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一本通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一本通

国学综合

中考文言文一本通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一本通

蛮荒霸体围观:℉更新时间:03-02 21:17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中考文言文一本通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一本通的文章,本文对文章中考文言文一本通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一本通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中考文言文一本通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一本通

中考文言文阅读解析

1. 150分 悬赏 中考要考的十篇文言文讲解 要快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余幼时即嗜[1]学。

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7],益慕圣贤之道。又患[8]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10]趋[11]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2]执经叩问[13]。

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7],俯身倾耳以请[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礼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复[21];俟[22]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4]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5]而不知。

至舍[26],四支[27]僵劲不能动,媵人[28]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0],烨然[31]若神人;余则缊[32]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3]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37],县官[38]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9]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0]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4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42]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3]。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4]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注释 [1]嗜:特别爱好。

[2]无从:没有办法。 [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

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

[10]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1]尝:曾经。 [12]趋:奔向。

[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

叩,请教。 [15]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又作德高望重。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填,塞。

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

质,询问。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0] 叱咄:训斥,呵责。 [21]至:周到。

[22]复:这里指辩解。 [23]俟:等待。

[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严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

[28]支:通“肢”。 [29]媵(yìng)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30]汤:热水。 [31]沃灌:浇水洗。

[32]衾:(qīn)被子。 [33]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34]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5]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6]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37]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 [38]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39]县官:这里指朝廷。

廪稍:廪食,即伙食费用。 [40]司业、博士:指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博士,都是教官。

[41]流辈:同辈的人。 [42]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

[43]撰:同“撰”。长书:长信。

贽:初见面时表敬意送的礼物。 [44]夷:平和。

[45]际遇之盛:谓好的遭遇。这里指官位之盛 [46]与游:相互交往。

[47]趋:快走。 [48]慕:仰慕。

[49]拥覆:围盖起来。 [50]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顺。

[51]乃和:才得暖和。乃,才。

译文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于是)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期归还。

(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敢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为这样,许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当我) 成年时,(就)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后来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与我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书房,他(却)从不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态度愈加恭顺,礼数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还言;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

2. 急需中考语文阅读知识点归类

语文复习方法 一、认真解读《考试说明》,强化目标意识 我认为同学们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制定精密复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行为来自精密的计划。

同学们要在老师制定的复习计划下,有自己的个人计划,包括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也包括复习的方法和巩固的手段。 三、重视专题复习 2月上旬——4月上旬是第一轮复习,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依纲扣本,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

经过第一轮复习,我认为第二轮复习(4月上旬—5月20日左右)应该进入专题复习阶段,即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顺序,将它们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在语文总复习中,我认为专题复习是最重要的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可以使以前散见于课文中的基础知识系统化,使同学们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来俯视语文知识体系,消除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

因此,我们都应该重视这一阶段的复习。 我们可以将复习内容归为四个专题:一是基础知识。

包括1语音2汉字3词短语和句子4标点5修辞方法6文体、文学常识。二是文言文阅读。

三是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散文等。四是写作。

在进行专题复习时,首先要明确每项专题的复习要点,然后再结合练习进行巩固。在复习过程中为了便于更好地记忆掌握一些知识,我们还可采取列表、再分类的形式。

如复习文学常识时,可按作者姓名、时代(国籍)、对作者评价、篇目、体裁、出处列表归类记忆。复习文言文时,可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词义等类别列表归类掌握。

根据近年来中考中古诗诗文积累默写部分开放题型的出现,我们也可试着将古诗文分类整理记忆,如可分为壮志抱负、战争场面、爱国忧民、亲情乡愁、山水田园、边塞风光、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劝学惜时、乐观自信、富含哲理、咏史怀古、逆境磨砺篇等等。 四、进行模拟练习(或综合训练) 5月21日—6月上旬可称为第三轮复习,这一轮复习重在模拟训练,可帮助同学们在完成专题复习后,检测学习的成效,同时又能起到进行中考实战的演习,提高应试能力的作用。

训练时可选近三年的济南市中考题或选难度、容量与近年中考题相近的题目练习,真正起到模拟的作用。 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是梳理已学过的知识,如字词句知识、修辞、阅读、写作知识等。

但是复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应用。以复习修辞为例:不是要看是否知道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或排比,而是要理解别人文章里为什么要用这些修辞方法,自己会不会用这些修辞。

2、复习是温习老师教过的方法,像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阅读文言文现代文的方法,写作的方法等。但是复习各种方法,不是为了记住它们,而是看看会不会运用。

3、复习不能光看已经学过的,应以旧带新,培养提高运用原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复习文言文为例:课文固然要复习,但也要找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短文读一读,看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究竟怎样,由课内迁移到课外。

现代文的复习更应这样。 总之,同学们如果勤于复习,再配以科学的复习方法,相信好的成绩一定指日可待。

依据这一说明,在语文中考总复习中,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复习课本,梳理知识,落实基础知识 复习首先要紧扣课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知识梳理,分清主次,各个击破,把最最基础的知识掌握牢固。从往年的中考语文试题来看,第一大题的“积累”题目,涉及的多是名言警句,都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像古诗文中、现代文中的名句首先要背得准确、熟练,要知道出处、作者等。

第二大题中的文言文阅读语段,其中一段是课内讲读课文中的语段。如果课内文言文掌握得好,至少做好这些题目有了一定的基础,也为完成好课外文言文的阅读题目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现代文阅读题目中常会出现考查字词的题目,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在复习过程中将现代文中的重点词语掌握好。综上可知,课本内的知识重点,主要包括现代文中的名言名句、词语、文言文中的古诗词名句和对文言文尤其是讲读课文的背诵理解。

二、突出重点,注重理解,提高综合能力 中考语文试题的基本题型及结构已经非常明确:一是名句积累,二是文言文阅读,三是现代文阅读,四是作文。从近年来济南市中考试题来看,真正从课本上照搬知识来考查学生的题目已经不多,即使有,也多是需要学生真正地理解而且会熟练运用。

例如名句积累的题目中,大多数题目并非是简单的出上句,让考生填下句,而是提供一种语言环境,需要考生既要记得准,又要理解得准,才能准确无误地填好。课内文言文阅读题目也不是照搬课本中的内容,同样需要考生理解,并且能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再如,词语的考查一般放在现代文阅读中,这类题目考查的重点通常说来,一方面是常用词语,另一方面又有易错字、易错音等,而其中易错字往往是不理解造成的。复习时加强对易错字音、字形的区别,及对词义的理解非常重要。

3. 中考文言文古诗词一本通 答案

中考语文一本通文言文对比阅读答一、1.(1)彻:通 (2)易:交替 2 .(1)你太不聪明了! (2)夸父跟太阳竞跑。

3. (1)比较: 共同点:他们都有伟大的抱负,宏大的雄心壮志,顽强的意志,夸父要追赶太阳,愚公决心搬走巍峨的山峰。不同点:夸父为了实现自己伟大的抱负,不惜渴死路上,这种为理想死而后已的精神,更加悲壮。

愚公乐观,相信子子孙孙干下去,一定实现理想。选谁都可以,言之成理就行。

二、1. (1)多 (2)一起,一同 2.(1)我只喜爱莲从污泥里长出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想要它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3. 莲:象征着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君子;马:象征着怀才不遇(被埋没摧残)的人才。

(各2分。只答出“君子”、“人才”,前面不加修饰语的,得一半分。)

三、1、(1)到(2)偏爱 2、(1)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重点词:岂、治经) (2)能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接受下等的赏赐。(重点词:谤讥、市朝、闻) 3、甲文中孙权是吕蒙的良师,他劝说吕蒙学习。

乙文中邹忌是齐王的益友,他劝谏齐王要广开言路。四、1 (1)拖着 (2)腰挂(腰间佩带) (3)同“增”,增加,增长。

2.(1)因为这里有让我足以快乐的事情,就不知道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2)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受苦,使他的筋骨劳累。

3. 甲段文字用宋濂冒着严寒长途跋涉求学的艰辛、吃不饱穿不暖饱受贫穷折磨的事例,说明了乙段文字孟子所言: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业一定要经受身体的劳累、饥饿的折磨和贫穷的摧残,这样才能增长才干的道理。(大意如此即可得分。

分开写也可以。用原文回答的不得分)。

4. 中考语文阅读的有关题型和讲解

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 *** 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一)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三)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四)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做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五)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六)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八)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九)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十)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示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十一)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十二)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

5. 2010年广东省语文中考题目及答案

2010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28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绿树村边合,□□□□□。(孟浩然《过故人庄》)(1分)(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2分)(3)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所说的:“□□□□□□□□□□,□□□□□□□!”(2分)(4)□□□□□□□,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分)(5)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分)□□□□□□□,□□□□□□□。

□□□□□□□,□□□□□□□。【(1)青山郭外斜(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4)会挽雕弓如满月(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以上每小题,错、漏、多1字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B.渔人甚异之/或异二者之为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玉盘珍羞直万钱*D.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读下面文字,完成第3~5题。人生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计得失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清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ào'àn( ),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

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如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深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没有比行动更美好的语言,__________。人生需要的是德行的mùyù( )、坚韧的浇灌、挚爱的孕育。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分)ào'àn( ) mùyù( )【傲岸沐浴(多选不得分,答对l项得2分)】4.联系上下文,仿照划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2分)【参考示例一:没有比足音更遥远的路途/参考示例二:没有比奋斗更有力的承诺】5.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的两个。(3分)扬鞭策马 倔强海阔天空坚韧【参考示例一:扬鞭策马于理想的原野,感受海阔天空的自由,生活是多么惬意呀!/参考示例二:人生路上常遇艰难险阻,我们只有倔强地迎难而上,凭着坚韧的意志,扬鞭策马不停步,才能闯出海阔天空的新天地。】

按要求完成6~8题。广州将举办第16届亚运会,学校拟选派lO名同学参加滨海市中学生拉拉队,届时到亚运会赛场为运动员呐喊助威。

假设你参加拉拉队队员的竞选,请你完成以下工作:6.请你为拉拉队设计一个为运动员呐喊助威的口号,必须用两个句子,要求朗朗上口,富有鼓动性。(2分)【参考示例一:赛出高水平,展现真风采!/参考示例二:展示实力,超越自我!】7.拉拉队队员的竞选大会上,选手有一分钟时间亮相并作发言。

请你准备一段简短的发言,要突出自己胜任拉拉队队员的优势,争取评委和与会同学的支持。(3分)【参考示例:各位评委、同学们:我声音洪亮,性格活泼,精力充沛!我是校运会拉拉队的主力队员!我愿为亚运会呐喊助威,请投我一票!(称呼语0.5分,介绍自己的优点特长2分,向大家提出支持自己的要求0.5分。)

】8.拉拉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请你提出两项建议。(2分)【参考示例:进行集训;统一服装;准备辅助用品,如标语、喇叭,旗子等。】

二、阅读(42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20题。(一)(8分)三峡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10.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1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分)】11.文末描写“高。

初中文言文古诗词一本通西南师范大学

前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1)创业(2)未半而中道(3)崩

诸葛亮 出师表

殂(4),今(5)天下三分(6),益州疲弊(7),此(8)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9)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10)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11),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13)先帝遗德,恢弘(15)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16),引喻失义(17),以塞忠谏之路也(18)。

出师表书法作品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9);陟罚臧否(20),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21)及为忠善者(22),宜付有司(23)论其刑赏(2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25);不宜偏私(26),使内外异法也(27)。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9):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

出师表

之(30),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31),有所广益(32)。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33),晓畅(34)军事,试用(35)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6):愚以为营(37)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38)和睦,优劣得所(39)。

亲贤臣,远小人(39),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40)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41)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42)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43),可计日(44)而待也。

臣本布衣(45),躬耕于(46)南阳(47),苟全(48)性

出师表

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9)。先帝不以臣卑鄙(50),猥(51)自枉屈,三顾(52)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53),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54)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55)。受命以来,夙夜忧叹(56),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57),深入不毛(58)。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59),当奖率(60)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61),攘除奸凶(62),兴复汉室,还于旧都(6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64)。至于斟酌损益(65),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诸葛亮设计图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66),不效,则治臣之罪(67),以告(68)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69),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70),以彰其咎(71);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72),察纳雅言(73),深追先帝遗诏(74)。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75)远离,临表涕零(76),不知所言(77)。

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1),王业不偏安(2),故托臣

出师表 诸葛亮 矢量图

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3)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5)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6)王业不可偏安于蜀

诸葛亮 出师表

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7)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8)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9),然涉险被创(10),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11)取胜,坐(12)定天下:此臣之未解(13)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岁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14)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15),险于乌巢(16),危于祁连(17),逼于黎阳(18),几败北山(19),殆死潼关(20),然后伪定(21)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22)不下,四越巢湖(23)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24),中间期年(25)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26),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27)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28)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29),当此时,曹操拊手(30),谓天下已定(31)。——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32):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33)。臣鞠躬尽瘁(34),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35),非臣之明所能逆睹(36)也。

注释译文

前出师表

(1)先帝:指蜀昭烈帝刘备。先,尊称死去的人。

(2)创:开创,创立。业:统一天下的大业。

(3)中道:中途。

(4)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5)今:现在。

(6)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

(7)益州疲弊:弱,处境艰难;益州:汉代行政区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陕西省一带。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

(8)此:这;诚:的确,实在;之:的;秋:时,时候。这里指关键时期;一般多指不好的。

(9)然:然而;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懈怠;于:在;内:皇宫中。

(10)忘身:舍身忘死,奋不顾身。

(11)盖:原来;追:追念;殊遇:优待,厚遇。

(12)诚:的确,确实;宜:应该。

(13)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

(14)光:发扬光大,用作动词;遗德:留下的美德。

(15)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词。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气:志气。

(16)妄自菲薄:过于看轻自己;妄:过分;菲薄:小看,轻视。

(17)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喻:比如;义:适宜、恰当。

(18)以:以致(与以伤先帝之明的以用法相同:以致);塞:阻塞;谏:劝谏。

(19)宫:指皇宫;府:指丞相府;俱:通“具”;全,都。

(20)陟(zhì):提升,奖励;罚:惩罚;臧否(pǐ):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

(21)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科条,法令。

(22)及:以及;为:做。

(23)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吏。

(24)刑:罚。

(25)昭:显示,表明;平:公平;明:严明;理:治理。

(26)偏私:偏袒,有私心。

(27)内外异法: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内外,指内宫和外府。异法,刑赏之法不同。

(28)志:志向;虑:思想,心思;忠纯:忠诚纯正。

(29)简:选择;一说通“拣”,挑选;拔:选拔;遗(wèi):给予。

(30)悉以咨之:都拿来跟他们商量。悉,全部;咨:询问,商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

(31)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裨(bì):补。阙,通“缺”缺点,疏漏..

(32)有所广益:有所启发和帮助;广益:增益。益,好处。

(33)性行(xíng)淑均:性情善良品德端正;淑,善;均,平。

(34)晓畅:精通。

(35)试用:任用。

(36)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禁卫军统帅)。

(37)营:军营、军队。

(38)行(háng)阵:指部队。

(39)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39)小人:晚辈,下人,这里指:宦官。

(40)倾颓:倾覆衰败。

(41)痛恨:痛惜,遗憾

(42)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能够以死报国。

(43)隆:兴盛。

(44)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5)布衣:平民;百姓。

(46)躬:亲自;耕:耕种。

(47)南阳:当时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城西一带。

(48)苟:苟且;全:保全。

(49)闻达:显达扬名,扬名显贵。

(50)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身份低微;鄙:地处偏远。与今义不同。

(51)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驾屈就。

(52)顾:探望。

(53)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54)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

(55)有: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

(56)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临:将要,临近。

(57)夙夜忧叹:早晚忧虑叹息。

(58)泸:水名,即如今的金沙江。

(59)不毛:不长草木,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庄稼,苗。

(60)兵:武器;甲:装备。

(61)奖率:奖赏率领。

(62)庶:希望;竭:竭尽;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走不快的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

(63)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此指曹魏政权。

(64)还:回;于:到;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

(6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所以:用来...的是

(66)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办。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67)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托:托付,交付;效:效命的任务。

(68)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69)告:告慰,告祭。

(70)兴德之言:发扬陛下恩德的忠言。

(71)慢:怠慢,疏忽,指不尽职。

(72)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彰:表明,显扬。咎:过失,罪。

(73)咨诹(zōu)善道:询问(治国的)良策。诹(zōu),询问,咨询。

(74)察纳:识别采纳。察:明察。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合理的意见。

(75)深追:深刻追念;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76)当:在……时候。

(77)临:面对;涕:眼泪;零:落下。

(78)不知所言:不知道再该说些什么。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忘采纳!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全解一本通

1. 初中生必背50首文言文

下面是<<;初中生必背古诗文>>;中的50首古诗文名称,你看看吧.

(1)关雎

(2)蒹葭

(3)观沧海

(4)饮酒

(5)北固山下

(6)使至塞上

(7)闻王昌龄迁龙标遥有此寄

(8)行路难

(9)望岳

(10)春望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赚

(15)观刈麦

(16)钱塘湖春行

(17)雁门太守行

(18)壁

(19)泊秦淮

(20)夜雨寄北

(21)无题

(22)相见欢

(23)渔家傲

(24)浣溪沙

(25)飞来峰

(26)江城子·密州出猎

(27)水调歌头

(28)破阵子

(29)过零丁洋

(30)天净沙·秋思

(31)山坡羊·潼关怀古

(32)己亥杂诗

(33)陌上桑

(34)龟虽寿

(35)归园田居

(36)木兰辞

(37)望洞庭赠鸡毛蒜皮丞相

(38)渡荆门送别

(3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0)黄鹤楼

(41)题破山寺后禅院

(42)厅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3)秋词

(44)忆江南

(45)浣溪沙

(46)醉花阴

(47)别云间

(48)论诗

(49)登飞来峰

(50)清平乐

2.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最新txt全集下载

这50篇古诗文,包括诗歌26首、词6首、曲2首、散文16篇。本书就是围绕这50篇古诗文而编写的。

本书所选的诗歌,上起《诗经》,下至近代,时间跨度有两千多年,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精品。中国古诗的源头是民间歌谣,有了文字以后,流传在口头的歌谣便被记录下来,成为诗。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源头。

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的精华是“风”,也就是十五国风,主要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如《关雎》、《蒹葭》,对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心情的描写很生动。中国诗歌的另一个源头是楚辞。

楚辞的代表作家是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中国诗歌的第三个源头是汉乐府。

汉乐府就是汉代……。

3. 初中必背古文50篇内容

1.孔子语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i),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éi)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3.生于优患,死于安乐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有的版本为“遍”)(biàn),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sháo)。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zōu jì)修八尺有(yòu )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之谓战胜于朝廷。6.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中考文言文一本通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一本通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中考文言文一本通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一本通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中考文言文一本通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答案

标题:中考文言文一本通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一本通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44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