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的古诗词 九的古诗词句

国学综合

正月初九的古诗词 九的古诗词句

异世剑君围观:℉更新时间:03-02 03:18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正月初九的古诗词 九的古诗词句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正月初九的古诗词 九的古诗词句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正月初九的古诗词 九的古诗词句

关于春节的诗词、民俗、春联。 注:诗和词各十首,民俗越多越好,春联十联...

春节的诗句

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____ 王安石《元日》

2、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____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3、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____ 高适《除夜作》

4、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____ 王安石《元日》

5、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____ 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6、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____ 陆游《除夜雪》

7、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____ 薛道衡《人日思归》

8、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____ 戴复古《除夜》

9、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____ 文天祥《除夜》

10、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____ 苏轼《守岁》

11、 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____ 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2、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____ 陆游《除夜雪》

13、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____ 皇甫冉《春思》

14、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____ 刘长卿《新年作》

15、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____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6、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____ 文征明《拜年》

17、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____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8、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____ 孟浩然《田家元日》

19、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____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春节的习俗

大年初一,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再拜年。一般是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孩子压岁钱,压住邪祟大年初二,出家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一同回娘家拜年。正月初三,走亲访友,留客吃饭,大摆筵席。正月初四,祭祀财神,灶王回人间查户口。

正月初五,五路迎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戸神、灶神、门神,土神、行神)正月初六,马到成功。送穷,把穷送走,把财富带进来,招财进宝。正月初七,人寿年丰。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摊煎饼吃七宝粥,安顿身心,生养生息。

正月初八是谷日,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这年稻谷丰收。正月初九是天日,玉皇大帝的生日,人们举行祭奠,求天公赐福。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祭石感恩。正月十一祭拜紫姑,她是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为元宵节做准备。正月十三灶下点灯,自这天起巷陌桥道皆。正月十四顺天圣母生日,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正月十五元宵节,是除春节之外的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这日吃元宵、看花灯、放烟花、舞龙舞狮子、踩高跷等庆祝活动。

春节的传说:

从前,有一种怪兽的名字叫“年”。它的头上长着角,非常厉害。平时,年兽躲在海底下,快过春节了,年兽就会从海底下爬出来,吃牛羊鸡猪,甚至人。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都带着牲口进山里躲避,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一位老婆婆劝白胡子老爷爷赶快躲一躲。白胡子爷爷说,我住在这里,不会怕年兽的,只会是年兽怕我。

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从那以后,大家知道了敢走年兽的好办法。春节快到的时候,都会在门口贴上红对联,红福字,在窗子上贴上红窗花,还会放起“砰砰啪啪”响的爆竹,烟花。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传统名称分别有新春、新岁、新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来,其起源蕴含着丰厚深邃的人文与自然文化内涵。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一直到正月十九日。现代的新年节期一般是指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元宵节)。过春节前,背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都会相互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活动均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祭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拗九节的诗歌

拗九节的诗歌

  1. 《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2.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4.《西上辞母坟》唐?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5. 《谢五开府番罗袄》宋?黄庭坚

叠送香罗浅色衣,着来春色入书帷。

到家慈母惊相问,为说王孙脱赠时。

6.《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达州初九登高的由来

朋友,你来过达州旅游吗?你登上过凤凰山吗?要是你在农历的正月初九来到达州,那一定会被如潮的人流从四面八方涌向凤凰山去的景象所吸引。在那一个个写满欢声笑语的人们的脸上,你能解读出是什么原因吸引倾城出动而形成万人空巷的原由吗?那就是在全国都可以堪称独一无二的“达城元九登高节”。 每年正月初九,全城数十万人清晨倾巢出动,登高踏青,野炊山间,极目远眺,日暮尽兴而归。有关达州人元九登高习俗的由来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一种是为纪念元稹。唐代大诗人元稹曾在达州为官,为达州人做了许多好事,他离任时是正月初九,达州人纷纷登高远送元稹,以后便形成元九登高习俗。另一种是为纪念玉皇大帝。古时达城翠屏山上有玉皇大帝庙,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每逢该日,达州人便上山烧香,为玉皇过生。不管两种说法谁是谁非,但是元九登高也算得上祖辈为达州应设元九登高节的呼吁。把“元九登高节”作为一张名片推出去,能让外地人在记住这个奇特节日的同时,对达州产生浓厚兴趣。 达城的登高节由来已久,我们来看看元稹与达城元九登高有什么关联。《民国达县志》载有达城著名诗人李冰如先生在1923年作的《元九登高题》: 元九逢元九,登高载酒来。相沿成美俗,共跻此春台。 游盛知年富,饮稀觉岁灾。醉人还少见,况说赋诗才。 达州正月初九为纪念唐代诗人元稹而举行的登高郊游 现代诗人梁上泉的诗句———“达州原名古通州,山自青青水自流,元九登高怀元九,诗魂常伴凤凰游,”道出了元九登高的由来。相传公元810年,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别字威明,行九,世称元九)贬谪通州(今达州)任司马,初到任时,通州“人稀地疲、蛇虫当道”,元稹励精图治,为当地百姓干了不少好事。公元818年元稹调任河南,民众便于正月初九元稹离任当天,全城父老登凤凰山、翠屏山向元稹挥泪告别。 凤凰山半山腰有元稹塑像,诗人凝神远眺,衣袂飘飘。塑像周围是上千株腊梅树,红的白的梅花竞相绽放,灿若云霞,与周围苍松翠柏相映成趣,林间石阶已被清扫得干干净净,梅林中有石凳、石桌,不少市民早早落座其间,读元稹诗歌、赏满目梅花、听鸟鸣啁啾。 纪念诗人元稹,其人曾在达洲为官 元稹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死于大和五年(公元831年)。他8岁丧父,少年贫贱。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821)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启发了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缺点是主题不够集中,形象不够鲜明。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则能借古题而创新词新义,主题深刻,描写集中,表现有力。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悼亡诗为纪念其妻韦丛而作,《遣悲怀三首》流传最广。 在诗歌形式上,元稹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均依次重用白诗原韵,韵同而意殊。这种“次韵相酬”的做法,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很容易产生流弊。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元稹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合集多种。其本集《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 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织妇词》、《夜别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县界)》、《白衣裳二首》、《鱼中素》、《酬许五康佐(次用本韵)》等,其中《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怀三首》(其二)三首流传很广,尤其是《离思五首》(其四)这一首极负盛名。该诗写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取次花丛懒回顾”),诗中的比兴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十分脍炙人口。而《遣悲怀三首》表达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写得悲气袭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泪,其中第二首的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世所熟诵。微之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全唐诗中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正月初九的古诗词 九的古诗词句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正月初九的古诗词 九的古诗词句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正月初九的诗赋

标题:正月初九的古诗词 九的古诗词句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25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