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的歇后语 商纣的故事

国学综合

纣王的歇后语 商纣的故事

超级城堡围观:℉更新时间:03-02 13:24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纣王的歇后语 商纣的故事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纣王的歇后语 商纣的故事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纣王的歇后语 商纣的故事

擀面杖吹火歇后语是什么

一窍不通

一、歇后语解释:

擀面杖是实心的,没一个通气孔,就通不了气,怎么能生火呢,所以是一窍不通。形容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喻某人对某事一点也不懂!

二、“一窍不通”故事由来:

这不仅是一句歇后语,还是一个成语故事呢。说起来真的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语本来是用来形容商朝的暴君——纣王的。而讲这个故事的人也十分了不起,他就是孔子!孔子形容商纣王的心是一窍不通,杀死了丞相比干。

商代末世之君纣,是一个残暴的昏君,整天胡作非为,沉迷于酒色,不理朝政。他听信宠妃妲已的谗言,过着荒淫无道的生活。老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老臣比干忠心为国,看到他的劣迹,心急如焚,总是苦口婆心地相劝。日子一长,纣王越来越讨厌比干。有一次,纣王听信妲已的谗言要把无辜的梅伯剁成肉酱。比干得知此事非常着急,急忙劝纣王,希望他不要滥杀无辜,并痛心疾首地说,如果他再这么胡闹下去,商朝就要亡国了。纣王对此却置若罔闻。一连几天比干都不厌其烦地劝导他,这引起了纣王的极大不满。纣王愤怒地对他说:“我早就听说比干的心有七个窍,我要杀了你,取出你的心的看个究竟。”残忍的商纣王果然杀了比干并取出了他的心。这个故事见于《吕氏春秋·过理》:“纣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成语一窍不通的意思即由此演变而来。这些古文是说,孔子得知这件事后感慨万分,叹道:“纣王的心真是一窍也不通啊!如果他的心有一窍是通的,那么比干也就不会被杀了。”

商代成语故事,越多越好,只要商代的,故事可以简短一些。

(一)桑林祷雨

传说商代开国之君成汤灭夏之后,天大旱,整五年颗粒无收。汤于是亲自在桑林中祈求降雨,他说:“我一人有罪不要殃及百姓,若百姓有罪,也由我一人承担,莫要因为一人触犯了上天,而使鬼神作出伤害百姓性命的事来。”不久之后,天降甘霖。

2酒池肉林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乐。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据现代人分析推测,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含有锡,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商末帝纣,却是一个好色好酒的人,<<史记·殷本纪>>称:"(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商纣的暴政, 加上酗酒,最终导致商代的灭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发布严历的禁酒令。

姜太公钓鱼歇后语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有关姜太公钓鱼歇后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歇后语解释: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歇后语故事: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音zhòu)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他很有军事才能,在作战中百战百胜,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一带。在这件事上,商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是在长期战争中,消耗也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负担,人民的痛苦越来越深了。

纣和夏桀一样,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没完没了地建造宫殿,他在他的'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鹿台”,把搜刮得来的金银珍宝都贮藏在里面;他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堆积起来。他把酒倒在池里,把肉挂得像树林一样。他和宠姬妲己(妲音dá)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他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人民。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人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这叫做“炮烙”(音luò)的刑罚。

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

周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这个部落在现在陕西、甘肃一带活动。后来,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音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到了古公亶父的孙子姬昌(后来称为周文王)继位的时候,周部落已经很强大了。周文王是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纣王正相反。纣王喜欢喝酒、打猎,对人民滥施刑罚。周文王禁止喝酒,不准贵族打猎,糟蹋庄稼。他鼓励人民多养牛羊,多种粮食。他还虚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

周部落强大起来,对商朝是个很大的威胁。有个大臣崇侯虎在纣王面前说周文王的坏话,说周文王的影响太大了,这样下去,对商朝不利。

纣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关在羑里(在今河南汤阴县一带,羑音yǒu)地方。周部落的贵族把许多美女、骏马和别的珍宝,献给纣王,又送了许多礼物给纣王的亲信大臣。

纣王见了美女珍宝,高兴得眉开眼笑,说:“光是一样就可以赎姬昌了。”立刻把周文王释放了。

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丧失民心,就决定讨伐商朝。可是他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来帮助他指挥作战。他暗暗想办法物色这种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只当没看见,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

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兴,说:“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起的能人帮助你把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经很久了。”说罢,就请姜尚一起回宫。

那老人家理了理胡子,就跟着文王上了车。

因为姜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后来叫他太公望;在民间传说中,叫他姜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有一次,文王问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们应当先去征伐哪一国?”

太公望说:“先去征伐密须。”

有人反对他,说:“密须国君厉害得很,恐怕打不过他。”

太公望说:“密须国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厉害十倍,也用不到怕。”

周文王发兵到了密须,还没开战,密须的老百姓先暴动了。他们绑着密须的国君归附了文王。

过了三年,文王又发兵征伐崇国(在今陕西省沣水县)。是商朝西边最大的一个属国。文王灭了崇国,就在那里筑起城墙,建立了都城,叫做丰邑。没过几年,周族逐渐占领了大部分商朝统治的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

但是,周文王并没有完成灭商的事业。在他打算征伐纣王的时候,害了一场病死了。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纣王的歇后语 商纣的故事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纣王的歇后语 商纣的故事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商纣王的典故

标题:纣王的歇后语 商纣的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36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