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中诗词鉴赏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语文高中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中诗词鉴赏的文章,本文对文章语文高中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中诗词鉴赏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高中古诗词赏析技巧方法
1、注意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如《望洞庭》说明诗的内容是洞庭湖,《题李凝幽居》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2、关注诗后的小注。试卷上所给出的任何文字都是有用的,注释的作用更不可小视。有的是解释字词的,有的是给你说明有关背景的。这些都是解题的钥匙。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对春光的留念和惜别。
4、注意诗歌语境的“冷”和“热”。从诗歌描写景物的景色“冷”“热”中,体会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如《小重山》从“寒蛩”“松竹老”可见作者忧虑国事、内心苦闷的心情。《摸鱼儿》“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危栏”“斜阳”“烟柳”,暗示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现实,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无限忧思。而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则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彩云轻舟,衬托了使人喜悦畅快的心情。
5、调动库存,展开联想。在鉴赏诗词时一定要把你脑海中存储的有关诗词的知识、作家的生平遭际、关于某个地域事件的文史知识等都调动出来,帮助你尽快地理解作品。
高中古诗词鉴赏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就是对古诗词进行分析,从单纯的字、词到句子的'翻译解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其中内涵。那么,大家知道古诗词鉴赏的主要思路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古诗词鉴赏1
1、《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蒹葭》
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6、《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8、《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9、《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0、《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1、《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12、《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3、《塞下曲》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14、《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5、《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高中古诗词鉴赏2
1、《龟虽寿》
汉魏·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七步诗》
汉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燕昭王》
唐·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4、《论诗十绝》
宋·戴复古
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
5、《题画竹》
清·戴熙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6、《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9、《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0、《咏史》
唐·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高中古诗词鉴赏3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石头城》
刘禹锡(唐)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高中古诗词鉴赏4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1
中国诗歌可以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而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其中古体诗有以下一些形式:四言诗、楚辞体、乐府、新乐府、歌行体;而近体诗主要有两种形式律诗、绝句。 律诗又分为五律 、七律;绝句又分为五绝 、七绝。律诗一般分为四联,即: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其中_颔联 、颈联要对偶。
词是继诗歌之后新兴的一种诗体,所以又叫“诗余”,由于它是配音乐演唱的,又叫“曲子词”。词兴于隋唐而盛于宋。词有以下特点:
第一,诗有题目,词有调名。对于诗歌,题目是重要的,每篇诗必有题,有的不好标题,也要标个“无题”;对于词来说,词题没有调名重要,调名就是词牌。有许多词,只有词牌,没有题目。这样的词一般把词的首句作为词题,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当然,像苏轼的词,《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是完整的。
第二,诗论篇,词分片。
无论多长的诗,总是一首或一篇;而词,一般可分为上下两片。一片就是唱一遍,表示一个音乐单位的休止;又叫“阕”,阕是“乐终”的意思,都从音乐上得名。上片结束,下片开始,叫“过片”,也叫“换头”。在词的创作上,换头的同时,通常也要换笔,换意。所以,一般的词都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诗的最高成就在唐代,词的鼎盛时期出现在宋代,曲在元代最盛行,所以有唐诗、宋词、元曲之说。
诗歌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是最精炼的艺术形式,它对社会生活的概括较其他文学样式更为突出。诗人往往抓住感受最深、表现力最强的一事、一物、一景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把对生活的看法压缩在短小的篇幅里,从而表现深刻的思想感情。在鉴赏时,要根据诗歌的概括性特点,把握事、物、景后面浓缩的思想感情。
②生动的形象性:形象是诗的生命。诗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鉴赏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对画面形象进行还原。“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便活灵活现地点染出春色的灿烂,读者面对这个诗句,虽然头脑中浮现出的是有别于作者所捕捉到的生活画面,但是,读者已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验证了作者的用心。
③强烈的抒情性:“诗言志”、“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别林斯基语)。”这些都说明抒情是诗最根本、最重要的审美特性。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往往成为作者的最有力的武器,因此,无论是写景诗、咏物诗,还是哲理诗、叙事诗,都必然要抒情、言志。在鉴赏的时候,一定要透过景、物的表征,把握作者所抒的情、所言的志。
④鲜明的音乐性:语言的音乐性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表现。诗歌讲究节奏和韵律,朗读起来,节奏有快有慢,音调有高有低,音节有长有短,音韵回还往复。由于诗歌的音乐性,集中表现在韵律和节奏上,鉴赏古代诗歌时,就要仔细品味、反复吟咏,从中感受诗中抑扬顿挫的韵律,加深对诗情、诗意的领悟。
诗歌常见意象诠释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2
意境诠释
诗歌,是通过形象思维,用凝练、形象和有韵律节奏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优秀的诗歌,形象鲜明具体,意境深邃阔大,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诗歌赏析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始终伴随着活生生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反应。因而,赏析诗歌的意境,必须把握艺术形象,领悟诗人的情感。
诗歌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式又可分为叙事抒情、借景抒情、借联想抒情、托物言志等。抒情总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而诗的形象塑造与意境的开拓紧密关联,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表现主题。
所谓意境,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契合交融,从而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往往以精练的语言,创造出鲜明、独特、内涵深远的意境,去反映生活,感染读者。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人正是借助"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一艺术形象,看似平淡无奇的描绘,却把那种田园情趣,闲适恬淡之情,淳朴诚挚的情谊溢于言表,呼之欲出,与恬静秀美的风光融成一片。这种景与情的融合,便构成了诗的意境。也就是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鉴赏诗歌的一般 方法
要点:可概括为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1、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可以是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2、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
(2)仔细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推敲诗歌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思考: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谢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什么感情?(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婉惜)
(4)注意写作诗词的背景情况,调动必要的知识积累
3、弄清诗歌怎样写及其妙处
(1)注意诗歌的结构
(2)诗歌意象的排列,分析诗歌的意境。
(3)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4)诗歌运用的语言及语言特色。
4、表述作答
(1)表达过程要完整 诗歌赏析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叙”即概括的引述原句;“析”作过程的简析;“评”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问什么,是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按问题的顺序,作答先后有序,三是回答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3
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4
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 国画 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 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 文章 的 文化 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相关文章: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语文高中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中诗词鉴赏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语文高中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中诗词鉴赏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