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花影苏轼 古诗词花影背诵

国学综合

古诗词花影苏轼 古诗词花影背诵

绝世无上围观:℉更新时间:03-03 16:17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古诗词花影苏轼 古诗词花影背诵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古诗词花影苏轼 古诗词花影背诵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古诗词花影苏轼 古诗词花影背诵

花影宋苏轼的原文和解释

原文: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解释: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材料补充: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父为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苏轼《花影》原文及赏析

《花影》这首七言绝句,是苏轼在公元1076年写下的。当时王安石再度担任宰相,苏轼些《花影》的目的,其实是在暗讽王安石,表达对新政的不满。那该诗理解起来比较的简单,对于喜欢苏轼或者古诗的朋友,都可以来欣赏一番。那译文和赏析都已经整理好了,各位小伙伴们就赶快来看看吧。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

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

却教明月送将来。

译文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

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作品赏析

亭台上,花的影子一层又一层,看着心烦,召唤书童把它们扫走,但怎么也扫不干净。太阳落山后,花的影子终于没有了,谁知明月升空,又将花影映照出来,让人无可奈何。

诗意很好理解,可是苏大学士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白话诗?三岁顽童都知道影子是抺不掉的,他却想要扫除花影,童心大发还是另有别意?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屡次被贬,胸中才华难以施展,自然对把持朝政的奸臣小人深恶痛觉。

在这首诗中,苏东坡用美丽的花影比喻奸臣小人,起到强烈的对比作用。上瑶台比喻小人在高位当权,扫不开则比喻正直的大臣屡次上书揭露,也无济于事,透露出多少心累和无奈。

宋神宗死后,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将那些奸臣小人收拾去;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奸臣贼子又送将来,反反复复,奸佞难除。

这首构思巧妙的咏物诗,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联想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从中品读出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无可奈何,令人拍案叫绝。

花影 苏轼带拼音朗读

huā yǐng

花影

sòng dài :sū shì

宋代:苏轼

zhòng zhòng dié dié shàng yáo tái ,

重重叠叠上瑶台,

jǐ dù hū tóng sǎo bú kāi 。

几度呼童扫不开。

gāng bèi tài yáng shōu shí qù ,

刚被太阳收拾去,

què jiāo míng yuè sòng jiāng lái 。

却教明月送将来。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古诗词花影苏轼 古诗词花影背诵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古诗词花影苏轼 古诗词花影背诵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古诗花影苏轼朗读拼音

标题:古诗词花影苏轼 古诗词花影背诵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62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