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成语典故大全带图 邯郸成语典故大全图片

国学综合

邯郸成语典故大全带图 邯郸成语典故大全图片

攻略系统围观:℉更新时间:03-02 04:12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邯郸成语典故大全带图 邯郸成语典故大全图片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邯郸成语典故大全带图 邯郸成语典故大全图片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邯郸成语典故大全带图 邯郸成语典故大全图片

邯郸的成语典故

邯郸作为我国古代五大名都之一,不仅在历史上占据着辉煌的一页,而且,在文化方面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人们日常所用的成语当中,相当一部分产生于邯郸。如下所示:

邯郸学步: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式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他不但没学到赵国人走路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回去。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完璧归赵: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要“和氏璧”,蔺相如奉命携璧入秦,当廷力争,最后终于原璧归赵。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

关于赵国 邯郸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关于赵国邯郸的成语典故有:

奉公守法、完璧归赵、邯郸学步、胡服骑射、负荆请罪

1、奉公守法

【解释】: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译文:以您的尊贵地位,奉公守法就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家强。

【示例】:我们每个人都要~,决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奉公不阿、克己奉公、谦洁奉公、廉洁奉公

2、完璧归赵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译文: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请让我把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

【示例】: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近义词】物归原主、完好无损、全璧归赵

3、邯郸学步

【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自】:战国·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译文:而且,你难道不知道那燕国寿陵你的学习行为在邯郸和?没有国家能得到,又失去了所以走了,直爬着回去了。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近义词】西颦东效、寿陵失步、东施效颦、邯郸匍匐、衣冠优孟、寿陵匍匐、哎哟东施、邯郸重步、鹦鹉学舌、步人后尘、亦步亦趋、鸲鹆效言、数典忘祖、优孟衣冠、枉辔学步

4、胡服骑射

【解释】: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出自】:战国·无名氏《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译文:现在我(赵武灵王)要穿胡人服装骑马射箭来教育百姓。

5、负荆请罪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近义词】面缚舆榇、引咎自责、肉袒面缚、登门谢罪、知错即改、肉袒负荆

邯郸诞生成语典故1500多条

邯郸诞生成语典故1500多条,据不完全统计,与邯郸历史文化有关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邯郸学步、胡服骑射、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每一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都记录着邯郸的历史沧桑。

一、成语文化

2005年10月26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

据专家统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584条。漫步在邯郸的街头巷尾,随处都能见到成语典故,邯郸学步雕塑(学步桥)、胡服骑射雕塑、荀子雕塑、罗敷雕塑、武灵丛台、七贤祠、回车巷、插箭岭等。

二、邯郸简介

邯郸市,简称“邯”,是河北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河北省南部地区中心城市。截至2022年末,全市下辖6个区、1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206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28.1万人。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

邯郸是东出西联、通南达北的重要节点,境内铁路有京广、邯长、邯济、邯黄铁路和京广高铁;干线公路有6条高速公路,7条国道及17条省道。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100年的建城史。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西汉时期,邯郸为赵国(藩国)王都,与洛阳、临淄、宛城、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邯郸南部的邺城(今临漳县境内)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古都;五代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初为后唐国都,后为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陪都。出自邯郸或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达1584条,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地域文化与地名由来

一、地域文化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10300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绵绵8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鸡泽毛遂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女娲文化、北齐石窟文化。

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十多项文化脉系,内涵博大精深,风格丰富多彩。

二、地名由来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名称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

1、邯郸在战国以前写作甘丹。有学者认为太阳初升过地平线叫甘,太阳落山过地平线叫丹。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

2、邯郸地名可能由姓氏而取名。过去是有邯郸这个姓氏的,邯郸是一个复姓。

3、《汉书·地理志》中魏国张晏提出:“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郸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郸。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邯郸成语典故大全带图 邯郸成语典故大全图片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邯郸成语典故大全带图 邯郸成语典故大全图片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邯郸成语大全4000个的故事

标题:邯郸成语典故大全带图 邯郸成语典故大全图片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2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