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答案及解析 高分笔记初中文言文古诗词阅读答案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古诗词阅读答案及解析 高分笔记初中文言文古诗词阅读答案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古诗词阅读答案及解析 高分笔记初中文言文古诗词阅读答案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初中课外文言文《南辕北辙》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南辕北辙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文言文阅读选金牌阅读答案大全
1. 金牌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中考版 全部答案
参考答案 [1]z7{*R|U (一)共7分 1.B 2.(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Y9(% 3.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二)共7分 4.(1)先前,原先(刚才) (2)暗中 (3)交换(3分,每词1分) 5.(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
(2分,意对即可)6.示例1: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于待下,这是一种美德。示例2: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
(2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三)共8分 7.C 8.B 9.“惊惭”的原因是打死的鸭子是能言之鸭,进贡之鸭,名人之鸭。内官是个惧上欺下的人.(四)共10分 10.⑴给 ⑵等到(等)⑶于是,就⑷书写(写) 11.A12.入抱犊山,学书三年;未得笔法,捶胸呕血;盗墓求书;学书画被过表;精思学书,如厕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
(五)8分 13.⑴得到 ⑵但是、然而 ⑶除掉、去除 ⑷这(或“它”),代指竹子 (4分,每小题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7 14.我们江南人砍掉竹子把它们当柴烧(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15.“物以稀为贵”、“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或“事物的好坏贵贱是相对的”(2分,意思基本对即给分) fXX'5-z (六)12分16、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余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 /17、C 18、①南霁云知道贺兰进明终究没有为自己发兵的意思,就骑马迅速离去。 ②这只箭就是用来做标记的。
19、拔刀断指、宁死不屈 (七)18分17.① 习:学习,研究,熟悉 ② 发:打开 ③ 为:担任 ④ 明日:第二天 18.①太祖皇帝常常劝他好好读书。 .p5 ②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一读就是一天。
③赵普的脸色没有丝毫改变,镇定的跪着捡起来退下。 19.①年轻的时候熟读官员官吏制度治理国家方面的书籍,精通选贤任能治理国家。
u ②深入研读《论语》以其理论来治理国家。 20.太祖皇帝刚开始对赵普举荐的人不了解所以“不用”,后来赵普再次举荐,太祖仍不了解还是“不用”并对赵普有些烦了,最后赵普坚持举荐,太祖由此看出赵普的忠心尽职,且体会到被举荐人的不一般,所以“重用”。
(八)共10分 21.(1)买 (2)曾经 (3)离开 (4)正好(恰好) 22.B23.我的心才变得坦然,不再挂念(这件衣服) 24.只有不被外物拖累,人才会变得坦然。
2. 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
3. 【文言文阅读(25分
7.C 8.A 9.A 10.A 11.D 12.(1)陛下富有天下,损失了一些资财,不必过分忧虑;所最应忧虑的,是政令或有不明,赏罚或有不当。
(2)现在回过头来又把罪过归在别人身上,拿什么来显示信用? (3)寇准对陛下没有任何隐瞒,更体现了他的忠心与正直,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 【解析】 7. 试题分析:殆,几乎、差不多。
“殆”没有“必将、一定”的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 兼并 ” 古义 :同时并列,两全。
清·李渔《凰求凤·翻卷》:“徵文考行,二者难兼并,若个堪居绝等,推敲不厌详明。”;;并吞。
指土地侵并,或经济侵。《墨子·天志下》:“今天下之诸侯,将犹皆侵凌攻伐兼并。”
《荀子·王制》:“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汉·晁错《论贵粟疏》:“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A“以”均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B“乃”副词,“竟”/副词,“才”;C“之”助词,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助词,“的”;D“其”代词,“他”/代词,“其中”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本题中“知、迁”为官职升迁调动的术语。
要熟悉常见的官职名。另外在 文言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他们并没有把王旦接回家,王旦此前早已回京。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此题中重要实词为“虑、咎、益”。
固定格式为“何以、所以、无所”。文言文翻译中的得 分点有: 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文言句式(省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王旦,字子明,大名府莘地人。王旦幼年时沉稳文静,爱好学问,言语有文采。
他的父亲王佑非常器重他,说:“这孩子将来会当卿相。”太平兴国五年,考中进士。
担任大理评事、平江县知县。后来晋升殿中丞,任郑州通判。
上表请求在全国兴建常平仓,以杜塞兼并的途径。真宗即位,王旦被授予中书舍人的职务。
皇帝一向认为王旦贤能,王旦有一次有事向皇帝上奏,退下来的时候,皇帝目送着他说:“帮助我实现太平的,一定是这个人啊。”过了一年,王旦以工部侍郎的职衔参知政事。
契丹入侵,王旦跟随皇帝出征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忽然得了急病。
真宗命令王旦急速返回东京,代理留守事务。临行前王旦对皇帝说:“请求您召见寇准,臣有话要说。”
寇准到来后,王旦启奏皇帝说:“假如十天之后我还没有接到前线的捷报,应当怎么办?”真宗沉默了很久,说:“那你就立皇太子为帝吧。”王旦返回京师后,直入宫禁,颁布严令,要求任何人不得走漏消息。
等到皇帝班师回朝,王旦的子弟、亲属都赶到郊外去迎接王旦,他们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大声赶马,吃惊地回头一看,竟然是王旦(这才知道原来他早已回京了)。 景德三年,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授予同中书门下评章事之职。
有一次,宫内发生火灾,王旦闻讯后,立即奔赴现场察看。皇帝很伤感地对王旦说:“两朝的积蓄,我从来不敢任意花费,这一回被一场火灾差不多全烧光了,实在太可惜了!”王旦回答说:“陛下富有天下,损失了一些资财,不必过分忧虑;所最应忧虑的,是政令或有不明,赏罚或有不当。
我凑数当了宰相,天降如此灾殃,我有责任,应当罢免。”随即上表请求治他的罪。
皇帝也表示天降灾殃应由皇帝承担责任,下了罪己诏,并要求朝廷内外臣民多提意见,议论朝政。后来有人说,火灾是由荣王宫失火延烧进来的,并非天灾,请求将有关人员逮捕治罪,应定罪处死的有一百多人。
王旦为此独自奏禀皇帝说:“当初火灾发生后,陛下已经下了罪己诏告知天下人,大臣们也都上了奏章承担责任。现在回过头来又把罪过归在别人身上,拿什么来显示信用?况且火灾的缘起虽然有个过程,既然蔓延到宫里来了,怎能说就不是天灾呢?”(于是)有关人员全都得到赦免。
寇准多次反映王旦的短处,王旦却总是称赞寇准。皇帝对王旦说:“你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而他总是反映你的过错。”
王旦说:“道理本来就是这样。我在宰相的位置上时间久了,处理政事的过失必然会多。
寇准对陛下没有任何隐瞒,更体现了他的忠心与正直,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认为王旦贤能。
对牛弹琴翻译翻译文言文阅读答案
1. 《初中对牛弹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初中《对牛弹琴》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
③伏:趴着。④故:从前。
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
⑦掉:摇摆。⑧奋:竖直。
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
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
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训练】 1。
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
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相关推荐】 文言文《对牛弹琴》的寓意 《对牛弹琴》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文言文(对牛弹琴)的思想意义是什么。
2. 对牛弹琴文言文翻译
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注释: 昔:曾经 为:给。 清角之操:这里指高深的曲子。
清角:古雅的曲调的名称。 操:琴曲。
如故:像先前一样。 非:不是。
闻:听。 合:悦。
虻:吸血的苍蝇。 孤犊:离开母亲的小牛。
鸣:鸣叫声,作名词。 掉:摇动,摆动。
奋:竖起。 掉尾奋耳:甩动尾巴,支棱起耳朵。
蹀躞:迈小步来回走动。 翻译: 曾经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
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虫和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的声音。
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3. 急用对牛弹琴的文言文及翻译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虫和小牛犊的叫声。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音乐。
词语注解
牟子(牟融,后汉书有传)《理惑论》(平津馆丛书)。 清角之操:这里指高深的曲子。 厫,音敖,粮仓。 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参见《左传.鲁襄公十四年》。 貉,音荷,似狐。一丘之貉。
煴,音晕,微火。 公明仪,春秋时人,曾子之弟子。曾参(音骖),字子舆。曾子,孔子之弟子。 孤犊:离开母亲的小牛。 昔:曾经 为:给。 操:琴曲。 伏:趴着。 如故:像先前一样。 虻:吸血的苍蝇。 耳:耳朵听。 鸣:鸣叫声,作名词。 掉:摇动,摆动。 奋:竖起。 合:悦 蹀躞:迈小步来回走动。 掉尾奋耳:甩动尾巴,支棱起耳朵。 非:不是 闻:听
4. 对牛弹琴的译文及原文
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②。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之声③,孤犊之鸣④,即掉尾奋耳⑤,蹀躞而听⑥。——《弘明集》
[注释]
①清角——曲调名。操——琴曲。
②如故——照旧。
③■(méng)——同“虻”,昆虫,象苍蝇而形体稍大,吸食人和牲畜的血液。
④孤犊(dú)——离群的小牛犊。
⑤掉尾奋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掉,摇摆。奋,本意是鸟类展翅,引申为举起来。这里是竖起来。
⑥蹀躞(diéxiè)——小步走的样子。
有一天,著名古琴演奏家公明仪对着一头老牛弹琴。他先奏了一首名曲——高雅的古琴曲“清角”。尽管公明仪自己觉得弹得十分精彩,但是,老牛就象没有听见一样,只顾埋头吃草。公明仪又用古琴模仿蚊虻(méng)嗡嗡的叫声,还模仿离群的小牛犊发出的哀鸣声。那头老牛立刻停止吃草,抬起头,竖起耳朵,摇着尾巴,来回踏着小步,注意地听着。
高雅的琴曲演奏得再出色,老牛也无动于衷;模仿蚊虻的叫声尽管不是高雅的曲调,但老牛却听得很认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清对象,有的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5. 对牛弹琴的原文与翻译
[ 原文 ]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出自《牟子》)
[ 译文 ]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犊寻找母牛哞哞的声音。牛立刻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走来走去地听起来了。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具体请参考?wtp=tt
6. 对牛弹琴文言文注释《对牛弹琴》的文言文注释带点字注释译文出自
原文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译文公明仪曾经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可牛却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原来,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入它的耳. 于是公明仪便用琴模仿蚊虫和小牛犊的叫声.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着小步来回走着.词语注解1.昔:曾经2.公明仪:春秋时人,曾子之弟子.曾参(音骖),字子舆.曾子,孔子之弟子.3.为:给.4.清角之操:这里指高深的曲子.5.清角:古雅的曲调的名称.6.操:琴曲.7.如故:像先前一样.8.非:不是.9.闻:听.10.合:悦.11.虻:吸血的苍蝇.12.孤犊:离开母亲的小牛.13.鸣:鸣叫声,作名词.14.掉:摇动,摆动.15.奋:竖起.16.掉尾奋耳:甩动尾巴,支棱起耳朵.17.蹀躞:迈小步来回走动.寓意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对牛弹琴"这句成语,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人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另据一些养牛业人士的经验,牛在听了音乐后可获得一定的放松,对提高牛肉质量有利,看来对牛弹琴也是一种辅助饲养手段.。
7. 对牛弹琴全文翻译
有一天,著名古琴演奏家公明仪对着一头老牛弹琴。
他先奏了一首名曲——高雅的古琴曲“清角”。尽管公明仪自己觉得弹得十分精彩,但是,老牛就象没有听见一样,只顾埋头吃草。
公明仪又用古琴模仿蚊虻(méng)嗡嗡的叫声,还模仿离群的小牛犊发出的哀鸣声。那头老牛立刻停止吃草,抬起头,竖起耳朵,摇着尾巴,来回踏着小步,注意地听着。
高雅的琴曲演奏得再出色,老牛也无动于衷;模仿蚊虻的叫声尽管不是高雅的曲调,但老牛却听得很认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清对象,有的放矢,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古诗词阅读答案及解析 高分笔记初中文言文古诗词阅读答案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古诗词阅读答案及解析 高分笔记初中文言文古诗词阅读答案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