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教案模板 初中古诗词教案电子版

国学综合

初中古诗词教案模板 初中古诗词教案电子版

紫极天帝围观:℉更新时间:03-02 00:39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初中古诗词教案模板 初中古诗词教案电子版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初中古诗词教案模板 初中古诗词教案电子版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初中古诗词教案模板 初中古诗词教案电子版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曲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诗歌的内容,体会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初步掌握元曲的体裁常识]

3、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

难点:体会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2)

抽二中等学生接力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二、导入新课,讲解体裁(2)

1、揭示课题:粗知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讲解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三、学习《天净沙秋思》

1、听录音后学生齐读(2)

2、先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控)(8)

1)第一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渲染了一种什么样气氛?

2)小桥流水人家与思乡之情有什么关系?

3)旅人处在怎样的环境中?

4)本曲用了哪九个景物来渲染悲凉气氛的?

3、抽签提问,其他小组不同意见者补充,教师评价,落实加分和扣分的奖惩。(7)

(1)“枯藤”点明秋天,“老树”点明秋,“昏鸦”暗示傍晚。这句渲染了游人思乡的'寂寞悲凉的气氛。

(2)看到别人的“人家”想起自己的家,却回不了家,更添思乡之情。

(3)这一道难度稍大,可请一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一简单描绘,以此来创设情境。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4.自由朗读二三次,集体朗读一次,后男女生对背(每人一句)(2)

5、抽中二中下生背。(1)

四、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3)

2、教师简要讲解:(1)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3、独立思考后个别提问:(8)

(1)按写景、抒情、议论给这首曲划分成三个层次。本小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4、自读两次,抽若干人背。(2)

五、课堂探讨:(5)

学生通读全部课文后,提问: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此题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说得合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说得不合理的要指出。

例如:望弄清影怒聚等等

六、堂上练习(2)

《掌握语文》P135之4、P136之5

七、布置作业:(1)

A、默写五首诗词

A、完成《掌握语文》P135之达标自测

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模板

教案是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必要准备,有助于课堂的进程推进,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模板(一)

一、教材分析

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动人的一曲,因为他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全诗构思精巧,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品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

2、 通过比较赏析,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象美。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鉴赏能力,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诗中的四种意象。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一) 听一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多媒体播放音乐)

导语: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音乐中听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乡愁)是的,游子思乡、故土难忘,这是人类的普遍情感。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与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台湾人民对大陆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对两岸和平的渴望日趋强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

(二) 读一读:感受诗味,体会诗的情感美。

⒈ 教师示范朗读。

⒉ 学生自由朗读,师指导、解疑。

⒊ 学生试读课文。

⒋师生点评指导。

⒌ 把握诗歌主题。

(1)设疑:大家读过不少抒写乡愁的诗,与一般乡愁诗相比,这首诗在情感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一处该怎样读?

(2)补充资料图片,进一步体会两岸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⒍深情齐读诗歌。

(三)议一议:比较鉴赏,体会诗的意象美。

1.出示改诗,引导学生比较、品评。

设疑:(1)乡愁是一种大家都可能曾经体验过可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读了原诗,你觉得余光中是怎样将乡愁形象展现出来的,使你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运用了几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

(2)乡愁怎么是邮票、坟墓?这些事物会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老师改写的诗有没有这种效果?

2.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3.引导学生理解何谓意象。

明确:诗歌一般是通过创设意象来抒发情感的,创设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其上加以表达的写作手法。在这首诗中,作者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上,使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变得具体可感了,并且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⒋美读:想象情景,体会情感,读出韵味。

(四)写一写:拓展迁移,体验人生的情感美。

1、请根据以 下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仿照诗句,用具体的事物来抒写乡愁。

①情境:中秋月圆之夜,作为一名住宿生,当你独处寝室,这时,乡愁是xx。

②学生自创。

2、学生思考、创作、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这首诗。

2、 仿写诗歌。

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模板(二)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诗情,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

3.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全诗内容及重点词。

难点: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逢佳节亲人相聚一堂,欢乐的气氛难得难忘。有一个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时候在他乡苦读。看着别人扶老携幼、开开心心地过节,于是他拿起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感受千古佳作的无限魅力。

(二)初读感知

1、思考这首诗的题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什么意思?

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长安读书,求取功名,恰逢重阳节,诗人无比思念家乡的亲人,就写下了这首诗。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3、教师范读古诗,学生齐读古诗。

(三)深入研读

1、理解首联独、异乡、为异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情感。

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故乡以外的地方。在诗中指的就是长安。

为异客:做他乡的客人。

体会出作者孤独、无奈的情感。

2、理解颔联诗人为什么每逢遇到节日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3、诗中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

4、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四)巩固提高

王维的笔下,有着这样浓浓的乡思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乡思的诗呢:

王维的《杂诗》中还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五)小结作业

小结:道不尽的离愁,诉不完的思乡,曲折有致地铺展在我们面前。历经1000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它的时候,涌向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了这浓浓的乡愁中,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作业:搜集王维的其他诗词,研读并赏析。

五、教学反思

本首诗歌,主要描写了王维的思乡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添加更多的吟诵、朗诵比赛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

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模板(三)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汉语之美之奇之瑰丽。

2.明确阅读的重要性与个性化写作的必要性。

二、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三、学习重点

感受语文之美,明确学习方法及要点。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学科,激发他们的兴趣。

五、课时设计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语

同学们好!以后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如果同学们在学习上有什么疑难问题,或者在生活中有什么困惑,我都愿意和同学们交流、探讨,我希望能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课。我主要是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什么是语文,怎样学习语文。

虽说这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觉得这确实有探讨的必要性。因为,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以识记为主,以字词的积累为主,而现在,我们同学由小学生成为中学生了,由儿童变成少年了,我们就要去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去感悟《离骚》汉赋的气势如虹、唐诗宋词的凝炼隽永、诸子散文的词彩句丽;去探讨那栩栩如生、生动形象的四大名著。

我们有着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学习语文丰富的内涵,他能使你满腹诗书,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历史,志存高远;他能使你心灵纯洁,感情丰富;他能使你聪明智慧,善思善辩;他更能使你文思泉涌,笔下生辉。

(二)何为语文

第一、问大家一个应该非常简单的问题:

什么是语文?(自由回答)组织讨论。

第二、小结

1.语:语言。语言是最基础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利用它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现代语言学要求每个人至少掌握一种语言。进入新世纪,要求更高,升学就业,考工晋级还要考英语。

中国的语言是汉语,我们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就是汉语的基础,初中的语文课在小学的基础上加以拓宽延伸,就远的方面而言,学好语文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就近的方面而言,学好语文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后面再具体讲。

2.文:文字(文学)。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们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古代的人最早以结绳记事,后来逐渐有了六书造字法。我们中国的文字是独特的方块文字,每一个字都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学好汉字自然不用多说,写好汉字更显得十分的重要。汉字的书写非常讲究,书法就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

3.语文学科:我们今天要学的语文,除了说话写字(语基及其运用)以外,还包括现代文的阅读理解、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以及听、说、读、写这些基本能力的训练。

4.语文的性质: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语文是交际工具,它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语文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可以深入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需要语文。古人有一句话叫做“处处留心皆学问”(苏轼审鸡头案的故事),我们也可以说是“处处留心皆语文”(张大千与梅兰芳的君子小人故事)。

第三、刚才的回答我们似乎是在力求科学。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个风格,回答得尽可能诗意一些,这样,我们以“语文是……”的形式在练习本上尽可能地多地写一些话,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然而小组内交流,请把大家认为精彩的话作上记号,待会儿请一个同学组织一下代表小组发言。

1.独立书写,小组交流;

2.各组奉献,前面已经被人讲过的就不必再说(发言者自己先报姓名。老师遇到十分精彩的,要问这个创作者的姓名,要求课后交上来)。

第四、出示袁卫星的有关语文一段话,请大家尽快记诵。

1.大声地朗读。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袁卫星)

2.提问:你知道其中的哪些典故?哪几本书?

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典故?读过哪些本书?

4.背诵,默写。

(三)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

第一、做好课文的预习:

1.读课文一遍,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读准字音,在作业本上抄注音、注解一遍,词语三遍。作业本距离左边1厘米处划一竖线。第一行写课题,第一行第一列写日期,第二行开始写内容,要写题目,题号统一写在第一列。次日交。

2.再读课文,试着了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然后明晰作者的思路是什么,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总结出文章的写作技巧是什么,语言运用特点是什么;文章值得借鉴的是什么,读后受到的启发有哪些,文章有什么不足及需要商榷的地方。如果是名家名篇,还需要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及文章诞生的背景等。书上留下读过的痕迹。

3.三读课文,试着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情绪。特别是抒情性强的作品,如诗歌、抒情散文等,吟诵得好,就学好了一大半。

第二、有目的的认真听好课,做好笔记。争取课堂多发言,积极参加讨论(四人小组,组长)。注意要收放自如。有疑问的地方先做好记号,等合适的时机再问。

第三、整理思路和笔记,写写学习心得。按时的、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书上课后有作业的,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同上。每篇课文上好后准备好听写,听写内容包括字词以及一些重要的问题。作业优良计,听写100分计。有错误,及时订正,每个写三遍。不合格的重做重听。

第四、其他事项:

1.课前演讲,写好稿子在方格稿纸上,提前一天给老师看,内容可关于语文的各方面。时间3-5分钟。其他同学点评。10分计。

2.随堂作文,45分钟完成。写在作文本上,第一页写目录。100分计。

3.做个随笔集,给它取个名字,自己也可以取个笔名,配点画。每周随笔两篇,思想健康,内容自定,形式不限,字数最少300字。5分计。

4.做个摘抄集。每周两次,如果是短文章,全抄,写明作者及出处;如果是书籍中的语段,至少500字。抄完后就你所摘录的这段写感想。感想至少也是100字。5分计。

5.剪报本,贴好后,注明报纸名称、版面和日期。写点评,一个点评至少100字。半个学期交一次,一个学期交两次。优良计。

6.课外读本自己看,选取内容自己上。加分。

7.词语手册自己看,抽查,扣分。

8.作业本在预习时自己做,上完课做完作业。一个单元交一次。平时抽查,扣分。

9.每人每周练习三篇钢笔字。

10.积累。每周背诵两首古诗词。

(四)结束语

同学们,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将要在一起度过x年的时光,我们要好好地度过这x年。我很爱你们,不过请记得爱是相互的,我也同样需要你们爱我,非常需要。你们应该向我和其他人证明你们都是真诚、善良、懂事,并且勤奋学习的人。

我相信你们在这x年里会是你们自己和我共同的骄傲,无论在语文学习上,还是在其他方面。我现在不需要你们在口头向我保证,相信大家在内心已经向自己作出了保证,并且将会在行动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模板(四)

一、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二、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话题:在生活中,你关注得最多的是什么人?

生:明星、家人、自己。

师:明星是因为有着耀眼的光环我们关注他们;伟人作出了非凡的成就我们关注他们;因为血浓于水我们关注家人……而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却是那些没有亲情关系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作出非凡的成就,却有着金子般的心。(意在营造亲切平和的教学气氛,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二)设问导读

1、画说老王: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普通人,请看画像。他叫老王,(板题)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依据?

生:从他满脸的皱纹看,他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

生: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生:从他的表情看,他是一个善良的老人。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2、问询老王:

师:这样一个老人就站在你的跟前,你关心他什么?把你的关切向他表达出来。

生:老王,你是做什么的?

老王,你生活得怎么样?

老王,你为人怎样?为什么作家会如此关注你?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3、走近老王:

师:老王是一个普通人,写老王的作家可不是一个普通人。简介杨绛。杨绛——钱钟书——《围城》。

师:面对陌生的老王,你们有那么多的揣测,和那么多的关切,现在你们循着杨绛的笔墨,去走近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

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

1、评说老王:

师: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那个老王?你对他的关切作者告诉你没有?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xx的人,表现在xx。”的形式表达出来。

生:老王是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人。表现在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里。

生:老王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表现在送冰时,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生: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表现在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完成对文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

2、品味老王:

师: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王临死还要送鸡蛋香油还人情这一情节。

师:有此同感的同学请举手。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一段感动人,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片断。

(1)、精读。

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放声读。可圈点,可旁批。

生:读课文。

(2)、小组交流体会。

生:我觉得,课文中说老王“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消瘦与不灵活,

生:“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中“攥”字也用得好。写出了老王拿钱时激动的心情。

(3)、质疑,合作探究。

师:就这一情节,你有没有疑问?提出来请大家帮你。

生:文章中,当“我”要给老王钱,他不要,可后来还是收了钱。为什么?

“我”拿钱给老王是为了帮助他,而作者为什么说“我却拿钱侮辱他”?

(以生——生、生——师合作的形式相互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选优秀备课教案范文

篇一:教案范文

1、字体要求

课题用四号黑体加粗,正文部分用小四号宋体,一级标题加粗。

2、页面设置办法

打开教案文档→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上2.5厘米、下2.5厘米、左

2.5厘米、右2.5厘米→版式→页眉1.7厘米页脚1.7厘米→确定。

3、行距设置

格式→段落→间距→固定值→20磅→确定。

4、右边线设置

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缩进→左缩进0字符、右缩进9字符→确定;

格式→边框和底纹→边框→预览区→选择右边框→确定。

5、插入页眉和页脚

视图→页眉和页脚→在页眉上输入相关文字。

6、每个新授课教案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①课题、主备教师姓名;②教学目标;③课时计划;④教学重点;⑤教学

难点;⑥教学方法;⑦教学过程(分课时教案中要含课时目标、过程设计、

课堂练习、课堂小结);⑧布置作业;⑨板书设计;⑩教学反思。

注: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融合在教学过程设计的每个环节中。

7、每个复习(练习)课教案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①复习课题、主备教师姓名;②复习目标;③复习重点;④复习难点;⑤

复习方法;⑥知识体系归纳;⑦复习练习设计;⑧复习检测;⑨复习小结;

⑩复习反思。

8、右边线空白处书写上课教师的再次备课。

9、相关要求

(1)小学语文按课文

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模板备课,每篇课文一个教案。

篇二: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通 过“文具店”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直观模型, 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

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学难点重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并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 的得数。

使学生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了解小 数乘法的意义, 并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难点

教学准备

师:小黑板 生:草稿本、三角尺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复习 1、口算 25×4 = 7 ×20 = 2 角×4 = 4.7 +2.6 = 12 ×5 = 2.5 +2 = 5 –1.8 = 3+3+3+3=

2、画图表示算式的意义 0.2+0.5 3、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 (口算是常规练习,画图是复习小数加法的意义,这些都为为学生 理解 小数乘法的意义做了较好的铺垫。 )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小黑板)有一家文具店开业啦,这是老师调查到的文具店 的部分文具和价钱。观察小黑板,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 铅笔每枝 0.3 元 尺子每把 0.4 元 转笔刀每个 0.6 元 橡皮每块 0.2 元 字典每本 13 元 (生说师选择板书) ①买 3 本字典多少元? ②买 4 块橡皮多少元? ③买 2 枝铅笔多元? (通过购物情境,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联系。 ) 2、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咱们一个一个地来解决。先解决第一个 问题。怎么列式计算?算式表示什么意义?(13×3=13+13+13)整 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板书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 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在“文具店”里添加上“字典每本 13 元”这一条件,让学生列出 整数乘法,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为学生提供了小数乘法与整数乘。

法比较的空间) 3、第二问题怎么列式呢?(0.2×4) 4、0.2×4 等于多少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 导。 5、学生汇报: 方法 1 0.2+0.2+0.2+0.2= 0.8(元) 方法 2 0.2 元=2 角 2×4=8(角) 8 角=0.8 元 方法 3 我们用画图的方法, 一个长方形代表 1 元, 平均分成 10 份, 每份就是 0.1 元。每块橡皮 0.2 元,就涂 2 份。4 快橡皮就涂 8 份, 也就是 0.8 元。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0.2×3 的结果,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通过 这一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 6、引导(收集整理)生观察这几种方法,说说 0.2×4 表示的意 义是什么?(4 个 0.2 相加的和) 7、独立完成第三个问题后汇报。2×0.3=0.6(元)追问:算式表 示的意义是什么? (2 个 0.3 相加的和) 8、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收集整理)生观察这三个 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它们都是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那么小数 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 便计算。 (板书揭题) (把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做对比,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能力来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

三、运用深化 1、试一试: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P39,完成“试一试”的 1、2 两题, 涂一涂、填一填。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抽生画图。

篇三:教案范文

课 题: 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教学目标 :1、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2、能判断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

3、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1、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2、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教学难点: 能正确应对各种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检查评讲上次作业

二、正课学习

仿写题,从“仿”的角度看,首先要仿例句之“形”──句式、修辞、结构,为此必须认真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修辞手法、结构特点以及文段、句子之间、句子内部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仿例句之“神”──内在的意旨,为此必须认真分析例句的表意特点、表意手法,在限制中写出既在内容上保持一致又富有创造性的句子。

1)、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请依照例句,用“你看,这里的+古诗 格式造一个句子:

例:你看,这里的水多清啊,水底的砂石粒粒可见,荡舟湖上,心旷神怡,真有“人在画中游”的感受。

示例: 春天来了,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你看,树木一片葱茏,漫步在乡村小道之间,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2)、请以“历史”、“时间”为话题写一个句子:

示例 历史是一艘行进的船,时间是一张网; 历史是一条长江,时间就是涌动的波涛。

3)、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以“音乐”、“书籍”、“时间”为陈述对象,仿写:

示例: 音乐是和煦的春风,使坚冰解冻,小草发芽。 书籍是坚实的阶梯,可以使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时间是一艘永不停息的航船,载着你到达生命的彼岸。

4)、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示例: 温柔的水珠能滴水穿石,那是在启示我们要坚韧。

5)、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些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

森林,你只要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朵,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见到浓密的大树,你只要做大树上的一片绿叶。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

朵,却能装扮春天;虽是一片,却能为人们遮挡风雨。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6)、仿照下列句式和修辞手法,续写一句话。

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

示例: 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劳动是一种乐趣,收获是它的果实。

7)、仿照下面的例句,以“你珍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作开头,写一句话。

例:“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你珍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那么请保护我们的地球,因为地球是我们的家园。”

8)、下面是一段简短的议论性文字。参考提示,为语段的前两个空白处各补写一个句子;并在第三个空白处用一句概括性的话为这段文字作结。要求补写的三个句子合乎文意,与整段文字衔接顺畅。

掀开中国历史的重重帷幕,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事例浮出了岁月的烟尘,清晰地昭示着后人。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听从比干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假如

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又哪能称雄于六国?如果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3) 。

提示:吴王夫差——伍子胥蔡桓公——扁鹊

楚怀王——屈原鲁庄公——曹刿

齐威王——邹忌唐太宗——魏征

(1)假如当初蔡桓公能听从扁鹊的劝戒,又何至于落得个病入膏肓的下场。

(2)假如当初鲁庄公不听从曹刿的建议,又哪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3)只有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如果独断专行,自以为是,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0)、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石像,而是绵延千里路轨下的一颗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

11)、在下面这段话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要求仿用画波浪线的语句的句式及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初中古诗词教案模板 初中古诗词教案电子版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初中古诗词教案模板 初中古诗词教案电子版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初中语文古诗词教案模板

标题:初中古诗词教案模板 初中古诗词教案电子版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23236.html