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友古诗名句 夏日访友古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访友古诗名句 夏日访友古诗的文章,本文对文章访友古诗名句 夏日访友古诗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访友》李白的诗词原文?
有洞不见虫,有巢不见蜂。有丝不见蚕,撑伞不见人。
李白访友
这年春天,李白因想念朋友杜甫,就跋山涉水来到成都看他。这天,两人在花间小酌,酒过三巡,李白面对桌上的小菜,酒兴盎然,随即吟道:“有洞不见虫,有巢不见蜂。有丝不见蚕,撑伞不见人。”
杜甫听后说:“李兄之作是一谜面,我也用同底谜面答之:两头尖尖像只棱,钻进泥里扎个窝,有人说它心眼少,有人说它心眼多。”
杜甫吟完,两人相视而笑。几天后,李白要走了,杜甫满屋瞅瞅,想找点礼物送给朋友,最后想了想,找出文房四宝,写道:左十八来右十一,十八十一在一起,左边给你柴火烧,右边给你粮食吃。杜甫写完,说:“这诗是一字谜,打一字,李兄若想我,就看看这首诗吧。”
这两个谜语的谜底究竟是什么?
第一篇:
《三日寻李九庄》唐,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翻译:
1、杨林东渡头柳色青青,雨霁天晴,春水涨满了河道,诗人乘着轻快的小舟去寻访好友李九。
2、朋友的家就在这溪流的岸边,山庄依傍着河岸,岸边有一片落英缤纷的桃林。
第二篇:
《城西访友人别墅》唐,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翻译:
1、春天风和日丽,诗人早早出了澧州城,快步走过澧水桥,急忙向桥西面蜿蜒曲折的乡村小路上走来。这条路好漫长,诗人走了好久,看看时间都快中午了,还没有到达朋友的家。
2、好不容易到了村庄里,诗人却找不到朋友的家门了,这里的村舍巷路是如此的相像。家家户户的篱边屋畔都种着枳树,春风里,洁白清香的枳树花开缤纷。
第三篇:
《夏日访友》(节选)唐,唐彦谦。
堤树生昼凉,浓阴扑空翠。
孤舟唤野渡,村疃入幽邃。
高轩俯清流,一犬隔花吠。
童子立门墙,问我向何处。
翻译:
1、堤岸上,树木高大茂密,浓阴匝地,令行人感到一丝丝夏日的清凉。
2、在这个炎热的夏日,诗人独自一人乘小舟去寻访住在郊外的好友,轻舟飞快,很快地来到了一处幽静偏僻的村庄。
3、朋友的家楼宇轩然,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楼前潺潺流过,可能是听到了门前有人走来的声音,犬吠声从花荫里传来。
4、听到犬吠声,小童子打开门,立在门墙里,问门外的诗人从哪里来要找何人。
访友的古代诗歌
【文章导读】 去拜访朋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访友的古代诗歌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城西访友人别墅
唐代:雍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译文
澧水桥西边的小路弯弯曲曲,太阳升得很高了还没有走到你家里。
村园的门巷多么相似,春风里处处都盛开着枳壳花。
注释
(1)澧(lǐ)水:指唐代澧州城,又叫兰江、佩浦,湖南的四大河流之一,流经澧县、安乡后注入洞庭湖。
(2)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篇二】三日寻李九庄
唐代: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译文
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个家住溪边的好友,因为是在三月三日里乘舟来寻访友人,在这个日子本身,以及美好的节令里、那美丽的景色都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以前的山阴兰亭之会.故人的家就住在这条溪流岸边,庄旁河岸,有一片桃林。
注释
⑴三日:古代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魏晋以后,通常以三月三日度此节。
⑵永和:东晋穆帝年号。王羲之《兰亭集序》记公元353年(永和三年)三月上巳日,会集名士于会稽山阴兰亭;作者恰于三日乘舟访友,故用此典。
⑶桃花岸: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事,喻李九是隐士。
【篇三】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清代: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赏析:
全诗四联均写景,无一句议论,无一句抒怀,但却弥漫着凄清的氛围,渗透着悲凉的情思。细细品味,如饮醇酒,回味无穷。首联"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秋夜"本已凄清冷寂,而所访者又是"秋士",更暗寓幽怨之意。古人云:"春女怨,秋士悲"。所谓"秋士"即谓暮年不遇者,借园主人当属此类。袁枚自己虽曾步入仕途,任过县令,但因升迁无望等原因,早于七年前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两人在感情上是相通的,诗人此行"访秋士"即是以此为前提的。当诗人步入借园,首先听到的"水上音"就是笛声。这笛声作为一种听觉意象是全诗的中心意象。它是借园主人心声的流露,感情的寄托。诗在首联引出"水上音"之后,中间两联即集中笔墨对其进行描写。但诗人并没有单纯地去描写笛声,而是以视觉意象"月色"及嗅觉意象"藕香"作为陪衬烘托,使笛声意味更加丰富感人。颔联"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乃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一笛"指笛声,"酒人"指微醺的借园主人,他在借酒消愁之后,还嫌不足,又以笛声抒其情怀。在中国古诗中,笛声基本上都是幽怨悲哀的意象,这首诗中的"笛声"也不例外。"一笛酒人心"抒发的乃是"秋士"不遇的哀愁之心,而描写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仿佛笛声也浸透了清冷的月色,更增添了笛声凄怨的情韵。笛声感情虽然哀怨,但借园主人吹奏技巧却十分高超,故颈联一转云:"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笛声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同时水中飘来了红藕的幽香,与笛声交织往还,好像笛声也具有了香气。作者先闻"水上声",既产生了感情的共鸣,又陶醉在音乐的享受之中,所以久久伫立,直到笛声结束,才想起要与友人相会。尾联云:“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此联乃回应首句,当作者在秋夜听完友人的一曲笛声之后,终于迎来了与"秋士"的相逢之时,但他们却久久的相对无语,身影沉浸在流泻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他们的`衣襟被清凉的窗露沾湿了,犹如他们的心灵也被凄清的笛声净化了一般。友人的心声已在笛声中倾诉殆尽,作为知心朋友,作者对此已经领会和理解,无须多问,亦不必多言,两人心灵达到了高度的默契。诗的收束像不尽的笛声的余音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歌的主旨在于表现作者与李晴江作为知音的深厚友谊,诗中却无一语表达此意,只是写自己夜访友人听其"月下吹笛"时的景象与两人相逢时无言的情状,但自有一股感情之泉流注全篇,这也正体现了袁枚"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随园夜话》)的诗论理念。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访友古诗名句 夏日访友古诗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访友古诗名句 夏日访友古诗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