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古诗词 梭的古诗

国学综合

梭古诗词 梭的古诗

太浩围观:℉更新时间:03-02 12:56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梭古诗词 梭的古诗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梭古诗词 梭的古诗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梭古诗词 梭的古诗

关于琴的古人说的诗句

1.有关于琴的诗句

1. 琴弹碧玉调,药炼白朱砂。

2. 琴弹终日得古调,印锁经秋带藓痕。

3. 琴书随分足生涯,只灌园畦亦自佳。

4. 琴剑西还已有期,白云飞处望多时。

5. 琴床茶鼎澹相依,偶为寻僧出笔扉。

6. 琴中难挑孰怜才,独对良宵酒数杯。

7. 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

8. 琴弈心偏好,丹铅手自磨。

9. 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

10. 琴弹十八拍,听此双泪流。

11. 琴宜入夜听,别起一般清。

12. 琴诗清绝事,静也两兼能。

13. 琴里休夸石上泉,争如此处听潺湲。

14. 琴剑纵横亦已陈,凛然英气尚好存。

15. 琴书澹泊古羲轩,花木幽闲汉绮园。

16. 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

17. 琴丁结友事耕耘,田熟翻如虞芮君。

18. 琴斋高致有真风,山合延宾未折中。

19. 琴剑平生叹薄游,云间春晚思如秋。

20. 琴鹤为友朋,出入常拂拭。

21. 琴瑟情虽重,山林志自深。

22.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

23. 琴书满屋壁,不下晋家声。

24. 琴心挑取卓王孙,买酒临邛石冻春。

25. 琴心玉文洞玄玄,金钮朱锦乃汝传。

26. 琴书结束定何时,折赠新年梅一枝。

27. 琴声意似泉声淡,剑气威如霜气雄。

28. 琴自无弦不用弹,岁寒姱节傲苍官。

29. 琴鹤清风久寂寥,谷居忠愤绚银钩。

30. 琴书笔砚伴闲身,斗室依然不觉贫。

31. 琴剑长为客,诗书欠策勋。

32. 琴书湓浦担,风雪贵池船。

33. 琴弹夜月龙魂冷,剑系秋风鬼胆粗。

34. 琴心自娱谁料理,犊鼻虽贫未主臣。

35. 琴轸含房风未吹,盈盈脉脉度炎晖。

36. 琴诗山水乐,顿与世情疏。

37. 琴心不复寄松萝,贺鉴湖边水自波。

38. 琴剑前时为我来,志同道合味悠哉。

39. 琴樽畴昔记追随,富贵休教贫贱离。

40. 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

41.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42. 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

43. 酒待山中饮,琴将洞口弹。

44. 琴堂沽酒客,新买后园花。

45. 琴书著尽犹嫌少,松竹栽多亦称贫。

46. 书客多呈帖,琴僧与合弦。

47. 好时开药灶,高处置琴亭。

48. 就石安琴枕,穿松压酒槽。

49.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50.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51.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52.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53. 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54.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55.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56. 窈窕涉女,琴瑟友之。

57.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58.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59. 琴虽古意元无取,诗近虚名亦懒吟。

60. 琴川古迹得纵观,七桧象斗罗仙坛。

61. 琴樽几杖静柴门,抱瓮忘机老灌园。

62. 琴绝已多时,台存尚起思。

63. 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64. 琴心挑取卓王孙,卖酒临邛石冻春。

65. 琴水东边海尽头,迷茫烟雾接高秋。

66. 琴瑟昔在御,莫不静而好。

67. 今朝乡思浑堆积,琴上闻师大蟹行。

68. 琴弹溪月侧,棋次砌云残。

69. 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

70.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71.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72.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73. 抱子弄白云,琴歌发清声。

74.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

75.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76.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关于琴字的诗句

履道春居 白居易

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

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

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

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池窗 白居易

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

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

对琴待月 白居易

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

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

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

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听幽兰 白居易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夜凉 白居易

露白风清庭户凉,老人先着夹衣裳.

舞腰歌袖抛何处,唯对无弦琴一张.

食饱 白居易

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

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

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

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

东院 白居易

松下轩廊竹下房,暖檐晴日满绳床.

净名居士经三卷,荣启先生琴一张.

老去齿衰嫌橘醋,病来肺渴觉茶香.

有时闲酌无人伴,独自腾腾入醉乡.

虚白堂 白居易

虚白堂前衙退后,更无一事到中心.

移床就日檐闲卧,卧咏闲诗侧枕琴.

江上琴兴 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剑与傅岩叟 辛弃疾

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潇湘神 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3.有关琴声的诗句有哪些

有关“琴声”的诗句:

1、《琴诗》

作者: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履道春居》

作者:白居易

“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3、《江上琴兴》

作者: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4、《竹里馆》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相思怨》

作者:李治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6、《潇湘神》

作者: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7、《拟咏怀诗 十八》

作者:庾信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8、《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作者:李白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9、《琴诗》

作者: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10、《春雨》

作者:陆游

"窗昏减书课,弦缓咽琴声。"

4.关于琴的古诗词有

1、《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酬张少府》

唐代: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文: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3、《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4、《听蜀僧浚弹琴》

唐代: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译文: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余音袅袅,汇入霜天钟声,我心清静,如经流水洗过。不知不觉,暮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5、《听弹琴》

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5.有哪些关于琴的古文句子

和如琴瑟 对牛弹琴 焚琴煮鹤 剑胆琴心 一琴一鹤 琴剑飘零 东汉·蔡邕《琴赋》尔乃言求茂木,周流四垂。

观彼椅桐,层山之陂。丹华炜烨,绿叶参差。

甘露润其末,凉风扇其枝。鸾凤翔其巅,玄鹤巢其岐。

考之诗人,琴瑟是宜。爰制雅器,协之锺律。

通理治性,恬淡清溢。尔乃间关九弦,出入律吕,屈伸低昂,十指如雨。

清声发兮五音举,韵宫商兮动徵羽,曲引兴兮繁弦抚。然后哀声既发,秘弄乃开。

左手抑扬,右手徘徊。指掌反覆,抑案藏摧。

于是繁弦既抑,雅韵复扬。仲尼思归,《鹿鸣》三章。

《梁甫》悲吟,周公《越裳》。青雀西飞,别鹤东翔。

饮马长城,楚曲明光。楚姬遗叹,鸡鸣高桑。

走兽率舞,飞鸟下翔。感激弦歌,一低一昂。

唐·黄滔《戴安道碎琴赋》戴安道碎琴赋(以“徒候徽响,致聚深情”为韵) 拔尘俗之能琴,共谁不钦?戴安道之擅名斯异,武陵王之慕义弥深。降使殷勤,将召来以聆雅越。

持诚慷慨,爰击碎以示胸襟。想夫名利莫羁,烟霞为赏。

涧松虽耸於梁栋,野鹤不侵乎罗网。吴山越水,韬物外之清光。

蜀轸虞丝,播人间之妙响。杳杳区区,何人戒途。

白屋忽惊於嘶马,朱门欲俟於啼乌。焉有平生,探乐府铮鏦之妙。

爰教一旦,厕侯门戛击之徒。於是贲出月窗,毁於蓬户。

掷数尺之鸾凤,飒一声之风雨。朱弦并断,类冰泉裂石以丁零。

玉柱交飘,误陇雁惊弓而飞聚。使者焉知,宣言大非。

且异锻珠之义,宁同碎斗之讥。陌上囬尘,走清风於玉殿。

堂间释手,章素节於金徽。於时野客相高,时人或陋。

梧雕桐断以甯顾,漆解胶离而莫救。至若池亭夜月之景,岩谷春风之候,遥当野岸,肯思流水之曾弹。

静对庭芜,待从幽兰之不奏。向若投绿绮以无意,缅维城而有情。

亡一时之高躅,矜六律於新声。则此日知音,但仰跃鱼之弄。

碧山烟雾,甯留藏豹之名。则知艺至者不可以簪笏拘,情高者不可以王侯致。

终挺特以惊俗,不斯须而辱志。於今人语其风,孰不揖当时之事。

《三琴记》北宋 欧阳修 吾家三琴,其一传为张越琴,其一传为楼则琴,其一传为雷氏琴。其制作皆精而有法然,不知是否,要在其声如何,不问其古今何人作也。

琴面皆有横纹如蛇腹,世之识琴者以此为古琴。盖其漆过百年始有断文,用以为验尔。

其一金晖,其一石晖,其一玉晖。金晖者张越琴也,石晖者楼则琴也,玉晖者雷氏琴也。

金晖其声畅而远,石晖其声清实而缓,玉晖其声和而有余。今人有其一已足为宝,而余兼有之,然惟石晖者老人之所宜也。

世人多用金玉蚌瑟晖,此数物者,夜置之烛下,炫耀有光,老人目昏,视晖难准。惟石无光,置之烛下,黑白分明,故为老者之所宜也。

余自少不喜郑卫,独爱琴声,尤爱小流水曲,平生患难,南北奔驰,琴曲率皆废忘,独流水一曲,梦寐不忘。今老矣,犹时时能作之,其他不过数小调弄,足以自娱。

琴曲不多学耳,要于自适。琴亦不必多藏,然业已有之,亦不患多而弃也。

唐·薛易简《琴诀》《琴史》曰:薛易简以琴待诏翰林,盖在天宝中也。尝着《琴诀》七篇,辞虽近俚,义有可采,今掇有大槩着焉,曰:“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麠麈俗,可以格免神,此琴之善者也。

鼓琴之士,志静气正,则听者易分,心乱神浊,则听者难辩矣。常人但见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但赏为能。

殊不知志土弹之,声韵皆有所主也。夫正直勇毅者听之则壮气益增,孝行节操者听之则情感伤,贫乏孤苦者听之则流涕纵横,便佞浮嚣者听之则敛容庄谨。

是以动人心,感神胆者,无以加于琴。闰其声正而不乱,足以禁邪止淫也。

今人多以杂音悦乐为贵,而琴见轻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难也。”

又云:“弹琴之法,必须简静。非谓人静,乃手静也。

手指鼓动谓之喧,简要轻稳谓之静。又须两手相附,若双鸾对舞,两凤同翔,来往之势,附弦取声,不须声外摇指,正声和畅,方为善矣。

故古之君子,皆因事而制,或怡情以自适,或讽谏以写心,或幽愤以传志,故能专精注神,感动神鬼,或只能一两弄而极精妙者。今之学者,惟多为能。

故曰:多则不精,精则不多。知音君子,详而察焉。”

品闲斋闲话:“常人但见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但赏为能。殊不知志土弹之,声韵皆有所主也”;“今人多以杂音悦乐为贵,而琴见轻矣。

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难也”;“弹琴之法,必须简静。……多则不精,精则不多。

知音君子,详而察焉”。所言甚是,需揣而摩之。

然今人弹琴,易失其所主,徒以悦耳为能。琴道渐失,琴技流媚俗之地矣。

无“多”则难精,惟有先多,然后求精。晋·嵇康《琴赋》馀少好音声,长而玩之。

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猷,而此不倦。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於声也。

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

历世才士,并为之赋颂。其体制风流,莫不相袭。

称其材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

丽则丽矣,然末尽其理也。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览其旨趣,亦末达礼乐之情也。

6.与琴有关的诗句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李白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

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废琴》?白居易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船夜援琴》?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夜月照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声即淡,其间无古今。

《夜琴》?白居易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7.有哪些关于琴的诗句

1.王昌龄·唐代《琴》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2.潘牥·宋代《琴》 只是寻常操,传来便不同。

初疑声已心,旋觉曲方中。清碎如章草,和平似国风。

自从今夕听,吾耳一生聋。 3.白居易·唐代《琴》 置琴曲几上,慵坐但含情。

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 4.丁谓·宋代《琴》 材妙峄阳枝,弦调野茧丝。

清音飞雉操,雅曲白驹诗。属意山水际,寄声鸾凤时。

南薰如在御,忠义必倾思。 5.华岳·宋代《琴》 月浸虚堂夜气清,起听万籁寂无声。

轻轻拂动匣面尘,玉笋不弹风自鸣。

8.有关于琴的诗句

1. 琴弹碧玉调,药炼白朱砂。

2. 琴弹终日得古调,印锁经秋带藓痕。3. 琴书随分足生涯,只灌园畦亦自佳。

4. 琴剑西还已有期,白云飞处望多时。5. 琴床茶鼎澹相依,偶为寻僧出笔扉。

6. 琴中难挑孰怜才,独对良宵酒数杯。7. 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

8. 琴弈心偏好,丹铅手自磨。9. 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

10. 琴弹十八拍,听此双泪流。11. 琴宜入夜听,别起一般清。

12. 琴诗清绝事,静也两兼能。13. 琴里休夸石上泉,争如此处听潺湲。

14. 琴剑纵横亦已陈,凛然英气尚好存。15. 琴书澹泊古羲轩,花木幽闲汉绮园。

16. 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17. 琴丁结友事耕耘,田熟翻如虞芮君。

18. 琴斋高致有真风,山合延宾未折中。19. 琴剑平生叹薄游,云间春晚思如秋。

20. 琴鹤为友朋,出入常拂拭。21. 琴瑟情虽重,山林志自深。

22.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23. 琴书满屋壁,不下晋家声。

24. 琴心挑取卓王孙,买酒临邛石冻春。25. 琴心玉文洞玄玄,金钮朱锦乃汝传。

26. 琴书结束定何时,折赠新年梅一枝。27. 琴声意似泉声淡,剑气威如霜气雄。

28. 琴自无弦不用弹,岁寒姱节傲苍官。29. 琴鹤清风久寂寥,谷居忠愤绚银钩。

30. 琴书笔砚伴闲身,斗室依然不觉贫。31. 琴剑长为客,诗书欠策勋。

32. 琴书湓浦担,风雪贵池船。33. 琴弹夜月龙魂冷,剑系秋风鬼胆粗。

34. 琴心自娱谁料理,犊鼻虽贫未主臣。35. 琴轸含房风未吹,盈盈脉脉度炎晖。

36. 琴诗山水乐,顿与世情疏。37. 琴心不复寄松萝,贺鉴湖边水自波。

38. 琴剑前时为我来,志同道合味悠哉。39. 琴樽畴昔记追随,富贵休教贫贱离。

40. 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41.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42. 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43. 酒待山中饮,琴将洞口弹。

44. 琴堂沽酒客,新买后园花。45. 琴书著尽犹嫌少,松竹栽多亦称贫。

46. 书客多呈帖,琴僧与合弦。47. 好时开药灶,高处置琴亭。

48. 就石安琴枕,穿松压酒槽。49.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50.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51.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52.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53. 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54.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55.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56. 窈窕涉女,琴瑟友之。57.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58.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59. 琴虽古意元无取,诗近虚名亦懒吟。

60. 琴川古迹得纵观,七桧象斗罗仙坛。61. 琴樽几杖静柴门,抱瓮忘机老灌园。

62. 琴绝已多时,台存尚起思。63. 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64. 琴心挑取卓王孙,卖酒临邛石冻春。65. 琴水东边海尽头,迷茫烟雾接高秋。

66. 琴瑟昔在御,莫不静而好。67. 今朝乡思浑堆积,琴上闻师大蟹行。

68. 琴弹溪月侧,棋次砌云残。69. 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

70.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71.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72.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73. 抱子弄白云,琴歌发清声。

74.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75.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76.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莺梭古诗带拼音版

掷(zhì)柳(liǔ)迁(qiān)乔(qiáo)太(tài)有(yǒu)情(qíng),

交(jiāo)交(jiāo)时(shí)作(zuò)弄(nòng)机(jī)声(shēng)。

洛(luò)阳(yáng)三(sān)月(yuè)花(huā)如(rú)锦(jǐn),

多(duō)少(shǎo)工(gōng)夫(fū)织(zhī)得(dé)成(chéng)。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江湖派诗人,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六年(1246)赐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龙图阁学士。

任建阳令时,曾因咏落梅诗遭谗被废十载。诗词多感慨时事之作,渴望收复中原,振兴国力,反对妥协苟安。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别调》。

《莺梭》赏析:

诗题为“莺梭”,诗人抓住“梭”字,借助于想象、联想,由此及彼,命意剪材,托物抒怀。

首句“掷柳迁乔太有情”,图绘莺飞之状。黄莺儿怀着无限的情思,在阳春三月,飞翔于绿柳红花之间,穿梭于蓝天白云之下,忽儿把丝丝垂柳抛在后边,忽而飞上高高的乔木之巅。

《诗经·小雅·伐木》篇有“出于幽谷,迁于乔木”的句子,后人遂将由低到高,由次到好的迁移称为“乔迁”。诗人由黄莺在林中越东渡西,飞上翔下,行动轻盈捷快,想到了织女织布时飞动的俊子。

明明是人有情于物,偏偏说莺儿有情于人,移情于物,而且着一“太”字表示程度。由织梭联想到“交交时作弄机声”,这就使恬静的画面有了音响效果。黄莺“交交”而鸣的啼叫声和织机织布的声音是那么相似。

由此进一步联想到,既然织女能织出千姿百态的绫罗锦缎,那么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洛阳春景,也是黄莺织成的。诗的三、四两句即由此设问。

“洛旧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诗人说:三月的洛阳花开似锦,牡丹尤其娇艳,绿柳青山,秀丽明媚,不知这些黄莺儿耗费了多少功夫,才把洛阳的河山织得这般美好?

莺织河山,构想奇妙,既把黄莺飞翔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并且人格化了,真是匪夷所思,既出人意表,又令人叹服。

四句诗中,“掷柳迁乔”、“弄机声”、“锦”、“织”句句明含暗含“梭”字,一紧扣诗题。三、四两句虽发议论,但是真情寓真景,自然流畅,显得轻松,恰到好处。

整个诗反映了作者对美丽春光的赞叹和无限爱惜的感情,和南宋统治者对沦陷区河山的漠然无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及意思

1.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出自唐代:杜牧《秋夕》

白话文释义: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出自两汉:佚名《迢迢牵牛星》

白话文释义: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唐代:林杰《乞巧》

白话文释义: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4,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出自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白话文释义: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5,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出自元代: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白话文释义: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2.关于牛郎织女的古诗

1、乞巧

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2、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

草丛中的蟋蟀鸣叫个不停,梢头的梧桐树叶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只能一年一次短暂相会,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喜鹊搭桥,一年才能相见,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3、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

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4、沉醉东风·七夕

元代:卢挚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译文:

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5、七夕

宋代: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译文:

如果织女不是见到牛郎她会怎么样?我愿意与织女共同弄梭织布。期盼年年岁岁这样度过,其实在人间这样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过是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罢了。

3.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渔家傲·七夕》 苏轼

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

望断碧云空日暮,无寻处,梦回芳草生春浦。

鸟散余花纷似雨,汀洲苹老香风度。

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描写牛郎织女的古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七夕 (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七夕 (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七夕 (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七夕 (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七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七夕 (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七夕 (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七夕赋咏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七夕 (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

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

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同赋山居七夕 (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七夕歌 (唐)刘言史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

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七夕偶题 (唐)李商隐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壬申七夕 (唐)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辛未七夕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七夕寄张氏兄弟 (唐)李郢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七夕 (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七夕 (唐)刘威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七夕二首 (唐)刘禹锡(其一)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

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

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其二)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

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

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七夕诗 (唐)卢纶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

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

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七夕诗 (唐)卢纶 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

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

回想敛馀眷,人天俱是愁。七夕 (唐)卢殷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

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

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七夕 (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七夕 (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

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

5.有哪些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天街:即天上的街市,可理解为星云星座。

【简析】诗中描绘了一幅宫女秋夜图,充满了寂寞凄清气氛。 七夕由来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乞巧”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果,虔诚地向 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

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 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委婉动人,这便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诗经的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 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

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史记天宫书和 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

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 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 一个鲜明的轮廓。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 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 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

帝怒,责归河东, 一年一度相会。”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 七夕双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携素手,扎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儿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 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此外,晋代于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 妇的故事。甫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 ‘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

’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 女嫁牛郎也’。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 头之约。

宋代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 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 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 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 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 牵牛花来。

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 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 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 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 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 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 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 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 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

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 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 两情相悦,同赴巫山云雨。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 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 天对着牛角发楞。

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 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轩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 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 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 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 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 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

6.关于牛郎织女的一些诗句

《渔家傲·七夕》 苏轼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 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牵牛织女》 杜甫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7.有关牛郎织女的诗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秋夕》杜牧 【唐代】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鹤仙桥》秦观 {宋朝}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梭古诗词 梭的古诗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梭古诗词 梭的古诗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梭梭的意思

标题:梭古诗词 梭的古诗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35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