度
任是——不随
徒令——终见
但得——即是
可知——足资
既定——笃信
谁将——铺就
应怜----欲渡
似听——几度
幸有——但无
不因——那得
谁知——又到
莫道——自有
但期——愧然
安得——招来
但见——不知
肯于——不堪
昔曾——自可
纵是——从知
每羡——定看
莫为——合将
若非——会向
似闻——恐是
自顾——空知
试问——别意
安能——愿借
欲试——惊看
但恨——喜看
但留——换得
纵然——依旧
料得——莫是
谁将——知侬
B:先实后虚
暗随——一任
周览——犹存
我亦——曾效
借问——总为
亿昔——谁复
寄语——莫因
自谓——安知
还似——何如
不惧——何辞
他年——莫望
刚被——却教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 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举例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 对对联的方法与技巧举例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