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的歇后语 嘴上功夫的歇后语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嘴的歇后语 嘴上功夫的歇后语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嘴的歇后语 嘴上功夫的歇后语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什么给树治病,全靠一张嘴
啄木鸟。
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嘴上功夫;嘴上的能耐;全仗嘴;全凭嘴劲。
歇后语基本信息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中文名称:歇后语
起源时代:唐代
语种:熟语
地区:中国
别名:俏皮话
基本简介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中间要用----来分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基本分类
谐音类
如: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喻事类
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喻物类
如: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故事类
如: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嘴的趣味歇后语
导语:嘴巴,这里指人的器官,是人身体的一部分,可以用来讲话和进食也包括呼吸。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嘴巴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01、嘴甜甜,腰里挂弯镰——心术不正
02、嘴上贴膏药——不好开口
03、嘴上贴封条——没说的;没话可说;无话说;闷声不响;不好开口
04、嘴上抹猪油——油嘴滑舌
05、嘴上抹石灰——白说;白吃;白刷;白搭
06、嘴上挂天平——说话有分量
07、嘴上挂蒺藜(ji li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皮有尖刺)——说话带刺
08、嘴上绑喇叭——走到哪儿就吹到哪儿
09、嘴请客,手关门——虚情假意
10、嘴皮子抹白糖——说得甜
11、嘴里衔灯草——说得轻巧
12、嘴里吞旋风——口气不小
13、嘴里塞黄连——有苦难诉;有苦说不出
14、嘴里没味吃咸鱼——正合胃口
15、嘴里吃了烂猪毛——乱糟糟
16、嘴唇上贴膏药——免开尊口;开不得口
17、嘴边没毛——办事不牢
18、嘴巴子戏——光说不练
19、嘴巴一张,看得见肚肠——一贫如洗
20、嘴巴上抹蜜——说得甜
21、嘴巴上挂油瓶——油嘴滑舌
22、嘴巴上挂笼嘴——吃不开
23、嘴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24、嘴巴里藏刀子——出口伤人
25、嘴巴含钢针——说话带刺
26、嘴巴搁在锅台上——光等吃
27、攥(zu——n握)着金条进棺材
28、包脚布围嘴 —— 臭了一圈
29、包子张嘴 —— 露馅
30、抱着机器人亲嘴 —— 你有情他无意
31、老公鸡披蓑衣 —— 嘴尖毛长
32、老虎舔糨糊 —— 不够煳(糊)嘴
33、老虎嘴里拔牙 —— 找死;送死;寻死
34、老虎嘴里讨食 —— 胆子不小;胆子大;好大胆
35、老虎嘴上拔胡子 —— 找死;送死;自己找死;胆子不小;胆子大
36、老母猪打架 —— 全凭一张嘴;全仗嘴
37、孔夫子的嘴巴 —— 出口成章
38、口里含蜜糖,肚里藏尖刀 —— 嘴甜心毒
39、腊鸭子煮到锅里头 —— 身子烂了,踊头还硬(比喻身子受了苦,嘴上还是不肯说。)
40、快嘴婆婆 —— 有口无心
41、夸嘴的郎中 —— 无好药
42、腊鸭子煮锅里 —— 身子烂了嘴还硬
43、口技表演 —— 嘴上功夫
44、拉屎啃鸡腿 —— 亏他张得开嘴
45、喇叭嘴上塞泥巴 —— 吹不响
46、鸡头伸进猪食槽 —— 插不上嘴;难插嘴
47、鸡啄闭口蚶 —— 白张嘴;白费功夫
48、家雀儿吵嘴鸡打架 —— 无人管
49、建昌鸭子 —— 好硬的嘴;嘴硬
50、江湖骗子耍贫嘴 —— 夸夸其谈
51、脚夫的腿,说书的嘴 —— 练出来的
52、镜子里亲嘴 —— 别人不亲自己亲
53、臼间老鼠 —— 嘴尖牙利
54、军号嘴上贴胶布 —— 吹不响
55、猴嘴里掏枣,狗嘴里夺食 —— 难办;办不到’
56、葫芦锯了把儿 —— 没嘴儿
57、画上的.大虾 —— 看着眼馋,到不了嘴里
58、豁子吵嘴 —— 谁也别说谁
59、豁子嘴照镜子 —— 当面出丑
60、豁嘴吹灯 —— 白费劲
61、豁嘴罐子打水 —— 放任自流
62、鸡食盆里的鸭子 —— 多嘴多舌
63、烤熟了的羊头 —— 龇牙咧嘴
64、旱枪的喷嘴 —— 一点就着;点火就着
65、好吃不好穿 —— 顾嘴不顾身
66、号嘴上贴封条 —— 别吹
67、耗子啃碟子 —— 满嘴词(瓷)
68、耗子偷米汤 —— 勉强糊得着嘴巴
69、和尚的木鱼 —— 合不拢嘴;挨敲打的货;不打不响;咧开了嘴
70、喉咙里伸出手来 —— 真馋;嘴太馋
71、猴子吃大象 —— 亏他张得开嘴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嘴的歇后语 嘴上功夫的歇后语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嘴的歇后语 嘴上功夫的歇后语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