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平仄规律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国学综合

古诗平仄规律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八门战神围观:℉更新时间:03-03 04:31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古诗平仄规律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古诗平仄规律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古诗平仄规律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律诗的平仄对仗基本口诀是什么?

律诗的平仄对仗基本口诀:

1、五律

仄起仄收,起句:仄仄平平仄。

仄起平收,起句: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起句:平平平仄仄。

平起平收,起句:平平仄仄平。

2、七律

仄起仄收,起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起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起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起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诗有四种基本格式

“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而格律诗分为从字数上来说分为五言、七言,律诗则相应分为五律、七律。两种格式对应四种平仄关系,就成为八种平仄格式。

判断一首格律诗的平仄都是从一首诗的首句开始,而首句首字是平仄不论的,所以我们这里说的“仄起”实际上是指首联首句的第二个字是仄声。

而“仄收”是指首句的最后一个字以仄声收尾,因为格律诗的韵脚都是平声字,所以“仄收”实际上就是首句不押韵的写法。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首句“渡远荆门外”,远、外都是仄声字,首句平仄为“仄仄平平仄”,这就是典型的“仄起仄收”五律格式。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其实不需要死记硬背,一旦得出了首句的平仄关系,就可以利用格律诗平仄“相对”、“相黏”的原则推导出整首诗的格式。

首句为“仄仄平平仄”,相对的第二句就是“平平仄仄平”。第二句:“来从楚国游”,“国”字为入声字,在平水韵中为仄声,所以,这是合律的。再根据二三句相黏的原则,得出第三句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山随平野尽”。第四句对句与这联的出句相对,所以第四句为“仄仄仄平平”,“江入大荒流”。合律。

后面四句重复前面四句的推导,格式和前四句一样。这就是五律“仄起仄收”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可以对应看李白的这首五律,除了在第七句“人怜故乡水”使用了三四字平仄互换的“鲤鱼翻波”的“平平平仄仄”的变格“平平仄平仄”之外,其他的字词都是严合格律的。

所以这是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

而七律由于字数的变化,在平仄关系上有一些变化,同样来看“仄起仄收”格式,看看七律和五律有什么不同。

同上,平仄格式的判定还是看首句第二字和结尾的字。那么仄起仄收,就是在这两个位置上是仄声。例如杜甫的《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首句“岁暮阴阳催短景”,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即“仄起仄收”的七律格式。

但是我们仔细看一下,其实这就是五律的平起仄收格式前面添加了两个仄声。在五律中,“平平平仄仄”是平起仄收,加两个字却变成了七律的仄起仄收。那么五律的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加两个字,“平平仄仄平平仄”,变成了平起仄收格式。也就是说,添加了两个字,五律和七律的平起仄收和仄起仄收两种格式互换了。

但是他们同样遵守“对”、“黏”的规则。“岁暮阴阳催短景”,“仄仄平平平仄仄”,那么对句的平仄就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我们看第二句:“天涯霜雪霁寒宵”,果然是“平平中仄仄平平”。同样我们也可以推出整首七律的平仄关系,方法和前面五律是一样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可以对应看杜甫的这首七律,也是符合整个七律平仄格式的。

所以律诗的基本平仄关系看首句就可以敲定,但是五律和七律会稍有差别,源于字数的变化。

绝句的平仄格律一览表

绝句的平仄格律是根据古代诗词的平仄规律总结而来,通常分为四种基本格式,即平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和仄起首句不入韵。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种格式的特点是:第一句为平平(两个平声),第二句为仄仄(两个仄声),第三句为平平(两个平声),第四句为仄仄(两个仄声)。韵脚通常在第五个字的位置,也就是仄尾,与入声相同。

2、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种格式和第一种类似,只不过第一句不是平声结尾而是不押韵。同样地,第二句和第四句要压韵,第三句和第五句要和韵脚押韵。

3、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种格式的特点是:第一句为仄仄(两个仄声),第二句为平平(两个平声),第三句为平仄(一个平声和一个仄声),第四句为仄平(两个仄声)。韵脚通常在第三个字的位置,也就是平尾,与上声相同。

4、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的对。这种格式和第三种类似,只不过第一句不是仄声结尾而是不押韵。同样地,第二句和第四句要压韵,第三句和第五句要和第五种格律一样,不过和平脚押韵而不是押入声。

常见的绝句:

1、《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第一句描述了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的景象。第二句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第三、四句则表达了作者希望进一步了解和探索自然与世界的渴望,展示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节奏感强,韵脚和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孟浩然所作,描述了黄鹤楼送别好友时的情景。第一句描述了与好友在黄鹤楼告别的场景,第二句通过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送别画面。第三、四句则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和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不舍和留恋之情,整首诗给人留下深深的情感印象。

绝诗平仄规律和押韵口诀是什么?

五言绝句平仄规律及押韵口诀是:

1、律诗: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平平仄仄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2、绝句: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七绝平起首句押韵。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普通话的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

五言绝句特点:

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绝,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

代表作品有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古诗平仄规律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古诗平仄规律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古诗的平仄及韵律

标题:古诗平仄规律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5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