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诗句 龙抬头诗词古风

国学综合

龙抬头诗句 龙抬头诗词古风

大灾变围观:℉更新时间:03-03 06:54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龙抬头诗句 龙抬头诗词古风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龙抬头诗句 龙抬头诗词古风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龙抬头诗句 龙抬头诗词古风

二月二龙抬头诗词新韵

1、《二月二》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2、《二月二日》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3、《撑腰糕》蔡云。

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4、《赠别二首·其一》。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5、《二月二日即事》。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6、《二月二日梦中作》。

零落蔷薇委道傍,更堪微雨渍残香!象床玉尺人何在?肠断新裁锦一方。

7、《二月二日东屯感怀》。

春波渺渺柳依依,芳草侵街蛱蝶飞。万景横陈空物是,一区幽僻念人非。沉悲逝者去不返,自挽已而今曷归。回首鹡鸰原上路,感怀赢得泪沾衣。

8、《二月二日太常致斋晨起呈景仁次道二同舍》。

官舍春萧瑟,朝来尚薄寒。人虽繁陌上,尘不近门端。已负踏青约,仍无举白欢。凭君御沟上,试折柳条看。

9、《田家以二月二日晴雨占谷价枕上口占》。

葛根已尽麦方青,延颈东来米价平。怕听三更三点雨,要占二月二朝晴。

10、《二月二日遂宁北郊迎富故事》。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谁为贫驱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吾亦为。里俗相传今已久,谩随人意看儿嬉。

11、《二月二日大雪》。

磬湖二月雪,寒气故裴回。面市连天合,银花照眼开。送穷穷不去,招隐隐难来。幸有曲生在,何妨略耻罍。

12、《二月二日》。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13、《二月二日寄友》。

频年方节两匆匆,往事闲思半梦中。江郭春寒连夕雨,海棠花信几番风。萋萋远浦迷芳草,历历青天没断鸿。怅望思君无限意,扁舟一醉故人同。

14、《二月二日登楼作》。

薄寒疏雨集春愁,愁极难禁独上楼。何处山中堪采药,几时湖上好乘舟。衔泥客燕聊想傍,泛水浮萍可自由。见说兰亭依旧在,于今王谢少风流。

15、《丙辰二月二日喜晴》。

春来处处有花看,一种芳心欲吐难。陌上鹅黄初染柳,不禁烟雨袅轻寒。

二月二龙抬头什么意思?龙抬头有什么习俗?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号,这天被称为龙抬头,对于很多年轻朋友来说,可能会对这个节日充满陌生,龙抬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代,龙抬头是春耕的开始,也是祈福纳祥的好日子,所以人们会在这天举办很多相关的习俗活动,例如吃龙食、剃龙头、起龙船、放龙灯等。不过到了现代,有些习俗没能继续延续下去,但作为传统文化之一,我们也不应该遗忘。对于龙抬头的介绍,下面就来看看吧。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

风雨顺,又丰收。

大仓满,小囤流,

好年景,春开头。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此外,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要在这天抬头升天,故有民间信奉的龙头节,又称春龙节等。

这一天过后,农村逐渐进入繁忙的春耕时节,选种、踏田、开犁……正所谓:

龙梦醒,天暖正早春,

龙抬头,填仓风雨顺。

龙尾摆,田间起花云,

龙鳞闪,五谷进家门。

二月二也叫春龙节

传说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压于大山之下,并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绞尽脑汁,直到第二年二月二,一位妇女背着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龙王因此得以回归天庭。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还是踏青节

二月初二春游踏青之俗,传说始于唐代。当时,长安的人们为了活跃生活,便乘二月二之时,三五成群地来到郊外踏青,有些妇女还提篮执铲去挖鲜嫩的荠菜佐食。

有何意义呢?首先是遛百病。冬季过去,春季来临,能到田间走一走,对恢复体能、陶冶性情大有好处。

其次是农田生产劳动。春游时挖野菜的民俗大多在田地里进行,可以借此除去田间的杂草,保证麦苗的正常生长。

其三是民间饮食习俗。民间称吃野菜为吃青或吃鲜。据说,春季麦田里的荠菜,不仅营养丰富,还可清热败火。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 剃龙头 —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 祭祀龙神 —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

— 纳吉 —

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草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 围仓 —

二月初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虫害也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 吃龙鳞 —

二月二这一天的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 撑腰糕 —

农历二月初二,江苏苏州民间有吃撑腰糕的习俗,市民们纷纷来到糕点店购买撑腰糕 ,期盼一年里平安健康。

— 炒豆子 —

很多地方当天还有炒豆子、吃豆子的习俗。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吃了各种炒制的豆子,意味着这个年就算过圆满了,一年辛勤劳作又开始了。

二月二,龙抬头诗词

《二月二日 》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新雨初霁,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码头,一群身着轻衫牵着骏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感叹春天的美好。

《二月二日 》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这首诗前边写自然景物赏心悦目的美,后边写自己失意后凄苦不堪的愁,情景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这春景越美,作者自己的愁意就越浓,以乐境反衬愁思。

二月二龙抬头诗词七绝

《二月二日》

作者: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龙抬头诗句 龙抬头诗词古风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龙抬头诗句 龙抬头诗词古风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龙抬头的诗词鉴赏

标题:龙抬头诗句 龙抬头诗词古风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53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